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酸耐油型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0458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酸耐油型轴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驱动部件装配配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酸耐油型轴套,适用于轴承的快速、精准及稳定的装配作业中。



背景技术:

轴套是套在转轴上的筒状机械零件,是滑动轴承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轴套与轴承座采用过盈配合,而与轴采用间隙配合。轴套是指螺旋桨轴或艉轴上的套筒,而轴承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轴套和轴承的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承受轴的载荷,而两者的不同之处是轴套是整体结构的,转动时是轴和轴套之间相对运动;而轴承是分体式的,转动时是轴承自身内外圈相对运动,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轴套其实就是滑动轴承的一种。

由此可见,轴套与轴承座相配合使用,因轴承座的分类很多,所以轴套的种类也较多,而作为机械动力传输部件的轴承座往往因机械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具有承受腐蚀、耐油等特性,所以与其相配使用的轴套也需要具有腐蚀、耐油的特性,同时还需要满足能与轴承座完成快速时、精准的装配。但是,现有传统结构轴套,其结构复杂,进而导致装配中效率低且定位固定不牢靠,同时不耐腐蚀、耐油,且寿命短等,已不能满足与现有机械动力输出部件轴承座的装配使用需求,而这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酸耐油型轴套。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酸耐油型轴套,其设计结构合理、一体成型相的锡青铜壳体结构具有耐磨、耐酸和耐油的特性,且使用寿命长、无需常检修使用效率高,同时解决了现有机械动力输出部件轴承座之间不便安装、拆卸维护的问题,适用范围广。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酸耐油型轴套,包括轴套本体,及设置在轴套本体上的第一限位圈、第二限位圈,及设置在轴套本体一端的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所述轴套本体、第一限位圈、第二限位圈、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为锡青铜一体成型制得;所述轴套本体、第一限位圈、第二限位圈的直径依次递增。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分别设置为半圆形结构,且对称设置在轴套本体一端。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限位圈、第二限位圈为不对称结构设置在轴套本体上。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限位圈一侧的轴套本体一端直径向外逐渐递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酸耐油型轴套的有益效果在于:1、其设计结构合理、一体成型相的锡青铜壳体结构具有耐磨、耐酸和耐油的特性,且使用寿命长、无需常检修使用效率高;2、解决了现有机械动力输出部件轴承座之间不便安装、拆卸维护的问题,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酸耐油型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酸耐油型轴套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耐酸耐油型轴套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轴套本体、2-第一限位圈、3-第二限位圈、4-第一限位槽、5-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耐酸耐油型轴套,包括轴套本体1,及设置在轴套本体1上的第一限位圈2、第二限位圈3,及设置在轴套本体1一端的第一限位槽4、第二限位槽5;轴套本体1、第一限位圈2、第二限位圈3、第一限位槽4和第二限位槽5为锡青铜一体成型制得;轴套本体1、第一限位圈2、第二限位圈3的直径依次递增。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限位槽4、第二限位槽5分别设置为半圆形结构,且对称设置在轴套本体1一端;及第一限位圈2、第二限位圈3为不对称结构设置在轴套本体1上;及第一限位圈2一侧的轴套本体1一端直径向外逐渐递减,上述合理的结构设计,其能有效的保证与轴承座安装固定的稳定性,且动力输出精准,同时整体铍青铜结构具有较好的耐腐蚀和耐油性,有效的保证整体结构使用寿命。

具有为,装配时利用轴套本体1一端的第一限位槽4、第二限位槽5与轴承座定位部件相互连接定位,另一端与动力传动结构连接,而轴套本体1上的第一限位圈2和第二限位圈3分别与轴承座定位部件、动力传动结构连接且完成限位支撑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