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传动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多驱动装置输入的离心齿轮组件。
背景技术:
当负载不能被一个单独的驱动装置直接驱动时,往往要通过减速机构降低驱动装置转速以提高输出扭矩来驱动负载。但是,考虑到转速的问题,一般会同时并入多个驱动装置驱动负载。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行星齿轮将多个驱动装置并联来共同驱动负载。行星齿轮主要包括太阳轮、内齿圈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多个行星齿轮,通过齿轮间的啮合将多个驱动装置合并输出。
但是,无论是行星齿轮还是其他连接结构,并联输入的动力源数量往往受结构限制,并且径向尺寸偏大,不易安装。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动力源并联输入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动力源并联输入装置受结构限制使其并联输入的动力源数量有限且径向尺寸偏大不易安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驱动装置输入的离心齿轮组件,该离心齿轮组件包括外齿轮,所述外齿轮设置有至少一个侧腔,每个所述侧腔中均设置有转子,所述离心齿轮组件还包括可径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子上的至少一个滑块,所述转子由驱动装置带动旋转,使得当所述转子的转速达到一定阈值时,所述滑块接触所述侧腔的内壁,进而驱动所述外齿轮转动。
在上述离心齿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子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滑槽,每个所述滑块可径向滑动地安装在每个所述滑槽内。
在上述离心齿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子的一端设置有伸出轴,所述伸出轴用于将所述转子连接到所述驱动装置。
在上述离心齿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腔的内底部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用于径向固定所述转子。
在上述离心齿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子的另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安装在所述沉孔内。
在上述离心齿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离心齿轮组件包括沿周向均匀地设置在所述转子上的四个滑块。
在上述离心齿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齿轮设置有左右两个侧腔,每个所述侧腔中各设置有一个所述转子。
在上述离心齿轮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齿轮设置有左右两个侧腔,每个所述侧腔中各设置有一个所述转子。
在另一方面,每个所述侧腔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彼此连通的阶梯腔,每个所述阶梯腔内均设置有一个所述转子,每个所述转子的一端连接到一根套轴,每根套轴分别连接一个驱动装置,从而实现同一侧的多动力输入。
在又一方面,每个所述侧腔中可以设置多个转子,所述多个转子串联地固定到一根伸出轴并借助所述伸出轴共同连接到一个驱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外齿轮通过其与转子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旋转,具体地,外齿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腔,并且转子安装在外齿轮的侧腔中,转子上又设置有可沿其径向滑动的滑块。转子由驱动装置驱动旋转,当转子的转速达到一定阈值时,滑块被甩出,滑块与外齿轮侧腔的内壁接触,产生摩擦力,随着转子的转速进一步加大,摩擦力会逐渐增大,直至驱动外齿轮旋转;反之,当转子速度低于该阈值时,滑块缩回,外齿轮失去动力,逐渐停止转动。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齿轮组件不仅能实现多驱动装置的输入,而且转子与外齿轮之间为柔性连接,避免了突然启动对连接器件的冲击,使动力传输更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驱动装置输入的离心齿轮组件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多驱动装置输入的离心齿轮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多驱动装置输入的离心齿轮组件的多个转子通过轴套并联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多驱动装置输入的离心齿轮组件的多个转子串联在一根伸出轴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各部件的大小以及配合关系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绘制的,但这种比例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多驱动装置输入的离心齿轮组件主要包括外齿轮1、第一转子2、第二转子3和滑块4。外齿轮1的两侧设置第一侧腔11(图2中外齿轮1右侧)和第二侧腔13(图2中外齿轮1的左侧)。优选地,第一侧腔11和第二侧腔13与外齿轮1同轴,并且第一侧腔11内设置有第一转子2,第二侧腔13内设置有第二转子3。在第一侧腔11和第二侧腔1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沉孔12和第二沉孔14,优选地,第一沉孔12和第二沉孔14均与外齿轮1同轴。第一转子2和第二转子3沿周向分别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滑块4,第一转子2的右侧设置有伸出轴21,第一转子2的左侧设置有凸台22,凸台22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沉孔12内,第一转子2的周向侧面上均匀地设置有四个滑槽23,滑块4可径向滑动地安装在滑槽23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第二转子3和第一转子2具有相同的结构并配置有相等数量的滑块4,同时第二转子3的凸台(图中未标示)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沉孔14内。
如图2所示,伸出轴21连接外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转子2旋转,随着第一转子2的转速越来越高,滑块4所受到的离心力也越来越大,当滑块4的转速达到一定阈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通过改变滑块4的尺寸等方式来调整该阈值的大小)时,滑块4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径向甩出,滑块4的顶端与外齿轮1的第一侧腔11的内壁接触,两者之间产生摩擦力。随着第一转子2的转速进一步增大,摩擦力也进一步增大,使得第一转子2带动外齿轮1旋转,直至外齿轮1的转速等于或接近第一转子2的转速。反之,滑块4与外齿轮1之间的摩擦力会随着第一转子2的转速降低而减小,当第一转子2的转速低于该阈值时,滑块4会脱离第一侧腔11的内壁,缩回滑槽23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驱动滑块4甩出或缩回滑槽23的第一转子2的转速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转子2的直径大小、滑块4与第一转子2之间的摩擦力和滑块4的惯性等。
如图3所示,第一侧腔11和/或第二侧腔13内的转子可以是多个转子通过套轴并联,使离心齿轮组件能够实现更多的驱动装置同时输入。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N为大于3的正整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了方便转子的安装,侧腔11、13均设置成多个相互连通的阶梯腔(图中未标示),进一步在每个阶梯腔内分别设置一个转子。具体地,在图3中,转子1连接到最内部的转轴,转子2连接到套在最内部转轴上的第二套轴,转子3连接到套在第二套轴上的第三套轴,依此类推。由于每个转子的右端连接到一根转轴/套轴,而每根转轴/套轴又连接到一个驱动装置,因此,图3的结构能够实现同一侧的多个动力源输入。
如图4所示,第一侧腔11和/或第二侧腔13内的转子可以是多个转子通过固定装置串联,轴向上依次排列固定,共同连接一个驱动装置,从而方便转子2的加工、离心齿轮组件的拆卸与维修。优选地,侧腔11、13中的转子都是串联地固定到一根伸出轴上的。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N为大于3的正整数。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滑块4的形状可以是块状、片状等任何形状,优选地,将滑块4与侧腔11、13接触的顶端设置成弧形,以便滑块4能够更好地与侧腔11、13的内壁贴合,获得更大的摩擦力。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为了保证滑块4能够顺利地缩回滑槽23,可以在滑块4与转子2、3之间设置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滑块4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滑槽23底部固定连接,以避免滑块4与外齿轮1之间不需要动力传输时,滑块4和侧腔11内壁的不必要磨损。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弹簧的数量可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设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滑块4的数量可根据具体需要(例如,传输扭矩大小)进行增减,只要保证所有滑块4绕第一转子2中心周向均匀分布即可。
如图2所示,转子2、3与侧腔11、13的内壁之间保留有一定空间,以便节约材料、转子2、3容易被安装以及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随气流及时散出。同时,装配好的滑块4与外齿轮1的侧腔11、13的内壁之间只留有一个较小的间隙,以便于滑块4能够被及时甩出或缩回。进一步,为了保证滑块4能够迅速反应,减少滑块4与滑槽23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在滑块4与滑槽23之间添加润滑剂。
继续参阅图2,在第一转子2的凸台22与第一沉孔12之间、第二转子3的凸台与第二沉孔14之间都添加有润滑剂,以避免工作时,两者之间不必要的摩擦造成能量损耗,或者也可以采用轴承替代添加的润滑剂。
本领域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外齿轮1的两个侧腔11、13的直径大小和深度可以不是对称的,以便满足不同功率的驱动装置同时输入,但需要说明的是,两个侧腔之间需要设置一个隔板,使两个转子旋转时互不干涉。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图中左右两侧转子2、3的形状大小、滑块4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