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机压缩机及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18171发布日期:2020-10-23 19:2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机压缩机及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压缩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机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与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冰箱系统提出了诸如独立温控、-33℃以下深冻、高能效等的应用要求。对于制冷系统独立温控的需求,可由多蒸发温度系统独立温控实现,也就是需要制冷系统拥有多个蒸发压力,压缩机亦需对应的有多级压缩的功能。但目前行业内家用活塞压缩机领域未见有双级压缩的相关产品,多以单级双缸的为主,并且,单双级不能随工况自由切换。

有鉴如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双机双缸双级压缩的压缩机结构,单双级随工况自由切换结构,其双机布置方向为对置结构,双机缸头组件一体连接,结构紧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机压缩机,包括

对置设置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一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盖,所述第二压缩机包括第二气缸盖,所述第一气缸盖和所述第二气缸盖一体构成一整体气缸盖,所述整体气缸盖内形成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侧连通,出气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侧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可直接经所述排气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压缩机内;

当所述第一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气体在第一压缩机进行一级压缩后经所述排气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压缩机内进行二级压缩。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整体气缸盖在靠近所述第二压缩机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排气腔,所述第二压缩机上设有排气通孔,所述第二排气腔与所述排气通孔相连通;

当所述第二压缩机单独运行,或第一压缩机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排气进入所述第二排气腔后由所述排气通孔排出所述二级压缩机。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座和第一吸气消音器;所述第一气缸座内设有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与所述第一吸气消音器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吸气消音器上连接有吸气管;所述排气通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

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从所述第一吸气管进入的气体经所述第一吸气消音器进行消音处理后,进入所述第一压缩腔进行一级压缩;经一级压缩后的气体经所述排气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压缩机中进行二级压缩。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二压缩机包括第二气缸座和第二吸气消音器;所述第二气缸座内设有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的一级排气入口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的二级吸气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上设有补气口;

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来自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从所述排气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中,与从所述补气口进入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的气体在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中进行混合消音处理,混合消音处理后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二压缩腔中进行二级压缩;所述第二压缩机单独运行时,从所述补气口进入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的气体在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中进行消音处理后进入所述第二压缩腔中进行压缩。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整体气缸盖在所述排气通道的入口处形成有第一排气腔,所述第一压缩腔的排气经所述第一排气腔进入所述排气通道。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整体气缸盖在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处形成有第一避让空间;

所述第二吸气消音器设有气体导向部,所述气体导向部内设有进气通路和出气通路,所述进气通路朝向所述排气通道的一侧开设所述一级排气入口,所述出气通路朝向所述第二压缩腔的一侧开设所述二级吸气入口;所述一级排气入口和所述二级吸气入口背向设置并连接一体;

所述一级排气入口和所述二级吸气入口均位于所述第一避让空间内,且所述一级排气入口朝向所述排气通道的出口并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所述二级吸气入口朝向所述第二压缩腔并与所述第二压缩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腔形成于所述第一避让空间的上方。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整体气缸盖在所述第一排气腔的下方形成有第二避让空间,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第二避让空间内,且所述排气口朝向所述第一压缩腔并与所述第一压缩腔相连通。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整体气缸盖之间设有第一阀组件,所述第一阀组件上设有将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的第一气流通路,以及将所述第一压缩腔与所述第一排气腔连通的第二气流通路;

从所述排气口排出的气体经所述第一气流通路进入所述第一压缩腔内进行压缩后经所述第二气流通路进入所述第一排气腔中。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阀组件包括沿所述整体气缸盖至所述第一气缸座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气缸盖垫片、第一阀板、第一吸气阀片和第一吸气阀片垫片;

所述第一气缸盖垫片与所述排气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气缸盖垫片吸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气缸盖垫片排气口;

所述第一阀板与所述第一气缸盖垫片吸气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阀板吸气口,与所述第一气缸盖垫片排气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阀板排气口;

所述第一吸气阀片上设有第一吸气阀片吸气口,所述第一吸气阀片吸气口上设有可开合所述第一吸气阀片吸气口的第一舌簧弹片,所述第一舌簧弹片与所述第一阀板排气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吸气阀片排气口;

所述第一吸气阀片垫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压缩腔相连通的第一吸气阀片垫片通孔;

所述第一气缸盖垫片吸气口、所述第一阀板吸气口、所述第一吸气阀片吸气口和所述第一吸气阀片垫片通孔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路;所述第一吸气阀片垫片通孔、所述第一吸气阀片排气口、所述第一阀板排气口和所述第一气缸盖垫片排气口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路。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阀板上设有开闭所述第一阀板排气口的第一排气阀片,以及与所述第一排气阀片配合的第一升程限位器。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二压缩机和所述整体气缸盖之间设有第二阀组件;所述第二阀组件上设有将所述二级吸气入口与所述第二压缩腔连通的第三气流通路,将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二排气腔连通的第四气流通路、以及将所述第二排气腔与所述排气通孔连通的第五气流通路;

从所述二级吸气入口排出的气体经所述第三气流通路进入所述第二压缩腔进行压缩后由所述第四气流通路进入所述第二排气腔,最后由所述第二排气腔经所述第五气流通路从所述排气通孔排出所述第二压缩机。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二阀组件包括沿所述整体气缸盖至所述第二气缸座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二气缸盖垫片、第二阀板、第二吸气阀片和第二吸气阀片垫片;

所述第二气缸盖垫片与所述二级吸气入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气缸盖垫片吸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气缸盖垫片排气口,与所述排气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气缸盖垫片通气孔;

所述第二阀板与所述第二气缸盖垫片吸气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阀板吸气口,与所述第二气缸盖垫片排气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阀板排气口,与所述第二气缸盖垫片通气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阀板通气孔;

所述第二吸气阀片上设有第二吸气阀片吸气口,所述第二吸气阀片吸气口上设有可开合的第二舌簧弹片,所述第二舌簧弹片与所述第二阀板排气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吸气阀片排气口,与所述第二阀板通气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吸气阀片通气孔;

所述第二吸气阀片垫片与所述第二压缩腔的开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吸气阀片垫片通孔,与所述排气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吸气阀片垫片通气孔;

所述第二气缸盖垫片吸气口、所述第二阀板吸气口、所述第二吸气阀片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阀片垫片通孔形成所述第三气流通路;所述第二吸气阀片垫片通孔、所述第二吸气阀片排气口、所述第二阀板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气缸盖垫片排气口形成所述第四气流通路;所述第二气缸盖垫片通气孔、所述第二阀板通气孔、所述第二吸气阀片通气孔和所述第二吸气阀片垫片通气孔形成所述第五气流通路。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二阀板上设有开闭所述第二阀板排气口的第二排气阀片,以及与所述第二排气阀片配合的第二升程限位器。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二气缸座上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气通孔相连通。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上述所述双机压缩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双机压缩机提出一种具有双机双缸双级压缩的压缩机结构,单双级随工况自由切换结构,其双机布置方向为对置结构,双机缸头组件一体连接,结构紧凑。

2、本发明的双机压缩机中整体气缸盖4结构起到简化一二级气路过程,一级的排气直接通过整体气缸盖4结构进入到二级吸气消音中,该结构简单易行,同时起到减少压缩机零件,降低成本的作用。

3、本发明的双机压缩机中第二吸气消音器32结构全新设计,一二级同时运行时,使一级的排气直接进入到二级的吸气消音器中进行气流缓冲扩张,降低噪音的效果,同时当二级独立运行时,该消音器仍能正常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机压缩机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机压缩机的剖面图;

图3和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机压缩机的整体气缸盖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机压缩机的爆炸图;

图6和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机压缩机的第二吸气消音器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机压缩机的第一阀组件和第二阀组件爆炸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机压缩机的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机压缩机的第二压缩机的结构图。

其中:

1、壳体;21、第一气缸座;22、第一吸气消音器;23、一级进气管;211、第一压缩腔;221、排气口;31、第二气缸座;32、第二吸气消音器;33、补气管;34、内排管;35、二级排气管;311、第二压缩腔;312、排气通孔;321、一级排气入口;322、二级吸气入口;323、补气口;324、气体导向部;4、整体气缸盖;41、排气通道;42、第一排气腔;43、第二排气腔;44、第二避让空间;45、第一避让空间;5、第一阀组件;51、第一气缸盖垫片;52、第一阀板;53、第一吸气阀片;54、第一吸气阀片垫片;511、第一气缸盖垫片吸气口;512、第一气缸盖垫片排气口;521、第一阀板吸气口;522、第一阀板排气口;523、第一排气阀片;524、第一升程限位器;531、第一吸气阀片吸气;532、第一舌簧弹片;533、第一吸气阀片排气口;541、第一吸气阀片垫片通孔;6、第二阀组件;61、第二气缸盖垫片;62、第二阀板;63、第二吸气阀片;64、第二吸气阀片垫片;611、第二气缸盖垫片吸气口;612、第二气缸盖垫片排气口;613、第二气缸盖垫片通气孔;621、第二阀板吸气口;622、第二阀板排气口;623、第二排气阀片;624、第二升程限位器;625、第二阀板通气孔;631、第二吸气阀片吸气;632、第二舌簧弹片;633、第二吸气阀片排气口;634、第二吸气阀片通气孔;641、第二吸气阀片垫片通孔;642、第二吸气阀片垫片通气孔。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接触”、“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机压缩机,如图1、图2、图5所示,具体包括壳体1,壳体1内对置设置有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第一压缩机的排气侧与第二压缩机的吸气侧连通,这样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可直接进入第二压缩机内;当第一压缩机与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气体在第一压缩机进行一级压缩后进入第二压缩机内进行二级压缩。具体的,第一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盖,第二压缩机包括第二气缸盖,第一气缸盖和第二气缸盖一体构成一整体气缸盖4,整体气缸盖4内形成有排气通道41;排气通道41的进气端与第一压缩机的排气侧连通,出气端与第二压缩机的吸气侧连通;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可直接经排气通道41进入第二压缩机内;当第一压缩机与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气体在第一压缩机进行一级压缩后经排气通道41进入第二压缩机内进行二级压缩。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通过整体气缸盖4连接;整个压缩机可实现单双级随工况自由切换,第二压缩机可独立运行和控制,也可与第一压缩机同时运行和控制,从而可适用于制冷系统的不同工况需求。

进一步可选地,整体气缸盖4在靠近第二压缩机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排气腔43,第二压缩机上设有排气通孔312,第二排气腔43与排气通孔312相连通;当第二压缩机单独运行,或第一压缩机与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第二压缩机的排气进入第二排气腔43后由排气通孔312排出二级压缩机。当第二压缩机单独运行,或第一压缩机与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第二压缩机的排气进入第二排气腔后由排气通孔312排出二级压缩机。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座21和第一吸气消音器22;第一气缸座21内设有第一压缩腔211,第一压缩腔211与第一吸气消音器22的排气口221连通;第一吸气消音器22上连接有吸气管;第二压缩机包括第二气缸座31和第二吸气消音器32;第二气缸座31内设有第二压缩腔311,第二压缩腔311与第二吸气消音器32的一级排气入口321连通;

壳体1上还设有补气管33,从补气管33进入的补气气体直接进入到壳体1的腔体内,第二吸气消音器32上补气口323,当第二压缩机吸气时,补气气体从壳体1和补气管33经过补气口323吸入第二消音器32内进行混合。

排气通道41的入口与第一压缩腔211连通,出口与第二吸气消音器32的二级吸气入口322连通;如图2-图5中带箭头线条的气流走向,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从第一吸气管进入的气体经第一吸气消音器22进行消音处理后,进入第一压缩腔211进行一级压缩;经一级压缩后的气体经排气通道41进入第二吸气消音器32中,与从补气口323进入第二吸气消音器32的气体在第二吸气消音器32中进行混合消音处理,混合消音处理后的气体进入第二压缩腔311进行二级压缩。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通过整体气缸盖4连接;当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第一压缩机通过从第一吸气管直接吸气进入第一吸气消音器22中,第二压缩机的吸气从一方面通过补气口323进入第二吸气消音器32中,另一方面从一级消音器的排气经由整体气缸盖4的排气通道41进入第二吸气消音器32中混合吸入;当第二压缩机独立运行时,第二压缩机的吸气从补气口323进入第二吸气消音器32中,第二压缩机实现独立运行,整个压缩机可实现单双级随工况自由切换,第二压缩机可独立运行和控制,当该压缩机应用于冰箱领域时可实现冰箱系统冷冻冷藏独立控制的功能。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压缩机与第二压缩机对称设置在整体气缸盖4的两侧,排气通道41从靠近第一压缩腔211的一侧向靠近一级排气入口321方向延伸形成。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对置布置在整体气缸盖4的两侧可优化一第二压缩机的布置空间,利于壳体1的空间利用和布局,同时一二级连接对置布局,整机机芯的稳定性和可有效降低压缩机的振动,具有降低压缩机噪音振动的作用。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整体气缸盖4在排气通道41的入口处形成有第一排气腔42,第一压缩腔211的排气经所述第一排气腔42进入所述排气通道41。第一压缩机通过与整体气缸盖4的连接,第一压缩腔211的排气可直接通过整体气缸盖4上的第一排气腔42、排气通道41进入二级的吸气消音器中,这样第二吸气消音器32既作为一级排气消音腔和第二吸气消音器32使用,从而可减少排气消音腔结构,利于压缩机的轻量化设计和降低材料成本,利用第二吸气消音器32的扩张混合消音,可有效的降低一级排气的压力脉动,降低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噪音。

整体气缸盖4在排气通道41的出口处形成有第一避让空间45;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吸气消音器32设有气体导向部324,气体导向部324内设有进气通路和出气通路,进气通路朝向排气通道41的一侧开设一级排气入口321,出气通路朝向第二压缩腔311的一侧开设二级吸气入口322;一级排气入口321和二级吸气入口322相背立设置并连接一体;一级排气入口321和二级吸气入口322均位于第一避让空间45内,且第二排气腔43形成于第一避让空间45的上方。

第一避让空间45的设置使得整体气缸盖4与第二吸气消音器32及第二气缸盖4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凑,节省壳体1内部空间,利于壳体1的空间利用和布局。

且一级排气入口321朝向排气通道41的出口并与排气通道41相连通,二级吸气入口322朝向第二压缩腔311并与第二压缩腔311相连通。

当一第二压缩机同时运行时,第一压缩机的排气通过排气通道41进入一级排气入口321进入到第二吸气消音器32中,与从补气入口进入的中间气体在消音器中进行混合消音,再通过二级吸气入口322吸入第二压缩腔311进行压缩;当压缩机根据电器的工况需求,第一压缩机不运行,第二压缩机独立运行时,一级排气入口321连通整体气缸盖4的第一排气腔42,第一排气腔42可作为第二吸气消音器32的拓展容积腔,增大第二吸气消音器32的消音容积,有利于第二压缩机的吸气噪音的降低,从而降低整机的噪音。

整体气缸盖4在第一排气腔42的下方形成有第一避让空间44,排气口221位于第一避让空间44内,且排气口221朝向第一压缩腔211并与第一压缩腔211相连通。第一避让空间44的设置使得整体气缸盖4与第一吸气消音器22及第一气缸盖4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凑,节省壳体1内部空间,利于壳体1的空间利用和布局。

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整体气缸盖4在第一避让空间44的上方形成有第二排气腔43,第二压缩机上设有排气通孔312,如图10所示,第二排气腔43分别与排气通孔312和第二压缩腔311相连通。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压缩机和整体气缸盖4之间设有第一阀组件5,第一阀组件5上设有将排气口221与第一压缩腔211连通的第一气流通路,以及将第一压缩腔211与第一排气腔42连通的第二气流通路;从排气口221排出的气体经第一气流通路进入第一压缩腔211内进行压缩后经第二气流通路进入第一排气腔42中。

具体的,如图8所示,第一阀组件5包括沿整体气缸盖4至第一气缸座21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气缸盖垫片51、第一阀板52、第一吸气阀片53和第一吸气阀片垫片54;

第一气缸盖垫片51与排气口22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气缸盖垫片吸气口511,与第一排气腔4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气缸盖垫片排气口512;第一阀板52与第一气缸盖垫片吸气口5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阀板吸气口521,与第一气缸盖垫片排气口51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阀板排气口522;第一吸气阀片53上设有第一吸气阀片吸气531,第一吸气阀片吸气口531上设有可开合第一吸气阀片吸气口531的第一舌簧弹片532,第一舌簧弹片532与第一阀板排气口52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吸气阀片排气口533;第一吸气阀片垫片54上设有与第一压缩腔211相连通的第一吸气阀片垫片通孔541;第一气缸盖垫片吸气口511、第一阀板吸气口521、第一吸气阀片吸气口531和第一吸气阀片垫片通孔541形成第一气流通路;第一吸气阀片垫片通孔541、第一吸气阀片排气口533、第一阀板排气口522和第一气缸盖垫片排气口512形成第二气流通路。

如图5中带箭头线条的气流走向,冷媒通过第一气缸盖垫片吸气口511进入第一阀板吸气口521,在压差作用下,第一舌簧阀片打开第一吸气阀片吸气口531,冷媒经第一吸气阀片吸气口531、第一吸气阀片垫片通孔541进入到第一压缩腔211内。第一舌簧阀片能被打开的条件是:设定第一吸气阀片吸气口面积s1,吸气压力p0,第一压缩腔内压力p1,第一舌簧阀片的密封作用力f1;吸气过程:当p1*s1+f1<p0*s1时,第一舌簧阀片才能开启;当p1*s1+f1≥p0*s1时,第一舌簧阀片关闭;其它过程(压缩和排气过程)第一舌簧阀片均处于关闭状态。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阀板52上设有开闭第一阀板排气口522的第一排气阀片523,以及与第一排气阀片523配合的第一升程限位器524。如图5中带箭头线条的气流走向,冷媒经过第一压缩腔211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后经第一吸气阀片垫片通孔541、一级吸气阀片排气口221后顶开第一排气阀片将第一阀板排气口522打开,然后从第一阀板排气口522、第一气缸盖垫片排气口512进入第一排气腔42中;第一排气阀片能被顶开的条件是:设定第一阀板排气口面积s2,排气压力p2,第一压缩腔内压力p3,排气阀片的密封作用力f2;排气过程:当p3*s2>f+p2*s2时,第一排气阀片开启排气;当p3*s2≤f+p2*s2时,第一排气阀片关闭;其它过程(吸气过程和压缩过程)第一排气阀片均处于关闭状态。

第一升程限位器524设置在第一排气阀片523的后方用于防止第一排气阀片523承受的压力过大时产生形变。

第一阀组件5的设置可在第一气缸座21、第一吸气消音器22和整体气缸盖4之间形成低压冷媒和高压冷媒的独立的气流通路,保证第一压缩机的压缩性能和稳定运行。并且,第一排气腔42与第一压缩腔211不直接连通,需要经过第一阀组件5隔绝密封,只有压缩机排气过程才直接连通,压缩机吸气过程和压缩过程中第一阀组件5需要隔绝密封第一排气腔42和第一压缩腔211。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压缩机和整体气缸盖4之间设有第二阀组件;第二阀组件上设有将二级吸气入口322与第二压缩腔311连通的第三气流通路,将第二压缩腔311与第二排气腔43连通的第四气流通路、以及将第二排气腔43与排气通孔312连通的第五气流通路;从二级吸气入口322排出的气体经第三气流通路进入第二压缩腔311进行压缩后由第四气流通路进入第二排气腔43,最后由第二排气腔43经第五气流通路从排气通孔312排出第二压缩机。

具体的,如图8所示,第二阀组件包括沿整体气缸盖4至第二气缸座31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二气缸盖垫片61、第二阀板62、第二吸气阀片63和第二吸气阀片垫片64;

第二气缸盖垫片61与二级吸气入口32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气缸盖垫片吸气口611,与第二排气腔4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气缸盖垫片排气口612,与排气通孔31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气缸盖垫片通气孔613;第二阀板62与第二气缸盖垫片吸气口6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阀板吸气口621,与第二气缸盖垫片排气口61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阀板排气口622,与第二气缸盖垫片通气孔61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阀板通气孔625;第二吸气阀片63上设有第二吸气阀片吸气631口,第二吸气阀片吸气631口上设有可开合的第二舌簧弹片632,第二舌簧弹片632与第二阀板排气口62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吸气阀片排气口633,与第二阀板通气孔625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吸气阀片通气孔634;第二吸气阀片垫片64与第二压缩腔311的开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吸气阀片垫片通孔641,与排气通孔31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吸气阀片垫片通气孔642;第二气缸盖垫片吸气口611、第二阀板吸气口621、第二吸气阀片吸气631口和第二吸气阀片垫片通孔641形成第三气流通路;第二吸气阀片垫片通孔641、第二吸气阀片排气口633、第二阀板排气口622和第二气缸盖垫片排气口612形成第四气流通路;第二气缸盖垫片通气孔613、第二阀板通气孔625、第二吸气阀片通气孔634和第二吸气阀片垫片通气孔642形成第五气流通路。

如图5中带箭头线条的气流走向,冷媒通过第二气缸盖垫片吸气口611进入第一阀板吸气口521,在压差作用下,第二舌簧阀片632打开第二吸气阀片吸气631口,冷媒经第二吸气阀片吸气631口、第二吸气阀片垫片通孔641进入到第二压缩腔311内。第二舌簧阀片能被打开的条件与第一舌簧阀片打开条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阀板62上设有开闭第二阀板排气口622的第二排气阀片623,以及与第二排气阀片623配合的第二升程限位器624。如图5中带箭头线条的气流走向,冷媒经过第二压缩腔311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后经第二吸气阀片垫片通孔641、第二吸气阀片排气口221后顶开第二排气阀片将第二阀板排气口622打开,然后从第二阀板排气口622、第二气缸盖垫片排气口612进入第二排气腔43中第二排气阀片能被打开的条件与第一排气阀片打开条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一升程限位器524设置在第一排气阀片523的后方用于防止第一排气阀片523承受的压力过大时产生形变。第二排气腔43中的气体依次经第二气缸盖垫片通气孔613、第二阀板通气孔625、第二吸气阀片通气孔634和第二吸气阀片垫片通气孔642进入排气通孔312中。

第二阀组件的设置可第二气缸座31、第二吸气消音器32和整体气缸盖4之间形成低压冷媒和高压冷媒的独立的气流通路,保证第二压缩机的压缩性能和稳定运行。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气缸座31上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与第二气缸座31的排气通孔312相连通。优选的,排气管包括位于壳体1内的内排管34和位于壳体1外的二级排气管35;内排管34的一端与排气通孔312连通,另一端与二级排气管35连通。第二压缩机内的气体经由排气通孔312、内排管34和外排管排出。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适用于冰箱和空调领域,该制冷系统具有上述双机压缩机,并且能够根据冰箱或空调的工况,实现单双级自由切换,第二压缩机可独立运行和控制,也可与第一压缩机同时运行,从而实现冰箱系统冷冻冷藏独立控制,或实现空调不同制冷/制热效果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