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齿轮,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
背景技术:现有技术中有较多的自润滑齿轮,但是这些自润滑齿轮大多是外齿轮,能够利用离心作用,将位于齿轮中部的润滑油甩向齿牙部位,从而达到自润滑的作用。但是因为内齿轮的中心不便于安装盛放润滑油的容器,内齿轮的外表面安装盛放润滑油的容器后又不便于利用离心力将润滑油甩向齿牙,现有技术中却没有具有自润滑功能的内齿轮。
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内部带有油缸,油缸内有润滑油和柱塞,随着齿轮的转动,由于柱塞产生的离心力大于润滑油产生的离心力,因此柱塞能够将润滑油通过出油孔泵出至齿牙部位,达到自润滑的作用的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一种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其内表面上设置有齿牙,所述的内齿轮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油缸,所述的油缸的中心轴沿所述的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的径向布置,所述的油缸内盛放有润滑油,所述的油缸的前端与一出油孔的一端相连接、后端与一进气孔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油缸内还放置有一柱塞,所述的润滑油位于所述的柱塞的前侧,所述的出油孔及所述的进气孔的另一端开设在所述的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的内表面上。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出油孔及所述的进气孔的另一端开设在所述的齿牙的顶端。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每个齿牙的下方设置有两个油缸,每个齿牙上开设有一个出油孔和两个进气孔,所述的出油孔布置在所述的齿牙的中心,两个进气孔布置在所述的出油孔的两侧。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的优点是:内部带有油缸,油缸内有润滑油和柱塞,随着齿轮的转动,由于柱塞产生的离心力大于润滑油产生的离心力,因此柱塞能够将润滑油通过出油孔泵出至齿牙部位,达到自润滑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A;其中:1、齿牙;2、油缸;3、出油孔;4、进气孔;5、柱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的优点是:内部带有油缸,油缸内有润滑油和柱塞,随着齿轮的转动,由于柱塞产生的离心力大于润滑油产生的离心力,因此柱塞能够将润滑油通过出油孔泵出至齿牙部位,达到自润滑的作用。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其内表面上设置有齿牙1,该内齿轮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油缸2,该油缸2的中心轴沿该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的径向布置,该油缸2内盛放有润滑油,该油缸2的前端与一出油孔3的一端相连接、后端与一进气孔4的一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称的前端是指远离该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的中心一端,后端是指靠近其中心一端),该油缸2内还放置有一柱塞5,该润滑油位于该柱塞5的前侧,该出油孔3及该进气孔4的另一端开设在该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的内表面上。柱塞通常有钢材制成,其密度远大于润滑油的密度,因此在该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转动时,柱塞产生的离心力也远大于润滑油产生的离心力,因此能够将润滑油沿该出油孔3泵出,而且该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的转速越快,产生的离心力越大,润滑油被泵出的速度越快。该进气孔4能够防止该柱塞5的尾端产生负压。如图2、图3所示,该出油孔3及该进气孔4的另一端开设在该齿牙1的顶端。内齿轮上齿牙表面的润滑油会在离心作用下朝向齿槽内流动,将出油孔4开设在齿牙1的顶端有利于润滑整个齿牙1,将进气孔4开设在齿牙1的顶端还可以避免该进气孔4被污物堵塞。每个齿牙1的下方设置有两个油缸2,每个齿牙1上开设有一个出油孔3和两个进气孔4,该出油孔3布置在该齿牙1的中心,两个进气孔4布置在该出油孔3的两侧。这种结构使该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的左右两端的重量更为均衡,能够提高该内部带有泵油装置的内齿轮运行的稳定性。以上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