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中开泵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62076发布日期:2022-07-23 08:2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中开泵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级中开泵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2.分段式多级离心泵工作性能好,流量和扬程范围大,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应用广泛。泵体为垂直剖分多段式结构,由一个首段、一个尾段和数个中段组成,用四个螺栓连接为一整体。
3.泵轴中间装有多级叶轮,每个叶轮均配有一导轮引流,轴的两端用轴承支承并置于轴承体内,轴封装置对称布置在泵的首段和尾段泵轴伸出部分,由于叶轮朝一个方向排列于轴上,每级叶轮均有一个轴向力,因此逐级相加后总的轴向力很大,必须在末级叶轮后面装动平衡盘用以平行轴向力。
4.分段式多级离心泵制造方便,泵体各段均可分别进行加工,但结构比较复杂,拆装困难。
5.故而亟需提出一种多级中开泵壳体结构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对水泵进行拆装的多级中开泵壳体结构,结构简单。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级中开泵壳体结构,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及转轴组件,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对接设置,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围设形成有圆筒状容置腔体,所述转轴组件置于容置腔体内;
8.所述上壳体周侧向外延伸有上对接凸块,所述下壳体周侧向外延伸有下对接凸块,所述上对接凸块与下对接凸块上分别间隔开设有多个对接孔,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螺栓卡置在上对接凸块与下对接凸块的对接孔内。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对接凸块与下对接凸块均水平设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上隔板,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下隔板,所述上隔板与下隔板对接设置,所述转轴组件贯穿上隔板与下隔板设置,所述上隔板与下隔板共同将容置腔体分割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隔板中部延伸有上环柱,所述下隔板中部延伸有下环柱,所述上环柱与下环柱对接设置,所述上环柱与下环柱围设形成支撑环槽,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第一轴承座及第二轴承座,所述转轴贯穿支撑环槽设置,所述第一轴承座及第二轴承座分别设置在下壳体的两端,所述转轴两端分别卡置在第一轴承座及第二轴承座上。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在转轴上的叶轮,所述叶轮外套设有导叶组件,所述导叶组件固定设置在容置腔体内。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叶组件包括导叶本体及隔盘,所述导叶本体与隔盘
对接设置,所述叶轮置于导叶本体与隔盘围设而成的空间内。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上间隔设置有卡槽,所述隔盘下半部卡置在卡槽内。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于第一腔体内的多个所述导叶组件将第一腔体依次分割为首级吸水室、多个第一过渡流道及中间流道,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吸水口,所述吸水口与首级吸水室连通设置;处于第二腔体内的多个所述导叶组件将第二腔体依次分割为次级吸水室、至少一个第二过渡流道及出水流道,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吸水口及出水口,所述吸水口与首级吸水室连通设置,所述出水口与出水流道连通设置;所述上壳体上间隔开设有出水端口及进水端口,所述出水端口与进水端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出水端口与中间流道连通设置,所述进水端口与次级吸水室连通设置。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于出水端口处设置有第一法兰盘,所述上壳体于进水端口处设置有第二法兰盘,所述连接管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法兰,通过螺栓件贯穿连接法兰后分别卡置在第一法兰盘及第二法兰盘内。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为半圆柱体状构造,所述下壳体为半圆柱体状构造。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级中开泵壳体结构通过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围设形成的容置腔体设置成圆筒状,降低了上壳体与下壳体铸造工艺难度,提升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制造效率;配合将转轴组件设置在容置腔体内,也方便对转轴组件进行拆装,大大提高了转轴组件的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级中开泵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级中开泵壳体结构隐藏上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级中开泵壳体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叶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级中开泵壳体结构包括上壳体100、下壳体200及转轴组件300,所述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对接设置,所述上壳体100为半圆柱体状构造,所述下壳体200为半圆柱体状构造,所述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围设形成有圆筒状容置腔体400,降低了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铸造工艺难度,提升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的制造效率,也有利于提高中开泵工作可靠性;所述转轴组件300置于容置腔体400内,所述转轴组件300用于对液体做功,所述上壳体100上间隔开设有出水端口110及进水端口120,所述出水端口110与进水端口120通过连接管500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管500为n型管构造。
3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00于出水端口110处设置有第一法兰盘130,所述上壳体100于进水端口120处设置有第二法兰盘140,所述连接管500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法兰510,通过螺栓件贯穿连接法兰510后分别卡置在第一法兰盘130及第二法兰盘140内,进而实现连接管500与上壳体100的连接操作。
31.所述上壳体100上设置有上隔板150,所述下壳体200上设置有下隔板210,所述上隔板150与下隔板210对接设置,所述转轴组件300贯穿上隔板150与下隔板210设置,所述上隔板150与下隔板210共同将容置腔体400分割为第一腔体410及第二腔体420,所述出水端口110与第一腔体410连通设置,所述进水端口120与第二腔体420连通设置。
32.具体地,所述上隔板150中部延伸有上环柱160,所述下隔板210中部延伸有下环柱220,所述上环柱160与下环柱220对接设置,所述上环柱160与下环柱220围设形成支撑环槽170,所述转轴组件300包括转轴310、第一轴承座320及第二轴承座330,所述转轴310贯穿支撑环槽170设置,所述第一轴承座320及第二轴承座330分别设置在下壳体200的两端,所述转轴310两端分别卡置在第一轴承座320及第二轴承座330上。
33.所述转轴组件300还包括固定设置在转轴310上的叶轮340,所述叶轮用于对液体进行做功;所述叶轮340外套设有导叶组件600,所述导叶组件600固定设置在容置腔体400内,所述导叶组件600用于将叶轮340输送过来的液体进行导流,进而方便不同层级的叶轮340转动实现对液体的做功效果;所述上环柱160及下环柱220两端分别向左右两侧方向延伸至与导叶组件600贴近设置。
34.在一个实施例中,处于第一腔体410内的多个所述导叶组件600将第一腔体410依次分割为首级吸水室411、多个第一过渡流道412及中间流道413,处于第二腔体420内的多个所述导叶组件600将第二腔体420依次分割为次级吸水室421、至少一个第二过渡流道422及出水流道423,所述下壳体200上开设有吸水口230及出水口240,所述吸水口230与首级吸水室411连通设置,所述出水口240与出水流道423连通设置,所述出水端口110与中间流道413连通设置,所述进水端口120与次级吸水室421连通设置。
35.本实用新型转轴组件300工作时,随着转轴310的转动带动叶轮340进行转动,外部液体从吸水口230进入到首级吸水室411内,通过叶轮340转动对液体做功,使其能量增加,进入到首级吸水室411内的液体依次通过多个第一过渡流道412后进入到中间流道413,再
利用连接管500将中间流道413内的液体输送至次级吸水室421,再通过叶轮340转动继续对液体做功,进一步使其能量增加,进入到次级吸水室421内的液体依次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过渡流道422后进入到出水流道423,最终将液体源源不断的从出水口240送出。
3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00周侧向外延伸有上对接凸块180,所述下壳体200周侧向外延伸有下对接凸块250,所述上对接凸块180与下对接凸块250上分别间隔开设有多个对接孔181/251,所述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具体地,所述螺栓卡置在上对接凸块180与下对接凸块250的对接孔181/251内,进而实现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的稳定对接。
3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对接凸块180与下对接凸块250均水平设置,从而降低了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的铸造工艺难度,提升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的制造效率,另外,也有利于提高中开泵工作可靠性。
38.所述导叶组件600包括导叶本体610及隔盘620,所述导叶本体610与隔盘620对接设置,所述叶轮340置于导叶本体610与隔盘620围设而成的空间内;所述下壳体200上间隔设置有卡槽260,所述隔盘620下半部卡置在卡槽260内,以实现对导叶组件600的稳定安装,同时也实现对转轴组件300的限位固定,方便对转轴组件300进行安装固定。
39.本实用新型具体组装时,首先将导叶组件600套设在转轴组件300的叶轮340上,再将转轴组件300整体安装在下壳体200上,此时,第一轴承座320及第二轴承座330分别设置在下壳体200两端,导叶组件600卡置在卡槽260内,转轴310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承座320及第二轴承座330上,转轴310中部卡持在下环柱220内;然后将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进行对接,转轴组件300置于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围设而成的容置腔体400内,实现对转轴组件300的安装操作;最后通过螺栓将上对接凸块180与下对接凸块250进行固定,实现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的对接操作,完成对中开泵的组装工序;当需要对中开泵进行拆装时,只需要将上对接凸块180与下对接凸块250上的螺栓取下,轻松将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进行分离即可,方便对中开泵进行拆装,结构简单;当转轴组件300的零部件损坏时,可对转轴组件300进行整体更换操作,相比于现有的单独对转轴组件300上的零部件进行拆装固定,大大提高了转轴组件300的拆装效率及维修效率。
4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级中开泵壳体结构通过将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围设形成的容置腔体400设置成圆筒状,降低了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铸造工艺难度,提升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的制造效率;配合将转轴组件300设置在容置腔体400内,也方便对转轴组件300进行拆装,大大提高了转轴组件300的拆装效率。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