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减振装置、特别是缓冲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8942发布日期:2019-08-03 16:0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旋转减振装置、特别是缓冲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减振装置、特别是缓冲器组件,包括可被驱动旋转的支架和可克服缓冲器弹簧的复位作用相对于支架旋转偏移的缓冲器质量块,其中,缓冲器弹簧固定地夹紧在缓冲器质量块中并且相对于支架受到支撑或可受到支撑以传递周向力。



背景技术:

在这种例如可集成到车辆传动系中的旋转减振装置中,例如构造为环式的且布置为将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支架包围的缓冲质量可克服一个或多个例如构造为片簧的缓冲器弹簧的复位作用做基本上自由的振荡。缓冲器弹簧的支撑区域相对于支架的径向定位变动例如使得相对于支架的径向支撑的区域随着转速增加朝径向外部移动,由此可实现转速自适应的减振特性或缓冲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构造一种旋转减振装置,使得在结构简单的情况下实现缓冲器弹簧稳定地接合到缓冲器质量块上。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旋转减振装置、特别是缓冲器组件实现,所述旋转减振装置包括可被驱动旋转的支架和可克服基本上径向延伸的缓冲器弹簧的复位作用相对于支架旋转偏移的缓冲器质量块,其中,缓冲器弹簧固定地夹紧在缓冲器质量块中并且相对于支架受到支撑或可受到支撑以传递周向力。

在此,还规定,缓冲器质量块夹紧在沿周向方向布置于缓冲器弹簧两侧的夹紧元件之间。

通过所限定的缓冲器弹簧相对于缓冲器质量块在缓冲器弹簧两个周向侧上的夹紧,实现缓冲器弹簧相对于缓冲器质量块的所限定的定位,因而还实现了限定的周向力支撑相互作用。

特别有利的是如下一种设计方案,在该设计方案中规定,布置在缓冲器弹簧的一个周向侧上的至少一个夹紧元件与布置在缓冲器弹簧的另一周向侧上的至少一个夹紧元件相比较硬。通过夹紧元件的较硬的设计方案,确保即使在强负荷的情况下也保持为缓冲器弹簧所限定的位置规定。

为了可以在结构简单的情况下确保为缓冲器弹簧所限定的位置规定,进一步建议,至少一个较硬的夹紧元件通过金属材料构造而成并且至少在其与缓冲器弹簧共同作用的区域中硬化。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无间隙的夹紧,优选地可规定,至少一个较软的夹紧元件通过金属材料构造而成并且至少在其与缓冲器弹簧共同作用的区域中没有硬化。因此,至少通过部分硬化的金属材料构造而成的夹紧元件由于其更小的变形性确保限定的位置规定,而未硬化或至少在其与缓冲器弹簧共同作用的区域内未硬化的夹紧元件由于其更易变形性确保相对于其他的、即较硬的夹紧元件的无间隙的夹紧。

在对于稳定的夹紧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建议,缓冲器弹簧夹紧在沿周向方向彼此成对地对置的夹紧元件之间,并且夹紧元件对的夹紧元件之一是较硬的夹紧元件,夹紧元件对的另一夹紧元件是较软的夹紧元件,其中,优选地两个夹紧元件对沿径向彼此相继地设置,其中,更优选地在缓冲器弹簧的一个周向侧上在径向外部的夹紧元件对中设置较硬的夹紧元件并且在径向内部的夹紧元件对中设置较软的夹紧元件。

为了可以在缓冲器弹簧的两侧上提供预先规定所限定的定位的支座,建议在缓冲器弹簧的每一周向侧上均布置至少一个较硬的预紧弹簧,其中优选地,布置在缓冲器弹簧的不同周向侧上的较硬的夹紧元件彼此沿径向错开地布置。

为了可以确保缓冲特征的转速匹配,建议,在仅一个周向方向上可通过缓冲器弹簧在支架和缓冲器质量块之间传递周向力。

在此,有利地规定,至少一个、优选地每一个因由缓冲器弹簧传递周向力而承受负荷的夹紧元件是较硬的夹紧元件。在由缓冲器弹簧传递周向力时未承受负荷或未承受较强负荷的夹紧元件可以为了提供稳定的夹紧而构造为较软的夹紧元件。

为了提供高的负荷能力,缓冲器弹簧优选地构造为片簧。此外,特别是为了在支架和缓冲器质量块之间的在周向方向上均匀的力传递相互作用,建议在周向方向上彼此相继地设置多个缓冲器弹簧,其中,优选地,多个缓冲器弹簧的一部分构造用于在第一周向方向上在支架和缓冲器质量块之间传递周向力,多个缓冲器弹簧的一部分构造用于在与第一周向方向相反的第二周向方向上在支架和缓冲质量之间传递周向力。

在结构方面特别有利的可简单实现的设计方式可规定,缓冲器质量块包括夹紧环,该夹紧环具有第一夹紧半环和与之对置的第二夹紧半环,其中,夹紧半环通过间隔件相互连接,其中优选地,至少一个、优选每一个间隔件提供夹紧元件,其中更优选地,分别提供一个较软的夹紧元件的间隔件构造为铆接栓。特别是通过间隔件用作夹紧元件可限制构件的总数量。

在将间隔件或至少一部分间隔件用作夹紧元件时,特别有利的是,在借助于提供夹紧元件的间隔件连接夹紧半环时,分别提供一个较软夹紧元件的间隔件塑性变形,以无间隙地将缓冲器弹簧夹紧。通过较软的夹紧元件的塑性变形,实现其朝向各个需通过该夹紧元件夹紧的缓冲器弹簧方向的成形或鼓起,从而该弹簧元件此时可被压靠到较硬的夹紧元件上且因此被无间隙地夹紧。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式中可规定,支架包括操控盘,其中,与所述缓冲器弹簧对应地,在操控盘上为了缓冲器弹簧相对于操控盘的周向力支撑而布置有滑块,滑块可克服传感器弹簧的力朝径向外部移动,其中,优选地,操控盘包括第一操控半盘和与第一操控半盘连接的第二操控半盘。

有利地,缓冲器弹簧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由此,没有转向地建立直接连接。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液力变矩器,包括在壳体上的泵(即泵轮)、在壳体中的涡轮机(即涡轮)、导轮、锁止离合器、以及将锁止离合器与轮毂连接的减振系统(即扭转减振器),此外还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装置。

在此可规定,涡轮经由旋转减振装置与轮毂联接。

旋转减振装置可经由振系统与轮毂联接或者可在减振系统后面、即直接与轮毂或变速器输入轴联接。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所附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液力变矩器的原理性的部分纵向剖视图;

图2示出了一种替代设计方式的与图1相对应的视图;

图3a)、b)、c)示出了替代设计方式的与图1相对应的视图;

图4示出了具有减振装置的液力变矩器的部分纵向剖视图;

图5示出了一种替代设计方式的与图4相对应的视图;

图6示出了旋转减振装置的部分轴向视图;

图7示出了图6的旋转减振装置的部分横向剖视图;

图8示出了在另一轴向方向上观察的、图6的旋转减振装置的轴向视图;

图9示出了图8的旋转减振装置的部分纵向剖视图;

图10示出了旋转减振装置的一种替代设计方式的与图6相对应的视图;

图11示出了图10的旋转减振装置的部分横向剖视图;

图12示出了在另一轴向方向上观察的、旋转减振装置的与图10相对应的视图;

图13示出了图10至图12的旋转减振装置的部分纵向剖视图;

图14在剖视图中示出了旋转减振装置的示出传感器弹簧的支撑的细节;

图15在侧视图中示出了图14的细节;

图16示出了在径向视角上观察的图14和图15的细节的剖视图;

图17示出了利用通过多个单独元件的接合的设计方式;

图18示出了旋转减振装置的一种变型的部分纵向剖视图;

图19示出了呈现两个缓冲器弹簧与缓冲器质量块的接合的细节视图;

图20示出了一种替代设计方式的与图19相对应的视图;

图21示出了一种替代设计方式的与图19相对应的另一视图;

图22示出了一种替代设计方式的与图19相对应的另一视图;

图23示出了一种替代设计方式的与图19相对应的另一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原理性视图示出了液力变矩器10。通过液力变矩器10,内燃机的驱动轴、例如曲轴12与从动轴、例如变速器输入轴14联接。在此,曲轴12和变速器输入轴14可围绕共同的旋转轴线A旋转。液力变矩器10包括设置在其壳体15上的泵轮16以及布置在壳体15内部的涡轮18。在径向内部区域中,导轮20位于泵轮16和涡轮18之间,导轮经由自由轮机构22以可围绕旋转轴线A朝一个方向旋转的方式承载在支撑轴24上。

经由总体用26表示的锁止离合器和扭转减振器28以及接下来还要详细描述的旋转减振装置30,涡轮18在跨接状态下联接到变矩器的壳体上。经由旋转减振装置30和扭转减振器28,涡轮18还联接到变速器输入轴14上或可与该变速器输入轴联接。

在这里需提及的是,扭转减振器28可包括径向外部的减振器32,该减振器的初级侧34联接到锁止离合器26上并且其次级侧36与进一步位于径向内部的第二减振器40的初级侧38一起提供中间元件42,旋转减振装置30也联接到中间元件上并且通过该旋转减振装置涡轮18经由接合件43联接到中间元件上。径向内部的减振器40的次级侧44例如经由轮毂等与变速器输入轴14联接或可联接。减振器32、40中的每一个均在各自的初级侧26或38和各自的次级侧36或44之间包括弹簧组,初级侧或次级侧可克服弹簧组的复位作用围绕旋转轴线A相对彼此旋转。

在图1中以原理性视图示出的旋转减振组件30包括在图1的设计示例中联接到中间元件42上的、例如为环形的支架46,该支架在径向外部由优选同样为环形的偏转质量块或缓冲器质量块48包围。通过多个沿周向方向围绕旋转轴线A依次相继布置的缓冲器弹簧50(其优选地构造为片簧),缓冲器质量块48以在周向方向上围绕旋转轴线A相对于支架46可偏转的方式与该支架联接。在此,很大程度上沿径向布置的片簧或缓冲器弹簧50、即基本上沿径向延伸的缓冲器弹簧50在其径向外部的端部区域通过夹紧与缓冲器质量块48固定连接。在沿径向进一步位于内部的区域中,缓冲器弹簧50经由各自沿径向可移位地承载在支架46上的滑块或滑动元件52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支架46受到支撑或可受到支撑,以传递力。滑动元件52可克服相应的传感器弹簧54、例如螺旋弹簧的复位作用或力,朝径向内部预紧,并且可由于离心力作用朝径向外部运动。

因为涡轮18在所示的设计方式中通过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元件的接合件56接合到缓冲器质量块48上,它们贡献于自身的总质量并且因此一起确定旋转减振装置的振动特性。此外,旋转减振装置的振动特性由可因离心力朝径向外部移位的滑块元件52所确定,因为在滑块元件52沿径向移动时,缓冲器弹簧50相对于围绕旋转轴线A旋转的支架46受到支撑或可受到支撑的区域同样沿径向移位,由此缓冲器弹簧50的有效弹簧长度与转速相关地发生变化,因而其刚度也与转速相关地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将缓冲器组件或旋转减振装置30设计为转速自适应的,即,例如使其与随着转速也变化的激励阶次相协调。

在图2所示的设计方式中,旋转减振装置30没有联接到扭转减振器28的中间元件42上,而是例如经由接合件58直接联接到变速器输入轴14上或者联接到径向内部的减振器40的次级侧44上。

在图3a)所示的设计方式中,附加质量块60与涡轮18例如经由接合件56一起联接到缓冲器质量块48上,使得可提供进一步增大的缓冲器质量。该设计方式特别在与三缸发动机相结合的应用中是适合的,在三缸发动机中主激励是发动机第1.5阶次。

在图3b)中所示的液力变矩器的设计方式基本上对应于根据图1的设计方式,并且特别是设计用于在四缸发动机中的应用或者针对发动机第二阶次作为主激励进行设计。

图3c)示出了一种设计方式,在该设计方式中涡轮18联接到旋转减振装置30的支架46上并且因此未引起缓冲器质量块48的质量的增加,而是贡献于中间元件42的质量的增加。该设计方式特别适合于六缸发动机,在该六缸发动机中发动机第三阶次可视为主激励。

通过涡轮18与旋转减振装置30的接合的变化,或通过旋转减振装置30与变矩器10的其他系统区域的接合的变化,实现不同系统区域的在惯性力矩上的变化性,由此可实现与不同驱动系统的匹配,而不需要旋转减振装置30本身、特别是其缓冲器弹簧50或其传感器弹簧54的结构变化。然而有利的是,涡轮18原则上接合到缓冲器质量块48上并且通过例如在缓冲器弹簧区域中的变化实现在协调上的变化性,以便可使用标准化的安装过程。

图4在部分纵向剖视图中在结构实施上示出了具有旋转减振装置30的液力变距器10。在图4中可以看到之前已经参照图1至图3的原理性视图描述的结构方面。特别可看到的是,涡轮壳70经由构造为板成型件的接合件56接合到缓冲器质量块48上,例如通过铆接栓62。通过接合件56朝向径向内部地借助于铆接栓64与涡轮壳70连接,接合件56朝向轮毂66延伸或者利用径向内部的支承附件68在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上相对于该轮毂得到支承。支承可以通过滑动轴承实现,该滑动轴承由于变矩器壳体的注油总是良好地得到润滑。特别地,径向支承是重要的,以便避免出现不均衡,因为通过缓冲器弹簧50未实现在缓冲器质量块48和支架46之间的径向固定的联接。特别是为了补偿在扭矩变换运转中出现的涡轮推力或涡轮拉力,轴向支承是重要的。

通过总地用43表示的接合件,旋转减振装置30的支架46联接到扭转减振器的中间元件42上。在此,接合件43例如可包括接合板72,该接合板例如通过铆接件74固定地接合到旋转减振装置30的支架46上。

图5示出了变矩器10的一种变型,在该变型中涡轮18经由支架46联接到中间元件42上。对此,接合件56可通过铆接栓76固定地接合到支架46上。沿径向更靠内地,接合件56通过铆接栓78与涡轮壳70固定连接。

通过接合件43,旋转减振装置30的支架46接合到扭转减振器的中间元件42上。缓冲器质量块48的径向对中通过对中板或支架板80实现,该对中板或支架板在径向外部通过铆接栓82与缓冲器质量块48固定连接,并且在径向内部经由轴承84例如相对于轮毂66在径向上得到支撑。

支架46经由接合板72例如通过铆接接合到中间元件42上。为了可以例如通过铆接栓86使接合板72与旋转减振装置30的支架46联接,支架板80具有孔88,铆接栓90具有周向运动间隙地穿过所述孔,接合板72通过该铆接栓接合到支架46上。

下面参照图6至9对缓冲器组件或旋转减振装置30的第一设计变型进行描述。

在旋转减振装置30的一般也可称为操控盘的支架46上,与每两个在周向方向上彼此相继的缓冲器弹簧50相对应地,分别有一个滑动元件52可径向运动地受到引导。滑动元件52支撑在例如实施为螺旋压力弹簧的传感器弹簧54的径向内部端部区域上,该传感器弹簧在其径向外部端部区域中又支撑在传感器弹簧支撑件92上,传感器弹簧支撑件例如还提供用于相应的滑动元件52的引导面。在此,每个滑动元件52可包括支撑在相应的传感器弹簧54的径向内部区域上的内部元件102并且在支架46的两个轴向侧上分别包括一个外部元件104,它们例如通过插接连接与内部元件102固定地联接。与两个在周向方向上并排而置的缓冲器弹簧50中的每一个对应地,滑动元件52具有基本上在周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朝向彼此远离的方向敞开的引导缝隙或切向引导件94。在引导缝隙或切向引导件中,操控栓96在切向方向上或基本上在周向方向上可运动地受到引导。此外,操控栓96在基本上径向地在支架46中延伸的、即基本上平行于缓冲器弹簧50的延伸方向定向的引导轮廓98、即例如引导缝隙中径向地受到引导。因此,在相应的滑动元件52的径向支承中,同样受到径向引导的操控栓96可以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与该操控栓共同作用的滑动元件52移动,这提供了如下可能性,即,两个与滑动元件52共同作用的操控栓96的周向距离与和同一滑动元件52共同作用的缓冲器弹簧50的在不同径向区域中不一样大的周向距离相协调。这特别是因此需要的,因为两个缓冲器弹簧50基本上径向延伸地并且并非彼此平行地布置。

相应的滑块元件52与朝径向内部预紧该滑块元件的传感器弹簧54和用于两个也与此共同作用的缓冲器弹簧50的操控栓96一起形成调节装置100。在此,需从缓冲器弹簧50传递到支架46上的周向力通过借助于滑动元件52径向运动的操控栓96传递到支架46上。在图7中可以看到,在周向方向上仅仅设置与滑动元件52共同作用的两个缓冲器弹簧50的一个周向支撑件,使得仅在振动的半波期间出现操控栓96的负荷,而在另一半波期间操控栓96基本上不承受负荷,因此特别是在转速变化时因而也在离心力变化时确保滑动元件52在径向方向上的可调节性。

为了可以同时在两个周向方向上在支架46和缓冲器质量块48之间传递力,彼此相继地分别设置缓冲器弹簧50的对P1和P2,其构造用于相对于支架46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周向支撑。因此,即例如每一对P2包括两个拉力侧的缓冲器弹簧单元106,而每一对P1可包括两个推力侧的缓冲器弹簧单元108。

通过相应的滑动元件52的径向移位,相应的缓冲器弹簧50的供弯曲使用的总长度L变化。滑动元件52定位得越沿径向靠内,则供变形或弯曲使用的自由长度越长,并且相应的缓冲器弹簧50越软或较少刚性。

图9示出了一般作为夹紧环提供的缓冲器质量块48通过两个夹紧半环110、112构造而成。两个夹紧半环110、112通过也与各个缓冲器弹簧50对应地设置的、分别由四个实施为间隔栓的间隔件114、116、118、120组成的组相互连接。两个间隔半环110、112有利地通过由板坯冲裁以及弯曲成剖面基本上呈L形的轮廓而形成为板成型件。在此,在径向外部形成夹板122,缓冲器弹簧50也可朝径向外部支撑在夹板上并且因此也可保持在沿径向限定的定位中。

实施为铆接栓的间隔件114、116、118、120彼此沿周向方向在相应的缓冲器弹簧50两侧成对地对置。因此,两个间隔件114、116如两个间隔件118、120那样形成一对。缓冲器弹簧50固定地夹紧在分别形成一对的间隔件114、116或118、120之间并且因此通过卡紧保持在它们之间。

由于缓冲器弹簧50构造用于分别仅在一个周向方向上在缓冲器质量块48和支架46之间传递力的状况,在运转中在传递力时出现相应一对间隔件114、116、118、120的不相等的负荷。如果例如观察在图7中的对P2的缓冲器弹簧50,可以看到,由于仅在缓冲器质量块48相对于支架46逆时针旋转时经由缓冲器弹簧50传递力的状况,该缓冲器弹簧50由于该力变形。在此,缓冲器弹簧50支撑在两个彼此呈对角线对置的间隔件114、120上或在力导入时强化地支撑在它们上,而事实上未出现间隔件116、118的在力导入时增加的负荷。为了在这里避免由于力传递而承受更强负荷的间隔件114、120的过度负荷或过度磨损,该间隔件优选地构造为硬化的,即由硬化的材料制成。在此,例如可规定,仅间隔件与缓冲器弹簧50共同作用以支撑该缓冲器弹簧的区域、即特别是纵向区域硬化,这实质上是位于两个夹紧半环110、112之间的部分。该间隔件114、120的穿过夹紧半环110、112中的相应孔的端部区段例如可以不硬化,以便确保其用以产生铆接连接的可变形性。

两个其他的未由于力传递而承受更强负荷的间隔件116、118优选地由未硬化的金属材料构造而成,使得该间隔件原则上可更容易地变形并且特别是在为了产生铆接连接而变形时强烈地变形,使得其将缓冲器弹簧50压靠到相应对的相应另一间隔件114、120上。这意味着,通过较硬的间隔件114、120也预先给定了对于缓冲器弹簧50的限定的定位,而通过较容易变形的较软的间隔件116、118在其塑性变形时产生为了将缓冲器弹簧或每个缓冲器弹簧50夹紧在不同的间隔件之间所需的压紧力。因此,实现缓冲器弹簧50在沿周向布置于其两侧的间隔件114、116、118、120之间的无间隙的夹紧。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即间隔件114、116、118、120形成夹紧元件,夹紧元件中的由于在缓冲器质量块48和支架46之间的力传递承受更强负荷的间隔件或夹紧元件114、120比间隔件116、118构造得更硬或至少局部更硬,而间隔件或夹紧元件116、118为了实现其塑性变形也在位于两个夹紧半环110、112之间的区域中实施得比间隔件114、120更软。

图9进一步示出了,支架46也可通过两个半部、即操控半盘124、126形成。操控半盘例如同样可以通过铆接栓或间隔栓固定地相互连接并且由板材形成。例如夹紧半环和操控半盘可以分别由相同的板坯例如通过冲裁等分开。

在图10至13中示出了旋转减振装置30,该旋转减振装置与之前所描述的设计方式的首要区别之处在于,两个彼此分别成对地对应且紧挨着彼此并排的缓冲器弹簧50基本上彼此平行地且因此未精确沿径向定向地布置。这允许滑动元件52的简单构造方式,因为不需要与缓冲器弹簧50在不同径向区域中的不同周向距离相匹配。滑动元件52在操控半盘124或126的相应窗口128中可径向运动地受到引导。为了为相应的传感器弹簧54预先规定限定的定位,可以在滑动元件52(的一侧)上或/和在相应的传感器弹簧支撑件92上设置接合到传感器弹簧54中的对中凸起。

为了为缓冲器质量块48相对于支架46的周向运动设置偏转限制,可以在支架46和缓冲器质量块48上以具有周向运动间隙的方式沿径向和/或沿轴向设置接合到彼此中的止挡130、132。

图14详细示出了,如在该设计方式中那样,两个成对地彼此对应的缓冲器弹簧50与滑动元件52共同作用以周向支撑。对于两个缓冲器弹簧50,滑动元件52分别具有相应的周向支撑区域134、136,该周向支撑区域能够实现两个缓冲器弹簧50在相同的周向方向上相对于滑动元件52的支撑,而在另一周向方向上基本上没有设置支撑相互作用。

图15和图16示出了,滑动元件52通过分别接合到夹紧半环110、112的窗口128中的切向引导件或周向引导件138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夹紧半环110、112且因而相对于支架46受到支撑,并且因此在径向方向上受到引导。在图16中还明显可见的是滑动元件52的凹口140,在图14中右侧可见的缓冲器弹簧50接合到该凹口中,以便在一个周向方向上使该缓冲器弹簧自由设置。

图17示出了接合件56的一种设计方式,通过该接合件,例如涡轮18可接合到缓冲器质量块48上。接合件56在这里包括多个单独的接合元件142,该接合元件可一方面与涡轮18、特别是其涡轮壳70,另一方面例如与夹紧半环通过铆接连接。以相应的方式,也可实现相对于扭转减振器28的中间元件42的接合。可以看到,为了确保充分的固定,特别是在径向内部区域中比在径向外部区域中设有更多数量的铆接连接件。在设置用于铆接的孔中也可插入匹配销等。

图18示出了,用于传感器弹簧54的传感器弹簧支撑件92在其径向外部区域中例如可通过在支架46处的集成设计方式实现。例如,两个操控半盘124、126可在提供窗口128的区域中具有指向内部的成形部。

在图19中示出了缓冲器弹簧50借助于栓式夹紧元件夹紧在缓冲器质量块48上的一种替代方式,所述栓式夹紧元件例如由间隔件提供。可以看到,仅在径向外部设置一对在周向方向上彼此对置的且设于相应缓冲器弹簧50两侧的间隔件114、116。沿径向更靠内地仅在一个周向侧上布置间隔件118。在缓冲器质量块48和支架46之间传递力时,两个彼此沿对角线对置的间隔件116、118承受负荷,使得其应以上文所阐述的方式构造得比间隔件114更硬,间隔件114基本上构造用于产生将缓冲器弹簧50压靠到间隔件116上的压紧力。

在图20中示出了一种变型,在该变型中单个的间隔件116继续朝径向内部移动,并且在径向方向上近似在两个间隔件114、118之间对中。

该设计方式的主要优点在于,如图23所示出的那样,通过间隔件116(于是该间隔件116在这种情况下可构造为较软的间隔件)的相应更强的变形可实现相应的缓冲器弹簧50的定位修正。

与在图19中所示的变型相比,该在图20和图23中示出的变型的另一作用在于,由于间隔件116的进一步位于内部的定位,缓冲器弹簧50的供变形使用的自由长度稍微更小,即该缓冲器弹簧总体稍微刚度更大。

图21示出了一种设计变型,在该设计变型中在相应的缓冲器弹簧50的一个周向侧上设有构造为间隔栓的、即铆接栓形式的间隔件114,而在另一周向侧上设有提供基本上平面的贴靠部的间隔件或成形件144。其也可以通过铆接固定在缓冲器质量块48上。

在图22中示出了一种变型,在该变型中与每个缓冲器弹簧50相对应地在其两侧分别设有这种提供基本上为平面的贴靠部的成形件144,该成形件同时也可具有固定连接的功能性或限定在缓冲器质量块48的夹紧半环110、112之间的固定距离的功能性。在图21和图22中所示的设计方式中,成形件144有利地如在图21中那样必要时间隔件114也至少在当传递力时实现对缓冲器弹簧的支撑或强化支撑作用的区域中、即纵向区域中硬化。

附图标记:

10 变矩器

12 曲轴

14 变速器输入轴

15 壳体

16 泵轮

18 涡轮

20 导轮

22 自由轮机构

24 支撑轴

26 锁止离合器

28 扭转减振器

30 旋转减振装置

32 减振器

34 初级侧

36 次级侧

38 初级侧

40 减振器

42 中间元件

43 接合件

44 次级侧

46 支架

48 缓冲器质量块

50 缓冲器弹簧

52 滑动元件

54 传感器弹簧

56 接合件

58 接合件

60 附加质量块

62 铆接栓

64 铆接栓

66 轮毂

68 支承附件

70 涡轮壳

72 接合板

74 铆接连接

76 铆接栓

78 铆接栓

80 支架板

82 铆接栓

84 轴承

86 铆接栓

88 孔

90 铆接栓

92 传感器弹簧支撑件

94 切向引导件

96 操控栓

98 引导轮廓

100 调节装置

102 内部元件

104 外部元件

106 拉力侧的缓冲器弹簧

108 推力侧的缓冲器弹簧

110 夹紧半环

112 夹紧半环

114 间隔件

116 间隔件

118 间隔件

120 间隔件

122 夹板

124 操控半板

126 操控半板

128 窗口

130 止挡

132 止挡

134 周向支撑区域

136 周向支撑区域

138 切向引导件

140 凹口

142 接合元件

144 成形件

A 旋转轴线

P1 缓冲器弹簧对

P2 缓冲器弹簧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