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出口锥型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33194发布日期:2021-06-04 18:3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出口锥型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隧道用消声器,具体是一种进出口锥型消声器。


背景技术:

2.隧道中为了增加空气流动,排出汽车尾气,常使用射流风机,风机两端一般安装消声器以降低各种风机风口的动力,现有的隧道消声器为直筒结构,在进风时,新气从射流风机一侧消声器进入后从另一侧消声器喷出,喷射气流的动能传递给隧道内气体,带动隧道内气体流动,完成隧道排出废气的过程,在气流从消声器中喷出时,有一部分气流会与隧道顶面产生附加摩擦阻力,造成风机升压损失,影响风机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出口锥型消声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进出口锥型消声器,所述锥型消声器本体整体呈锥筒形,其与风机相连的风机接口的端面竖直,另一端为进出风口,顶侧自风机接口至进出风口向下倾斜,底面与水平面相切;进出风口端面朝隧道底面倾斜,且进出风口与风机接口面积相同。
5.优选的,消声器的进出风口一侧还通过法兰连接有集风嘴,进出风口端面为圆形,集风嘴远离消声器本体的一端端面半径与消声器半径一致。
6.优选的,进出风口端面与水平面的最佳夹角为60
°

7.优选的,集风嘴远离风机一端安装有防护网。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一种进出口锥型消声器,其有益效果是:
9.1、克服了传统直筒消声器运行中隧道顶对风机形成气流产生的压力损失,与隧道底面形成一定的角度,借助了汽车行驶产生的活塞风动力,通风效果好,利于汽车尾气和扬尘的排出;
10.2、消声器筒体为斜圆锥形,用料相同情况下,消声器顶面长度比相同规格的消声器长度更长,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噪声,消声效果好。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进出口锥型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带风机)。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出口锥型消声器的纵向剖面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进出口锥型消声器加工时的原料切割图。
14.图4是现有直筒消声器工作时的风向示意图。
15.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进出口锥型消声器工作时的风向示意图。
16.图中,1、消声器本体;2、集风嘴;3、风机接口;4、进出风口;5、外筒;6、微孔板;7、消声材料;8、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18.参考附图1

2,一种进出口锥型消声器,所述锥型消声器本体1整体呈锥筒形,其与风机8相连的风机接口3的端面竖直,另一端为进出风口4,顶侧(自左至右各最高点的连线l1)自风机接口3至进出风口4向下倾斜,底面与水平面相切(即自左至右各最低点的连线l2水平);风机接口3通过法兰与风机8螺栓连接,进出风口4端面朝隧道底面倾斜,为了避免进出风口4的倾斜影响消声器消声和风机8升压效果,进出风口4与风机接口3面积相同,进出风口4的倾斜设置使气流从进出风口4喷出时,减少了与隧道顶的接触;
19.如图2所示,消声器本体1包括外筒5、微孔板6,外筒5和微孔板6之间填充有消声材料7,在这里优选为消声棉;为了使气流平缓进出消声器本体1,消声器本体1的进出风口4一侧还法兰连接有集风嘴2,为了方便连接集风嘴2,进出风口4端面为圆形,即图中r1与r2相同,集风嘴2远离消声器本体1的一端端面半径与外筒5半径一致。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进出风口4端面与水平面的最佳夹角为60
°
,此时喷出消声器本体1的气体吹向隧道顶的气流少,风机8风压损失少,通风效果最好;小于60
°
时,微孔板6和外筒5的端面不容易从椭圆形加工成圆形,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大于60
°
时,风压损失开始增大,改善效果不明显。
21.为了避免杂物通过消声器本体1进入风机8内,集风嘴2远离风机1一端安装有防护网。
22.图3是用于加工本实用新型所述消声器外筒和微孔板的原料形状,在加工所述消声器时,首先分别对板材和孔板进行激光切割,切割成图中所示形状后,将切割下的原料焊接形成锥筒,此时锥筒一端为与风机相接的圆形,锥筒底面与水平面相切,然后将风机接口3一端围合成的椭圆形进行加工调整成圆形,面积不变,外筒和微孔板加工完成;通过法兰盘连接微孔板6和外筒5一侧,塞入消声棉7,然后用圆法兰将进出风口4一端封闭,同时连接集风嘴2,集风嘴2远离风机6一端安装上防护网,所述消声器加工完成。
23.如图4所述,传统的直筒消声器安装在风机两侧并吊装在隧道顶,风机工作时,新气从射流风机一侧消声器进入后从另一侧消声器喷出,喷射气流的动能传递给隧道内气体,带动隧道内气体流动,因为消声器与隧道顶平行,受风压影响,气流喷出过程中,一部分气流会与隧道顶产生冲击,产生摩擦阻力,造成风压损失。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进出口锥型消声器,消声器的进出风口4与水平面呈60度角,相邻的消声器之间可以更好的借助汽车在隧道内行驶时产生的活塞风动力的引流作用,通风效果更好;出风时,气流向隧道顶流动的减少,风压损失降低,提高了风机的做功效率。
25.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