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水阀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6195阅读:1954来源:国知局
充水阀安装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闸门上的充水阀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为有效降低检修闸门的启门力,并避免在开门的短时间内高速水流冲击工作闸门或水轮机的导水机构而产生不利影响,通常在检修门或事故门开启之前对闸门段或输水管道进行充水,以使得检修门或事故门两侧的水压平衡;为此,通常在相应的闸门上设置有充水阀。现目前,较常采用的充水阀结构为平压方式,其通过吊耳吊杆与闸门启闭机联动,并在启闭机上设置小开度的行程开关,这样可通过启闭机开启充水阀以进行充水。充水阀的结构一般分为平盖式、闸阀式和柱塞式三类,充水阀根据充水容积、漏水量、充水时间、设计水头、闸门止水方式等综合进行设计。通常在小型工程中以使用平盖式充水阀为主。然而现有的平盖式充水阀只能靠压盖自重和盖上水压压紧压盖。由于充水阀在关闭过程中,水流会对下降的压盖产生一定的浮托力,而当压盖自重和盖上水压较小时,可能不足以抵消水流浮托力的影响,从而造成压盖不能可靠关闭,可能出现充水阀漏水的情况。另外,原有的平盖式充水阀往往还需采用单独的导向轴才能保证压盖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不至于产生过大位移,因此导致充水阀装置所需的布置空间往往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平盖式充水阀能可靠关闭并且提高压盖关闭后的密封效果的充水阀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充水阀安装结构,包括闸门、充水阀和充水管,所述闸门包括主梁和面板,所述充水阀和充水管安装在闸门上部的其中一主梁的腹板上,并且该腹板为支撑腹板;所述充水管的进口端穿过支撑腹板后朝向上方,充水管的出口端穿过面板后朝向闸门的充水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水阀包括压盖、弹簧、导向杆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地安装在支撑腹板上,所述压盖位于充水管进口端的正上方,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压盖的上侧固定连接,同时导向杆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活动地穿过固定支架,所述弹簧受压地设置在压盖和固定支架之间,并且弹簧同轴地套在导向杆上。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连接板和吊板,所述吊板固定的安装在闸门上,在吊板上设置有竖向的腰形槽,所述连接板通过限位螺栓与所述腰形槽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板可随限位螺栓一起沿着腰形槽上下移动;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导向杆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的是:导向杆的上端活动地穿过连接板后套设有限位螺母。

进一步的是:在限位螺母和连接板之间还设置有球形垫圈,所述导向杆穿过球形垫圈的中心。

进一步的是:所述吊板安装在位于充水阀上方的主梁的腹板上,该腹板为限位腹板;并且在该限位腹板上位于连接板的正上方设置有让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充水阀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压盖的下侧,并且从压盖的下表面凸出;所述密封圈与充水管的进口端的外周对应。

进一步的是:所述充水阀还包括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所述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同时套在弹簧上,并且下定位套的内径大于上定位套的外径;所述上定位套的上端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下定位套的下端与压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始终保持有部分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弹簧的压缩产生反作用力,有效地克服了在阀门关闭过程中水流对压盖产生的浮托力,使压盖能可靠地关闭和压紧,进而提高压盖的密封效果,可有效地避免充水阀漏水的情况发生,确保了充水阀的密封性能。另外,由于设置有弹簧以及导向杆结构,因此无需额外采用相应的导向轴,可保证压盖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产生的位移量较小;因此与普通的压盖式充水阀相比,本实用新型所需安装空间更小。另外,通过设置相应的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还可起到对弹簧以及导向杆的限位和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水阀安装结构的闸门的平面视图,其中一侧为前侧面视图,另一侧为后侧面视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局部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C-C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局部区域D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闸门1、充水阀2、压盖21、弹簧22、导向杆23、固定支架24、密封圈 25、上定位套26、下定位套27、充水管3、主梁4、面板5、支撑腹板6、连接板7、吊板8、腰形槽9、连接轴10、限位腹板11、让孔12、进水口13、限位螺母14,球形垫圈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中所示,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水阀安装结构的闸门的示意图;其包括闸门1、充水阀2和充水管3,所述闸门1包括主梁4和面板5,所述充水阀2和充水管3 安装在闸门1上部的其中一主梁4的腹板上,并且该腹板为支撑腹板6;所述充水管3的进口端穿过支撑腹板6后朝向上方,充水管3的出口端穿过面板5后朝向闸门1的充水侧;所述充水阀2包括压盖21、弹簧22、导向杆23和固定支架24,所述固定支架24固定地安装在支撑腹板6上,所述压盖21位于充水管3进口端的正上方,所述导向杆23的一端与压盖 21的上侧固定连接,同时导向杆23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活动地穿过固定支架24,所述弹簧 22受压地设置在压盖21和固定支架24之间,并且弹簧22同轴地套在导向杆23上。其中,弹簧22的作用是在被压缩后产生弹力,以向压盖21施加压力,进而将压盖21压紧在充水管 3的进口端处,以此确保充水阀2的密封性能。而且通过对弹簧22压缩后所产生的弹力,还可有效地克服阀门在关闭过程中水流对压盖21产生的浮托力,进而确保压盖21能够可靠地关闭。而设置导向杆23的作用,一方面是用于对弹簧22的导向安装,另一方面可通过吊拉导向杆23的上端,以实现对充水阀2的开启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水阀2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其中附图中所示为充水阀2关闭时的状态;此时,闸门1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被闸门隔开而无法连通,其中闸门1的下游侧既是需要充水的充水侧。当需要开启充水阀2时,只需要通过吊拉导向杆23的上端,以克服弹簧22的弹力后将压盖21吊起,此时位于闸门1上游侧的水将通过设置在闸门1主梁4上的进水口13 以及通过充水管3排出至闸门1的下游侧,以此实现充水效果。更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也可同现有技术中相同地采用启闭机将导向杆23吊起。

另外,进一步还可设置有连接板7和吊板8,在吊板8上设置有竖向的腰形槽9,所述连接板7通过连接轴10与所述吊板8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板7可随连接轴10一起沿着腰形槽 9上下移动;所述连接板7的下端与导向杆23的上端连接。设置连接板7的作用是更便于导向杆23与外部的吊拉设备的连接,例如与采用启闭机带动的抓梁作为的吊拉设备进行连接。而设置吊板8的作用是实现对连接板7以及对导向杆23的限位作用,避免其发生较大的偏移。更具体的,如图4中所示,连接板7可由呈U形的两块板组成,并且在两块板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横板;而吊板8也可在连接板7的两侧同时设置;并且吊板8可安装在位于充水阀2上方的主梁4的腹板,相应的该腹板为限位腹板11。当吊板8安装在限位腹板11上时,相应的应当在该限位腹板11上位于连接板7的正上方设置有让孔12,以使得吊拉设备可穿过让孔12后与连接板7配合连接;如允许由启闭机带动的抓梁穿过该让孔12后与连接板7连接。

更具体的,考虑到连接板7的作用是用于辅助吊拉导向杆23,可进一步采用如下设置:将导向杆23的上端活动地穿过连接板7后套设有限位螺母14。如附图4中所示,此时限位螺母14穿过呈U形的两块板之间设置的连接横板后套设有限位螺母14;同时限位螺母14压在连接横板上。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连接板7只对导向杆23具有向上吊拉的拉力,不会对导向杆23施加向下的压力,这样可避免连接板7与导向杆23之间由于受压而发生硬接触碰撞的情况;相应的,连接板7可通过吊板8与连接轴10的配合起到对连接板7的位移限位作用。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在限位螺母14和连接板7之间设置有球形垫圈15,所述导向杆23穿过球形垫圈15的中心。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使导向杆23适应小范围的偏转,并且具有偏转后自动恢复的效果,可防止外力对导向杆23产生扭矩,从而防止压盖21发生较大移位。

另外,为了提高压盖21对充水管3进口端的密封效果,进一步还可设置有密封圈25,所述密封圈25设置在压盖21的下侧,并且从压盖21的下表面凸出;所述密封圈25与充水管3的进口端的外周对应。

另外,参照附图4中所示,还可设置有上定位套26和下定位套27,所述上定位套26和下定位套27同时套在弹簧22上,并且下定位套27的内径大于上定位套26的外径;所述上定位套26的上端与固定支架24固定连接,所述下定位套27的下端与压盖固定连接。设置上定位套26和下定位套27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套设在弹簧22上以起到对弹簧22和导向杆23的保护效果。由于设置下定位套27的内径大于上定位套26的外径,因此在弹簧22被压缩后,上定位套26将套入到下定位套27内,以缩短上定位套26和下定位套27整体的高度。当然,不失一般性,也可设置上定位套26的内径大于下定位套27的外径。更具体的,为了确保在充水阀2关闭状态时,上定位套26和下定位套27也可完全包裹在弹簧22的外周上,应当设置在充水阀2在开关过程中,上定位套26和下定位套27始终保持有部分重合;如附图4中所示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