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智能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23550发布日期:2020-12-25 11:5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智能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风扇。



背景技术:

文献号为cn2106263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挂脖风扇,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脖颈上的弧形支架和设置在弧形支架内的风扇,弧形支架内设有风道,风扇用于向风道内提供气流,弧形支架包括弧形部和位于弧形部两端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弧形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口,第一延伸段和/或第二延伸段上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各第一出风口、各第二出风口与风道连通,从第一出风口出来的气流吹向颈部,从第二出风口出来的气流吹向面部。本实用新型的挂脖风扇可以为人体多个部位提供风,例如人体的颈部和面部,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方便用户使用。

上述专利虽然可以同时向颈部和面部吹风,但是降温效果不可调,用户在使用时,往往仅需对颈部吹风或面部吹风,并且会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对降温效果有不同的需求,以上专利并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分体式的能够调整吹风面积以及吹风位置的多功能挂颈风扇。

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携式智能风扇,包括有能够悬挂在颈部的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可拆卸连接的外接部;所述主体部上对称成型有两组用于向颈部或脸部吹风的第一上出风口组;所述主体部上对称成型有两组用于向颈部或脸部吹风的第一下出风口组;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不同时朝向颈部或脸部吹风;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吹风面积不同。

所述主体部内分别滑动连接有能够封闭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的上挡风滑动部。

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位于第一下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上挡风滑动部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出风。

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位于第一上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上挡风滑动部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出风。

所述外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向脸部吹风的第二上出风口组;当所述外接部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时,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外接部连通,所述上挡风滑动部将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封闭。

所述主体部内固定连接有用于吹风的离心风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向脸部吹风的第二下出风口组;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与所述第二下出风口不同时朝向脸部吹风;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吹风面积不同。

所述外接部内分别滑动连接有能够封闭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的下挡风滑动板。

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位于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下挡风滑动板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二上出风口出风。

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位于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下挡风滑动板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二下出风口出风。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部为u型结构;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使所述主体部内部封闭的上连接部;所述外接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并使得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外接部连通的下连接部。

所述上连接部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部两端的用于使所述主体部与外部连通的上连接环和转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内的用于使所述上连接环封闭的自复位封口板。

所述下连接部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外接部两端的用于使所述所述外接部与外部连通的磁性下连接环;所述上连接环能够被所述磁性下连接环磁吸从而使得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相对密封固定。

所述磁吸下连接环内成型有凸块。

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时,所述自复位封口板使得所述主体部两端封闭,仅能从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或第一下出风口组出风。

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安装在一起时,所述凸块与所述自复位封口板相抵并使得所述自复位封口板转动打开,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外接部内部连通,技能从第二上出风口组或第二下出风口组出风。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挡风滑动部包括有两个能够遮挡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的上挡风滑动板和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上挡风滑动部中间的驱动部。

所述驱动部靠近所述上挡风滑动部的一端成型有驱动头;所述驱动头靠近所述主体部端部的一端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主体部端部的一端的宽度;两个所述上挡风滑动板之间成型有与所述驱动头滑动连接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所述驱动头形状相同且所述滑动槽对称成型在两个所述上挡风滑动板上。

所述驱动部靠近所述上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铁块;所述上连接环不具备磁性。

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时,所述上挡风滑动板由于重力向下滑动,所述上挡风滑动板相抵使得所述驱动头位于所述滑动槽内。

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安装在一起时,所述磁性下连接环磁吸所述铁块,所述驱动头向所述滑动槽外侧滑动,使得所述上挡风滑动板向所述驱动头两侧滑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均被封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接部内设置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向面部或颈部喷雾的雾化喷头。

所述磁性下连接环内固定连接有电极座;所述电极座与所述凸块对称设置;所述电极座远离所述凸块的一端设置有电极b;所述上连接环内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电极b导通的电极a。

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安装在一起,所述凸块与所述自复位封口板相抵时,所述电极a与电极b导通,所述雾化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安装在一起,所述电极座与所述自复位封口板相抵时,所述电极a与电极b不导通,所述雾化器不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初始状态下,自复位封口板与上连接环贴合,上连接环开口处不透风。

使用本产品时,确认本产品具有足够电量,电量不足时,将充电插头插入充电接口进行充电。

使用本产品颈部脸部吹风功能时,使第一下出风口位于下方,将主体部戴到颈部,上挡风滑动部由于重力沿上滑动轨道向下滑动,使得第一下出风口被上挡风滑动部遮挡,第一上出风口与外部连通且风口朝向与颈部脸部正对。上挡风滑动板由于重力向下滑动,使得相邻的上挡风滑动板相抵,驱动头位于滑动槽内。按下开关,控制模块控制离心风扇转动,外部的空气经进风口进入,经第一上出风口向颈部脸部吹出,从而使得颈部脸部附近空气流通加快,温度降低。将主体部取下,使第一上出风口位于下方,将主体部戴到颈部,上挡风滑动部向下滑动,使得第一上出风口被遮挡,此时空气将通过第一下出风口向颈部脸部吹出。由于第一下出风口与第一上出风口的开口面积不同,使得颈部脸部的吹风面积不同即空气流通速度不同,从而使得降温效果不同,通过正戴或反戴主体部,可以实现降温效果的调节。再次按下开关,离心风扇停止转动。

使用本产品脸部吹风功能时,使第一下出风口位于下方,将主体部戴到颈部,手部握持外接部,使得雾化喷孔向上,将下连接部与上连接部正对抵紧。磁吸下连接环与上连接环相磁吸从而相对固定,同时,电极座向上进入到上连接环内,与自复位封口板相抵使得自复位封口板转动打开,主体部与外接部内部连通。在此过程中,磁吸下连接环磁吸铁块使其向下滑动,驱动头相对滑动槽相对向下滑动,驱动头远离铁块一端的宽度大于靠近铁块一端的宽度,从而使得相邻的上挡风滑动板分别沿上滑动轨道向驱动头两侧滑动,使得第一上出风口与第一下出风口被遮挡。下挡风滑动板由于重力沿下滑动轨道向下滑动,使得第二上出风口被遮挡,第二下出风口与外部连通且风口朝向与面部正对。按下开关,空气经进风口进入,依次通过上连接部、下连接部,进而从第二下出风口吹向面部,从而使得面部附近空气流通加快,温度降低。将主体部取下,使第二上出风口位于下方,将外接部戴到颈部,下挡风滑动板向下滑动,使得第二下出风口被遮挡,此时空气将通过第二上出风口向面部吹出。由于第二下出风口与第二上出风口的开口面积不同,使得面部的吹风面积不同即空气流通速度不同,从而使得降温效果不同,通过正戴或反戴主体部,可以实现降温效果的调节。再次按下开关,离心风扇停止转动。

在使用面部雾化吹风功能时,拔出胶塞,经注水孔向雾化器内注入适量的水,重新塞回胶塞。使第一下出风口位于下方,将主体部戴到颈部,手部握持外接部,使得雾化喷孔向下,将下连接部与上连接部正对抵紧。磁吸下连接环与上连接环相磁吸从而相对固定,同时,凸块向上进入到上连接环内,与自复位封口板相抵使得自复位封口板转动打开且电极a与电极b导通,主体部与外接部内部连通。按下开关,控制模块控制离心风扇转动的同时使得雾化器开始工作,雾化喷头经雾化喷孔向颈部喷出雾化水,蒸发吸热使得周围温度降低。取外接部,翻转主体部,使得雾化喷孔朝向面部,进而调整了雾化的喷出方向。再次按开关,控制模块控制离心风扇与雾化器停止工作。上述雾化吹风功能使用时,面部吹风功能同步进行,过程如上所述,故不再赘述。

本发明通过设置上挡风滑动部,当只使用主体部时,正戴或反戴主体部,上挡风滑动部向下滑动遮挡第一上出风口或第一下出风口从而实现了出风面积的调整即降温效果的调整;当使用主体部和外接部时,驱动头由于铁块被磁吸向下滑动使得第一上出风口和第一下出风口被遮挡,从而使风更集中的从外接部的向面部吹出。

本发明通过设置自复位封口板,当只使用主体部时,自复位封口板使得上连接环封闭,风仅能从第一上出风口或第一下出风口吹出,风不会散失;当使用主体部和外接部时,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磁吸,凸块或电极座与自复位封口板相抵使其转动打开,使风能够进入到外接部内。

本发明通过设置电极座,当电极座与自复位封口板相抵插入上连接环内时,能够使自复位封口转动打开,进而使主体部和外接部连通;当电极座与电极a相抵插入上连接环内时,电极b与电极a导通,开关能够控制雾化器工作。

本发明可以同时向颈部面部吹风或仅向面部吹风,并可以根据正戴或反戴,调整颈部或面部的吹风面积,进而调整了降温效果;本发明设置有雾化器,可以增加面部或颈部的空气湿度,依靠水的蒸发吸热,降低颈部或面部附近的温度;本发明仅设置有一组离心风扇,即可以向颈部吹风又可以向面部吹风,具有多种用途,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主体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外接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上连接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下连接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上挡风滑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雾化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外接部与主体部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外接部与主体部安装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电极a与电极b导通的结构示意图。

10、主体部;101、第一上出风口;102、第一下出风口;103、上滑动轨道;104、进风口;105、转动孔;11、上连接部;111、上连接环;111、电极a;112、自复位封口板;1121、转动柱;12、上挡风滑动部;121、上挡风滑动板;1211、滑动槽;122、驱动部;1221、驱动头;1222、铁块;20、外接部;201、第二上出风口;202、第二下出风口;203、下滑动轨道;204、卡接凸条;205、雾化喷孔;21、下连接部;211、磁性下连接环;2111、凸块;2112、卡槽;212、电极座;2121、电极b;22、下挡风滑动板;3、控制模块;4、电源模块;5、离心风扇;60、雾化器;601、注水孔;602、雾化喷头;61、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风扇,包括有能够悬挂在颈部的主体部10和与所述主体部10可拆卸连接的外接部20;所述主体部10上对称成型有两组用于向颈部或脸部吹风的第一上出风口组;各个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一上出风口101;所述主体部10上对称成型有两组用于向颈部或脸部吹风的第一下出风口组;各个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一下出风口102;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不同时朝向颈部或脸部吹风;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分别朝向所述主体部10中心的两侧;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吹风面积不同。

所述第一下出风口102与所述第一上出风口101开孔的朝向决定了风吹向颈部或脸部。

所述主体部10内分别滑动连接有能够封闭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的上挡风滑动部12。

当所述外接部20与所述主体部10分离,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位于第一下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上挡风滑动部12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出风。

当所述外接部20与所述主体部10分离,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位于第一上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上挡风滑动部12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出风。

所述主体部10由两个近似相同的半壳体通过螺丝进行固定连接形成;所述主体部10内成型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上滑动轨道103;所述上挡风滑动部12滑动连接在所述上滑动轨道103内。

所述外接部20上设置有用于向脸部吹风的第二上出风口组;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包括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上出风口201;当所述外接部20安装在所述主体部10上时,所述主体部10与所述外接部20连通,所述上挡风滑动部12将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封闭。

所述主体部10内固定连接有用于吹风的离心风扇5。所述主体部10内固定连接有电源模块4和控制模块3;所述离心风扇5、所述电源模块4与所述控制模块3电连接。

所述主体部10上位于所述离心风扇5上下两侧分别成型有与所述主体部10内部连通的进风口104;所述离心风扇5转动时,外部的空气经所述进风口104进入到所述主体部10内,进而形成风。

所述控制模块3上设置有充电接口和开关;按下所述开关,所述离心风扇5开始转动,再次按下所述开关,所述离心风扇5停止转动。

所述外接部20上设置有用于向脸部吹风的第二下出风口组;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包括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下出风口202;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与所述第二下出风口不同时朝向脸部吹风;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与所述第二下出风口分别朝向所述主体部10中心的两侧;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吹风面积不同。

所述外接部20内分别滑动连接有能够封闭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的下挡风滑动板22。

当所述外接部20与所述主体部10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位于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下挡风滑动板22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二上出风口出风。

当所述外接部20与所述主体部10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位于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下挡风滑动板22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二下出风口出风。

所述外接部20由两个近似相同的半壳体通过螺丝进行固定连接形成。所述外接部20内成型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下滑动轨道203;所述下挡风滑动板22滑动连接在所述下滑动轨道203内。

所述主体部10为u型结构;便于将所述主体部10戴在颈部;所述主体部1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使所述主体部10内部封闭的上连接部11;所述外接部2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主体部10的并使得所述主体部10与所述外接部20连通的下连接部22。

所述上连接部11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0两端的用于使所述主体部10与外部连通的上连接环111和转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0内的用于使所述上连接环111封闭的自复位封口板112。

所述主体部10内位于所述上连接环111内部成型有转动孔105;所述自复位封口板112上成型有与所述转动孔105转动连接的转动柱1121;所述自复位封口板112与所述主体部10之间设置有扭簧。

自然状态下,所述扭簧使得所述自复位封口板112封闭所述上连接环111的开口,离心风扇5所产生的风不会从下端逸出,使得由所述第一上出风口101或所述第一下出风口102吹出的风更加集中,降温效果更好。

所述下连接部21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外接部20两端的用于使所述所述外接部20与外部连通的磁性下连接环211;所述上连接环111能够被所述磁性下连接环211磁吸从而使得所述外接部20与所述主体部10相对密封固定。

所述磁性下连接环211外侧壁圆周上成型有卡槽2112;所述外接部20内分别成型有与所述卡槽2112卡接的卡接凸条204。

所述上连接环111为被磁铁吸引的金属,所述磁性上连接环211与所述上连接环111连接面相对平整,磁吸后连接处相对密闭不透风。

所述磁吸下连接环211内成型有凸块2111。

当所述外接部20与所述主体部10分离时,所述自复位封口板112使得所述主体部10两端封闭,仅能从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或第一下出风口组出风。

当所述外接部20与所述主体部10安装在一起时,所述凸块2111与所述自复位封口板112相抵并使得所述自复位封口板112转动打开,所述主体部10与所述外接部20内部连通,技能从第二上出风口组或第二下出风口组出风。

所述磁吸下连接环221内靠近所述上连接环111处固定连接有永磁铁;所述永磁铁使得所述磁吸下连接环221具有磁性。

所述离心风扇5产生的风向继而可以由主体部10进入到外接部20中,使风能够吹向面部,从而调整了风的降温位置。

所述上挡风滑动部12包括有两个能够遮挡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的上挡风滑动板121和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上挡风滑动部12中间的驱动部122。

所述驱动部122靠近所述上挡风滑动部12的一端成型有驱动头1221;所述驱动头1221靠近所述主体部10端部的一端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主体部10端部的一端的宽度;两个所述上挡风滑动板121之间成型有与所述驱动头1221滑动连接的滑动槽1211;所述滑动槽1211与所述驱动头1221形状相同且所述滑动槽1211对称成型在两个所述上挡风滑动板121上。

所述驱动部22靠近所述上连接部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铁块1222;所述上连接环111不具备磁性。

当所述外接部20与所述主体部10分离时,所述上挡风滑动板121由于重力向下滑动,所述上挡风滑动板121相抵使得所述驱动头1221位于所述滑动槽1211内。

当所述外接部20与所述主体部10安装在一起时,所述磁性下连接环2111磁吸所述铁块1222,所述驱动头1221向所述滑动槽1211外侧滑动,使得所述上挡风滑动板121向所述驱动头1221两侧滑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均被封闭。

当所述外接部20与所述主体部10分离时,风吹向颈部或面部,通过正戴或反戴所述主体部10,所述上挡风滑动部12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一上出风口101或所述第一下出风口102,进而调整了吹向颈部的出风的面积,继而调整了空气流通速度即降温效果被改变。

当所述外接部20与所述主体部10安装在一起时,所述第一上出风口101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102被封闭,风仅吹向面部,通过正戴或反戴所述主体部10,所述下挡风滑动板22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二上出风口201或所述第二下出风口202,进而调整了吹向面部的出风的面积,继而调整了空气流通速度即降温效果被改变。

所述外接部1内设置有雾化器60;所述雾化器60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向面部或颈部喷雾的雾化喷头602。

所述雾化器60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雾化器60注水的注水孔601;所述注水孔601内可拆卸密封插接有胶塞61;拔出所述胶塞61,通过所述注水孔601向所述雾化器60内注水,注水完成后,重新塞回所述胶塞61即可。

所述外接部20外壁上成型有用于所述雾化喷头602穿出的雾化喷孔205。

所述磁性下连接环211内固定连接有电极座212;所述电极座212与所述凸块2111对称设置;所述电极座212远离所述凸块2111的一端设置有电极b2121;所述上连接环111内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电极b2121导通的电极a1111。

所述电极a1111与所述上连接环111之间不导通,所述电机b2121与所述电极座212之间不导通,使得电源输出的损耗降低,提高了所述电源模块4的使用效率。

一个所述电极a1111为正电极,另一个所述电极a1111为负电极;所述电极b2121对应与所述电极a1111连通;所述电极b2121与所述雾化器60电连接;所述电极a1111与所述控制模块3电连接。

当所述外接部20与所述主体部10安装在一起,所述凸块2111与所述自复位封口板112相抵时,所述电极a1111与电极b2121导通,所述雾化器60与所述控制模块3电连接。

当所述外接部20与所述主体部10安装在一起,所述电极座212与所述自复位封口板112相抵时,所述电极a1111与电极b2121不导通,所述雾化器60不与所述控制模块3电连接。

初始状态下,自复位封口板112与上连接环111贴合,上连接环111开口处不透风。

使用本产品时,确认本产品具有足够电量,电量不足时,将充电插头插入充电接口进行充电。

使用本产品颈部脸部吹风功能时,使第一下出风口102位于下方,将主体部10戴到颈部,上挡风滑动部12由于重力沿上滑动轨道103向下滑动,使得第一下出风口102被上挡风滑动部12遮挡,第一上出风口102与外部连通且风口朝向与颈部脸部正对。上挡风滑动板121由于重力向下滑动,使得相邻的上挡风滑动板121相抵,驱动头1221位于滑动槽1211内。按下开关,控制模块3控制离心风扇5转动,外部的空气经进风口104进入,经第一上出风口102向颈部脸部吹出,从而使得颈部脸部附近空气流通加快,温度降低。将主体部10取下,使第一上出风口101位于下方,将主体部10戴到颈部,上挡风滑动部12向下滑动,使得第一上出风口101被遮挡,此时空气将通过第一下出风口102向颈部脸部吹出。由于第一下出风口102与第一上出风口101的开口面积不同,使得颈部脸部的吹风面积不同即空气流通速度不同,从而使得降温效果不同,通过正戴或反戴主体部10,可以实现降温效果的调节。再次按下开关,离心风扇5停止转动。

使用本产品脸部吹风功能时,使第一下出风口102位于下方,将主体部10戴到颈部,手部握持外接部20,使得雾化喷孔205向上,将下连接部21与上连接部11正对抵紧。磁吸下连接环211与上连接环111相磁吸从而相对固定,同时,电极座212向上进入到上连接环111内,与自复位封口板112相抵使得自复位封口板112转动打开,主体部10与外接部20内部连通。在此过程中,磁吸下连接环211磁吸铁块1222使其向下滑动,驱动头1221相对滑动槽1211相对向下滑动,驱动头1221远离铁块1222一端的宽度大于靠近铁块1222一端的宽度,从而使得相邻的上挡风滑动板121分别沿上滑动轨道103向驱动头1221两侧滑动,使得第一上出风口101与第一下出风口102被遮挡。下挡风滑动板22由于重力沿下滑动轨道203向下滑动,使得第二上出风口201被遮挡,第二下出风口202与外部连通且风口朝向与面部正对。按下开关,空气经进风口104进入,依次通过上连接部11、下连接部21,进而从第二下出风口202吹向面部,从而使得面部附近空气流通加快,温度降低。将主体部10取下,使第二上出风口101位于下方,将外接部10戴到颈部,下挡风滑动板22向下滑动,使得第二下出风口202被遮挡,此时空气将通过第二上出风口201向面部吹出。由于第二下出风口202与第二上出风口201的开口面积不同,使得面部的吹风面积不同即空气流通速度不同,从而使得降温效果不同,通过正戴或反戴主体部10,可以实现降温效果的调节。再次按下开关,离心风扇5停止转动。

在使用面部雾化吹风功能时,拔出胶塞61,经注水孔601向雾化器60内注入适量的水,重新塞回胶塞61。使第一下出风口102位于下方,将主体部10戴到颈部,手部握持外接部20,使得雾化喷孔205向下,将下连接部21与上连接部11正对抵紧。磁吸下连接环211与上连接环111相磁吸从而相对固定,同时,凸块2111向上进入到上连接环111内,与自复位封口板112相抵使得自复位封口板112转动打开且电极a111与电极b2121导通,主体部10与外接部20内部连通。按下开关,控制模块3控制离心风扇5转动的同时使得雾化器60开始工作,雾化喷头602经雾化喷孔205向颈部喷出雾化水,蒸发吸热使得周围温度降低。取外接部10,翻转主体部10,使得雾化喷孔205朝向面部,进而调整了雾化的喷出方向。再次按开关,控制模块3控制离心风扇5与雾化器60停止工作。上述雾化吹风功能使用时,面部吹风功能同步进行,过程如上所述,故不再赘述。

本发明通过设置上挡风滑动部12,当只使用主体部10时,正戴或反戴主体部10,上挡风滑动部12向下滑动遮挡第一上出风口101或第一下出风口102从而实现了出风面积的调整即降温效果的调整;当使用主体部10和外接部20时,驱动头1221由于铁块1222被磁吸向下滑动使得第一上出风口101和第一下出风口102被遮挡,从而使风更集中的从外接部20的向面部吹出。

本发明通过设置自复位封口板112,当只使用主体部10时,自复位封口板112使得上连接环111封闭,风仅能从第一上出风口101或第一下出风口102吹出,风不会散失;当使用主体部10和外接部20时,上连接部11与下连接部21磁吸,凸块2111或电极座212与自复位封口板112相抵使其转动打开,使风能够进入到外接部20内。

本发明通过设置电极座212,当电极座212与自复位封口板112相抵插入上连接环111内时,能够使自复位封口112转动打开,进而使主体部10和外接部20连通;当电极座212与电极a111相抵插入上连接环111内时,电极b2121与电极a111导通,开关能够控制雾化器60工作。

本发明可以同时向颈部面部吹风或仅向面部吹风,并可以根据正戴或反戴,调整颈部或面部的吹风面积,进而调整了降温效果;本发明设置有雾化器,可以增加面部或颈部的空气湿度,依靠水的蒸发吸热,降低颈部或面部附近的温度;本发明仅设置有一组离心风扇,即可以向颈部吹风又可以向面部吹风,具有多种用途,实用性更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