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安装槽内转子电机的风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1812发布日期:2021-08-24 12:07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带安装槽内转子电机的风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安装槽内转子电机的风机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风机中电机都是用外转子电机,存在成本高、尺寸大、散热不好的问题,而我们采用内转子电机具有成本低、电机尺寸小,散热条件好。传统的风机结构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电机安装风机中的结构复杂,拆装不方便;其次,控制系统没有装在风机中,导致散热差、安装风机时需要单独安装控制系统;第三,传统结构电机材料是铝合金,叶片直接装在电机上,螺纹容易滑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带安装槽内转子电机的风机结构,以解决现有电机成本高且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的带安装槽内转子电机的风机结构,包括与内转子电机输出轴连接的风扇以及设置在风扇外的外壳;所述风扇包括与内转子电机输出轴连接的叶片座以及分别与叶片座连接的多个叶片;所述外壳,包括设置在风扇周向位置上的安装框以及设置在风扇后方的后盖;所述安装框与后盖连接;内转子电机与所述安装框之间连接有支撑管;支撑管与内转子电机之间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为端部具有“t”型槽的t型支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方案采用内转子电机,且风扇设置在外壳内,能够直接对内转子电机进行散热。风扇的安装,采用了叶片座直接与内转子电机输出轴连接,很好解决了螺纹滑牙问题。此外,通过t型支座方便支撑管与叶片座的快速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撑管为多个,且每个支撑管均为截面为正方形的支撑方管。

支撑方管支撑更加牢固,便于风扇牢固安装在外壳内。

进一步,所有支撑方管均匀分布在叶片座的周向位置上。

多个支撑方管提供更好的支撑力。

进一步,所述叶片座与内转子电机输出轴之间通过平键和锁紧螺母连接。

有效避免了螺纹连接带来的诸多问题。

进一步,所述叶片有多个。

根据需要的风力大小,可以适当设置不同个数的叶片。

进一步,所述叶片上设置有吸热管,所述吸热管内填充有吸热物质。

通过吸热管中的吸热物质,能够随着叶片转动对吹过来的热空气进行吸收冷却。

进一步,所述安装框的内壁上设有吸热管,所述吸热管内填充有吸热物质。

在安装框上设置吸热管,为风扇提供一个吸热降温的环境,配合风扇的转动吹风,能够更好地对电机进行散热。

进一步,所述吸热管周向分布在风扇周围。

使外壳内形成一个自散热空间。

进一步,所述风扇与内转子电机之间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设置有多个导向孔,所述导向孔朝向内转子电机的方向导向孔的孔径逐渐变小。

使风扇形成的风经过导向板上的导向孔吹向电机,对电机进行散热降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的爆炸连接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导向板竖直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外壳1、叶片2、支撑方管3、叶片座4、内转子电机5、t型支座6、控制板外盖7、第一螺栓8、第一锁紧螺母9、平键10、控制线路板11、密封圈12、第二螺栓13、第三螺栓14、防松螺母15、导向板16、导向孔17。

实施例一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带安装槽内转子电机的风机结构,包括与内转子电机5输出轴连接的风扇以及设置在风扇的外壳1;风扇包括与内转子电机5输出轴连接的叶片座4以及分别与叶片座4连接的多个叶片2;外壳1,包括安装在风扇周向位置上的安装框以及位于风扇后方的后盖;安装框与后盖一体成型;内转子电机与安装框之间连接有支撑管。

支撑管为三个,且每个支撑管均为截面为正方形的支撑方管3。支撑方管3支撑更加牢固,便于风扇牢固安装在外壳1内。

所有支撑方管3均匀分布在叶片座4的周向位置上。三个支撑方管3提供更好的支撑力。

每个支撑方管3与内转子电机之间均螺钉连接座,连接座为端部具有“t”型槽的t型支座6。通过t型支座6连接支撑方管3。

叶片座4与内转子电机5输出轴之间通过平键10和第一锁紧螺母9连接。有效避免了螺纹连接带来的诸多问题。

叶片2有多个,本实施例中为六个,单个叶片2周向均匀分布在叶片座4上。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内转子电机5上带有安装槽,用第三螺栓14和防松螺母15将t型支座6安装在电机上,叶片座螺钉安装在电机上,t型支座6上用螺栓和防松螺母15安装支撑方管3,然后将电机固定在外壳1上。

电机的输出轴上开有键槽,并在端部有外螺纹,通过平键10和第一锁紧螺母9将叶片座4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叶片座4和电机的输出轴为间隙配合。叶片座4和内转子电机5同轴,且两者位置非常接近。

通过第一螺栓8将叶片2安装在叶片座4上。

电机的控制线路板11先安装在控制板外盖7里面,用防水胶做好防水,在控制板外盖7放好密封圈12,通过第二螺栓13将控制板外盖7安装在电机上。叶片2转动时,能很好的给电机和控制系统进行散热,通过密封圈12和防水胶能很好的防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叶片2上设置有吸热管,吸热管内填充有吸热物质。通过吸热管中的吸热物质,能够随着叶片2转动对吹过来的热空气进行吸收冷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安装框的内壁上设有吸热管,吸热管内填充有吸热物质。吸热管周向分布在风扇周围。在安装框上设置吸热管,为风扇提供一个吸热降温的环境,配合风扇的转动吹风,能够更好地对电机进行散热。使外壳1内形成一个自散热空间。

实施例四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风扇与内转子电机5之间设置有导向板16,导向板16上设置有等多个导向孔17,导向孔17朝向内转子电机5的方向导向孔17的孔径逐渐变小。导向板16与外壳1的安装框卡接,安装框上开有供导向板16卡接的环形槽;导向板16将整个外壳1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使风扇形成的风必须经过导向孔17才能吹向电机。因为导向孔17为直径逐渐变小的锥形孔,风在经过导向孔17的过程中会受到压缩,待风穿过导向孔17后会重新膨胀恢复体积,在恢复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风扇形成的风经过导向板16上的导向孔17吹向电机,对电机进行散热降温。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