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工具领域,尤其是一种连接帽。
背景技术:
连接管材时,一般先在管材中放置垫块,再将管材和垫块串联起来进行连接,对于不易放置垫块的管材,多是将管材进行外包围后再连接,这些连接方式操作复杂,连接件大多露外面,既不美观又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这些连接方式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帽,该连接帽的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使用方便,连接效果好,连接件不易外露,既美观又安全,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连接帽,包括连接环、沉头孔、连接孔和连接底,所述连接环、沉头孔、连接孔和连接底为一体成型,所述连接环是一圈环状外翻边,所述沉头孔用于装置连接件,所述连接孔是用于连接件的穿过,所述连接底是一圈环状内翻边。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环、沉头孔、连接孔和连接底,连接环的外沿低于内圈,形成高低落差,产生弹性。连接时,连接环的外沿先接触到管材外表面,在连接底紧贴于管材内表面的同时,连接环充分但不完全贴紧于管材外表面,连接底处的连接力大于连接环处的连接力,连接底处为主要连接点,连接环处为次要连接点,两处的连接力同时将管材压向被连接的物料上,使得连接有效。
使用连接帽进行连接时,预先在管材上设置连接帽的安置孔和连接孔,然后用连接件将连接帽、管材与物料进行串联。对连接件施加紧固力后,连接帽的连接环和连接底分别贴紧管材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并将这两个面压向物料,管材也就有效的连接在物料上。连接完成时,连接件的头部装置在沉头孔里,连接件不易外露,美观又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有极高的经济价值。(2)使用方便,连接效果好,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3)连接件不易外露,安全并且美观。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连接环1,沉头孔2,连接孔3,连接底4,连接帽5,管材6,连接件7,物料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连接帽,包括连接环1、沉头孔2、连接孔3和连接底4,所述连接环1、沉头孔2、连接孔3和连接底4为一体成型,所述连接环1是一圈环状外翻边,所述沉头孔2用于装置连接件,所述连接孔3是用于连接件的穿过,所述连接底4是一圈环状内翻边。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环1、沉头孔2、连接孔3和连接底4,连接环1的外沿低于内圈,形成高低落差,产生弹性。连接时,连接环1的外沿先接触到管材外表面,在连接底4紧贴于管材内表面的同时,连接环1充分但不完全贴紧于管材外表面,连接底4处的连接力大于连接环1处的连接力,连接底4处为主要连接点,连接环1处为次要连接点,两处的连接力同时将管材压向被连接的物料上,使得连接有效。
如图3所示,使用连接帽5进行连接时,预先在管材6上设置连接帽5的安置孔和连接孔,然后用连接件7将连接帽5、管材6与物料8进行串联。对连接件7施加紧固力后,连接帽5的连接环和连接底分别贴紧管材6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并将这两个面压向物料8,管材6也就有效的连接在物料8上。连接完成时,连接件7的头部装置在连接帽5的沉头孔里,连接件7不外露,美观又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