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差动随动式同步双缸的升举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32290发布日期:2021-03-19 11:1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非差动随动式同步双缸的升举机构,包括油泵(1)和换向阀(10),油泵(1)与换向阀(10)连接并通过换向阀(10)对外输送液压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油缸(2)和副油缸(3),还包括第一油路(11)和第二油路(12),主油缸(2)的主上腔(201)和副油缸(3)的副上腔(301)相互连通并通过第一油路(11)连接至换向阀(10)的外接口a,主油缸(2)的主下腔(202)和副油缸(3)的副下腔(302)相互连通并通过第二油路(12)连接至换向阀(10)的另一外接口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差动随动式同步双缸的升举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油路(12)上的双向液控阀(7),双向液控阀(7)包括阀体(71)和位于阀体(71)内的单向阀芯(72),双向液控阀(7)设有第一开口(7001)和第二开口(7002),第一开口(7001)和第二开口(7002)通过第二油路(12)分别与主上腔(201)和换向阀(10)的外接口a连通,单向阀芯(72)与第一开口(7001)和第二开口(7002)分别配合并形成仅能允许油液流入阀体(71)内的单向阀结构,双向液控阀(7)内还设有与主下腔(202)连通的输送开口(7003);阀体(71)内还安装有活塞阀芯(73),活塞阀芯(73)的一端与第一油路(11)连通并受到第一油路(11)的高压推动,活塞阀芯(73)的另一端与单向阀芯(72)配合并推动单向阀芯(72)移动打开第二开口(70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差动随动式同步双缸的升举机构,其特征在于:阀体(71)内设有沿左右依次设置的单向腔室(711)和活塞腔室(712),还包括连通单向腔室(711)和活塞腔室(712)的连接通道(713),单向阀芯(72)安装在单向腔室(711)中,活塞阀芯(73)安装在活塞腔室(712)中,单向腔室(711)的左端与主上腔(201)连通,主上腔(201)内的高压油液推动单向阀芯(72)打开第一开口(7001),单向腔室(711)的右端与连接通道(713)连通,换向阀(10)的外接口a和连接通道(713)通过第二油路(12)的一段连通,输送开口(7003)位于单向腔室(711)中,输送开口(7003)的和主下腔(202)通过第二油路(12)的另一段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差动随动式同步双缸的升举机构,其特征在于:单向阀芯(72)包括支架(720)和安装在支架(720)上的大阀芯(721)及小阀芯(722),支架(720)与单向腔室(711)配合并沿单向腔室(711)左右滑动,大阀芯(721)安装在支架(720)右端,支架(720)左端安装有大弹簧(7211)并通过大弹簧(7211)推动大阀芯(721)堵住位于单向腔室(711)的右端的第二开口(7002),支架(720)内部设安装槽(7201),第一开口(7001)位于支架(720)的左端并与安装槽(7201)连通,小阀芯(722)安装在安装槽(7201)中,还包括连接小阀芯(722)与大阀芯(721)的小弹簧(7221)并通过小弹簧(7221)推动小阀芯(722)堵住第一开口(70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差动随动式同步双缸的升举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架(720)为空心的柱体,支架(720)的右侧设有卡槽(7202),大阀芯(721)为一个球体并安装在卡槽(7202)中,第一开口(7001)、安装槽(7201)和卡槽(7202)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并相互连通,小弹簧(7221)安装在安装槽(7201)中,支架(720)外壁上设有密封环(7200),密封环(7200)将单向腔室(711)分割为左腔室和右腔室,输送开口(7003)位于右腔室中并与安装槽(7201)连通,与主下腔(202)连通的第二油路(12)的安装口位于左腔室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差动随动式同步双缸的升举机构,其特征在于:活塞阀芯(73)与活塞腔室(712)的内壁密封贴合并沿活塞腔室(712)左右移动,活塞腔室(712)的右端与第一油路(1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差动随动式同步双缸的升举机构,其特征在于:换向阀(10)为二位四通换向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举装置领域,公开了非差动随动式同步双缸的升举机构,其包括油泵(1)和换向阀(10)还包括主油缸(2)和副油缸(3),还包括第一油路(11)和第二油路(12),主上腔(201)和副上腔(301)相互连通并通过第一油路(11)连接至换向阀(10)的外接口A,主油缸(2)的主下腔(202)和副下腔(302)相互连通并通过第二油路(12)连接至换向阀(10)的另一外接口B。本实用新型在降低产品总成重量的同时,实现了驾驶室举升/下降过程的同步平稳工作、也满足了整车行驶状态下的舒适性要求,而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及安全可靠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邵金龙;吴卓泉;胡正中;刘先镇;周根明;陈兵;张小昌;邱文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科力车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9
技术公布日:2021.03.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