油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3302发布日期:2020-10-28 11:2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油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泵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作为汽车的变速机构的自动变速器(automatictransmission、at)中,发动机的动力经由油传递到变速器。在变速器中组装有油泵和螺线管阀。油泵使自动变速器内的油循环,成为产生液压控制的工作压力的压力源。螺线管阀起到调整循环的油量的作用。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系统:在铺设有作为油的流路的油路的控制阀内,分别单独地配置有油泵和螺线管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831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系统中,由于在控制阀内分别单独地配置油泵和螺线管阀,因此使系统整体大型化。

另外,以往,存在如下不良情况:油泵的压力变动所产生的油振动使动作在半离合状态下变得不稳定。为了消除该不良情况,考虑提高泵转子的转速。但是,如果只是提高转速,则油的流量增加,不能维持半离合状态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消除半离合状态下的动作的不良情况,并且能够实现系统的小型化的油泵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1方面的实用新型的油泵装置具有马达部和泵部,所述马达部具有:轴,其沿中心轴线配置;转子,其在所述轴的周围旋转;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对置配置;以及壳体,其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所述泵部具有:泵转子,其与所述轴一同进行旋转,吸引并排出油;以及泵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泵转子的收纳部,所述泵壳体具有:吸入口,其吸入所述油;排出口,其排出所述油;以及螺线管阀,其配置在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收纳部之间。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的第1方面的实用新型,能够提供能够消除半离合状态下的动作的不良情况,并且能够实现系统的小型化的油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示出泵罩部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泵罩部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油泵内的油的流动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中的比例尺和数量等不同。

另外,在附图中,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来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与图2所示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是与图2所示的汇流条64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即,图1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记为“前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z侧)记为“后侧”。另外,后侧和前侧只是用于进行说明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θ方向)简记为“周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轴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轴向(z轴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也包含沿相对于轴向在小于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径向、即与轴向(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也包含沿相对于径向在小于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第1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10具有马达部20、泵部30、控制电路部60、泵罩部80以及螺线管部90。马达部20和泵部30共同设置在壳体21内。马达部20、泵部30以及泵罩部80沿轴向排列设置。泵罩部80具有作为油的出入口的吸入口84、第1排出口85以及第2排出口86。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马达部20具有被支承为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41,使轴41旋转而驱动泵。泵部30位于马达部20的前侧(+z侧),被马达部20经由轴41驱动而排出油。控制电路部60位于马达部20的后侧(-z侧),对马达部20的驱动进行控制。泵罩部80位于泵部30的前侧(+z侧),安装泵体主体和螺线管部90的各部件,该泵体主体收纳有马达部20和泵部30。螺线管部90对在泵部30内循环的油压力进行检测,并调整油的量。

以下,按照每个结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马达部20>

如图2所示,马达部20具有壳体21、转子40、轴41、定子50、轴承部55以及汇流条组件56。

马达部20例如是内转子型的马达,转子40固定于轴41的外周面,定子50位于转子40的径向外侧。另外,轴承部55在转子40的后侧(-z侧)配置于轴41的径向外侧,将轴41支承为能够旋转。汇流条组件56配置于轴承部55的径向外侧,从径向固定轴承部55。另外,汇流条组件56与定子50电连接。

(壳体21)

如图2所示,壳体21呈有底的薄壁圆筒状,收纳马达部20、泵部30以及控制电路部60。作为壳体2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锌-铝-镁系合金等,具体而言,能够使用热镀锌-铝-镁合金镀层钢板和钢带。壳体21具有底面部21a、控制电路保持部21b、定子保持部21c、泵体保持部21d以及凸缘部21e、21f。底面部21a构成有底部分。控制电路保持部21b、定子保持部21c以及泵体保持部21d构成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形状的侧壁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保持部21b的内径比定子保持部21c的内径大,定子保持部21c的内径比泵体保持部21d的内径大。

在底面部21a的前侧(+z侧)和控制电路保持部21b的内侧收纳有后述的控制电路用壳体61。在定子保持部21c的内侧面嵌合有定子50的外侧面、即后述的铁芯背部51的外侧面。由此,在壳体21中收纳有定子50。在泵体保持部21d的内侧面嵌合有后述的泵体31的外侧面。由此,在壳体21中收纳有泵体31。

凸缘部21e从控制电路保持部21b的前侧(+z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另一方面,凸缘部21f从定子保持部21c的后侧(-z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

凸缘部21e和凸缘部21f相互对置,被未图示的紧固单元紧固。由此,马达部20、泵部30以及控制电路部60被密封地固定在壳体21内。

(转子40)

转子40具有转子铁芯43和转子磁铁44。转子铁芯43沿周向(θ方向)包围轴41而被固定于轴41。转子磁铁44固定于转子铁芯43的沿周向(θ方向)的外侧面。转子铁芯43和转子磁体44与轴41一同旋转。

(定子50)

定子50沿周向(θ方向)包围转子40,使转子40绕中心轴线j进行旋转。定子50具有铁芯背部51、齿部52、线圈53以及绝缘件(绕线架)54。

铁芯背部51的形状为与轴41同心的圆筒状。齿部52从铁芯背部51的内侧面朝向轴41延伸。设置多个齿部52,沿铁芯背部51的内侧面的周向以均等的间隔配置。线圈53设置在绝缘件(绕线架)54的周围,通过卷绕导电线53a而成。绝缘件(绕线架)54安装于各齿部52。

(轴承部55)

轴承部55配置于转子40和定子50的后侧(-z侧),对轴41进行支承。轴承部55被汇流条组件56从周向外侧保持。轴承部55的形状和构造等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任意公知的轴承。

汇流条组件56与外部电源和定子50电连接,向定子50提供电流。

<控制电路部60>

控制电路部60配置于马达部20的后侧(-z侧),对马达部20的驱动进行驱动。

控制电路部60具有控制电路用壳体61、控制电路62、电源用开口部63、汇流条64以及配线部件65。马达部20经由控制电路部60与外部电源连接。

控制电路用壳体61收纳控制电路62。

汇流条64和配线部件65在控制电路用壳体61内向径向+x侧(图中右侧)延伸,各自的前端部在电源用开口部63内突出。外部电源与汇流条64和配线部件65电连接。由此,经由汇流条64和配线部件65向定子50的线圈53和旋转传感器(未图示)提供驱动电流。例如根据由旋转传感器测量的转子40的旋转位置来对向线圈53提供的驱动电流进行控制。当向线圈53提供驱动电流时,产生磁场,该磁场使转子40旋转。这样,马达部20得到旋转驱动力。

<泵部30>

泵部30设置于马达部20的轴向一侧,详细而言,设置于前侧(+z侧)。泵部30与马达部20具有同一旋转轴,被马达部20经由轴41驱动。泵部30具有容积型泵,该容积型泵通过使密闭的空间(油室)的容积扩大和缩小来压送油。例如使用余摆线泵来作为容积型泵。泵部30具有泵体31和泵转子35。

(泵体31)

泵体31位于马达部20的前侧(+z侧)。泵体31具有:泵体主体31b;贯通孔31a,其沿着中心轴线j的轴向贯通泵体主体31b的内部;以及突出部31c,其从泵体主体31b向前侧(+z侧)呈圆筒状突出。突出部31c的内径比贯通孔31a的内径大。突出部31c和泵体主体31b构成向泵罩部80侧开口的凹部33。贯通孔31a在后侧(-z侧)向马达部20侧开口,在前侧(+z侧)向凹部33开口。贯通孔31a供轴41插入,作为将轴4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件而发挥功能。凹部33收纳有泵转子35,作为泵室而发挥功能(以下也记载为泵室33)。

泵体31在马达部20的前侧(+z侧)固定在泵体保持部21d内。在泵体主体31b的外周面与泵体保持部21d的内周面的径向之间设置有o形环71。由此,使泵体31的外周面与壳体21的内周面的径向之间密封。

作为泵体3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铸铁等。

(泵转子35)

泵转子35安装于轴41的前侧(+z侧)的端部,被收纳于泵室33。泵转子35具有:内转子37,其安装于轴41;以及外转子38,其包围内转子37的径向外侧。

内转子37是在径向外侧面具有齿的圆环状的齿轮。内转子37通过使轴41的前侧(+z侧)的端部压入该内转子37的内侧,而被固定于轴41。内转子37与轴41一同绕轴(θ方向)进行旋转。

外转子38包围内转子37的径向外侧,是在径向内侧面上具有齿的圆环状的齿轮。外转子38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收纳于泵室33。在外转子38中,收纳内转子37的内收纳室(未图示)例如形成为星形状。外转子38的内齿数比内转子37的外齿数多。

内转子37与外转子38相互啮合,当轴41使内转子37进行旋转时,外转子38随着内转子37的旋转而进行旋转。通过使内转子37和外转子38进行旋转,而使形成于内转子37与外转子38之间的空间的容积根据该内转子37和该外转子38的旋转位置而发生变化。泵转子35通过利用容积变化,从后述的吸入端口82吸入油,对吸入的油进行加压并从排出端口83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内转子37与外转子38之间的空间中,将容积增加(即吸入油)的区域作为负压区域。

<泵罩部80>

泵罩部80位于泵体31的前侧(+z侧)。泵罩部80具有:泵罩主体81、吸入端口82、排出端口83、吸入口84、第1排出口85、第2排出口86、第1油路87、第2油路88以及密封部件89。

(泵罩主体81)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泵罩主体81安装于泵体31的前侧(+z侧)。泵罩主体81通常使用铝合金等金属,热容量较大并且表面积较大,因此散热效果好。另外,由于在泵罩主体81的内部流动一定温度(例如120℃)以下的油,因此能够抑制泵罩主体81的温度上升。泵罩主体81具有:第1基部81a、侧面部81b、第2基部81c、第3基部81d、延伸部81e、凹部81f、贯通孔81g以及孔部81h。

第1基部81a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圆板型的形状,封闭作为泵室的凹部33的前侧(+z侧)的开口。另外,在第1基部81a上设置有供轴41沿轴向插入的贯通孔81g。贯通孔81g与设置于泵体31的贯通孔31a同心并且直径相同。即,当泵罩主体81安装于泵体31的前侧(+z侧)时,贯通孔81g成为从贯通孔31a沿轴向连续的贯通孔。

侧面部81b从第1基部81a的-x侧(图中左侧)的端部向后侧(-z侧)延伸,与突出部31c的-x侧(图中左侧)的端部的侧面接触。侧面部81b从侧面覆盖泵体31的前侧(+z侧)的一部分。

第2基部81c设置于第1基部81a的前侧(+z侧),具有比第1基部81a的外径小的外径。第3基部81d设置于第2基部81c的前侧(+z侧),具有比第2基部81c的外径小的外径。

第2基部81c和第3基部81d具有直径比贯通孔81g大的排出口用的孔部81h。

延伸部81e从第1基部81a向径向+x侧(图中右侧)延伸。在延伸部81e的径向+x侧(图中右侧)设置有凹部81f。凹部81f向后侧(-z侧)开口,在该部分安装有后述的螺线管阀91。另外,在凹部81f的前侧设置有第2排出口86。

(吸入端口82、排出端口83)

图4是沿着a-a线示出卸下图3的泵罩主体81的情况的泵罩部80的内部的立体图。另外,图5是沿着b-b线示出卸下图3的泵罩主体81的情况的泵罩部80的内部的俯视图。

如图4或图5所示,吸入端口82是月牙形状的槽。随着形成在内转子37与外转子38之间的空间的容积的增大,吸入端口82以与容积的增大连动的程度与泵转子35连通。同样,如图4或图5所示,排出端口83也是月牙形状的槽。随着形成在内转子37与外转子38之间的空间的容积的减少,排出端口83以与容积的减少连动的程度与泵转子35连通。

(吸入口84、第1排出口85、第2排出口86)

如图3所示,吸入口84从吸入端口82贯通第1基部81a和第2基部81c,并沿与轴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到达第2基部81c的表面。如图1所示,在从前侧(+z侧)观察时,吸入口84具有月牙形的形状。吸入口84通过未图示的流通管并与油盘(未图示)相连,使贮存于油盘的油吸入吸入口84。

第1排出口85呈中空圆筒状,嵌合设置于孔部81h。在第1排出口85的底部,轴41的前端部穿透底部,向前侧(+z侧)局部突出。第1排出口85与控制阀的主流路(未图示)连接,主流路例如与离合器侧连接。即,从第1排出口85排出的油向离合器侧提供。

第2排出口86从设置在延伸部81e上的凹部81f内向轴向前侧(+z侧)延伸,到达延伸部81e的前侧(+z侧)表面。如图1所示,当从前侧(+z侧)观察时,第2排出口86呈圆形状。第2排出口86与油盘(未图示)连接。即,从第2排出口86排出的油被向油盘送出。

(第1油路87、第2油路88)

如图3所示,在第1油路87中,后侧(-z侧)端部与排出端口83相连,前侧(+z侧)端部与第1排出口85相连。第2油路88在延伸部81e内沿径向延伸。第2油路88的-x侧端部与第1油路87相连,+x侧端部与延伸部81e的外周部相连。即,本实施方式的第2油路88从第1油路87分支而设置。第2油路88的+x侧端部由螺钉等密封部件89密封。

吸入口84和第1排出口85分别经由吸入端口82和排出端口83与泵室33相连。由此,能够向泵室33吸入油并且能够从泵室33排出油。

<螺线管部90>

螺线管部90配置于壳体21的径向的+x侧,被泵罩主体81的延伸部81e支承。螺线管部90具有螺线管阀91和压力传感器92。螺线管阀91调整在泵罩主体81内循环的油的量。压力传感器92对在泵罩主体81内循环的油的压力进行检测。

(螺线管阀91)

螺线管阀91具有吸入油的吸入口、排出油的排出口以及调整油的量的电磁阀。螺线管阀91具有圆筒形状,配置为长度方向与中心轴线j平行。螺线管阀91的前侧(+z侧)的端部嵌合于设置在延伸部81e上的凹部81f,螺线管阀91的排出口与第2排出口86连结。另一方面,如图4和图5所示,螺线管阀91的吸入口与从第2油路88分支的分支油路88a连接。由此,在第1油路87中流动的油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从第2油路88向螺线管阀91侧流动,并从第2排出口86向外部排出。向螺线管阀91侧流动的油的量被螺线管阀91内的电磁阀调节。

(压力传感器92)

与螺线管阀91相同,压力传感器92也配置于壳体21的径向的+x侧(图中右侧),被泵罩主体81的延伸部81e支承。但是,如图4所示,压力传感器92配置在比螺线管阀91靠+y侧(图中近前侧)的位置。压力传感器92具有棒状的形状,配置为长度方向与中心轴线j平行。如图5所示,压力传感器92的前侧(+z侧)的端部92a固定于延伸部81e。端部92a与从第2油路88分支的分支油路88b连接。由此,通过压力传感器92测量在第2油路88中流动的油的压力。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油的流动)

接下来,参照图6对油的流动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油泵内的油的流动的局部剖视图。

首先,油泵装置10的泵室33内的内转子37进行旋转所产生的负压,使贮存在油盘(未图示)中的油通过未图示的流通管并从吸入口84进入油泵装置10的内部,到达吸入端口82(流路i)。油在被从吸入端口82吸入泵室33内(流路ii)并从泵室33压送至排出端口83之后(流路iii),从排出端口83向第1油路87流动。流入第1油路87的油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在第1油路87内向前侧(+z侧)流动(流路iv),并从第1排出口85排出(流路v)。从第1排出口85排出的油在控制阀的主流路中流动,例如被向离合器侧提供。提供的油产生油压,之后,回流而再次贮存在油盘中。

至此,与现有的油泵中的油的流动相同,但在这样的油的流动中,泵室33内的油的压力变动所产生的油振动,有时会使动作在半离合状态下变得不稳定。为了消除该不良情况,考虑为将泵室33内的泵的转速例如从400转提高至1200转。但是,如果只提高转速,则会使从排出口排出的油的流量增加,不能维持半离合状态的压力。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排出端口83向油泵装置外压送的油的路径中,不仅设置有第1排出口85,还设置有第2排出口86,在排出端口83与第2排出口86之间配置有螺线管阀91。具体而言,设置有从第1油路87分支的第2油路88,螺线管阀91的吸入口与第2油路88侧连接,螺线管阀91的排出口与第2排出口86连结。由此,能够使从第1排出口85向油的提供目的地(例如离合器)提供的油的流量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向螺线管阀91侧流动。具体而言,流入第1油路87的油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在第2油路88内向+x侧(图中右侧)流动(流路vi),经由螺线管阀91被从第2排出口86排出(流路vii)。从第2排出口86排出的油被向油盘提供而再次贮存在油底壳中。

能够通过螺线管阀91内的电磁阀的打开和关闭状态来调整从第1油路87向第2油路88分流的油的量。

因此,例如,在加压油提供目的地是离合器端的情况下,即使将油泵装置的转速例如从400转提高到1200转,也能够抑制向离合器提供的油的流量的增加,能够通过增加油振动的频率来防止半离合状态下的颤振,并且能够维持半离合状态的压力。

(油泵装置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2对使油泵装置10进行动作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10中,首先,从外部电源向控制电路部60提供电源,该外部电源经由电源用开口部63而连接。由此,从控制电路部60经由汇流条64、未图示的端子以及汇流条组件56向定子50的线圈53提供驱动电流。当向线圈53提供驱动电流时,产生磁场,利用该磁场使转子40中的转子铁芯43和转子磁铁44与轴41一同进行旋转。这样,油泵装置10得到旋转驱动力。

控制电路部60中的控制电路62等对向定子50的线圈53提供的驱动电流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电路部60利用未图示的旋转传感器对传感器磁铁(未图示)的磁通的变化进行检测,从而对转子40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控制电路部60的控制电路62输出与转子40的旋转位置对应的马达驱动信号,对向定子50的线圈53提供的驱动电流进行控制。这样,对本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10的进行驱动。

当从控制电路部60向线圈53提供电力时,电力施加于线圈53而产生旋转磁场,从而使转子铁芯43和转子磁铁44进行旋转。转子40的旋转经由轴41传递至泵转子35的内转子37,从而使内转子37旋转。由此,在与吸入端口82对置的泵室33中产生负压。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1)为了消除油振动所导致的动作在半离合状态下不稳定的不良情况,可以考虑将泵转子的转速例如从400转提高到1200转,其中,该油振动由油泵的压力变动而产生。但是,如果只提高转速,则油的流量增加,不能维持半离合状态的压力。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从排出端口83向排出口压送的油的路径中配置螺线管阀来解决上述课题。具体而言,作为排出口,不仅设置有第1排出口85,还设置有第2排出口86,在排出端口83与第2排出口86之间配置有螺线管阀91。更具体而言,设置有从第1油路87分支的第2油路88,螺线管阀91的吸入口与第2油路88侧连接,螺线管阀91的排出口与第2排出口86连结。

由此,能够使从第1排出口85向油的提供目的地(例如离合器)提供的油的流量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向螺线管阀91侧流动。在螺线管阀91中,能够调整在流路中流动的油的量,其结果为,能够调整从第1排出口85例如向离合器端提供的油的量。因此,即使将油泵装置的转速例如从400转提高到1200转,也能够抑制向离合器提供的油的流量的增加,能够通过增加油振动的频率来防止半离合状态下的颤振,并且能够维持半离合状态的压力。

(2)在本实施方式中,螺线管阀91经由泵罩主体81配置在泵主体的附近。因此,相比于在作为控制阀侧的加压油提供目的地的离合器的附近配置螺线管阀的情况,能够使系统整体小型化,并且使结构简单化。更具体而言,不需要在控制阀侧设置螺线管阀用的油通路,并且不需要向控制阀侧组装螺线管阀的作业。另外,不需要另外设置向螺线管阀供电用的连接器和线束,并且不需要向螺线管阀的连接器连接作业。

(3)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马达部20、泵部30以及控制电路部60沿轴向排列设置,具有圆筒状的紧凑的形状,因此能够通用地使用于各种变速器。

(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与泵体31分体的泵罩主体81上设置吸入口84、第1排出口85以及第2排出口86,不需要对要求某种程度的刚性的泵体31施加复杂的加工来制造排出口和吸入口。

(5)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经由泵罩主体81使油泵和螺线管阀91一体化,例如相比于在泵罩主体81的外侧经由其他部件安装螺线管阀91的情况,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和安装工时。

(6)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泵罩主体81上设置第1油路87和第2油路88,例如相比于在泵罩主体81的外侧经由其他部件安装螺线管阀91的情况,能够缩短使油泵与螺线管阀91相连的的油路。由此,能够促进油泵装置10的小型化。

(7)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泵罩主体81的延伸部81e上设置第2油路88和第2排出口86,能够经由延伸部81e将螺线管阀91与油泵一体化连接。因此,例如相比于在泵罩的外侧经由其他部件安装螺线管阀的情况,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和安装工时。

(8)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配置为使螺线管阀的长度方向与轴向平行,能够促进泵装置的小型化。

(9)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加压油的提供目的地设为离合器,能够消除在半离合状态下动作不稳定的不良情况。

(1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泵罩主体81中,能够加工第2油路88来作为贯通孔,因此相比于第2油路88不是贯通孔的情况,能够容易地确认加工位置。由此,能够减少泵罩主体81的加工工时。

【第2实施例】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进行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从第1油路87分支第2油路88的例子。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中,第2油路不从第1油路分支。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差异为中心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结构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中,一方面,通过第1油路97使排出端口83与第1排出口85连接,另一方面,设置有从排出端口83向+x侧(图中右侧)延伸的第2油路98。螺线管阀91的吸入口与第2油路98连接,螺线管阀91的排出口与第2排出口86连结。即,第2油路98不从第1油路97的中途分支,而是与排出端口83直接连接。

由此,能够使从排出端口83向加压油提供目的地(例如离合器)提供的油的流量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经由第2油路98向螺线管阀91侧排出。

因此,例如,在加压油提供目的地是离合器端的情况下,即使将油泵装置的转速例如从400转提高到1200转,也能够抑制向离合器提供的油的流量的增加,能够通过增加油振动的频率来防止半离合状态下的颤振,并且能够维持半离合状态的压力。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方面,通过第1油路97使排出端口83与第1排出口85连接,另一方面,设置有从排出端口83向+x侧(图中右侧)延伸的第2油路98。螺线管阀91的吸入口与第2油路98连接,螺线管阀91的排出口与第2排出口86连结。

由此,能够使从第1排出口85向加压油提供目的地(例如离合器)提供的油的流量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向螺线管阀91侧流动。在螺线管阀91中,能够调整在流路中流动的油的量,其结果为,能够调整从第1排出口85例如向离合器端提供的油的量。因此,即使将油泵装置的转速例如从400转提高到1200转,也能够抑制向离合器提供的油的流量的增加,能够通过增加油振动的频率来防止半离合状态下的颤振,并且能够维持半离合状态的压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实现第1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2)~(10)的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于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以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和主旨内,同样也被包含于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在排出端口83与第2排出口86之间配置了螺线管阀91,但也可以在排出端口83与第1排出口85之间配置螺线管阀91。

另外,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的吸入口84、第1排出口85以及第2排出口86的长度和形状等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变更,吸入端口82和排出端口83的形状、宽度以及高度尺寸等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变更,并且第1油路87、97和第2油路88、98的长度和形状等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变更。

本申请根据2017年3月23日提交的日本申请特愿2017-057161号要求优先权,引用该日本申请所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标号说明

10:油泵装置;20:马达部;21:壳体;30:泵部;31:泵体;33:泵室;35:泵转子;37:内转子;38:外转子;40:转子;41:轴;50:定子;55:轴承部;56:汇流条组件;60:控制电路部;61:控制电路用外壳;62:控制电路;63:电源用开口部;64:汇流条;65:配线部件;80:泵罩部;81:泵罩主体;82:吸入端口;83:排出端口;84:吸入口;85:第1排出口;86:第2排出口;87:第1油路;88:第2油路;90:螺线管部;91:螺线管阀;92:压力传感器;97:第1油路;98:第2油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