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换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115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自动换档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档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换档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多款手动挡和自动档车型。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汽车消费能力急剧上升,我国国民对于汽车的拥有量飞速增多,因此,造成上下班高峰期或节假日期间道路拥堵,在堵车的情况下,汽车需要频繁地启动或停车,手动档车型就需要频繁地进行换档操作。而且,在城市道路遇红绿灯时,使用手动档车型需要踩离合挂档,易使司机操作不当,引起汽车熄火,尤其新手客户更易操作不当。因此,自动档车型成为越来越多的汽车消费者的选择。

自动档车型的换档器包括蛇式自动换档器和直排式自动换档器,相比较蛇式自动换档器,直排式自动换档器挂档速度更快,可以很快就挂到D档,而且经过R档的时间也很短,因此,直排式自动换档器的应用前景更广。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用户对换档时的感知质量要求愈发严格,如换档平顺性、换档手柄抖动、换档噪音、起步换档抖动。直排式自动换档器档位切换时需要操作换档杆手动解锁,若解锁时产生冲击振动、异响,会引起客户抱怨,影响客户心情,甚至对道路交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直排式自动换档器,能避免该直排式自动换档器在P档与R档之间进行切换时,操作换档杆手动解锁时产生的冲击振动、异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直排式自动换档器,包括一壳体和一换档杆,换档杆的一端置于壳体内,换档杆上开设滑槽,滑槽内安装一横销,换档杆内套设一控制杆与横销固定连接,换档杆位于壳体内的端部设置一第一轴套,控制杆带动横销在滑槽滑动,壳体内设置两档位块挡住横销,横销与第一轴套配合处设置一缓冲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缓冲件可以是缓冲圈或缓冲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缓冲圈设置在第一轴套的靠近横销的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缓冲块设置在横销的靠近第一轴套相接的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换档杆内设置一压缩弹簧与控制杆相接,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换档杆的端部的内壁相抵,另一端与控制杆的端部相抵。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轴套远离换档杆的端部连接一第二轴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档位块的下端面与第一轴套的间隙大于或等于横销与缓冲件的厚度之和。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沿换档杆轴向方向,滑槽的尺寸大于档位块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沿换档杆的轴向方向,横销的厚度小于档位块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自动换档器的横销与第一轴套配合处设置一缓冲件,当换档器需要在P档与R档之间进行切换时,控制杆带动横销滑动到滑槽的远离壳体的端部时,第一轴套与档位块之间的间隙可供横销通过,可实现档位的切换,并且在此过程中,设置在横销与第一轴套之间的缓冲件,可避免横销与滑槽的远离壳体的端部接触产生声响及冲击振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排式自动换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直排式自动换档器处于P档时的状态图。

图3为图1沿V-V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沿VI-V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5为图2沿VII-VI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6为图4视图中的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图1至图3及图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直排式自动换档器100包括一壳体110和一的换档杆130;如图3所示,换档杆130的一端置于壳体110的内部;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直排式自动换挡器处于P档时,换挡杆130位于壳体110的换档槽(图未标号)的端部,P档与R档相邻;如图5所示,壳体110内于P档与R档之间安装两档位块111,两档位块111位于换档杆130的两侧,两档位块111之间的间隙大于换档杆130的直径,当本实用新型的直排式自动换档器100需要在P档与R档之间切换时,可供换档杆130通过。

请参图3、图4及图6,如图3所示,换档杆130内设置一空腔,空腔的底部安装一压缩弹簧135,且该压缩弹簧135的一端与空腔的底部相抵;换档杆130的空腔内还安装一控制杆131,控制杆131的一端与压缩弹簧135的一端相抵,控制杆131可在换档杆130的空腔内沿换档杆130的轴线方向滑动,当控制杆131在换档杆130的空腔内轴线方向往复滑动时,压缩弹簧135为控制杆131提供回位力,使控制杆131回到初始的位置。控制杆131上开设一通孔133,该通孔133的轴线方向平行于两档位块111的布置方向。如图4和图6所示,换档杆130上开设两腰形的滑槽137,滑槽137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换档杆130的轴线,两滑槽137的布置方向平行于两档位块111的布置方向及通孔133的轴线方向,沿换档杆130的轴线方向该滑槽137的延伸长度大于档位块111的长度。

请参图4至图6,如图4至图6所示,滑槽137内安装一横销139,横销139穿过滑槽137及控制杆131的通孔133,且横销139固定连接在控制杆131的通孔133内,随控制杆131带动横销139在滑槽137内滑动,沿换档杆130的轴线方向,横销139的厚度小于档位块111的厚度,沿横销139的延伸方向,横销139的宽度大于两档位块111之间的间隙,在换档杆130通过档位块111时,横销139与两档位块111发生干涉,阻止换档杆130通过档位块111,可避免汽车驾驶员或乘员对换档杆130的误碰带来的危险。

请参图4,如图4所示,换档杆130位于壳体110内的端部外设置一第一轴套150,在换档杆130的轴线方向,该第一轴套150位于横销139的远离壳体110的一侧,第一轴套150的靠近横销139的端部设置两压块151,两压块151沿设置在两档位块111之间的间隙方向布置,且压块151的厚度小于两档位块111之间的间隙,在换档杆130通过两档位块111时,压块151不会与档位块111发生干涉,压块151与第一轴套150的靠近横销139的端部之间形成一环形槽15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于该环形槽153内安装一缓冲圈170,缓冲圈170的位置在换档杆130的轴线方向的高度高于滑槽137的底部。

请参图3,如图3所示,该缓冲圈170靠近滑槽137的远离壳体110的端部,且该缓冲圈170位于档位块111的下方,第一轴套150的靠近滑槽137的端部与两档位块111的远离壳体110的端部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横销139与缓冲圈170的厚度之和,当换档器需要在P档与R档之间进行切换时,控制杆131带动横销139滑动到滑槽137的远离壳体110的端部时,第一轴套150与档位块111之间的间隙可供横销139通过,可实现档位的切换,并且在此过程中,设置在横销139与第一轴套150之间的缓冲圈170,可避免横销139与滑槽137的远离壳体110的端部接触产生声响及冲击振动。

请参图3和图5,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直排式自动换档器100的第一轴套150的自由端连接一第二轴套180,如图5所示,第二轴套180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横销139的伸展方向及两档位块111的布置方向,换档时,换档杆130及第一轴套150可绕第二轴套180旋转,从一档位的位置切换至另一档位的位置。

请参图4和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横销139的与第一轴套150配合的端面设置一缓冲块270,横销139与缓冲块270的厚度之和小于档位块111与第一轴套150之间的间隙,如图4和图7所示,当直排式自动换档器100需要在P档与R档之间进行切换时,控制杆131带动横销139滑动到滑槽137的远离壳体110的端部时,第一轴套150与档位块111之间的间隙可供横销139通过,可实现档位的切换,并且在此过程中,设置在横销139与第一轴套150之间的缓冲块270,可避免横销139与滑槽137的远离壳体110的端部接触产生声响及冲击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直排式自动换档器100换档需要P档与R档切换时,需按压控制杆131顶端,横销139在控制杆131带动下沿其轴线方向向第一轴套150运动,横销139越过壳体110的档位块111的靠近第一轴套150的端面时,拉动换档杆130绕第二轴套180旋转即可实现档位切换,当向下按压控制杆131时,横销139与第一轴套150之间设置的缓冲圈170或缓冲块270或其他缓冲件,可避免横销139与换档杆130的滑槽137靠近弹簧的端部接触产生声响及冲击振动。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直排式自动换档器100还可以解决,N档切换至R档的振动和噪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