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砂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0730发布日期:2020-11-25 14:1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防砂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砂抽油泵。



背景技术:

从地层中开采石油的过程中要使用机械设备将井内原油举升到地面,抽油泵是主要的采油设备。抽油泵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往复泵,动力从地面经抽油杆传递到井下,使抽油泵的柱塞作上下往复运动,将油井中的原油沿油管举升到地面上来。

现有技术中的抽油泵在抽油的过程中,砂块以及砂粒会随着原油一起进入到抽油泵内部,当砂粒进入到抽油泵内部是,砂粒会附着在抽油泵的内壁上,在抽油泵的流道表面结垢,当砂块进入到抽油泵内部时,会直接与抽油泵内的柱塞进行接触,从而会造成抽油泵内部的密封,影响抽油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砂抽油泵,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砂块进入到抽油泵内部,对抽油泵造成损伤,影响抽油泵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砂抽油泵,包括:柱塞泵装置和防砂装置;

所述防砂装置与所述柱塞泵装置的入口端连接,所述防砂装置内设置有用于阻隔砂块的隔离空间,所述防砂装置远离所述柱塞泵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过滤砂块的进液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防砂装置包括防砂主体和底座;

所述底座位于所述防砂主体远离所述柱塞泵装置的一端,所述底座与所述防砂主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进液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防砂装置还包括弹性机构;

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防砂主体铰接,且所述弹性机构位于所述防砂主体内,所述弹性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防砂主体和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弹性机构具有令所述底座靠近所述防砂主体的弹性趋势。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卡扣;

所述卡扣套设于所述底座的外部,所述卡扣用于将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防砂主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防砂装置还包括阻隔部;

所述阻隔部位于所述防砂主体内,且所述阻隔部的一端与所述防砂主体的内壁连接,所述阻隔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防砂主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液体流动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阻隔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阻隔部沿着所述防砂主体的轴向间隔布置;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阻隔部之间呈交错布置,配置成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液体流动通道分别位于所述防砂主体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柱塞泵装置包括柱塞泵本体、柱塞和活塞环;

所述柱塞和所述活塞环均位于所述柱塞泵本体内,所述活塞环套设于所述柱塞的外部么,所述柱塞沿着所述柱塞泵本体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活塞环与所述柱塞泵本体的内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环包括开口环;所述开口环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柱塞和所述柱塞泵本体间隙的开口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柱塞泵装置还包括防垢层;

所述防垢层涂覆于所述柱塞泵本体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柱塞泵装置还包括固定阀总成;

所述固定阀总成位于所述柱塞泵本体与所述防砂装置之间,所述固定阀总成与所述柱塞泵本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砂抽油泵,包括:柱塞泵装置和防砂装置;防砂装置与柱塞泵装置的入口端连接,防砂装置内设置有用于阻隔砂块的隔离空间,防砂装置远离柱塞泵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过滤砂块的进液孔;通过防砂装置在保证原油进入到柱塞泵装置内部的基础上,利用防砂装置内的隔离空间将砂块阻隔,防止了砂块进入柱塞泵装置内部以造成活塞的失效,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砂块进入到抽油泵内部,对抽油泵造成损伤,影响抽油泵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砂抽油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砂抽油泵的底座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砂抽油泵的活塞环的结构图。

图标:100-柱塞泵装置;101-柱塞泵本体;102-柱塞;103-活塞环;104-固定阀总成;200-防砂装置;201-防砂主体;202-底座;203-进液孔;204-弹性机构;205-阻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砂抽油泵,包括:柱塞泵装置100和防砂装置200;防砂装置200与柱塞泵装置100的入口端连接,防砂装置200内设置有用于阻隔砂块的隔离空间,防砂装置200远离柱塞泵装置10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过滤砂块的进液孔203。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抽油泵的整体结构呈圆柱形,因此柱塞泵装置100的所有结构均呈圆柱形,此处将不再赘述;因此,防砂装置200作为柱塞泵装置100的连接结构,防砂装置200的结构也呈圆柱形。

可选地,防砂装置200作为柱塞泵装置100的底部过滤结构,防砂装置200与柱塞泵装置10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螺纹连接、焊接或者一体成型;为了保证防砂装置200与柱塞泵装置100之间固定连接,同时为了防砂装置200能够相对于柱塞泵装置100能够更换,防砂装置200与柱塞泵装置100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柱塞泵装置100对抽油的要求,在防砂装置200远离柱塞泵装置100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孔203,其中为了能够保证石油的正常吸取,进液孔203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进液孔203沿着防砂装置200的端面均匀布置。

本实施例中,防砂装置200具有用于阻隔砂块的隔离空间,其中在阻隔空间内可以设置有过滤结构,利用过滤结构可以将石油中的砂石进行阻挡;或者,隔离空间内设置有螺旋结构,隔离空间内可以改变石油进入到柱塞泵装置100的流向,利用流向的改变,将粒径较大的砂块阻隔在隔离空间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砂抽油泵,包括:柱塞泵装置100和防砂装置200;防砂装置200与柱塞泵装置100的入口端连接,防砂装置200内设置有用于阻隔砂块的隔离空间,防砂装置200远离柱塞泵装置10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过滤砂块的进液孔203;通过防砂装置200在保证原油进入到柱塞泵装置100内部的基础上,利用防砂装置200内的隔离空间将砂块阻隔,防止了砂块进入柱塞泵装置100内部以造成活塞的失效,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砂块进入到抽油泵内部,对抽油泵造成损伤,影响抽油泵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防砂装置200包括防砂主体201和底座202;底座202位于防砂主体201远离柱塞泵装置100的一端,底座202与防砂主体201可拆卸连接;进液孔203设置于底座202上。

可选地,底座202作为防砂主体201直接与石油接触的一端,利用底座202与防砂主体201可拆卸连接,并且通过底座202、防砂主体201以及柱塞泵装置100的底部形成隔离空间,其中在隔离空间容置有阻隔下来的砂块,当柱塞泵装置100在正常生产时,底座202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属于向防砂装置200的隔离空间存放砂块,当防砂主体201内部存在较多的砂块后,可以通过开启底座202,将隔离空间内存放的砂块排出。

本实施例中,底座202与防砂主体201的连接方式可以多种,例如:通过卡扣连接,或者通过螺纹连接,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由于抽油泵需要放置于油井中,整个抽油泵拔出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底座202与防砂主体201之间可以采用具有自动回位的卡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防砂装置200还包括弹性机构204;底座202的一侧与防砂主体201铰接,且弹性机构204位于防砂主体201内,弹性机构204的两端分别与防砂主体201和底座202连接,弹性机构204具有令底座202靠近防砂主体201的弹性趋势。

可选地,弹性机构204可以采用压缩弹簧,当底座202相对于防砂主体201呈关闭状态时,此时弹性机构204具有弹性势能,并且弹性机构204处于拉紧状态,此时的弹性机构204具有令底座202靠近防砂主体201的弹性趋势,利用弹性机构204能够将底座202固定在防砂主体201上;同时,当将底座202与防砂主体201之间分开时,此时弹性机构204设置于底座202与防砂主体201的铰接处,弹性机构204会受到更大的弹性形变,因此弹性机构204会施加更大的弹性反作用迫使底座202回复到关闭状态,当外部的作用力消失后,此时弹性机构204会瞬间带动底座202回弹关闭防砂主体201的隔离空间。

可选地,抽油泵可以设置有正洗井压力装置,利用正洗井压力装置可以从柱塞泵装置100向防砂主体201施加作用,在正洗井压力装置施加的正压力的作用下,底座202与防砂主体201之间会相对于铰接位置进行转动,进而实现了底座202的开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卡扣;卡扣套设于底座202的外部,卡扣用于将底座202固定于防砂主体201上。

可选地,卡扣可以采用卡簧或者弹性卡扣等,利用卡扣能够在底座202的外部与防砂主体201的外壁利用弹力以及摩擦力的作用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防砂装置200还包括阻隔部205;阻隔部205位于防砂主体201内,且阻隔部205的一端与防砂主体201的内壁连接,阻隔部205的另一端与防砂主体201的内壁之间形成液体流动通道。

可选地,阻隔部205可以采用阻隔板,其中阻隔板位于柱塞泵装置100入口和防砂主体201的入口之间,当石油进入到防砂主体201的隔离空间内时,会直接与阻隔板接触,阻隔板在流体粘性的作用下,会将砂块阻隔在隔离空间内,并且由于阻隔部205的另一端与防砂主体201的内壁之间形成液体流动通道,因此石油会在柱塞泵装置100的运动过程中进入到柱塞泵装置100内部。

本实施例中,阻隔部205与防砂主体201内壁之间可以呈垂直设置,也可以以阻隔部205朝向底座202的一端呈锐角布置。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阻隔部205设置有多个,多个阻隔部205沿着防砂主体201的轴向间隔布置;且任意相邻的两个阻隔部205之间呈交错布置,配置成任意相邻的两条液体流动通道分别位于防砂主体201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阻隔部205与防砂主体201的内壁之间呈垂直设置,当石油进入到防砂主体201内时,此时石油会沿着阻隔部205折返流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石油的冲刷作用,使得砂块逐步滞留在防砂主体201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柱塞泵装置100包括柱塞泵本体101、柱塞102和活塞环103;柱塞102和活塞环103均位于柱塞泵本体101内,活塞环103套设于柱塞102的外部么,柱塞102沿着柱塞泵本体101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活塞环103与柱塞泵本体101的内壁接触。

可选地,为了保证柱塞102与柱塞泵本体101之间的紧密贴合,通过在柱塞102的外圆套设有活塞环103,利用活塞环103的密封作用,能够保证柱塞102与柱塞泵本体101之间的密封,实现了柱塞102与柱塞泵本体101之间的零间隙配合,减少了漏失,提高了泵效率。由于活塞环103能够保证密封效果,因此可以适当减小柱塞102的外径,使得柱塞102通过柱塞泵本体101的连接处,更加容易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活塞环103包括开口环;开口环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柱塞102和柱塞泵本体101间隙的开口端。

可选地,活塞环103均可以采用开口弹性环,进而套接在柱塞102的外圆上。同时,利用活塞环103采用非封闭环,利用开口端能够在活塞环103受力时收缩;活塞环103加工时采用热定型工艺,活塞环103能够相对于柱塞102收缩,当在柱塞泵本体101的内部有垢晶粒、蜡晶粒时,此时活塞环103会遇垢后收缩。

同时,由于活塞环103具有开口端,因此柱塞102与柱塞泵本体101之间会存在间隙,可选地,间隙的范围可以为1-2mm,当活塞环103与柱塞102泵主体之间刮垢之后,此时小的砂粒会随着开口端的间隙向防砂主体201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柱塞泵装置100还包括防垢层;防垢层涂覆于柱塞泵本体101的内壁上。

可选地,防垢层可采用高分子防垢材料进行喷涂,优选地,防垢层可以采用聚四氟材料进行喷涂;其中,防垢层的厚度范围为0.02-0.04mm;利用聚四氟材料形成的防垢层具有防垢、防蜡的性能,通过防垢层应用在柱塞泵本体101流道的表面,防垢层表面在机理上能抑制垢晶粒、蜡晶粒的形成,解决柱塞泵本体101流道表面的结垢问题,从而能够缓解抽油泵本身因结垢、结蜡造成的检泵周期短的问题,起到了延长检泵周期,降低单井作业成本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柱塞泵装置100还包括固定阀总成104;固定阀总成104位于柱塞泵本体101与防砂装置200之间,固定阀总成104与柱塞泵本体101连接。

其中,固定阀总成104能够控制原油进入到柱塞泵本体101内部,因此固定阀总成104安装于柱塞泵本体101靠近管路底部的位置,同时由于防砂装置200用于阻隔砂石进入到柱塞泵本体101内,进而通过在柱塞泵本体101与防砂装置200之间设置有固定阀总成104;由于固定阀总成104属于本领域的现有结构,此处将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砂抽油泵的柱塞泵本体101、柱塞102和活塞环103均呈圆形;同时,柱塞泵本体101的抽油通道作为柱塞102的运动路径,柱塞102能够与柱塞泵本体101的抽油通道内壁贴合配合,进而能够使得柱塞102沿着柱塞泵本体101的抽油通道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具体地,固定阀总成104连接在柱塞泵本体101的底部随油管下入到油井内,将柱塞102接在抽油杆上后沿着柱塞泵本体101到油井的具体位置后进行采油。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砂抽油泵,通过防砂装置200在保证原油进入到柱塞泵装置100内部的基础上,利用防砂装置200内的隔离空间将砂块阻隔,防止了砂块进入柱塞泵装置100内部以造成活塞的失效,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砂块进入到抽油泵内部,对抽油泵造成损伤,影响抽油泵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