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用控制器及使用其的智能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9548发布日期:2022-05-16 20:3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用控制器及使用其的智能水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泵配件及整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泵用控制器及使用其的智能水泵。


背景技术:

2.现有智能水泵通常配有泵体、控制器和电机,电机驱动泵体内叶片工作,控制器调节电机转速。通常控制器具有顶盖和底盒两部分组成,为保证散热效果,底盒通常采用传热速度相对较快的金属材质,以保证底盒传热效果,但现有控制器采用的底盒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且设置零部件时空间利用率低,使用的散热结构对气流也有一定的阻碍,这就影响底盒的散热效果,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控制器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用控制器及使用其的智能水泵,对底盒的散热结构进行改进,保证散热效果。
4.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泵用控制器,包括:
5.底盒,为金属件,其上设有发热元件;
6.顶盖,盖在所述底盒上,与底盒围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发热元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7.所述底盒的下表面设有带扩口的散热槽,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散热槽相对地分置在所述底盒的上下两面,所述散热槽横向设置并贯穿于所述底盒,所述散热槽的扩口朝向所述底盒的侧面。
8.控制器散热通过电机风扇来实现,扩口的朝向与电机风扇产生的气流保持一致,这样扩口能够将更多的气流引向散热槽,且气流经过挤压后增速,能够保证发热元件的热量被气流快速带走,设置的散热槽为贯穿的槽,气流通过时阻碍很小,散热效果较好。
9.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元件包括控制模块和整流桥,所述底盒上设有位于所述散热槽上方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并排设置,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整流桥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上。这一结构中,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会直接传递到金属材质的底盒上,而控制模块和整流桥分别与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接触,与底盒的接触面小,热量不会累积,且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位置与散热槽位置适配,有利于快速散热。
10.进一步地,所述底盒上设有凸伸的第一中空柱,所述第一中空柱靠近所述底盒的侧面,一电路板固定在所述第一中空柱上,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整流桥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同一侧,一电容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位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整流桥同一侧,所述底盒的底壁外凸形成第一凹腔,所述第一凹腔位于所述散热槽的一侧,所述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一凹腔内。设置凸伸的第一中空柱能够将电路板四周抬起,电路板与底盒其他位置能够隔开一定的距离,这使得电路板具有一定的散热空间,电容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底盒上设置
第一凹腔以容纳电容,削弱高度差带来布局不合理的影响,有利于电路板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底盒的底壁外凸形成第二凹腔,所述第二凹腔与所述第一凹腔分别位于所述散热槽的两侧,所述第一凹腔的底壁上开有第一走线孔,供电机走线,以便控制器控制电机转速,所述第二凹腔的底壁上开有第二走线孔,供电缆走线,以便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传递到控制器上。
12.进一步地,所述底盒的四周设有周向挡边,所述周向挡边上设有周向挡缘,所述顶盖上设有周向限位槽,当所述底盒和所述顶盖合围时,所述周向挡缘设置在所述周向限位槽内,使得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盒之间形成防水结构,以防止水泵使用过程中的水进入容纳空间内,而影响电路板使用。
13.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周向限位槽外侧设有周向边沿,所述周向边沿向所述底盒侧面延伸,并遮盖在所述底盒的外侧,起到挡水作用,保证进一步保证防水效果。
14.进一步地,所述底盒与所述顶盖上分别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合围形成电源出线孔,所述电源出线孔处嵌设一带孔的软质胶塞,电源线能够从软质胶塞的孔伸出。软质胶塞在电源出线孔处形成密封,并防止电源线折断,所述周向边沿上开有让位口,所述让位口与所述电源出线孔位于同一侧,以方便气流流动。
15.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槽内设有贯穿的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的高度高于所述周向边沿。第一散热片增加了散热面,保证散热效果。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腔的外壁上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凹腔的外壁上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位置相对,以便底盒能够连接在电机外壳上。
17.一种智能水泵,包括泵体、电机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采用上述泵用控制器。
18.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控制器散热通过电机风扇来实现,扩口的朝向与电机风扇产生的气流保持一致,这样扩口能够将更多的气流引向散热槽,且气流经过挤压后增速,能够保证发热元件的热量被气流快速带走,设置的散热槽为贯穿的槽,气流通过时阻碍很小,散热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实施例1的泵用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实施例1的泵用控制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中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1中b-b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实施例2的智能水泵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底盒;11-散热槽;111-第一扩口;112-第二扩口;113-第一散热片;12-第一凸台;13-第二凸台;14-第一中空柱;15-第一凹腔;151-第一走线孔;152-第一连接柱;16-第二凹腔;161-第二散热片;162-第二走线孔;163-第二连接柱;17-周向挡边;171-周向挡缘;2-顶盖;21-周向限位槽;22-周向边沿;221-让位口;3-电路板;31-控制模块;32-整流桥;33-电容;4-软质胶塞;5-泵体;6-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6.实施例1
27.本实施例的泵用控制器,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
28.底盒1,为金属件,其上设有发热元件;
29.顶盖2,盖在所述底盒1上,与底盒1围成容纳空间,所述发热元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30.所述底盒1的下表面设有带扩口的散热槽11,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散热槽11相对地分置在所述底盒1的上下两面,所述散热槽11横向设置并贯穿于所述底盒1,所述散热槽11的扩口朝向所述底盒1的侧面。本实施例中,所述扩口包括第一扩口111和第二扩口112,所述第一扩口111和第二扩口112分别位于所述散热槽11的两端,其中,第一扩口111为两侧均扩口的结构,第二扩口112为单侧扩口的结构,这一设置中,第二扩口112是朝向电机的风扇方向的。
31.控制器散热通过电机风扇来实现,扩口的朝向与电机风扇产生的气流保持一致,这样扩口能够将更多的气流引向散热槽11,且气流经过挤压后增速,能够保证发热元件的热量被气流快速带走,设置的散热槽11为贯穿的槽,气流通过时阻碍很小,散热效果较好。
32.所述发热元件包括控制模块31和整流桥32,所述底盒1上设有位于所述散热槽11上方的第一凸台12和第二凸台13,所述第一凸台12和所述第二凸台13并排设置,所述控制模块31和所述整流桥3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12和所述第二凸台13上。这一结构中,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会直接传递到金属材质的底盒1上,而控制模块31和整流桥32分别与第一凸台12和第二凸台13接触,与底盒1的接触面小,热量不会累积,且第一凸台12和第二凸台13的位置与散热槽11位置适配,有利于快速散热。
33.所述底盒1上设有凸伸的第一中空柱14,所述第一中空柱14靠近所述底盒1的侧面,被所述周向挡边围住,电路板3固定在所述第一中空柱14上,所述控制模块31和所述整流桥32设置在所述电路板3的同一侧,电容33设置在所述电路板3上,并位于所述控制模块31和所述整流桥32同一侧,所述底盒1的底壁外凸形成第一凹腔15,所述第一凹腔15位于所述散热槽11的一侧,所述电容33设置在所述第一凹腔15内。设置凸伸的第一中空柱14能够将电路板3四周抬起,电路板3与底盒1其他位置能够隔开一定的距离,这使得电路板3具有一定的散热空间,电容33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底盒1上设置第一凹腔15以容纳电容33,削弱高度差带来布局不合理的影响,有利于电路板3固定。
34.所述底盒1的底壁外凸形成第二凹腔16,所述第二凹腔16与所述第一凹腔15分别位于所述散热槽11的两侧,所述第二凹腔16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散热片161,所述第二散热片161与所述第一散热片113平行;所述第一凹腔15的底壁上开有第一走线孔151,供电机走线,以便控制器控制电机转速,所述第二凹腔16的底壁上开有第二走线孔162,供电缆走线,以便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传递到控制器上。
35.所述底盒1的四周设有周向挡边17,所述周向挡边17上设有周向挡缘171,所述顶
盖2上设有周向限位槽21,当所述底盒1和所述顶盖2合围时,所述周向挡缘171设置在所述周向限位槽21内,使得所述顶盖2和所述底盒1之间形成防水结构,以防止水泵使用过程中的水进入容纳空间内,而影响电路板3使用。
36.所述顶盖2周向限位槽21外侧设有周向边沿22,所述周向边沿22向所述底盒1侧面延伸,并遮盖在所述底盒1的外侧,起到挡水作用,保证进一步保证防水效果。
37.所述散热槽11内设有贯穿的第一散热片113,所述第一散热片113的高度高于所述周向边沿22。第一散热片113增加了散热面,保证散热效果。
38.所述底盒1与所述顶盖2上分别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合围形成电源出线孔,所述电源出线孔处嵌设带孔的软质胶塞4,电源线能够从软质胶塞4的孔伸出。软质胶塞4在电源出线孔处形成密封,并防止电源线折断,所述周向边沿22上开有让位口221,所述让位口221与所述电源出线孔位于同一侧,以方便气流流动。
39.所述第一凹腔15的外壁上设有第一连接柱152,所述第二凹腔16的外壁上设有第二连接柱163,所述第一连接柱152和所述第二连接柱163位置相对,以便底盒1能够连接在电机外壳上。
40.实施例2
41.本实施例的智能水泵,如图5所示,包括泵体5、电机6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采用上述泵用控制器。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