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升降塔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50208发布日期:2021-05-14 13:0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可升降塔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升降塔扇。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市面上有着独特柱式造型的塔扇的出现提升了电风扇的档次,居家使用不仅能够送来舒适的风量,而且还会给我们的家居环境带来很好的装饰效果,因此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并且与传统落地风扇相比具有不占地省空间和送风柔和的特点,广泛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医院等场所。
3.现有的塔扇虽然不需要像传统落地扇那样左右摇摆占空间,可以实现广角度的送风,但是由于塔扇整机的高度不可调节,其出风结构无法伸缩而在高度方向上占用空间,对于批量生产而言,其需要的包装材料多,在运输时占用的运输空间多,导致运输成本无法降低,对于家居使用来说,高度问题影响产品的收纳,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影响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塔扇,节省了占地空间,方便收纳。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升降塔扇,包括基座和伸缩管,所述伸缩管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可相对所述基座上下伸缩,所述基座上设有进风口,所述伸缩管上设有出风口,所述伸缩管内形成有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风道,所述基座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用于将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引入所述风道内,并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
6.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管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所述第一伸缩管可伸缩地收容于所述基座内,所述第二伸缩管可伸缩地收容于所述第一伸缩管内,且所述第二伸缩管能带动所述第一伸缩管上下伸缩。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管顶部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二伸缩管底部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凸块,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块配合,以防止所述第二伸缩管从所述第一伸缩管脱出。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管与所述第二伸缩管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第一伸缩管和所述第二伸缩管通过所述限位结构使得所述第一伸缩管与所述第二伸缩管伸缩后在任意位置固定。
9.进一步地,所述可升降塔扇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基座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风机和所述驱动装置的容置腔,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驱动轴和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连接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伸缩管内,所述传动杆顶部与所述伸缩管顶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使所述驱动轴旋转进而带动所述伸缩管内的所述传动杆转动,以使所述伸缩管相对所述基座伸出或缩回。
10.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为多个,多个所述传动杆之间互相螺纹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管内还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用于将所述伸缩管的内部空
间分隔成所述风道和收容腔,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
12.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对应所述风机的出风端设有固定管,所述伸缩管可伸缩地收容于所述固定管内。
13.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为斜流风机或涡轮风机,
14.当所述风机为斜流风机时,所述斜流风机包括第二电机和斜流叶轮,所述斜流叶轮呈漏斗状且包括多个螺旋叶片,所述第二电机驱使所述斜流叶轮旋转,以将产生的气流引入所述伸缩管内。
15.当所述风机为涡轮风机时,所述涡轮风机包括第三电机、扇叶部、连接架和导风板,所述扇叶部包括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绕着所述连接架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所述导风板环绕所述扇叶部设置,且对应所述伸缩管的进风端设有导风口,所述第三电机驱使所述连接架带动所述扇叶部旋转,使得所述扇叶部产生离心气流,并通过导风板将所述离心气流引入所述伸缩管内。
16.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内还设有发热元件和/或制冷元件,所述发热元件和/或所述制冷元件对应所述风机的出风端设置;
17.或者所述基座和/或所述伸缩管内还设置有发光元件、无线模块、加湿模块、空气净化模块、负离子发生模块、语音控制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升降塔扇,在基座上设置可相对基座上下伸缩的伸缩管,在伸缩管上开设有出风口,通过伸缩伸缩管可实现自由调节塔扇的高度,从而改变塔扇的送风高度范围,在升降的同时不影响风机的运转,使得塔扇方便收纳,不占空间,且能通过改变塔扇高度,使得塔扇吹出来的风能够覆盖更广的范围,适用场景更广泛。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可升降塔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可升降塔扇的在缩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的截面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可升降塔扇的在伸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4的截面示意图;
24.图6为图5中a处放大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可升降塔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可升降塔扇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可升降塔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9.实施例一
3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可升降塔扇,包括基座1和至少一个伸缩管2,伸缩管2设置在基座1上且可相对基座1上下伸缩,通过伸缩管2的伸缩可实现自由调节塔扇的高度。
31.在基座1上设有进风口11,伸缩管2上设有出风口201,伸缩管2内形成有与进风口11和出风口201连通的风道,基座1内设有风机,风机用于将外部气流通过进风口11引入风道内。
32.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采用锥形体基座1,底盘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塔扇倾倒,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基座1也可采用柱形基座1,占地面积进一步缩小。
33.在本实施例中,伸缩管2的数量为一个,伸缩管2可伸缩地收容于基座1内。进一步地,基座1内设有用于安装风机的容置腔(图未示),为了使伸缩管2便于安装,容置腔内还设有中空的固定管,固定管固定在基座1上,伸缩管2可伸缩地收容在固定管内,风机靠近固定管的底部设置,固定管的内部空间与伸缩管2的风道连通,风机的出风端朝着固定管出风使得气流能够集中进入风道而排出。
34.优选地,进风口11对应风机设置,即靠近基座1的下端设置,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进风口11包括沿基座1周向设置的若干通孔,通孔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是条形孔或圆孔;出风口201为开设在每个伸缩管2的侧壁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条形出风口201,通过条形出风口201进而使气流从伸缩管2中排出。
35.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手动拉出或缩回该伸缩管2,其中,伸缩管2与固定管之间紧配连接,以实现伸缩管2在基座1上的定位。优选地,伸缩管2底部的外壁设有第一限位凸块(图未示),固定管顶部的内壁设有第二限位凸块(图未示),当伸缩管2伸出最大长度时,通过第一限位凸块与第二限位凸块构成的挡位结构相互卡持配合,以防止伸缩管2从固定管脱出。
36.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电机驱动实现自动伸缩该伸缩管2,在基座1内安装第一电机和驱动轴,在伸缩管2内安装有与驱动轴同轴设置的传动杆,并且传动杆与伸缩管2连接,通过第一电机驱动驱动轴旋转进而带动传动杆旋出或旋回,以使伸缩管2伸出或收回。
37.实施例二
38.本实施例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相同部分在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3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7所示,伸缩管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伸缩管2分别为同轴设置的第一伸缩管21和第二伸缩管22,第一伸缩管21套设在第二伸缩管22外壁,第一伸缩管21可伸缩地收容于固定管3内,即固定管3套设在第一伸缩管21外壁,第二伸缩管22可伸缩地收容于第一伸缩管21内,且第二伸缩管22能带动第一伸缩管21上下伸缩。
40.风道20也对应设置在第一伸缩管21和第二伸缩管22内,第一伸缩管21和第二伸缩管22的侧壁均设有沿竖直方向的条形出风口201,且每个管体的条形出风口201位于同一条竖直的直线上,基座1上开设有与风道20和出风口201连通的进风口11,通过条形出风口201进而使风道20中的气流从每个管体中排出。
41.进一步地,基座1内还设有进风板13,进风板13平行于基座1的底板101设置,风扇安装在进风板13上,进风板13上也设有进风口11,基座1在进风板13与底板101之间的区域也开设有进风通孔。
42.请参图6,第一伸缩管21顶部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凸块211,第一限位凸块211朝内凸出设置,第二伸缩管22底部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凸块221,第二限位凸块221朝外凸出设
置,当第二伸缩管22伸出最大长度时,第一限位凸块211与第二限位凸块221构成的挡位结构相互卡持配合,用以防止第二伸缩管22从第一伸缩管21脱出,并且使得第二伸缩管22完全伸出并继续拉动第二伸缩管22时,可通过第一限位凸块211和第二限位凸块221配合带动第一伸缩管21伸出。
43.优选地,为了防止第一伸缩管21脱离固定管3,在第一伸缩管21底部的外壁和固定管3顶部的内壁也设有挡位结构(图未示)。
44.第一伸缩管21和第二伸缩管22伸出时,第二伸缩管22位于第一伸缩管21上方。在第二伸缩管22顶端设有顶盖222,顶盖222的外径大于第一伸缩管21的内径,使得在缩回第二伸缩管22时,通过第二伸缩管22的顶盖222下压第一伸缩管21的顶端继续带动第一伸缩管21一起收缩至全部位于基座1内。
45.第一伸缩管与第二伸缩管之间设有限位结构(图未示),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通过限位结构使得第一伸缩管与第二伸缩管伸缩后在任意位置固定。其中,限位结构可以通过阻尼限位或卡扣限位的方式进行限位。
46.具体地,限位结构包括阻尼件,阻尼件例如为橡胶垫,橡胶垫设置在第一伸缩管与第二伸缩管的管壁之间,使得三者紧密配合,并且橡胶垫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在伸缩过程中,很好地限定了第一伸缩管与第二伸缩管之间的相对位置。
47.限位结构也可以为设置在第一伸缩管顶部的限位孔和设置在第二伸缩管底部的弹性卡块,当第二伸缩管拉出一定长度时,弹性卡块卡入限位孔内实现第一伸缩管与第二伸缩管之间的限位。
4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伸缩管21与第二伸缩管22也可以通过摩擦阻尼进行限位。具体地,第一伸缩管21与第二伸缩管22之间紧密配合,第一伸缩管21的内壁与第二伸缩管22的外壁相互抵靠,即第一伸缩管21的内径与第二伸缩管22的外径相等,第一伸缩管21与第二伸缩管22之间通过摩擦阻尼实现卡位,以将第二伸缩管22固定在指定高度,可实现自由调节塔扇的高度,从而改变塔扇的送风高度范围。
49.进一步地,可升降塔扇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安装在基座1内,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41、驱动轴42和传动杆43,传动杆43连接在驱动轴42上。
50.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杆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传动杆43分别为同轴设置的第一传动杆431和第二传动杆432,第二传动杆432套设在第一传动杆431外壁,第一传动杆431设置在第一伸缩管21内,第二传动杆432设置在第二伸缩管22内,且第二传动杆432的顶部与第二伸缩管22顶部连接。
51.具体地,驱动轴42、第一传动杆431和第二传动杆432依次螺纹连接,驱动轴42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传动杆431设置有第一内螺纹,驱动轴42和第一传动杆431通过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配合实现相对传动;第一传动杆431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二传动杆432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传动杆432与第一传动杆431通过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配合实现相对传动。当第一电机41驱使驱动轴42旋转时,驱动轴42带动第一传动杆431和第二传动杆432同步旋转,使得第一传动杆431和第二传动杆432上下移动,以使与第二传动杆432连接的第二伸缩管22上下伸缩,当第二伸缩管22完全伸出时,通过第一限位凸块211和第二限位凸块221配合带动第一伸缩管21伸出,即第一伸缩管21随着第二伸缩管22的伸出而移动,第二伸缩管22相对第一电机41远离或靠近。
52.在本实施例中,可升降塔扇还包括两个分隔件5,每个分隔件5对应设置在每个伸缩管2内,分隔件5用于将伸缩管2的内部空间分隔成风道20和收容腔23,传动杆43设置在收容腔23内,分隔件5使得进入风道20的风力更集中,出风风力也就更大。
53.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分隔件5,将伸缩管2的管径缩小,也能实现风力集中的效果。
54.进一步地,请参图7,固定管3内设有隔板31,隔板31将固定管3分为两个腔室,其一为安装驱动装置的安装腔301,安装腔301的底部设有安装板32,第一电机41安装在安装板32上,其二为使风机12的风导流至伸缩管2内的通风腔302,通风腔302与风道20和风机12连通,风机12的出风端对应通风腔302设置,通过通风腔302也能使气流集中。
55.为了使第一伸缩管21完全收纳进固定管3里,在第一伸缩管21上设有第一避让缺口212,第一避让缺口2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避让缺口212相对设置,用于避让固定管3的隔板31,第一避让缺口212沿第一伸缩管21的底端朝顶端轴向延伸,且未贯穿顶端。可以理解的,为了使第二伸缩管22完全收纳进固定管3内,第二伸缩管22上也设有用于避让固定管3隔板31的第二避让缺口223,该第二避让缺口223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第一避让缺口212,在此不再赘述。
56.在本实施例中,风机12采用斜流风机,斜流风机包括第二电机121和斜流叶轮122,斜流叶轮122与第二电机121的驱动轴连接,斜流叶轮122朝向伸缩管2方向设置,斜流叶轮122呈漏斗状且包括多个螺旋叶片,第二电机121驱使斜流叶轮122旋转,以将产生的气流引入伸缩管2内。
57.进一步地,基座1内还设有发热元件120,发热元件120对应风机12的出风端设置,风机12吹出的风被加热后经风道20吹出,使得塔扇可以作为暖风机12使用,适用于冬天场景。优选地,加热元件设置在固定管3内靠近风机12的位置,即设置在固定管3的通风腔302下方,加热元件可以是金属加热丝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对应风机12的出风端设置制冷元件或半导体制冷片,以作为空调扇使用。
58.在基座1内还设有发光元件(图未示),使得发出的光可以从进风口11透出,使得塔扇可以作为夜灯使用,增添了塔扇的实用性和多样性。具体地,发光元件可以是led灯,设置在基座1的电路板(图未示)上。
59.电路板上还设有无线模块,例如wifi或蓝牙,使得塔扇可以与手机等移动终端建立连接而可通过移动终端控制塔扇工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路板上还设有麦克风,使得用户可通过语音控制塔扇工作,方便用户使用;或者还设有加湿模块、空气净化模块、负离子发生模块等,有利于增添产品的多功能性以及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
60.实施例三
61.本实施例部分与实施例二相同,相同部分在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
6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基座1对应风机12的出风端设有固定管3,固定管3为中空管体,伸缩管2可伸缩地收容于固定管3内,该伸缩管2为一个。
63.基座1包括前壳102和后壳103,前壳102和后壳103围合形成用于安装风机12的容置腔,后壳103上设有进风口11。
64.为了给位于基座1内的风机12提供安装空间,固定管3包括内管33和外管34,内管33设置在基座1内且位于风机12的上方,外管34的下端与内管33的上端以及基座1的上端固
定连接,内管33和外管34均与伸缩管2的风道20连通,伸缩管2可伸缩地收容于外管34内。其中,外管34开设有出风口,外管34的出风口与伸缩管2的出风口201在同一直线上。
65.在基座1内设有安装板32,安装板32位于风机12上方,用于安装驱动装置,内管33设置在驱动装置的一侧。
66.为了防止伸缩管2脱离固定管6,在伸缩管2底部的外壁设有第一限位凸块(图未示),在外管34顶部的内壁设有第二限位凸块(图未示),当伸缩管2伸出最大长度时,通过第一限位凸块与第二限位凸块构成的挡位结构相互卡持配合,以防止伸缩管2从外管34脱出。
67.在伸缩管2的顶部连接传动杆43,通过第一电机41驱使驱动轴42旋转带动传动杆43伸出或缩回,进而实现伸缩管2的上下移动。
68.在本实施例中,风机12采用涡轮风机,涡轮风机包括第三电机、扇叶部124、连接架125和导风板126,扇叶部124包括多个叶片,多个叶片绕着连接架125的周向间隔设置,连接架125与第三电机的驱动轴42连接,连接架125的中部开设有通风孔,基座1的进风口11与该通风孔连通,导风板126环绕扇叶部124设置,且对应伸缩管2的进风端设有导风口,第三电机驱使连接架125带动扇叶部124旋转,使得扇叶部124产生离心气流,并通过导风板126将离心气流引入内管33经外管34到伸缩管2内。
69.具体地,导风板126为圆弧形板,伸缩管2的风道20靠右侧设置,即导风板126的导风口对应风道20靠右侧设置,导风板126与扇叶部124左侧之间的间隙大于导风板126与扇叶部124右侧之间的间隙,多个叶片顺时针旋转,带动外部气流产生离心气流从导风板126的导风口引出得以进入固定管3内。
70.其中,每个叶片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为弧形凹面,第二表面为弧形凸面。
7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升降塔扇,在基座1上设置可相对基座1上下伸缩的至少一个伸缩管2,在伸缩管2上开设有出风口201,通过伸缩伸缩管2可实现自由调节塔扇的高度,从而改变塔扇的送风高度范围,并且伸缩方式可以手动或自动,提升了塔扇的多样性,在升降的同时不影响风机12的运转,使得塔扇方便收纳和运输,不占空间,节省了成本,且能通过改变塔扇高度,使得塔扇吹出来的风能够覆盖更广的范围,适用场景更广泛。
72.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