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阀门切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5151阅读:7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阀门切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暖风机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切换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阀门切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暖风机。



背景技术:

关于暖风机,多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换气、取暖和干燥,例如在浴室里即设有暖风机,以对浴室内的室内空气进行换气、取暖和干燥。

现有暖风机仅有单阀门设计,因此只能满足单浴室的换气、取暖和干燥,根本无法满足空间较大且带有隔间(例如具有干湿分离隔间等)的浴室,早为人所诟病已久。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创作,乃为本案创作人所亟欲解决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阀门切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暖风机,有双阀门设计,以能同时满足单浴室以及空间较大且带有隔间的浴室来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阀门切换装置,包括一阀体,具有一容腔,该阀体开设有连通于该容腔的多数通气口;一阀门组,包含同轴枢接于该容腔内且被该多数通气口所围绕的一第一阀门和一第二阀门,该第一阀门和该第二阀门系分别选择性对应任一该通气口封闭;以及一驱动器,设置于该阀体并驱动该阀门组在该容腔内旋转。

本创作另提供一种具有双阀门切换装置的暖风机,包括一机体,开设有二供气口、一换气排放口和至少一入气口;一气体抽排器,设置于该机体内且具有一抽气入口和一排气出口,该抽气入口与该至少一入气口相通;以及一双阀门切换装置。该双阀门切换装置设置于该机体内且包含:一阀体,具有一容腔,该阀体开设有连通于该容腔的多数通气口,该多数通气口分别与该排气出口、该换气排放口和该二供气口相通;一阀门组,包含同轴枢接于该容腔内且被该多数通气口所围绕的一第一阀门和一第二阀门,该第一阀门和该第二阀门系分别选择性对应任一该通气口封闭;和一驱动器,设置于该阀体并驱动该阀门组在该容腔内旋转。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由双阀门设计,以能随着双阀门的位置变换而实现:单、双出风以及换气等的自由切换效果,因此能同时满足单浴室以及空间较大且带有隔间的浴室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暖风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 为暖风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3 为双阀门切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 为双阀门切换装置于拆开阀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 为依据图4中之阀门组和驱动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A 为依据图5中之第一、二阀门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6 为依据图5的立体组合图。

图7 为双阀门切换装置的剖视示意图,显示第一种工作模式。

图8 为双阀门切换装置的第二种工作模式。

图9 为双阀门切换装置的第三种工作模式。

图10 为双阀门切换装置的第四种工作模式。

图11 为双阀门切换装置的第五种工作模式。

图12 为双阀门切换装置的第六种工作模式。

100…双阀门切换装置

1…阀体

10…容腔

11…进气口

12…换气口

13…第一出气口

14…第二出气口

15…对应挡部

2…阀门组

21…第一阀门

211…扇形板

211a、211b…扇边

211c…扇缘

211d…扇端

212…遮板

22…第二阀门

221…扇形板

221a、221b…扇边

221c…扇缘

221d…扇端

222…遮板

223…挡块

25…带动结构

251…肋条

3…驱动器

31…驱动组件

311…驱动轴

4…加热器

700…机体

71…第一入气口

72…第二入气口

73…换气排放口

74…第一供气口

75…第二供气口

800…气体抽气器

81…抽气入口

82…排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双阀门切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暖风机,可在空间较大且带有隔间的室内空间(例如具有干湿分离隔间的浴室等),进行换气、取暖(换气的同时控制所输出空气的温度)和干燥。

如图1、2所示,本创作暖风机包括一机体700以及皆设置于机体700内的一气体抽排器800和一双阀门切换装置100。

机体700开设有一换气排放口73、一第一供气口74、一第二供气口75和至少一入气口,入气口的数量本创作并不限制,于本实施例中则以两个入气口为例进行说明,即:一第一入气口71和一第二入气口72。

气体抽排器800具有一抽气入口81和一排气出口82,以利用抽气入口81抽吸室内空气,再将所抽吸的室内空气经由排气出口82排出。气体抽排器800系设置于机体700内,抽气入口81则与机体700的第一入气口71和第二入气口72相通而据以抽吸室内空气。

双阀门切换装置100亦设置于机体700内,并利用两个阀门来控制上述吸进机体700内之室内空气的各种不同流向变化。

如图3-图7所示,本创作双阀门切换装置100包含:一阀体1、一阀门组2以及一驱动器3,较佳还包含至少一加热器4。

阀体1具有一容腔10且开设有多数通气口,这些通气口皆连通于容腔10且包含:一进气口11、一换气口12、一第一出气口13和一第二出气口14。

阀门组2包含一第一阀门21和一第二阀门22。第一、二阀门21、22系同轴枢接于容腔10内且被上述的多数通气口所围绕,第一阀门21则能选择性对应任一通气口封闭,第二阀门22亦能选择性对应任一通气口封闭;换言之,第一、二阀门21、22所封闭的通气口可以是同一个,也可以是不同一个。

第一、二阀门21、22的结构,本创作并不限制,于本实施例中则以后述为例进行说明:第一、二阀门21、22皆为一扇形架体且彼此内外配置(较佳为彼此内外相邻配置)。

其中,如图5和图5A所示,第一阀门21包含:一遮板212和至少一扇形板211,较佳则为二扇形板211。各扇形板211具有二扇边211a、211b和连接于二扇边211a、211b之间的一扇缘211c,各扇形板211还具有与扇缘211c彼此相对远离的一扇端211d;在只具有一片扇形板211的情况下,遮板212系立接于扇形板211的扇缘211c(图中未示);在具有两片扇形板211的情况下,遮板212的上下缘则连接于二扇形板211的扇缘211c之间(见图5)。第二阀门22的结构大致相同于第一阀门21,因此,第二阀门22亦包含:二扇形板221和一遮板222,各扇形板221亦具有二扇边221a、221b、一扇缘221c和一扇端221d。

内外相邻配置的第一、二阀门21、22系以扇端211d、221d相互枢接,且第一阀门21和第二阀门22的上、下扇端211d、221d可皆同时枢接于阀体1(图中未示),或另外将其中的下扇端211d、221d一起枢接于驱动组件31(如各图所示),使第一、二阀门21、22能顺时针或逆时针同轴旋转(第二阀门22之扇形板221的半径大于第一阀门21之扇形板211的半径)。

此外,第二阀门22对应其中一扇边221b之处系能受到阀体1的挡止,例如利用第二阀门22对应扇边221b之处所设置的至少一挡块223,以及形成于阀体1内的至少一对应挡部15(参图7-图12所示),以在挡块223受到对应挡部15挡止时,能使第二阀门22无法再朝同一方向旋转。

驱动器3则设置于阀体1,并驱动阀门组2在容腔10内旋转。换言之,驱动器3系可包含二驱动组件(图中未示),二驱动组件分别驱动第一、二阀门21、22旋转;或者,驱动器3亦可如各图所示仅包含一驱动组件31,驱动组件31仅单独驱动第一阀门21旋转,具体而言,驱动组件31系以其驱动轴311(见图5)驱动于第一阀门21的扇端211d,使第一阀门21以其扇端211d为轴而旋转。

由于驱动器3仅以单一驱动组件31驱动第一阀门21旋转,因此第二阀门22无法主动旋转。如图5-图8所示,为了让第二阀门22旋转,阀门组2较佳还包含一带动结构25,带动结构25系可设置于第一阀门21或第二阀门22,本创作并未限制,于本实施例中,带动结构25则以设置于第一阀门21为例进行说明,使第一阀门21能经由带动结构25带动第二阀门22跟着旋转。

其中,带动结构25系对应第一阀门21的其中一扇边211a设置,因此,第一阀门21在被驱动旋转时,将能连同带动结构25一起旋转。再者,第二阀门22位于带动结构25的旋转路径上,如此一来,旋转中的第一阀门21就能利用带动结构25带动第二阀门22跟随旋转。

具体而言,如图5A所示,带动结构25包含一肋条251,肋条251对应第一阀门21的其中一扇边211a自遮板212的一边缘突出;此时,如图6、图7所示,第二阀门22的遮板222刚好位于肋条251的旋转路径上,因此,第一阀门21的肋条251将能抵接于第二阀门22的遮板222,进而带动第二阀门22跟随旋转,且必须说明的是,不同的旋转角度,将能产生如后述之不同的工作模式。

再如图1和图2所示,双阀门切换装置100的进气口11、换气口12、第一出气口13和第二出气口14,分别与气体抽排器800的排气出口82以及机体700的换气排放口73、第一供气口74和第二供气口75相通,较佳则如图所以连通方式使之相通,于本实施例中,双阀门切换装置100的阀体1则对应进气口11、换气口12、第一出气口13和第二出气口14分别连接有一连通管(未标示组件符号),各连通管的另一端则分别连接于排气出口82、换气排放口73、第一供气口74和第二供气口75。

如此一来,当启动电源而使气体抽排气器800运转时,将能经由第一、二入气口71、72从室内抽吸室内空气,室内空气则经由排气出口82和进气口11而进入阀体1内;此时,藉由对阀门组2的不同控制,室内空气将能选择性从换气排放口73、第一供气口74和第二供气口75的任一或任二输出。其中,换气排放口73连接至室外,以将室内空气排放至室外;第一、二供气口74、75则分别连接至不同隔间,搭配换气排放口73使用,以分别或同时对不同隔间进行换气。

本双阀门换切装置100中,阀体1可以本身即具有加热单元(图中未示)而能输出暖风,本实施例中则以包括有二加热器4为例进行说明,二加热器4分别对应第一出气口13和第二出气口14配置,具体而言则配置于与第一、二出气口13、14连接的前述连通管(图中未示)内。藉此,以对所通过的室内空气加热而输出暖风,从而适合在冬天或寒带地区使用。

如图7所示,为双阀门切换装置100的第一种工作模式,此时的第一阀门21逆时针旋转至底,使第一阀门21和第二阀门22的遮板212、222皆对应换气口12封闭而成为初始状态。因此,第一种工作模式为:双暖风(经过加热器4加热的空气)、双凉风(未经过加热器4加热的空气)或待机。

如图8所示则为第二种工作模式,此时的第一阀门21由图7的初始状态顺时针旋转约200度到第一出气口13处,使第一阀门21的遮板212对应第一出气口13封闭,经过加热的室内空气将单从第二出气口14供气。因此,第二种工作模式为:单暖风或单凉风。

如图9所示则为第三种工作模式,此时的第一阀门21由图7的初始状态顺时针旋转约280度到第二出气口14处,使第一阀门21的遮板212对应第二出气口14封闭,经过加热的室内空气将单从第一出气口13供气。因此,第三种工作模式为:单暖风或单凉风。

如图10所示则为第四种工作模式,此时的第一阀门21由图7的初始状态顺时针旋转约570度到第一出气口13处而让遮板212对应第一出气口13封闭,第二阀门22则被第一阀门21带动旋转而让遮板222对应第二出气口14封闭。因此,第四种工作模式为:换气。此时,若欲回复到如图7所示的初始状态,第一阀门21必须逆时针旋转约280度后,带动第二阀门22继续逆时针旋转至初始状态。

如图11所示则为第五种工作模式,藉由第一、二阀门21、22的分别旋转,以皆能对应第一出气口13封闭,此时,室内空气将从换气口12和第二出气口14输出。因此第五种工作模式为:干燥,用来对干湿分离的湿区(或干区)进行干燥。

如图12所示则为第六种工作模式,藉由第一、二阀门21、22的分别旋转,以皆能对应第二出气口14封闭,此时,室内空气将从换气口12和第一出气口13输出。因此第六种工作模式为:干燥,用来对干湿分离的干区(或湿区)进行干燥。

综上所述,相较于先前技术系具有以下功效:由双阀门设计,以能随着双阀门的位置变换而实现:单、双出风以及换气等的自由效果,因此能同时满足单浴室以及空间较大且带有隔间的浴室来使用。再者,藉由对应第一出气口13和第二出气口14位置增设有加热器4,因此加热效果良好,再加上双阀门设计,以能实现在单取暖、双取暖、干燥、凉风和换气之间自由切换的效果,进而适合在冬天或寒带地区使用。其中,当本创作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中的双暖风模式时,将能使整个空间(单浴室或空间较大且带有隔间的浴室)的温度迅速上升;而且,本创作还能针对干湿分离隔间的干区和湿区分别单独取暖、干燥和换气。

此外,还具有其它功效:藉由阀门组2还包含一带动结构25,且第一、二阀门21、22彼此同轴枢接,以能仅以单一个驱动组件31来带动双阀门动作,也就是:驱动组件31虽仅驱动第一阀门21旋转,但利用同轴枢接以及带动结构25的搭配,第一阀门21将能经由带动结构25带动第二阀门22跟着旋转,因此省去第二颗驱动组件,从而具有:简化结构、缩小体积以及降低故障率的功效。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