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倒挡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倒挡器以及三轮摩托车。
背景技术:
三轮摩托车在行进过程中不仅需要向前运动,而且还可能需要向后运动,以实现三轮摩托车能灵活地调整车身的位置,因此在三轮摩托车上设有倒挡器,通过倒挡器来实现三轮摩托车的前进和后退的切换。倒挡器的机壳常因花键轴破损,且倒档器中齿轮早期磨损的问题导致倒挡器失效,对三轮摩托车以及使用者带来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挡器,其能解决倒挡器避免了因花键轴由于轴向力的缘故,在机壳内轴向运动,从而戳破机壳,造成机壳受损的问题,提高了倒挡器中齿轮安装精度以及传动刚性,解决了倒挡器齿轮早期磨损的问题,由此增加了倒挡器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因倒档器失效给机车以及使用者带来危险。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其设置有上述倒挡器,能解决倒挡器机壳受损和齿轮早期磨损的问题,增加了倒挡器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因倒挡器失效给机车以及使用者带来的危险。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倒挡器,倒挡器包括机壳、花键轴、倒挡锥齿轮、顺挡锥齿轮、离合器、换挡拨叉部以及轴向限位部。花键轴一端位于机壳内,另一端位于机壳外。倒挡锥齿轮和顺挡锥齿轮均空套在花键轴位于机壳内的部分上。离合器与花键轴的花键配合,且位于倒挡锥齿轮和顺挡锥齿轮之间。换挡拨叉部具备与离合器配合的拨动部。换挡拨叉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壳内,以带动离合器择一地与倒挡锥齿轮或顺挡锥齿轮配合。轴向限位部设置于花键轴与机壳之间,用于限制花键轴的轴向运动。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倒挡器因花键轴破损,且倒挡器的内部结构亦受到损害,使得倒挡器失效。其原因在于:在机车行驶过程中,倒挡器的花键轴受到轴向的外力,使得花键轴在倒挡器内具有轴向位移的趋势,当轴向力较大时,花键轴轴向运动,其一端抵靠与倒挡器的机壳并戳破机壳,其亦对倒挡器的内部结构造成伤害。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倒挡器,其包括机壳、花键轴、倒挡锥齿轮、顺挡锥齿轮、离合器、换挡拨叉部以及轴向限位部。花键轴、倒挡锥齿轮、顺挡锥齿轮、离合器、换挡拨叉部以及轴向限位部设置于机壳内。倒挡锥齿轮、顺挡锥齿轮用于与发动机的传动轴啮合,从而输出动力,通过拨动换挡拨叉部来控制花键轴上的离合器择一地与倒挡锥齿轮、顺挡锥齿轮配合,从而控制机车向后运动或者向前运动。轴向限位部设置花键轴与机壳之间,通过轴向限位部限制花键轴与机壳的相对位置,避免了花键轴由于轴向力的缘故,在机壳内轴向运动,从而戳破机壳,造成机壳的受损,也避免了花键轴的轴向运动造成了倒挡器内部结构的破损。增加了倒挡器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因倒挡器失效给机车以及使用者带来的危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倒挡器还包括后端盖。机壳具有相对的倒挡端与顺挡端。倒挡锥齿轮和顺挡锥齿轮依次沿倒挡端至顺挡端的方向上设置于机壳内,倒挡端开放并与后端盖可拆卸地连接。顺挡端封闭,花键轴贯穿顺挡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轴向限位部为挡圈,挡圈与花键轴固定连接,挡圈的表面与基壳抵靠。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倒挡器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固定于机壳内,并设置于花键轴上,其位于顺挡锥齿轮与挡圈之间。挡圈抵靠于第一轴承。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挡圈包括轴用弹性挡圈。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轴向限位部还包括设置于花键轴上的凸台,凸台设置于顺挡锥齿轮与第一轴承之间,凸台与第一轴承相抵。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倒挡器还包括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设置于机壳中。第二轴承设置于凸台与顺挡锥齿轮之间,其设置于花键轴上。第三轴承和倒挡锥齿轮依次设置于花键轴远离挡圈的一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换挡拨叉部包括拨套以及与拨套配合的拨叉,拨套与拨叉同轴转动,拨叉与离合器啮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倒挡器还包括换挡定位部,换挡定位部与换挡拨叉部配合,用于限制换挡拨叉部的转动。
一种三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具有上述任意一项的倒挡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倒挡器,其能解决倒挡器避免了因花键轴由于轴向力的缘故,在机壳内轴向运动,从而戳破机壳,造成机壳受损的问题,提高了倒挡器中齿轮安装精度以及传动刚性,解决了倒挡器齿轮早期磨损的问题,由此增加了倒挡器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因倒档器失效给机车以及使用者带来危险。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三轮摩托车,其设置有上述倒挡器,能解决倒挡器因花键轴受损的问题,增加了倒挡器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因倒挡器失效给机车以及使用者带来的危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倒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机壳与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Ⅲ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Ⅳ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三轮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倒挡器;20-三轮摩托车;30-主动锥齿轮;100-机壳;101-后端盖;102-倒挡端;103-顺挡端;110-花键轴;120-倒挡锥齿轮;130-顺挡锥齿轮;140-离合器;150-换挡拨叉部;151-拨动部;152-拨套;153-换挡轴;160-轴向限位部;161-挡圈;162-凸台;170-第一轴承;180-第二轴承;190-第三轴承;200-换挡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实施例1中提供的倒挡器10的具体结构。
请参考图1,倒挡器10包括机壳100、后端盖101、花键轴110、倒挡锥齿轮120、顺挡锥齿轮130、离合器140、换挡拨叉部150、轴向限位部160、第一轴承170、第二轴承180、第三轴承190以及换挡定位部200。
其中倒挡锥齿轮120、顺挡锥齿轮130、离合器140、换挡拨叉部150、轴向限位部160、第一轴承170、第二轴承180、第三轴承190以及换挡定位部200设置于机壳100内。花键轴110一端位于机壳100内,一端位于机壳100外。机壳100通过后端盖101封闭。轴向限位部160用于限制花键轴110与机壳100的相对位置。具体结构下文将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2,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机壳100与后端盖101的具体结构。
机壳100为一体成型。
机壳100具有相对的倒挡端102以及顺挡端103,其中倒挡端102开放,顺挡端103封闭,顺挡端103的端面开设有通孔。花键轴110的一端通过通孔贯穿顺挡端103位于机壳100外,输出动力。与机壳100内部空腔连通的倒挡端102通过与后端盖101的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实现机壳100的封闭。
具体地,后端盖101与机壳100的倒挡端102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
由于机壳100一体成型,其仅仅通过后端盖101实现封闭,从而较从两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更好的稳定性,使得倒挡器10能够稳固地工作。
请重新参考图1,图1具体示出了倒挡器10内部的结构。
输入动力的主动锥齿轮30与倒挡锥齿轮120、顺挡锥齿轮130传动连接,其均位于一体成型的机壳100内。
需要说明的是,为解决现有倒档器齿轮早期磨损的问题,发明人发现,现有倒档器出现早期磨损的问题在于:倒档器中齿轮的安装精度不高,造成应力集中,从而出现早期磨损的问题。为此,在本实施例中,主动锥齿轮30与顺挡锥齿轮130同箱安装,增加了主动锥齿轮30与顺挡锥齿轮130的装配精度以及传动刚性,从而解决了早期磨损的问题。
倒挡锥齿轮120、顺挡锥齿轮130沿倒挡端102至顺挡端103的方向上设置于机壳100内。倒挡锥齿轮120、顺挡锥齿轮130空套于花键轴110上。
离合器140与花键轴110上的花键配合,并设置于倒挡锥齿轮120、顺挡锥齿轮130之间。离合器140的后退离合齿与倒挡锥齿轮120对应,其前进离合齿与顺挡锥齿轮130对应。
请参考图3,图3为图1中Ⅲ处的放大图。图中,换挡拨叉部150包括拨动部151、拨套152以及换挡轴153,拨动部151和拨套152套设于换挡轴153,其相互配合。拨动部151的一端与离合器140配合。通过转动换挡轴153,使得拨套152带动拨动部151择一地向倒挡端102或者顺挡端103的方向上运动,从而使得离合器140择一地与倒挡锥齿轮120或者顺挡锥齿轮130配合。从而使得花键轴110得到不同转向的转动,实现倒退或者前进的运动。
如图1,换挡定位部200设置于机壳100内,其与换挡拨叉部150中的拨套152配合。换挡定位部200与拨套152外周面上开设的缺口配合,并通过换挡定位部200与机壳100的弹性连接,使得倒挡器10在换挡拨叉部150挡位变化时,能限制换挡拨叉部150的转动,提高了挡位变化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花键轴110的稳定性,倒挡器10设置有第一轴承170、第二轴承180以及第三轴承190,第一轴承170、第二轴承180以及第三轴承190固定与机壳100内。其中,第一轴承170、第二轴承180设置于花键轴110上,依次位于顺挡锥齿轮130与顺挡端103的方向上。第三轴承190设置于花键轴110上,第三轴承190设置于倒挡锥齿轮120与倒挡端102之间。
再进一步的,请参考图4,图4为图1中Ⅳ处的放大图。
轴向限位部160包括挡圈161以及设置于花键轴110上的凸台162。
挡圈161设置于花键轴110上,并与花键轴110固定连接,而位于第一轴承170与顺挡端103之间。挡圈161的一部分与机壳100的内壁抵靠,一部分与第一轴承170的表面抵靠。
凸台162呈阶梯状,其相对于花键轴110轴线的最短距离沿倒挡端102至顺挡端103的方向上依次增加。凸台162位于第一轴承170与第二轴承180之间,凸台162靠近顺挡端103的台壁与第一轴承170的表面抵靠。
当花键轴110受到轴向力时,当花键轴110具有向顺挡端103方向上的轴向运动趋势时,凸台162抵靠第一轴承170,挡圈161抵靠与机壳100限制花键轴110向顺挡端103运动,使得花键轴110具有相反的作用力;当花键轴110具有向顺挡端103方向上的轴向运动趋势时,挡圈161支撑于第一轴承170,限制花键轴110向倒挡端102运动。通过轴向限位部160的作用,让花键轴110始终保持与机壳100之间的相对位置,避免因花键轴110的轴向运动,导致机壳100以及其内部结构被花键轴110戳破,受损。
发明人发现:倒挡器的机壳常因花键轴破损,且倒档器中齿轮早期磨损的问题导致倒挡器失效。机壳受损的原因在于:在机车行驶过程中,倒挡器的花键轴受到轴向的外力,使得花键轴在倒挡器内具有轴向位移的趋势,当轴向力较大时,花键轴轴向运动,其一端抵靠与倒挡器的机壳并戳破机壳,其亦对倒挡器的内部结构造成伤害。倒档器中齿轮早期磨损的原因在于:倒档器中齿轮的安装精度不高,造成应力集中。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倒挡器10,其包括机壳100、后端盖101、花键轴110、倒挡锥齿轮120、顺挡锥齿轮130、离合器140、换挡拨叉部150、轴向限位部160、第一轴承170、第二轴承180、第三轴承190以及换挡定位部200。倒挡锥齿轮120、顺挡锥齿轮130、离合器140、换挡拨叉部150、轴向限位部160、第一轴承170、第二轴承180、第三轴承190以及换挡定位部200设置于机壳100内。倒挡锥齿轮120、顺挡锥齿轮130用于与发动机的传动轴啮合,从而输出动力,通过拨动换挡拨叉部150来控制花键轴110上的离合器140择一地与倒挡锥齿轮120、顺挡锥齿轮130配合,从而控制机车向后运动或者向前运动。通过换挡定位部200能限制换挡拨叉部150的转动,使得换挡拨叉部150稳定工作。轴向限位部160设置花键轴110与机壳100之间,通过轴向限位部160限制花键轴110与机壳100的相对位置,避免了花键轴110由于轴向力的缘故,在机壳100内轴向运动,从而戳破机壳100,造成机壳100的受损,也避免了花键轴110的轴向运动造成了倒挡器10内部结构的破损。主动锥齿轮30与顺挡锥齿轮130同箱安装,增加了主动锥齿轮30与顺挡锥齿轮130的装配精度以及传动刚性,从而解决了倒挡器10齿轮早期磨损的问题。由此增加了倒挡器10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因倒档器10失效给机车以及使用者带来危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轴向限位部160为挡圈161以及设置于花键轴110上的凸台162。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取消设置凸台162。
挡圈161为轴用弹性挡圈或者其他用于限制花键轴110轴向运动的挡圈结构。
实施例2
请参考图5,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三轮摩托车20的具体结构。
三轮摩托车20具有上述实施例1提供的倒挡器10,三轮摩托车20设置倒挡器10实现机车的倒退或者前进的运动,能解决倒挡器10机壳受损和齿轮早期磨损的问题,增加了倒挡器10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因倒挡器10失效给三轮摩托车20以及使用者带来的危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