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敏感蓄能器充液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6546发布日期:2022-08-03 10:25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载敏感蓄能器充液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液阀领域,尤其是一种负载敏感蓄能器充液阀。


背景技术:

2.矿用工程机械如装载机、混凝土泵车等;出于降低成本、节省能耗的目的,制动系统、转向液压系统和工作液压系统在压力油源上通常共用。制动系统,其所需功率较小,而且是间隙式工作,但是该系统又出于安全的需要,需要优先保证其液压油的供应。因此如何在工程机械上实现制动系统、转向液压系统、工作液压系统压力油源的整合并满足安全需求成为本行业一直探索的问题。
3.负载敏感系统多通过梭阀来对执行机构的最大负载压力信号进行比较,并自动地将较大的一个负载压力信号通过反馈油路传递至负载敏感泵的负载敏感腔,进而控制变量泵的摆角,使液压泵只提供执行机构所需要的流量,以减小系统的能量损失。
4.现在的负载敏感系统采用多个独立的液压元件,液压元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占用的体积较大,且安装复杂、成本高、存在着管道漏油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负载敏感蓄能器充液阀,解决了现有技术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灵活性差和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6.一种负载敏感蓄能器充液阀,包括:阀体、单向节流阀、高低压设定阀和低压优先梭阀,所述阀体内部形成有工艺油口、单向节流阀腔、高低压设定阀腔和低压优先梭阀腔,所述工艺油口分别与单向节流阀腔、高低压设定阀腔和低压优先梭阀腔相连通,所述单向节流阀、高低压设定阀和低压优先梭阀分别固定安装在单向节流阀腔、高低压设定阀腔和低压优先梭阀腔内部;所述阀体形成有压力油口、负载敏感油口、油箱油口、第一蓄能器油口和第二蓄能器油口,所述单向节流阀的入口与压力油口相连通,所述单向节流阀的出口分别与高低压设定阀和低压优先梭阀的入口相连通,所述高低压设定阀分别与载敏感油口和油箱油口相连通,所述低压优先梭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第一蓄能器油口和第二蓄能器油口相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单向节流阀包括定位螺堵、第一o型圈、第一弹簧、节流螺堵和钢球,所述节流螺堵固定在压力油口内部,所述节流螺堵用于限制充液时流量的大小,所述阀体内部形成有密封锥面,所述钢球紧密抵靠于密封锥面上;所述定位螺堵插入阀体中并与阀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下端抵靠于所述定位螺堵的内孔中,所述第一弹簧上端与钢球接触,所述第一o型圈位于定位螺堵和阀体之间,所述第一o型圈用于防止液压油外泄。
8.进一步地,所述高低压设定阀将高低压设定阀腔分割为设定压力腔、设定液控油腔和设定油箱油腔,所述设定液控油腔连通所述阀体的负载敏感油口,所述设定油箱油腔连通所述阀体的油箱油口。
9.进一步地,所述低压优先梭阀包括一个双锥面阀套、两个锥形阀芯和第三弹簧,所
述双锥面阀套固定在低压优先梭阀腔内部,两个锥形阀芯分别位于双锥面阀套内部并与双锥面阀套滑动连接,两个锥形阀芯相接触,所述双锥面阀套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二密封锥面,所述第二密封锥面与锥形阀芯的锥面相适配,所述第三弹簧与锥形阀芯接触并驱动两个锥形阀芯相向运动。
10.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五o型圈和第六o型圈,所述第五o型圈和第六o型圈分别位于双锥面阀套上形成的第三密封沟槽和第四密封沟槽内;所述第五o型圈和第六o型圈将低压优先梭阀腔分割为蓄能器低压油腔、第一蓄能器油腔和第二蓄能器油腔,所述第一蓄能器油腔与第一蓄能器油口连通,所述第二蓄能器油腔与第二蓄能器油口连通,所述蓄能器低压油腔与设定压力腔相连通;
11.所述双锥面阀套中部形成有中圆周通孔,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圆周通孔和第二圆周通孔,所述第一圆周通孔、中圆周通孔和第二圆周通孔均与双锥面阀套内部相连通,所述中圆周通孔与蓄能器低压油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圆周通孔与第一蓄能器油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圆周通孔与第二蓄能器油腔相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阀体还形成有压力监控油口,所述压力监控油口与蓄能器低压油腔相连通。
13.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七o型圈和定位压堵,所述定位压堵插入低压优先梭阀腔内部并与阀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七o型圈位于定位压堵和阀体之间,两个第三弹簧远离锥形阀芯的一端分别与定位压堵和阀体接触。
14.进一步地,还包括工艺堵头,所述工艺堵头插入工艺油口并与阀体螺纹连接。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阀体设有内螺纹,使单向节流阀腔、高低压设定阀腔和低压优先梭阀腔通过螺纹连接独立装配于阀体内,灵活性好、互换性强、方便维护、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灵活性差和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7.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一;
18.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二;
19.图3: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6:双锥面阀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7:本实用新型的油路原理示意图;
24.图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系统的油路原理示意图;
25.图9:工艺油口、单向节流阀腔、高低压设定阀腔和低压优先梭阀腔在阀体中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实施例一:
31.如图1到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敏感蓄能器充液阀,包括:阀体100、单向节流阀200、高低压设定阀300和低压优先梭阀400,所述阀体100内部形成有工艺油口101、单向节流阀腔102、高低压设定阀腔103和低压优先梭阀腔104,所述工艺油口101分别与单向节流阀腔102、高低压设定阀腔103和低压优先梭阀腔104相连通,所述单向节流阀200、高低压设定阀300和低压优先梭阀400分别固定安装在单向节流阀腔102、高低压设定阀腔103和低压优先梭阀腔104内部;所述阀体100形成有压力油口p、负载敏感油口ls、油箱油口t、第一蓄能器油口b1和第二蓄能器油口b2,所述单向节流阀200的入口与压力油口p相连通,所述单向节流阀200的出口分别与高低压设定阀300和低压优先梭阀400的入口相连通,所述高低压设定阀300分别与载敏感油口ls和油箱油口t相连通,所述低压优先梭阀400的两个出口分别与第一蓄能器油口b1和第二蓄能器油口b2相连通。
32.进一步地,所述单向节流阀200包括定位螺堵201、第一o型圈202、第一弹簧203、节流螺堵204和钢球205,所述节流螺堵204固定在压力油口p内部,所述节流螺堵204用于限制充液时流量的大小,所述阀体100内部形成有密封锥面105,所述钢球205紧密抵靠于密封锥面105上;所述定位螺堵201插入阀体100中并与阀体100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03下端抵靠于所述定位螺堵201的内孔中,所述第一弹簧203上端与钢球205接触,所述第一o型圈202位于定位螺堵201和阀体100之间,所述第一o型圈202用于防止液压油外泄。
33.进一步地,所述高低压设定阀300将高低压设定阀腔103分割为设定压力腔ab、设定液控油腔ap和设定油箱油腔at,所述设定液控油腔ap连通所述阀体100的负载敏感油口ls,所述设定油箱油腔at连通所述阀体100的油箱油口t。
34.进一步地,所述低压优先梭阀400包括一个双锥面阀套404、两个锥形阀芯402和第三弹簧401,所述双锥面阀套404固定在低压优先梭阀腔104内部,两个锥形阀芯402分别位于双锥面阀套404内部并与双锥面阀套404滑动连接,两个锥形阀芯402相接触,所述双锥面阀套404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二密封锥面4046,所述第二密封锥面4046与锥形阀芯402的锥面相适配,所述第三弹簧401与锥形阀芯402接触并驱动两个锥形阀芯402相向运动。
35.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五o型圈403和第六o型圈405,所述第五o型圈403和第六o型圈405分别位于双锥面阀套404上形成的第三密封沟槽4041和第四密封沟槽4042内;所述第五o型圈403和第六o型圈405将低压优先梭阀腔104分割为蓄能器低压油腔lb、第一蓄能器油腔bb1和第二蓄能器油腔bb2,所述第一蓄能器油腔bb1与第一蓄能器油口b1连通,所述第二蓄能器油腔bb2与第二蓄能器油口b2连通,所述蓄能器低压油腔lb与设定压力腔ab相连通;
36.所述双锥面阀套404中部形成有中圆周通孔4044,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圆周通孔4043和第二圆周通孔4045,所述第一圆周通孔4043、中圆周通孔4044和第二圆周通孔4045均与双锥面阀套404内部相连通,所述中圆周通孔4044与蓄能器低压油腔lb相连通,所述第一圆周通孔4043与第一蓄能器油腔bb1相连通,所述第二圆周通孔4045与第二蓄能器油腔bb2相连通。
37.进一步地,所述阀体100还形成有压力监控油口sw,所述压力监控油口sw与蓄能器低压油腔lb相连通。
38.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七o型圈406和定位压堵407,所述定位压堵407插入低压优先梭阀腔104内部并与阀体100螺纹连接,所述第七o型圈406位于定位压堵407和阀体100之间,两个第三弹簧401远离锥形阀芯402的一端分别与定位压堵407和阀体100接触。
39.进一步地,还包括工艺堵头5,所述工艺堵头5插入工艺油口101并与阀体100螺纹连接。
40.工作原理:
41.在油路系统中,本技术的第一蓄能器油口b1和第二蓄能器油口b2分别与一个蓄能器相连通,油箱油口t与油箱相连通,压力油口p与负载敏感泵7相连通,负载敏感油口ls与负载敏感阀6相连通,负载敏感阀6与负载敏感泵7相连通,压力监控油口sw与油压传感器或油压表相连通。
42.其中,高低压设定阀300采用申请号为202122112216.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高低压设定阀。
43.在一般的状态下,当蓄能器的压力低于高低压设定阀300的设定的下限压力时,负载敏感油口ls与蓄能器低压油腔lb接通。所述负载敏感油口ls的压力作用于负载敏感阀6,负载敏感阀6对各执行机构的最大负载压力信号进行比较,并自动地将较大的一个负载压力信号通过反馈油路传递至负载敏感泵7的负载敏感腔,进而控制负载敏感阀6(变量泵)的摆角,使液压泵输出的压力及流量相应变化。压力油口p分流供油给第一蓄能器油口b1、第二蓄能器油口b2,其剩余的流量,流入其他工作回路。蓄能器充液阀的充液流量取决于所述单向节流阀200中节流螺堵204的孔径大小;
44.当蓄能器油口的压力达到高低压设定阀的设定的上限压力时,负载敏感油口ls与蓄能器油箱油口t接通,负载敏感油口ls的压力降为零,其对负载敏感阀6没有影响。负载敏感阀6对其余执行机构的最大负载压力信号进行比较,并自动地将较大的一个负载压力信号通过反馈油路传递至负载敏感泵7的负载敏感腔,进而控制变量泵的摆角,使液压泵输出的压力及流量相应调整,液压泵的流量,主要供给其他转向、工作回路。
45.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