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装拆的窄波雷达无线电接收器外壳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4847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可快速装拆的窄波雷达无线电接收器外壳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窄波雷达无线电接收器外壳固定装置,尤其是一种可快速装拆的窄波雷达无线电接收器外壳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窄波雷达无线电接收器是已知的用于从窄波雷达接收并解调无线电信号的电子设备,为了提高信号接收的强度和准确性,它通常都被安置在户外。

已知的对于上述无线电接收器的固定通常都是采用紧固件来实现,在接收器外壳(底部壳板)和固定架上开相应的定位孔,然后采用螺栓、定位销等将接收器外壳固定至固定架上。但紧固件固定的方式无论安装还是拆卸往往都需要借助工具,对于需要经常拆卸维护调试的无线电接收器来说,显得繁琐和不便。

当然目前亦有一种卡扣固定的方式,通过在接收器外壳上成型卡扣,进而卡装至固定架的相应配合结构(卡槽或卡孔)中完成固定。但这种卡扣结构通常卡配较紧,安装时需要使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完成卡配,而拆卸时假如不借助一定的工具而紧靠人工不仅很难将卡扣结构分离,而且还极易造成外壳表面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装拆的窄波雷达无线电接收器外壳固定装置,其无需借助工具就能够轻松实现接收器外壳安装和拆卸,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快速装拆的窄波雷达无线电接收器外壳固定装置,包括外壳和固定外壳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底板,该底板的外表面上设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包括横向相对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而所述固定架上相应设有与第一卡槽配合的第一凸部及与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凸部,并且所述底板上的定位结构还包括与第一卡槽同侧设置的横向弹性机构,当第一凸部抵入第一卡槽内时,所述横向弹性机构提供将固定架顶向另一侧的顶力促使所述第二凸部抵入第二卡槽内。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一凸部抵入第一卡槽内,且所述固定架横向推顶所述横向弹性机构至顶止状态时,所述第二凸部位于第二卡槽外部;所述的顶止状态是指如下至少一种情况:

a)第一凸部与第一卡槽内壁顶止;

b)固定架与第一卡槽口部顶止;

c)横向弹性机构压缩至极限位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卡槽的口部外表面上设有便于第二凸部卡入的引导斜面。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卡槽的深度大于第二卡槽的深度。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横向弹性机构包括弹簧和顶柱,所述底板上位于第一卡槽同侧设置有横向弹簧孔,所述弹簧设于弹簧孔内,所述顶柱也设于弹簧孔内,其一端与弹簧相抵,另一端伸出弹簧孔,该顶柱上一体设有限制其从弹簧孔内脱出的限位轴肩,该限位轴肩与弹簧孔的孔口内缘或弹簧孔内壁上设有的限位凸块相对。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顶柱头部为锥形头或球形头,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供锥形头或球形头顶入并卡止的定位孔。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架为截面为U形的长条型材,该长条型材的两侧向外弯有折边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底板为可拆卸式底板,即该底板与外壳本体采用螺钉或卡扣结构固定,可从外壳本体上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窄波雷达无线电接收器外壳固定装置,力自动完成固定架上凸部与外壳底板上卡槽的配合,拆卸时反之,全程无需借助工具就能够轻松实现接收器外壳安装和拆卸,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2.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窄波雷达无线电接收器适合接收器外壳固定装置,结构简单,适合批量生产及安装,外壳底板定位结构中相对设置的横向卡槽有助于对固定架的可靠定位。

3. 本实用新型在进一步的设计中,当固定架一侧的第一凸部与外壳底板的第一卡槽顶止时,第二凸部位于第二卡槽的外部,有效防止第二凸部与第二卡槽装配时的干涉,极大的便利于安装。

4. 本实用新型在进一步的设计中,即便在装配时固定架未达到顶止位,那么由于所述第二卡槽的口部外表面上设有便于第二凸部卡入的引导斜面,因此依旧便于第二凸部与第二卡槽的卡配安装,使得安装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装配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配合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横向弹性机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架;1a、第一凸部;1b、第二凸部;2、底板;3、第一卡槽;4、第二卡槽;4a、引导斜面;5、弹簧;6、顶柱;6a、轴肩;7、弹簧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具体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可快速装拆的窄波雷达无线电接收器外壳固定装置进行说明如下:

其具有窄波雷达无线电接收器的外壳和用于固定外壳的固定架1,所述外壳由外壳本体(图中未画出)和通过螺钉与外壳本体固定的底板2共同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改进为:在所述底板2的外表面上设计了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的主体是设于底板2外表面上的凹腔及横向相对设于所述凹腔两侧的第一卡槽3和第二卡槽4共同构成,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3的深度大于第二卡槽4的深度。所述固定架1则设计成截面为U形的长条型材,该长条型材的两侧向外弯有折边分别形成第一凸部1a和第二凸部1b。其中第一凸部1a与第一卡槽3配合,而第二凸部1b与第二卡槽4配合,如图1和图2所示。

同时所述底板2上的定位结构还包括与第一卡槽3同侧设置的横向弹性机构,该横向弹性机构的具体结构见图3所示,其具有弹簧5和顶柱6,所述底板2上位于第一卡槽3同侧设置有横向弹簧孔7,所述弹簧5设于弹簧孔7内,所述顶柱6也设于弹簧孔7内,其一端与弹簧5相抵,另一端伸出弹簧孔7,该顶柱6上一体设有限制其从弹簧孔7内脱出的限位轴肩6a,该限位轴肩6a与弹簧孔7的孔口内缘相对。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柱6头部为球形头,所述固定架1上设有供球形头顶入并卡止的定位孔(图1和2中不可见)。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设计中,当固定架1的第一凸部1a抵入第一卡槽3内,且所述固定架1横向推顶所述横向弹性机构至顶止状态时(本实施例中该顶止状态是指第一凸部1a与第一卡槽3内壁顶止的状态,接触处也即顶止点),从所述顶止点到第二卡槽4的口部的横向长度为L1,而从顶止点到第二凸部1b前端的横向长度为L2,L1>L2,因此所述第二凸部1b位于第二卡槽4外部,这样便于装配时第二凸部1b无干涉的进入第二卡槽4内。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槽4的口部外表面上设有便于第二凸部1b卡入的引导斜面4a。这样即便在装配时固定架1未达到顶止位,例如L1<L2,那么在引导斜面4a的作用下,依旧便于第二凸部1b与第二卡槽4的卡配安装,使得安装更加省力。

如图2所示,当第一凸部1a抵入第一卡槽3内后,撤去固定架1上的人为推力,所述横向弹性机构即提供将固定架1顶向另一侧的顶力促使所述第二凸部1b抵入第二卡槽4内。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