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5060阅读:797来源:国知局
支承轴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承轴承。



背景技术:

支承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还具有承受一定的冲击载荷和不平衡载荷的能力;支承轴承主要由轴承座、轴承瓦块、轴承压盖、轴承端盖组成。

如公告号为CN204921702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压盖式可倾瓦块轴承,其主要包括轴承瓦块和轴承压盖,轴承压盖固定在轴承座上,轴承瓦块均布在轴承压盖的内圆周面上;转动轴穿设于轴承瓦块之间,轴承座上两轴承瓦块之间设有注油孔,工作时,轴承瓦块支撑着转动轴,轴承瓦块表面形成一层动压油膜来保证转动轴的稳定运行,此处,转动轴和轴承瓦块长时间相对运动而磨损,产生的粉末易积在注油孔中迎向转动轴转动方向的一侧,这时,当再次向注油孔中补入润滑油时,补入的润滑油易将粉末再次带入转动轴表面,粉末吸附于转动轴表面易加速转动轴的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磨损率低的支承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支承轴承,包括轴承支架、均布于轴承支架内环面上的轴瓦、设于轴承支架两端的轴承端盖,轴承支架位于两轴瓦之间的位置设有注油孔,轴承支架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用以封闭注油孔的密封板,轴瓦的两侧面设有挡油片,挡油片与轴瓦的侧壁形成用以储存粉屑的积屑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轴瓦通过螺钉固定于轴承支架的内环面上,轴瓦用于支撑转轴,轴承端盖用于固定轴瓦的端部;此处,轴瓦和轴瓦之间留有间隙,注油孔从轴承支架的外圆周面通入且开口位于两轴瓦之间的间隙处,注油孔与轴瓦之间的间隙形成注油流道,这样通入润滑油时,润滑油可以存储在两轴瓦之间,便于润滑油充盈整个轴承内腔;当注完润滑油时,使用密封板进行注油孔的密封;

挡油片设于轴瓦侧壁相当于凸出的挡肩,此处,转轴旋转,转轴与轴瓦之间摩擦产生粉屑后,粉屑顺着转轴的转动方向会顺势贴于轴瓦的一侧侧壁并位于挡油片和轴瓦侧壁之间积屑腔里,此时的粉屑不易卡入转轴与轴瓦之间,再次补充润滑油时,这里由于挡油片的存在,当润滑油冲入注油孔时,挡油片能够有效的防止润滑油冲击粉屑,并将粉屑带入转轴与轴瓦之间,从而有效的降低转轴的磨损率。

优选的,挡油片朝向远离注油孔的方向倾斜且与轴瓦侧壁形成锐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油片向转轴方向倾斜,故挡油片与轴瓦侧壁的夹角为锐角,这样,一来防止周向流动的润滑油将积屑腔中的粉屑带出,二来,挡油板的斜面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让润滑油顺利注入轴承内腔。

优选的,挡油片面向注油孔的一侧呈弧形过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油片面向注油孔的一面为圆弧面,注入的润滑油撞到挡油片表面时,弧形过渡的面可以减小润滑油对挡油片的冲击,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顺利引导润滑油注入轴承内腔。

优选的,轴瓦与转轴相贴合的一面两侧均设有进油缺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传统上,轴瓦的两侧均贴紧于转轴的外圆,这样当转轴转动时,润滑油不易渗入转轴和轴瓦之间形成油膜;现在在轴瓦两侧设置进油缺口,进油缺口相当于一油楔,可以保证油膜的顺利产生。

优选的,轴瓦贴合于轴承支架的一面设有若干通油槽,通油槽沿轴瓦的高度方向排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润滑油从各个注油孔注入时,由于轴瓦和轴瓦之间的间隙相对封闭,相互之间仅仅靠上下两端面的间隙流通,故每个注油孔注入的润滑油难以保证均衡,此处,通过在轴瓦背面开设通油槽使轴瓦和轴瓦之间的注油孔相互连通,这样当润滑油注入时,注油孔之间的润滑油可以快速的相互补充,进行平衡,保证各处油压的稳定,从而转轴转动更加平稳。

优选的,轴承支架的两端设有用于油封转轴轴向的油封环,油封环与轴瓦的端面之间留有空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油封环的存在保证了润滑油不会沿转轴的轴向流出,从而锁住润滑油,油封环与轴瓦端面之间的空腔可以保证润滑油在轴瓦的两端面可以相互流通,使轴承腔体中的润滑油达到平衡,同时,润滑油可以润滑轴瓦的端面,防止轴瓦与油封环产生磨损。

优选的,位于轴承支架两端的油封环外侧均设有阻油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阻油环形成防止润滑油泄漏的第二道防线,同时阻油环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轴承内腔中。

优选的,位于轴承支架左端的阻油环上设有唇边,唇边紧贴于转轴表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唇边的设置,使阻油环与转轴之间的贴合更加紧密,当将转轴插入轴承上时,在插入的过程中,唇边会顺着转轴插入的方向而产生形变,最终向轴承内侧倾斜,此时,唇边的弹性力驱使唇边更加贴合于转轴,保证良好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沿其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中轴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轴承支架;2、轴瓦;3、轴承端盖;4、注油孔;5、密封板;6、挡油片;7、积屑腔;8、进油缺口;9、通油槽;10、油封环;11、空腔;12、阻油环;13、唇边;14、转轴;15、吊环螺钉;16、锁紧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和3所示的支承轴承,包括轴承支架1、轴瓦2、轴承端盖3,轴瓦2的数量为4片,4片轴瓦2均匀的通过锁紧螺钉16固定于轴承支座的内圆周面上,轴瓦2和轴瓦2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轴承支架1上设有注油孔4,注油孔4从轴承支架1的外圆周面通入且开口位于两轴瓦2之间的间隙处,注油孔4与轴瓦2之间的间隙形成注油流道,这样通入润滑油时,润滑油可以存储在两轴瓦2之间,便于润滑油充盈整个轴承内腔;轴承支架1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用以封闭注油孔4的密封板5,密封板5通过螺钉紧固于轴承支架1的外圆面,当注完润滑油时,使用密封板5进行注油孔4的密封。见附图2,轴承支架1的一端设有挡肩,一端没有挡肩,轴承支架1的两端均设有用于油封转轴14轴向的油封环10,轴瓦2的一端抵住挡肩,另一端靠其中一侧的油封环10抵住从而进行限位;其中,油封环10与轴瓦2的端面之间留有空腔11,油封环10锁住润滑油,油封环10与轴瓦2端面之间的空腔11可以保证润滑油在轴瓦2的两端面可以相互流通,使轴承腔体中的润滑油达到平衡,同时,润滑油可以润滑轴瓦2的端面,防止轴瓦2与油封环10产生磨损。位于轴承支架1两端的油封环10外侧均设有阻油环12,且阻油环12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位于轴承支架1左端的阻油环12上设有唇边13,当将转轴14插入轴承上时,在插入的过程中,唇边13会顺着转轴14插入的方向而产生形变,最终向轴承内侧倾斜,此处,唇边13的弹性力驱使唇边13更加贴合于转轴14,保证良好的密封性。其中,轴承支架1的外缘还设有吊环螺钉15,吊环螺钉15方便支承轴承的固定。

参见附图3和4,轴瓦2的两侧面设有挡油片6,挡油片6朝向转轴14方向倾斜且与轴瓦2侧壁形成锐角,其中,挡油片6面向注油孔4的一侧呈弧形过渡,此处,挡油片6与轴瓦2的侧壁形成用以储存粉屑的积屑腔7。这里,挡油片6设于轴瓦2侧壁相当于凸出的挡肩,转轴14旋转,转轴14与轴瓦2之间摩擦产生粉屑后,粉屑顺着转轴14的转动方向会顺势贴于轴瓦2的一侧侧壁并位于挡油片6和轴瓦2侧壁之间积屑腔7里,此时的粉屑不易卡入转轴14与轴瓦2之间,再次补充润滑油时,这里由于挡油片6的存在,当润滑油冲入注油孔4时,挡油片6能够有效的防止润滑油冲击粉屑,并将粉屑带入转轴14与轴瓦2之间,从而有效的降低转轴14的磨损率。

结合附图4和5,为了方便油膜的形成以及轴承内腔中润滑油的平衡,轴瓦2与转轴14相贴合的一面两侧均设有进油缺口8,进油缺口8相当于一油楔,可以保证油膜的顺利产生;轴瓦2的背面设有若干通油槽9,通油槽9沿轴瓦2的高度方向排布,当润滑油从各个注油孔4注入时,由于轴瓦2和轴瓦2之间的间隙相对封闭,相互之间仅仅靠上下两端面的间隙流通,故每个注油孔4注入的润滑油难以保证均衡,此处,通过在轴瓦2背面开设通油槽9使轴瓦2和轴瓦2之间的注油孔4相互连通,这样当润滑油注入时,注油孔4之间的润滑油可以快速的相互补充,进行平衡,保证各处油压的稳定,从而转轴14转动更加平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