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2838发布日期:2020-07-10 15:4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罗茨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罗茨真空泵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所压缩的气体有时腐蚀性较高,为了避免泵壳腐蚀,需要在泵壳内设置耐腐蚀材料制成的衬套,从而保护泵体,本实用新型就设计了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

中国专利也公开了一种螺杆真空泵的改进结构(授权公告号cn200820083303),该专利技术中的泵体内壁为平直的,导致衬套在从泵体一端插入安装时,衬套会与泵体内壁始终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即使衬套安装较为费力,又使衬套在安装时磨损,而且现有的衬套安装也较为不便。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如何使衬套安装更方便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包括泵体外壳,所述泵体外壳的内部插接有泵体衬套,所述泵体衬套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向内凹陷并呈环形的冷却半槽a,所述泵体外壳的内壁也沿周向设置有向内凹陷并呈环形的冷却半槽b,所述泵体外壳与泵体衬套之间通过冷却半槽a和冷却半槽b合围形成有冷却腔,所述泵体外壳的内侧底部两端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泵体外壳的后端的内壁沿周向开有环形的定位槽,所述泵体衬套的后端具有环形的定位凸沿,所述定位凸沿嵌入定位槽内且定位凸沿与定位槽的内壁通过固定螺栓固连。

本设计的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通过利用泵体外壳的内壁的冷却半槽b与泵体衬套外壁的冷却半槽a合围形成冷却腔,配合冷却介质入口和出口的使用,便于向冷却腔内注入冷却介质,进而可以对泵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同时也能对泵体进行保护,另外,在安装时,将泵体衬套插入到泵体外壳内,只需泵体衬套两端的外壁与泵体外壳两端的内壁形成配合,并且在泵体衬套插入过程中,由于泵体外壳的中部向内凹陷,且泵体衬套的中部也向内凹陷,使泵体衬套在插入泵体外壳的过程中,减少泵体衬套与泵体外壳之间的接触,受导向槽的作用,不会与泵体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摩擦,安装简便,安装完成后,泵体衬套后端的定位凸沿嵌入泵体外壳后端的定位槽内并与定位槽的内壁抵靠,定位凸沿和定位槽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保证泵体衬套与泵体外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上述的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中:所述冷却半槽a的内壁设置有若干衬套加强筋,所述衬套加强筋沿泵体衬套的轴向间隔设置并沿泵体衬套的周向延伸,所述冷却半槽b的内壁设置有若干外壳加强筋,所述外壳加强筋沿泵体外壳的轴向间隔设置并沿泵体外壳的周向延伸。这样,泵体外壳与泵体衬套的结构强度更高。

在上述的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中:所述泵体外壳与泵体衬套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冷却腔的两端。通过设置密封圈,避免了冷却介质从泵体外壳与泵体衬套之间向外渗漏,密封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中:所述泵体外壳的下表面底端开设有与冷却腔贯通连接的冷却介质入口,所述泵体外壳的上端一侧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且泵体外壳的上端另一侧设置有温度仪表检测口,所述泵体外壳的底端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支腿,通过冷却介质入口方便对冷却腔内注入冷却介质,且可通过温度仪表检测口连接温度测量仪表,便于对冷却介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在上述的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中:所述冷却介质出口和温度仪表检测口均与冷却腔贯通连接,所述冷却腔的内部填充有冷却介质,利用冷却介质即可吸收泵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又可对泵体进行防护,避免泵壳受到腐蚀。

在上述的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中:所述密封圈为一种双道密封圈,且密封圈为一种耐腐蚀型橡胶材质的构件,通过双道密封圈可以对导向槽处的泵体衬套与泵体外壳的连接进行密封,提高其密封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在实际操作时,通过利用泵体衬套外壁的冷却半槽a和泵体外壳内壁的冷却半槽b合围形成冷却腔,配合冷却介质入口和出口的使用,方便向冷却腔内注入冷却介质,利用冷却介质来吸收泵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同时也能提高对泵体的保护能力,并且在泵体衬套插入到泵体外壳内时,仅仅只需泵体衬套两端的外壁与泵体外壳两端的内壁形成配合,再配合导向槽的使用,使泵体衬套插入泵体外壳过程中不会与泵体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摩擦,本设计不仅安装便捷,而且泵体衬套安装过程中磨损度也很小,进而提高了衬套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泵体外壳;2、外壳加强筋;3、衬套加强筋;4、冷却介质出口;5、密封圈;6、温度仪表检测口;7、泵体衬套;8、固定螺栓;9、冷却腔;10、冷却介质入口;11、支腿;12、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包括泵体外壳1,泵体外壳1的内部插接有泵体衬套7,泵体衬套7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向内凹陷并呈环形冷却半槽a,且泵体衬套7的外表面设置有衬套加强筋3,所述衬套加强筋3沿泵体衬套7的轴向间隔设置并沿泵体衬套7的周向延伸,泵体外壳1的内壁也沿周向设置有向内凹陷并呈环形的冷却半槽b,且泵体外壳1的内表面设置有外壳加强筋2,外壳加强筋2沿泵体外壳1的轴向间隔设置并沿泵体外壳1的周向延伸,泵体外壳1与泵体衬套7之间通过冷却半槽a和冷却半槽b形成有冷却腔9,泵体外壳1的后端的内壁沿周向开有环形的定位槽,泵体衬套7的后端具有环形的定位凸沿,定位凸沿嵌入定位槽内且定位凸沿与定位槽的内壁通过固定螺栓8固连。泵体外壳1的下表面底端开设有与冷却腔9贯通连接的冷却介质入口10,泵体外壳1的上端一侧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4,且泵体外壳1的上端另一侧设置有温度仪表检测口6,泵体外壳1的底端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支腿11,冷却介质出口4和温度仪表检测口6均与冷却腔9贯通连接,冷却腔9的内部填充有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入口10方便对冷却腔9内注入冷却介质,进而可以利用冷却介质对泵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同时也能避免泵体受到腐蚀而影响其寿命的问题。

泵体外壳1的内侧底部两端均开设有导向槽12,且泵体外壳1与泵体衬套7的两端连接处对应导向槽12的位置处安装有密封圈5,密封圈5位于冷却腔9的两端。本实施例中,泵体前端的密封圈5为一种双道密封圈,且密封圈5为一种耐腐蚀型橡胶材质的构件,泵体外壳1与泵体衬套7的后端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螺栓8,泵体外壳1的内部尺寸与泵体衬套7的外部尺寸相适配,且泵体外壳1与泵体衬套7通过固定螺栓8固定连接,安装时,将泵体衬套7插入到泵体外壳1内,只需泵体衬套7两端的外壁与泵体外壳1两端的内壁形成配合,并且在泵体衬套7插入过程中,受导向槽12的作用,不会与泵体外壳1内壁之间形成摩擦,进而可以提高泵体衬套7安装的效率,安装完成后,泵体外壳1与泵体衬套7前端的连接处,利用密封圈5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防腐蚀复合壳体结构,在使用时,先将泵体衬套7插入到泵体外壳1内,使泵体衬套7两端的外壁与泵体外壳1两端的内壁形成吻合,且在泵体衬套7插入过程中,受导向槽12的作用,不会与泵体外壳1内壁之间形成摩擦,进一步的,安装吻合后,通过冷却介质入口10向冷却腔9内注入冷却介质,进而可以利用冷却介质吸收泵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同时也能提高对泵体的保护能力,安装完成后,泵体外壳1与泵体衬套7前端的连接处,利用双道密封圈5密封,后端连接处通过固定螺栓8固定,进而完成泵体衬套7的安装,本设计的壳体结构不仅安装便捷,而且泵体衬套7与泵体外壳1安装时的摩擦力也小,避免了泵体衬套7的磨损。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