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进行开闭。
[0046]可以理解的是,当气缸为一个时,流体注入装置10可以设在气缸上也可以设在主轴承50或者副轴承60上,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流体注入装置10设在气缸上。在图7的示例中,流体注入装置10设在主轴承50上。
[0047]当气缸为两个时,每个气缸对应一个流体注入装置10,每个气缸对应的流体注入装置10可以设在相应的气缸、中隔板55、该气缸对应的主轴承50或者副轴承60中的任一个上。在图9的示例中,两个流体注入装置10共用一个冷媒或者润滑油注入回路85,两个流体注入装置10设在中隔板55上。
[004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通过采用压缩腔31的压力变动实现排气孔11的打开或关闭,流体注入装置10的构造简单,流体注入效率和可靠性高,改善了通用性和制造性。
[00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腔12中具备将排气阀20压紧在排气孔11侧的板簧21或者线圈弹簧。从而保证排气阀20可以关闭排气孔11。
[00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气缸为一个,在气缸平面、和连接气缸平面的主轴承50或者副轴承60之间、一方设有阀腔12,另一方有与阀腔12相对的凹槽52。也就是说,可以在气缸上设置阀腔12和凹槽52中的其中一个,在主轴承50或副轴承60上设置阀腔12和凹槽52中的另一个,阀腔12和凹槽52相对设置,当排气阀20的行程最大时,通过设置凹槽52,凹槽52内的高压环境可以保证排气阀20可以关闭排气孔11。
[00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气缸为两个,在气缸平面、和连接气缸平面的主轴承50、副轴承60或者中隔板55之间、一方设有阀腔12,另一方有与阀腔12相对的凹槽52。也就是说,可以在气缸上设置阀腔12和凹槽52中的其中一个,在与该气缸对应的中隔板55、主轴承50或者副轴承60上设置阀腔12和凹槽52中的另一个。从而当排气阀20的行程最大时,通过设置凹槽52,凹槽52内的高压环境可以保证排气阀20可以关闭排气孔11。
[005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排气通道15与排气孔11偏心设置。
[0053]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中,阀腔12的最小内周和排气阀20的最大外周的差为
0.01到0.2mm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排气阀20可以在阀腔12内顺畅地上下运动。
[005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滑片75设有切口槽75a,通过滑片75的往复运动,切口槽75a在压缩腔31中改变开孔长,排气通道15与阀腔12和切口槽75a连通。从而可以避免从冷媒或者润滑油注入回路85流进的冷媒或者润滑油进入到吸入孔7中,保证从吸入孔7吸入的冷媒量,保证旋转式压缩机的冷冻能力。
[0055]可选地,排气阀20的外形为圆形或者多边形。
[005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冻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
[0057]下面参考图1-图12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四个具体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进行详细描述。
[0058]实施例1
[005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形态是基于图1进行说明。
[0060]旋转式压缩机I是由在壳体2的内周固定的压缩机构部4、在其上部配置的电动机3组成。压缩机构部4是由在气缸30中具备的圆筒形的压缩腔中偏心旋转的滚动活塞78、以及与该滚动活塞78进行同期往复运动的滑片75 (如图2所示)、使滚动活塞78偏心旋转的曲轴70、对曲轴70进行滑动支持的主轴承50和主轴承60等组成。在气缸平面32a的主轴承50和在气缸平面32b的副轴承60分别用5个螺钉连接。在副轴承60中设有压缩腔排气孔34和排气消音器65。
[0061]实施例1的形态是由:对气缸平面32a开口的圆形的阀腔12、对该中心开孔的排气孔11、开关排气孔11的排气阀20、将排气阀20朝排气孔11按压的板簧21、以及连通阀腔12和压缩腔31的排气通道15组成。由这些要素组成的形态称为流体注入装置10。
[0062]排气孔11对冷媒通道16开孔,在冷媒通道16中连接了对壳体2的外侧开孔的冷媒注入管40。与壳体2的上端具备的排气管5 (图12)连接的冷冻循环的冷凝器80连接了膨胀阀81和蒸发器82,蒸发器82的出口连接了固定在壳体2上的吸入管6。连接在冷凝器80和膨胀阀81之间的冷媒注入回路85连接冷媒注入管40。
[0063]在旋转式压缩机运行时,通过冷媒注入回路85的冷媒是由于其回路的阻力、或者在冷媒注入回路85途中追加连接毛细管(无图示)、还有气液分离器(无图示)等等手段而压力减小。因而,冷媒注入管40的压力比冷凝器80的压力要低,比蒸发器82的压力高,形成冷媒注入压力(Pi)。
[0064]图2是图1的X-X剖面的平面图。表示在气缸平面32a配备的流体注入装置10、连接气缸30的配管、及压缩腔31的内部。构成压缩机构部4的气缸30的中央有圆筒形的压缩腔、圆形的阀腔12对其开孔面的气缸平面32a开口、其中心设有排气孔11和阀座12a。吸入管6连接到压缩腔31的侧面。另外,收纳在阀腔12中开关排气孔11的排气阀20及板簧21 (都用图3表示)无图示。
[0065]被曲轴70驱动沿反时针方向偏心旋转的滚动活塞78和与其外周滑动抵接往复运动的滑片75将压缩腔31分为:连接吸入管6的低压腔33b和连接排气通道15的高压腔33a。因而,滚动活塞78的每转时阀腔12的压力是在与吸入压力相等的低压到与吐出压力相等的高压之间变动。
[0066]图3是在图1表示的流体注入装置10的详细剖面图。图4是流体注入装置10的平面图,图5是流体注入装置10的构成零件图。
[0067]对图3的气缸平面32a中具备的流体注入装置10开口的圆形的阀腔12是在气缸平面32a上加工的圆形的槽,那个开口端连接到主轴承50的平面。在阀腔12中有阀座12a,排气孔11对其中心开孔。排气通道15对阀腔12和压缩腔31开孔。
[0068]在排气阀20上按压其外周的碟状的板簧21,通过其弹簧效果使排气阀20的上下运动平稳,并且在压缩腔31的高压冷媒逆流到阀腔12的时候使排气阀20迅速归位。
[0069]在此,作为搭载在家用空调里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参考值,阀腔12的内径(d)约为8?12mm,阀座12a的高度为1.5?3mm。装在阀腔12里的排气阀20的板厚是0.1?0.3mm范围,其外径小于阀腔12的内径(d),差值在0.01?0.2mm。排气阀20的行程量(上下运动的值)是在0.5?Imm的范围之内。上述条件下,排气阀20在阀腔12中顺畅地上下运动。但是,这里的数字由于搭载的机器及运行条件或者流体注入装置的用途不同等而不同。
[0070]图4里有如下特征,排气通道15是沿着阀腔12的内周,并与滑片槽35相邻,对阀腔12和压缩腔31开口。其结果有如下效果:后述阀腔12的流体元件效果,以及通过阀腔12的余隙容积降低高压冷媒的再膨胀损耗的效果。
[0071]另外,阀腔12和排气阀20的外周形状不一定需要为圆形。例如:这里的外周形状是四边形和多边形,在阀腔12的内周和排气阀20的外周之间追加多个流体通路的设计也可以采用,也就是说,排气阀20的外周壁可以与阀腔12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在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流体通路。
[0072]还有,如图5所示,如碟状板簧21可作为21a,22b,21c表示,按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很容易进行扩展设计。代替板簧21的替代可以使用线圈弹簧。
[0073]沿图6所示的阀腔12的内周连接的排气通道15的形状是使得从排气孔11向排气通道15方向的流体阻力少,逆向的流体阻力变大的流体元件。即,根据排气通道15的流向,排气通道15的开口端和排气孔11之间的流线是不同。左图是从排气孔11向排气通道15的方向排出冷媒,右图是从排气通道15向排气孔11方向的冷媒逆流。另外,排气阀20用虚线表示。
[0074]在图6的左图里,排气孔11排出的冷媒在上升的排气阀20的内侧扩散流向排气通道15。这个时候排气阀20的行程量(上浮量)是最大的。
[0075]右图中,压缩腔31的高压冷媒通过排气通道15向排气孔11逆流后,通过作用在排气阀20上面的高压和板簧的压紧力,可以减少排气阀20流向排气孔11方向的行程量。
[0076]逆流冷媒的流线为沿着阀腔12的内周的整流线,其中大部分沿着排气阀20的上面和碟状形板簧21之间形成的外周间隙流动。因此,对在阀腔12中心配置的排气孔11的逆流冷媒量大幅减少。沿着排气阀20上面外周的逆流线使排气阀20的姿势(相对阀座12a的平行度)进一步稳定,缩短对阀座12a的归位时间。
[0077]其结果是,从排气孔11向压缩腔31的冷媒阻力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从压缩腔31向排气孔11的冷媒逆流变少。因此,完成了高效的流体注入装置10。例如:搭载变频电机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最高速度(每秒120次)时,可提高排气阀20的应答性。另外,向排气孔11的逆流成为到下一个压缩腔31的吸入行程的再膨胀损失,招致压缩效率降低。
[0078]图7是在主轴承50侧配备流体注入装置10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