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润滑油路工作的螺杆压缩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4902发布日期:2022-09-21 01:38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润滑油路工作的螺杆压缩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杆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润滑油路工作的螺杆压缩机组。


背景技术:

2.目前,有一些无油结构的螺杆压缩机喷水或者柴油以压缩工艺气,对于含有腐蚀性介质的螺杆压缩机组喷水会对其转子、吸气端座和排气端座造成腐蚀,大大缩短螺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为了减少腐蚀的影响而又喷柴油,但是,由于柴油的沸点低,会有部分柴油进入工艺气中,消耗柴油量较大,因此,增加螺杆压缩机组的寿命和减少柴油的消耗是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3.在转子润滑油螺杆压缩机中压缩工艺气由于工艺气中含有杂质而污染润滑油,容易造成压缩机的轴承和密封的损坏,润滑油的寿命短,换油频繁,增加运行成本,造成压缩机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增加螺杆压缩机组的寿命、减少柴油消耗和润滑油寿命短的双润滑油路工作的螺杆压缩机组。
5.一种双润滑油路工作的螺杆压缩机组,包括:
6.螺杆压缩机,所述螺杆压缩机的两端分别设有螺杆压缩机进气端密封和螺杆压缩机排气端密封;
7.轴承润滑油路,所述轴承润滑油路的润滑油能够对所述螺杆压缩机的外侧和支撑组件进行润滑;
8.转子润滑油油路,与所述螺杆压缩机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转子润滑油油路能够将转子润滑油注入到螺杆压缩机内以形成润滑油膜保护层;
9.其中,所述轴承润滑油路和所述转子润滑油油路之间相互隔离。
10.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11.轴承,设置在阳螺杆的左右两侧和阴螺杆的左右两侧。
12.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承润滑油路包括:
13.油箱,所述油箱的出口经油泵与轴承润滑油冷却器的入口相连接,所述轴承润滑油冷却器的出口与轴承润滑油过滤器的入口相连接;
14.润滑油分配器,所述润滑油分配器的入口经进油总管与所述轴承润滑油过滤器的出口相连接,所述润滑油分配器的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螺杆压缩机进气端密封的外侧、所述螺杆压缩机排气端密封的外侧、轴承处;
15.回油总管,所述回油总管能够回收螺杆压缩机各轴承和动密封返回的润滑油,且所述回油总管与所述油箱相连通。
16.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润滑油油路包括:
17.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内安装有带聚结过滤功能的油分芯,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入口经第一排气管与所述螺杆压缩机的排气端相连通,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端与第二排气管相连通,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润滑油出口端与转子润滑油冷却器的入口相连接;
18.转子润滑油过滤器,所述转子润滑油过滤器的入口与所述转子润滑油冷却器的出口相连接,所述转子润滑油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螺杆压缩机的进气端相连通。
19.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压缩机的进气端与压缩机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压缩机进气口与所述油分芯的底部相连接。
20.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端与第二排气管之间设有压力控制阀。
21.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润滑油油路的润滑油注入量设计为进口状态体积流量的0.01%-5%。
22.上述双润滑油路工作的螺杆压缩机组,通过采用相互隔离的轴承润滑油路和转子润滑油油路,其中轴承润滑油路为螺杆压缩机的轴承及其它摩擦副提供润滑,而转子润滑油油路在螺杆压缩机内注入另外一路润滑油,以在转子和气缸表面形成润滑油膜保护层,隔离转子和气缸体与腐蚀性流体的直接接触,从而提高其耐腐蚀能力,并冷却压缩工艺气和转子,同时,这层润滑油膜保护层也补偿了阴转子、阳转子、气缸体、排气端面之间的间隙,提高了容积效率。这种设计使得轴承润滑油油路和转子润滑油油路能采用不同润滑油进行作业,其不会相互混合和污染,进而延长了腐蚀性气体下的螺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且减少了润滑油的消耗。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润滑油路工作的螺杆压缩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8.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润滑油路工作的螺杆压缩机组,包括:
29.螺杆压缩机5,所述螺杆压缩机5的两端分别设有螺杆压缩机进气端密封3和螺杆压缩机排气端密封6;本实施例中,螺杆压缩机进气端密封3和螺杆压缩机排气端密封6能够分别对所述螺杆压缩机5的进气端和排气端进行密封,使螺杆压缩机5的内部与外部完全隔绝,形成一个密封的压缩腔。
30.轴承润滑油路,所述轴承润滑油路的润滑油能够对所述螺杆压缩机5的外侧和支撑组件进行润滑;
31.转子润滑油油路,与所述螺杆压缩机5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转子润滑油油路能够将转子润滑油注入到螺杆压缩机5内以形成润滑油膜保护层,其中,转子润滑油油路为独立于轴承润滑油路之外的专门的油路,具体地,转子润滑油油路能够在转子和气缸表面形成润滑油膜保护层,隔离转子和气缸体与腐蚀性流体的直接接触,从而提高其耐腐蚀能力,并冷却压缩气体和转子,同时,这层润滑油膜保护层也补偿了阴转子、阳转子、气缸体、排气端面之间的间隙,提高了容积效率。
32.其中,所述轴承润滑油路和所述转子润滑油油路之间相互隔离。
33.上述双润滑油路工作的螺杆压缩机组,通过采用相互隔离的轴承润滑油路和转子润滑油油路,其中,轴承润滑油路为螺杆压缩机的轴承及其它摩擦副提供润滑,而转子润滑油油路在螺杆压缩机内注入另外一路润滑油,以在转子和气缸表面形成润滑油膜保护层,隔离转子和气缸体与腐蚀性流体的直接接触,从而提高其耐腐蚀能力,并冷却压缩工艺气和转子;这种设计使得轴承润滑油油路和转子润滑油油路能采用不同油液进行作业,其不会相互混合和污染,进而延长了腐蚀性气体下的螺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且减少了润滑油的消耗。
3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35.轴承19,设置在阳螺杆20的左右两侧和阴螺杆18的左右两侧。
3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轴承润滑油路包括:
37.油箱14,所述油箱14的出口经油泵15与轴承润滑油冷却器16的入口相连接,所述轴承润滑油冷却器16的出口与轴承润滑油过滤器17的入口相连接;
38.润滑油分配器4,所述润滑油分配器4的入口经进油总管2与所述轴承润滑油过滤器17的出口相连接,所述润滑油分配器4的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螺杆压缩机进气端密封3的外侧、所述螺杆压缩机排气端密封6的外侧、轴承19处;
39.回油总管13,回油总管13能够回收所述螺杆压缩机5的各轴承和动密封返回的润滑油,回油总管13与所述油箱14相连通。
40.本实施例中,油箱14中的润滑油经油泵15泵入到轴承润滑油冷却器16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润滑油从所述轴承润滑油冷却器16的出口流入到轴承润滑油过滤器17中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润滑油进入到润滑油分配器4中,润滑油分配器4可以将润滑油分配至若干个支管中,然后,通过对应支管分别注入到所述螺杆压缩机进气端密封3的外侧、所述螺杆压缩机排气端密封6的外侧,轴承19等位置处,同时,这些位置处的润滑油再经回油总管13回收至所述油箱14内,从而完成润滑油的循环使用。
4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子润滑油油路包括:
42.油气分离器10,所述油气分离器10内安装有带聚结过滤功能的油分芯21,所述油气分离器10的入口经第一排气管7与所述螺杆压缩机5的排气端相连通,所述油气分离器10的气体出口端与第二排气管9相连通,所述油气分离器10的润滑油出口端与转子润滑油冷却器11的入口相连接;
43.转子润滑油过滤器12,所述转子润滑油过滤器12的入口与所述转子润滑油冷却器11的出口相连接,所述转子润滑油过滤器12的出口与所述螺杆压缩机5的进气端相连通。
44.本实施例中,转子润滑油油路的转子润滑油注入螺杆压缩机5后会与工艺气混合产生油气混合物,油气混合物经第一排气管7进入到油气分离器10内进行油气分离,然后,分离出的油液经转子润滑油冷却器11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油液经转子润滑油过滤器12过滤后再次注入螺杆压缩机5,从而完成转子润滑油液的循环使用。
4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螺杆压缩机5的进气端与压缩机进气口1相连接,所述压缩机进气口1与所述油分芯21的底部相连接,以使得油分芯21底部的油液再次进入转子润滑油液的循环,减少润滑油消耗。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进气口1用于将工艺气输送至螺杆压缩机5内。
46.可选地,所述油气分离器10的气体出口端与第二排气管9之间设有压力控制阀8,压力控制阀8能够控制油气分离器10的压力始终高于螺杆压缩机5的进气口压力,使得轴承润滑油的循环能够依靠压差建立。
47.可选地,所述油气分离器10底部的油分芯21的底部相连,使得油分芯21过滤出的部分润滑油返回到螺杆压缩机5的入口,以减少气体中的带油量和润滑油消耗。
48.本实施例中,转子润滑油油路的润滑油注入量的设计,须不超出进口状态体积流量的0.01%-5%的区间,具体注入量的设计值,须依据压缩气体和压力的不同,控制螺杆压缩机5的排气端温度比压缩气体的排气压力下的露点高5℃以上为原则。
4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