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失压齿轮油泵。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飞行器中使用的喷气发动机燃油油泵在油路出现气泡时会造成油泵的突然失压,使油压低于发动机内部压力,导致燃油不能进入发动机内部燃烧,在一瞬间由于发动机内部燃烧停止引发飞行器瞬间失去动力,就会下坠;而重新启动过程复杂,成功发动率低。因此,提供一种燃油管路内即使出现气泡也不会导致失压的油泵是很必要的。目前广泛应用的齿轮油泵即使能够避免失压情况的出现,但是效果不好,而且存在油路易损坏、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失压齿轮油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避免失压效果差、油路易损坏堵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失压齿轮油泵,包括
泵体,
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设置在所述泵体内,用于驱动燃油的进出,
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为开设在所述泵体上的两个,均设置在所述齿轮组件一侧,
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为开设在所述泵体上的两个,均设置在所述齿轮组件一侧,
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进油口连通,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出油口连通,
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循环管道内,用于对流经的燃油进行过滤。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齿轮组件包括
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泵体内,
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泵体内,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的一侧且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泵体内,位于所述主动齿轮的另一侧且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包括
压块,
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在所述循环管道上,所述压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压块上,所述弹性支撑件呈椭圆形,在所述压块和所述循环管道内壁的压力下呈圆形,用于卡设在所述循环管道的内壁上,
滤网,所述滤网为圆形,设置在所述弹性支撑件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
安装螺杆,
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开设在所述压块上,所述安装螺杆通过螺纹穿设在所述螺纹孔内,
所述压块为棱柱形,
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开设在所述循环管道的内壁上,所述安装螺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限位凸沿,所述限位凸沿为两个,均沿所述循环管道的周向设置在其内壁上,两个所述限位凸沿之间形成限位凹槽,
所述弹性支撑件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密封圈,所述压块的侧壁上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泵体的中心位置,
还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泵体内,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泵体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燃油通过进油口进入泵体,齿轮组件运转,啮合的齿轮脱离位置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燃油吸入,燃油随着齿轮组件运转,由进油口流至出油口排出。一个进油口和一个出油口通过循环管道连通,在一个进油口、一个出油口正常输送燃油的同时,燃油通过循环管道在另一进油口、另一出油口之间形成循环油路。当通过一个进油口进入的燃油中有气泡时,这部分燃油会被分流至两个出油口流出,且在流动过程中会被碎化,流至另一出油口的气泡会随出油管通过循环管道流至另一进油口,之后又会在泵体内分流,一部分流至第一个出油口流出,一部分流回第二个出油口,如此循环,直至将气泡全部挤出泵体,通过出油管排出,防止气泡过多造成油泵失压。在燃油经过循环管道时,都会从过滤装置经过,从而对气泡进行先行破碎,再经齿轮组件进行破碎,气泡的消除效果好,另外,过滤装置能够对燃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和吸附,减少对油路的粘连避免造成损坏,也避免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堵塞,设置合理,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中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转动,当三者转动时,啮合的齿轮脱离位置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燃油吸入,燃油随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的转动,由进油口流至出油口排出。设计合理,利用齿轮间的转动配合实现燃油的吸入和排出。
3、本实用新型中弹性支撑件在一般状态下呈椭圆形,将滤网进行收缩,使弹性支撑件带着滤网顺利从第一安装孔内进入至循环管道内,进入后,将压块向第一安装孔内推入,使压块对弹性支撑件进行挤压,从而使弹性支撑件不断展开,最终变为圆形,与循环管道的内壁相贴合,将滤网铺设在整个循环管道内部截面上,从而实现对流经燃油的过滤和对气泡的破碎,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另外,当需要拿出时,只需将压块从第一安装孔内取出,使弹性支撑件恢复到原状即可,从而便于对滤网的清洗和更换,设计合理,操作便捷。
4、本实用新型安装螺杆的一端转动卡设在第二安装孔内,安装螺杆通过螺纹穿设在压块上开设的螺纹孔内,在安装压块和滤网的过程中,只需旋动安装螺杆,使压块沿着安装螺杆不断向靠近第一安装孔的方向移动,使压块挤压弹性支撑件并安装到第一安装孔内。当需要将滤网取出时,反向旋动安装螺杆,使压块安装螺杆沿着安装螺杆不断向远离第一安装孔的方向移动,使弹性支撑件恢复原状,将压块和滤网取出,操作便捷,实用性强。
5、本实用新型中两个限位凸沿之间形成的限位凹槽对弹性支撑件在受到挤压变形过程中提供轨道、在最终与循环管道内壁贴合时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弹性支撑件沿循环管道的周向滑动变形,避免发生倾斜和扭曲,可靠性强。
6、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的设置,使压块与循环管道之间形成密封,避免燃油输送过程中发生泄漏,可靠性强。
7、本实用新型中主动齿轮设置在泵体的中心位置,从而保证能与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可靠啮合,保证燃油在泵体内能够稳定输送,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凸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滤网取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滤网在循环管道内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体,2-齿轮组件,3-进油口,4-出油口,5-循环管道,6-过滤装置,21-主动齿轮,22-第一从动齿轮,23-第二从动齿轮,61-压块,62-第一安装孔,63-弹性支撑件,64-滤网,65-安装螺杆,66-螺纹孔,67-第二安装孔,7-限位凸沿,8-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失压齿轮油泵,包括
泵体1,
齿轮组件2,齿轮组件2设置在泵体1内,用于驱动燃油的进出,
进油口3,进油口3为开设在泵体1上的两个,均设置在齿轮组件2一侧,
出油口4,出油口4为开设在泵体1上的两个,均设置在齿轮组件2一侧,
循环管道5,循环管道5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进油口3连通,另一端与其中一个出油口4连通,
过滤装置6,过滤装置6设置在循环管道5内,用于对流经的燃油进行过滤。
本实施例中的泵体1设置有进油口3、出油口4,燃油通过进油口3进入泵体1,齿轮组件2运转,啮合的齿轮脱离位置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燃油吸入,燃油随着齿轮组件2运转,由进油口3流至出油口4排出。一个进油口3和一个出油口4通过循环管道5连通,在一个进油口3、一个出油口4正常输送燃油的同时,燃油通过循环管道5在另一进油口3、另一出油口4之间形成循环油路。当通过一个进油口3进入的燃油中有气泡时,这部分燃油会被分流至两个出油口4流出,且在流动过程中会被碎化,流至另一出油口4的气泡会随出油管通过循环管道5流至另一进油口3,之后又会在泵体1内分流,一部分流至第一个出油口4流出,一部分流回第二个出油口4,如此循环,直至将气泡全部挤出泵体1,通过出油管排出,防止气泡过多造成油泵失压。在燃油经过循环管道5时,都会从过滤装置6经过,从而对气泡进行先行破碎,再经齿轮组件2进行破碎,气泡的消除效果好,另外,过滤装置6能够对燃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和吸附,减少对油路的粘连避免造成损坏,也避免进油口3和出油口4的堵塞,设置合理,实用性强。
进一步,齿轮组件2包括
主动齿轮21,主动齿轮21转动设置在泵体1内,
第一从动齿轮22,第一从动齿轮22设置在泵体1内,位于主动齿轮21的一侧且与主动齿轮21啮合,
第二从动齿轮23,第二从动齿轮23设置在泵体1内,位于主动齿轮21的另一侧且与主动齿轮21啮合。
本实施例中主动齿轮21带动第一从动齿轮22、第二从动齿轮23转动,当三者转动时,啮合的齿轮脱离位置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燃油吸入,燃油随着主动齿轮21、第一从动齿轮22、第二从动齿轮23的转动,由进油口3流至出油口4排出。设计合理,利用齿轮间的转动配合实现燃油的吸入和排出。
进一步,过滤装置6包括
压块61,
第一安装孔62,第一安装孔62开设在循环管道5上,压块61设置在第一安装孔62内,
弹性支撑件63,弹性支撑件63设置在压块61上,弹性支撑件63呈椭圆形,在压块61和循环管道5内壁的压力下呈圆形,用于卡设在循环管道5的内壁上,
滤网64,滤网64为圆形,设置在弹性支撑件63上。
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63在一般状态下呈椭圆形,将滤网64进行收缩,使弹性支撑件63带着滤网64顺利从第一安装孔62内进入至循环管道5内,进入后,将压块61向第一安装孔62内推入,使压块61对弹性支撑件63进行挤压,从而使弹性支撑件63不断展开,最终变为圆形,与循环管道5的内壁相贴合,将滤网64铺设在整个循环管道5内部截面上,从而实现对流经燃油的过滤和对气泡的破碎,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另外,当需要拿出时,只需将压块61从第一安装孔62内取出,使弹性支撑件63恢复到原状即可,从而便于对滤网64的清洗和更换,设计合理,操作便捷。
进一步,过滤装置6还包括
安装螺杆65,
螺纹孔66,螺纹孔66开设在压块61上,安装螺杆65通过螺纹穿设在螺纹孔66内,
压块61为棱柱形,
第二安装孔67,第二安装孔67开设在循环管道5的内壁上,安装螺杆65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安装孔67内。
本实施例安装螺杆65的一端转动卡设在第二安装孔67内,安装螺杆65通过螺纹穿设在压块61上开设的螺纹孔66内,在安装压块61和滤网64的过程中,只需旋动安装螺杆65,使压块61沿着安装螺杆65不断向靠近第一安装孔62的方向移动,使压块61挤压弹性支撑件63并安装到第一安装孔62内。当需要将滤网64取出时,反向旋动安装螺杆65,使压块61安装螺杆65沿着安装螺杆65不断向远离第一安装孔62的方向移动,使弹性支撑件63恢复原状,将压块61和滤网64取出,操作便捷,实用性强。这里所说的安装螺杆65的一端转动卡设在第二安装孔67内是指安装螺杆65的一端既可以在第二安装孔67内转动,又卡设在第二安装孔67内无法拔出,实现方式可以通过轴承设置,即轴承的外圈固定在第二安装孔67内,安装螺杆65的一端与轴承内圈连接;也可以通过卡块和卡槽的方式实现,即安装螺杆65的一端上沿周向设置有卡块,第二安装孔67内壁上设置有卡槽,卡块设置在卡槽内。
进一步,还包括
限位凸沿7,限位凸沿7为两个,均沿循环管道5的周向设置在其内壁上,两个限位凸沿7之间形成限位凹槽,
弹性支撑件63设置在限位凹槽内。
本实施例中两个限位凸沿7之间形成的限位凹槽对弹性支撑件63在受到挤压变形过程中提供轨道、在最终与循环管道5内壁贴合时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弹性支撑件63沿循环管道5的周向滑动变形,避免发生倾斜和扭曲,可靠性强。
进一步,还包括
密封圈,压块61的侧壁上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施例中密封圈的设置,使压块61与循环管道5之间形成密封,避免燃油输送过程中发生泄漏,可靠性强。
进一步,主动齿轮21设置在泵体1的中心位置,
还包括
电机8,电机8设置在泵体1内,电机8驱动主动齿轮21转动。
本实施例中主动齿轮21设置在泵体1的中心位置,从而保证能与第一从动齿轮22、第二从动齿轮23可靠啮合,保证燃油在泵体1内能够稳定输送,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