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计量设施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管线切换导通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对单井产液量的计量主要通过计量站实现,其实现方式为:通过管线将计量站附近的油井液量输送至计量站,油井管线通过管汇与计量装置连接,每两天轮流对每口油井的产液量进行计量;管线切换时,采用人工倒阀门方式实现,此种管线切换方式工作强度高,工作量大,人为原因容易导致阀门关闭不严导致计量不准确。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管线切换导通设备。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管线切换导通设备至少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轴、电子选位装置、减速箱、∩型导通器,进油管线、计量出油管线、管汇出油口、支架、底座、阀体、控制器,其中,驱动电机通过减速箱与传动轴连接,用于驱动传动轴旋转;减速箱用于将驱动电机的旋转速度按照比例降低;电子选位装置与传动轴连接,用于确定当前需要计量的进油管线与计量出油管线导通;∩型导通器与传动轴连接,跟随传动轴转动,用于将所需的进油管线与计量出油管线导通;进油管线与阀体连接,用于将进油管线中的液体流入到阀体中;计量出油管线与阀体连接,用于将需要计量的进油管线中液体流入到计量设备;管汇出油口与阀体连接,用于将其它未与计量出油管线连接的进油管线中的液体进行汇集并流入总的输油管线;支架与阀体连接,用于支撑阀体;底座与支架连接,用于固定支架及其阀体;控制器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电子选位装置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电机旋转。优选的,所述的进油管线至少两根。优选的,所述的进油管线与计量出油管线均匀分布在阀体周围。优选的,所述的传动轴位于阀体回转中心。优选的,所述的管汇出油口在阀体下侧。优选的,所述的∩型导通器与进油管线连接的一端外侧设有高强度弹簧及密封套件,另一端采用卡扣+密封套件形式与计量出油管线连接。优选的,所述的电子选位装置采用红外、光电编码器等工作原理实现。优选的,所述的控制器可与其它设备通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管线切换导通设备可实现油井管线自动切换,降低工作强度,减少工作量,提高油田的自动化水平。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内部结构简单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阀体内部各管线进油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选位装置确定导通管线的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气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管线切换的具体处理流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管线切换导通设备至少包括驱动电机(1)、传动轴(2)、电子选位装置(4)、减速箱(3)、∩型导通器(11),进油管线(6)、计量出油管线(7)、管汇出油口(9)、支架(10)、底座(8)、阀体(5)、控制器(12),其中,驱动电机(1)通过减速箱(3)与传动轴(2)连接,用于驱动传动轴(2)旋转;减速箱(3)用于将驱动电机(1)的旋转速度按照比例降低;电子选位装置(4)与传动轴(2)连接,采用红外、光电编码器等工作原理实现,用于确定当前需要计量的进油管线(6)与计量出油管线(7)导通;传动轴(2)位于阀体(5)回转中心;∩型导通器(11)与传动轴(2)连接,跟随传动轴(2)转动,用于将所需的进油管线(6)与计量出油管线(7)导通,∩型导通器(11)与进油管线(6)连接的一端外侧设有高强度弹簧及密封套件,另一端采用卡扣+密封套件形式与计量出油管线(7)连接;至少两根进油管线(6)与阀体(5)连接,用于将进油管线(6)中的液体流入到阀体(5)中;计量出油管线(7)与阀体(5)连接,用于将需要计量的进油管线(6)中液体流入到计量设备;进油管线(6)与计量出油管线(7)均匀分布在阀体(5)周围;管汇出油口(9)与阀体(5)连接且在下侧,用于将其它未与计量出油管线(7)连接的进油管线(6)中的液体进行汇集并流入总的输油管线;支架(10)与阀体(5)连接,用于支撑阀体(5);底座(8)与支架(10)连接,用于固定支架(10)及其阀体(5);控制器(12)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1)、电子选位装置(4)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电机(1)旋转,可与其它设备(13)通信,实现油井计量全自动无人值守功能。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单井油井液量通过进油管线(6)进入到阀体(5)内部,阀体(5)内部各进油口分布图如图3所示,根据设定值,确定计量出油管线(7)与某一个进油管线(6)导通后,油井液量通过阀体(5)直接流入计量出油管线(7),计量出油管线(7)与相应的计量设备连接,如称重式油井计量器,对单井的液量进行计量,计量后的液量不再进入阀体,通过计量设备出口直接连接至总的输油管线输送,对于其它未参与计量的油井的液量通过进油管线(6)进入阀体后,直接流入到阀体的腔体(14)中,腔体(14)与管汇出油口(9)连接,油井液量通过管汇出油口(9)输送至油井总的输油管线中进行输送。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内部结构简单剖面示意图。图2通过剖面的形式简单的描述了阀体(5)内部的结构。单井油井液量通过进油管线(6)进入到阀体内部,如果进油管线(6)与阀体(5)内部的∩型导通器(11)接通,则液量流入到计量出油管线(7),进入到计量装置;如果进油管线(6)未与阀体(5)内部的∩型导通器(11)接通,则液量流入到阀体(5)内部的腔体(14)中,进入管汇出油口(9),未对油井液量进行计量,直接流入总的输油管线中。在此示意图中,∩型导通器(11)与传动轴(2)连接,跟随传动轴(2)转动,用于将所需的进油管线(6)与计量出油管线(7)导通,∩型导通器(11)与进油管线(6)连接的一端外侧设有高强度弹簧及密封套件,另一端采用卡扣+密封套件形式与计量出油管线(7)连接,使其接口处无泄漏,保证油井液量计量的准确性。图3为本实用新型阀体内部各管线进油口示意图。进油管线(6)与阀体(5)连接后,通过阀体(5)内部管线如图2将所有进油管线(6)的连接端口均匀的分布在阀体(5)内部,图中未设置连接端口处为计量出油管线(7)在阀体(5)内部管线部署位置。如果需要对某一管线的液量进行计量,通过驱动电机(1)旋转带动传动轴(2)转动,通过电子选位装置(4)确定具体位置,利用∩型导通器(11)将进油管线(6)的连接端口与计量出油管线(7)连接,实现液量计量。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选位装置确定导通管线的原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采用四对光电编码器用于确定15根管线的位置,其实现的原理为:在圆盘上将圆按照角度均匀的分为16份,在两份连接处,按照规定的尺寸均匀的分布1-4个过孔;四对光电编码器的发射端与接收到按照顺序依次与1-4个过孔对齐,光电编码器发射端发射信号,当有过孔时,信号通过过孔到达接收端,此时控制器检测到电路电平为低(即为0),否则为高电平(即为1),根据检测到的低电平数量计算当前与哪根进油管线(6)连接,其过孔、管线编号的规则如下所示:过孔1过孔2过孔3过孔4管线编号000010001200103001140100501016011070111810009100110101011101112110013110114111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气连接示意图。控制器(12)通过导线与电子选位装置(4)、驱动电机(1)连接,通过电子选位装置(4)实时检测当前哪一根进油管线(6)与计量出油管线(7)导通,当设定的进油管线(6)未与计量出油管线(7)导通时,在控制器(12)的控制下,驱动电机(1)旋转,带动传动轴(2)旋转,传动轴(2)旋转时,带动∩型导通器(11)旋转,当控制器(12)通过电子选位装置(4)检测到传动轴(2)旋转到指定位置时,停止驱动电机(1)工作,完成管线切换,同时,控制器(12)具有外部通信接口,可与其它设备(13)进行通信,实现无需人工参与自动切换功能。图6为本实用新型管线切换的具体处理流程。具体操作过程为:控制器(12)等待是否有管线切换指令,如果无指令,则控制器(12)实时检测是否有管线切换指令;如果有管线切换指令,控制器(12)控制驱动电机(1)旋转,同时实时判断电子选位装置(4)是否到达指定位置,若未到达指定位置,则驱动电机(1)继续工作,带动传动轴(2)旋转,传动轴(2)旋转时,带动电子选位装置(4)旋转,实时判断电平的高低,若到达指定位置,控制器(12)控制驱动电机(12)停止旋转,管线切换完成。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