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油阀防尘盖及卸油阀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0556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卸油阀防尘盖及卸油阀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罐车行业,具体涉及一种卸油阀防尘盖及卸油阀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油罐车适用于运送汽油、煤油、柴油、植物油、食用油、重油、煤焦油及非石油产品的醇、醛、苯、醚等液态物质,在油罐车作业过程中,卸油阀是必不可少的附件之一,由于卸油管路上,密封性是相当重要的,特考虑设计一种卸油阀防尘盖,在卸油完成后,装配在卸油阀上,在卸油阀自身设有的密封结构的基础上,卸油阀防尘盖起到进一步密封卸油管路的作用,同时防尘,保持卸油管路内的清洁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卸油阀防尘盖,通过转动手柄可以非常方便的将卸油阀防尘盖装配到卸油阀上,并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卸油阀防尘盖,包括:盖体和安装在所述盖体上的手柄;其中所述手柄的转动部内的转动轴适于采用偏心设置;在卸油阀防尘盖安装于卸油阀出油口处的安装法兰上时,通过转动手柄使所述转动部向卸油阀防尘盖的外侧横向偏移,待卸油阀出油口处的安装法兰进入盖体的装配口后,反向转动手柄,所述转动部向卸油阀防尘盖的内侧横向偏移,即将卸油阀出油口处的安装法兰卡接在装配口内。

进一步,所述盖体的内侧面设有若干凸起部。

进一步,所述凸起部为两个,且两凸起部适于与转动部形成底角不小于60°的等腰三角形。

进一步,所述盖体的反面设有密封件,当卸油阀防尘盖安装在卸油阀出油口处的安装法兰上后,所述密封件适于对卸油阀出油口进行密封。

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卸油阀组件,包括如前所述的卸油阀防尘盖。

进一步,所述卸油阀组件还包括卸油阀,且所述卸油阀在卸油时,适于水平设置,其结构包括:阀体组件,以及位于阀体组件内的阀心组件;所述阀体组件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在卸油时,所述阀心组件打开,罐内油料从进油口进入阀体组件后,经过阀体组件内侧壁的平坦底面从出油口流出。

进一步,所述阀心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进油口处的封板,用于抵住封板的弹簧,一阀芯的一端从弹簧穿过后抵住封板后侧;以及所述阀芯由控制组件驱动;在卸油时,所述控制组件适于控制阀芯向阀体组件内侧移动,罐内油压克服弹簧压力顶开封板,即所述封板与进油口分离,以使罐内油料从进油口进入;当卸油完毕后,在弹簧作用下,所述封板复位,以关闭进油口。

进一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扇形齿;所述扇形齿由控制手柄带动转动;所述阀芯的后部设有阀芯保持件,且该后部还设有与扇形齿配合的齿条;在卸油时,正向转动控制手柄,带动扇形齿正向转动,扇形齿带动阀芯向阀体组件内侧方向移动;若需关闭进油口,则反向转动控制手柄,带动扇形齿反向转动,扇形齿带动阀芯向进油口方向移动,以将封板顶入进油口中。

进一步,所述阀体组件包括进油阀体和出油阀体,所述阀芯保持件位于出油阀体内;以及所述平坦底面分别由进油阀体和出油阀体的内侧底面拼接而成。

进一步,所述进油口呈喇叭状,且开口方向朝内;所述封板与喇叭口的配合面呈球面,且配合面上设有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卸油阀防尘盖,结构简单,通过转动手柄可以非常方便的将卸油阀防尘盖装配到卸油阀上;本实用新型的卸油阀防尘盖,一方面能够防止灰尘进入卸油阀内,而影响油质,另一方面为卸油阀提供进一步的密封保障,即能够防止残留在卸油管道和卸油阀内的油料或油气泄露到外界大气中,而影响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卸油阀防尘盖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卸油阀防尘盖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卸油阀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卸油阀组件中卸油阀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卸油阀组件中卸油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盖体1、凸起101、凸起102、手柄2、转动部201、转动轴202、密封圈3;

进油阀体4、出油阀体5、封板6、出油口7、弹簧8、阀芯保持件9、阀芯10、扇形齿11、转轴12、O型密封圈13、控制手柄14、开口套圈15。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卸油阀防尘盖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卸油阀防尘盖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卸油阀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卸油阀防尘盖,包括:盖体1和安装在所述盖体1上的手柄2;其中所述手柄2的转动部201内的转动轴202适于采用偏心设置;在卸油阀防尘盖安装于卸油阀出油口处的安装法兰上时,通过转动手柄2使所述转动部201向卸油阀防尘盖的外侧横向偏移,待卸油阀出油口处的安装法兰进入盖体1的装配口后,反向转动手柄2,所述转动部201向卸油阀防尘盖的内侧横向偏移,即将卸油阀出油口处的安装法兰卡接在装配口内。

具体的,所述转动部201可以呈圆柱体形;所述偏心设置,即所述手柄2的转动部201内适于穿过转动轴202的安装通孔为偏心通孔设计,在将手柄2安装到盖体1上时,所述手柄2的转动部201远离偏心通孔的一侧置于卸油阀防尘盖的内侧。

具体的,通过转动手柄2使所述转动部201向卸油阀防尘盖的外侧横向偏移,此时转动部201的移动方向可参照图1中F1所示;反向转动手柄2,所述转动部201向卸油阀防尘盖的内侧横向偏移,此时转动部201的移动方向可参照图1中F2所示。

所述盖体1的内侧面设有若干凸起部,在转动部201卡接卸油阀出油口处的安装法兰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稳固的将卸油阀出油口处的安装法兰卡接在盖体1的装配口内。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凸起部为两个,且两凸起部适于与转动部201形成底角不小于60°的等腰三角形,一方面,凸起部数量少,结构简单,节约制造成本,在此基础上,两凸起部适于与转动部201形成底角不小于60°的等腰三角形,可以在卡接卸油阀出油口处的安装法兰时,更加稳固,避免卸油阀防尘盖脱落。

所述盖体1的反面设有密封件,当卸油阀防尘盖安装在卸油阀出油口处的安装法兰上后,所述密封件适于对卸油阀出油口进行密封;所述密封件例如但不限于为密封圈3.

具体的,通过密封件提高卸油阀防尘盖与卸油阀出油口之间的密封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卸油阀组件,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卸油阀防尘盖。

关于所述卸油阀防尘盖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实施例1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在卸油完毕后,位于罐体和卸油阀的进油口之间的卸油管道内以及卸油阀内多少会有油料和/或油气残留,为了防止卸油管道内的残留油料和/油气泄露到外界大气中,在卸油阀的进油口处设有密封结构;进一步,为了防止卸油阀内的残留油料和/油气泄露到外界大气中,在卸油阀的出油口处卡接如实施例1所述的卸油阀防尘盖,另外,当卸油阀因长期使用,在卸油阀的进油口处的密封结构发生磨损的情况下,所述卸油阀防尘盖也能够防止卸油管道内的残留油料和/油气泄露到外界大气中,从而为卸油阀提供了进一步的密封保障;同时所述卸油阀防尘盖还能防止灰尘、杂质等进入卸油阀内,而影响油质。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卸油阀组件中卸油阀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卸油阀组件中卸油阀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卸油阀组件还包括卸油阀,且所述卸油阀在卸油时,适于水平设置,其结构包括:阀体组件,以及位于阀体组件内的阀心组件;所述阀体组件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7;在卸油时,所述阀心组件打开,罐内油料从进油口进入阀体组件后,经过阀体组件内侧壁的平坦底面从出油口7流出。

具体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将阀体组件的内侧壁设置为平坦底面,使得油料从进油口进入阀体组件后,经出油口7流出时,不容易残留在阀体组件内,进而避免油料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所述阀心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进油口处的封板6,用于抵住封板6的弹簧8,一阀芯10的一端从弹簧8穿过后抵住封板6后侧;以及所述阀芯10由控制组件驱动;在卸油时,所述控制组件适于控制阀芯10向阀体组件内侧移动,罐内油压克服弹簧8压力顶开封板6,即所述封板6与进油口分离,以使罐内油料从进油口进入;当卸油完毕后,在弹簧8作用下,所述封板6复位,以关闭进油口。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扇形齿11;所述扇形齿11由控制手柄14带动转动;所述阀芯10的后部设有阀芯10保持件9,且该后部还设有与扇形齿11配合的齿条;在卸油时,正向转动控制手柄14,带动扇形齿11正向转动,扇形齿11带动阀芯10向阀体组件内侧方向移动;若需关闭进油口,则反向转动控制手柄14,带动扇形齿11反向转动,扇形齿11带动阀芯10向进油口方向移动,以将封板6顶入进油口中。

具体的,所述扇形齿11与控制手柄14通过一转轴12连接。

所述阀体组件包括进油阀体4和出油阀体5,所述阀芯10保持件9位于出油阀体5内;以及所述平坦底面分别由进油阀体4和出油阀体5的内侧底面拼接而成。

具体的,所述阀芯10的后部与阀芯10保持件9之间设有开口套圈15,以减少阀芯10的后部与阀芯10保持件9之间的配合摩擦力。

所述进油口呈喇叭状,且开口方向朝内;所述封板6与喇叭口的配合面呈球面,且配合面上设有O型密封圈13。

具体的,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平面密封面相比,采用球面配合实现密封时,微小垃圾、灰尘颗粒等不易堆积在配合面上,且在罐内油压的作用下,附着在配合面上的微小垃圾、灰尘颗粒等很容易被带离配合面,能够保持配合面的清洁度;而且由于配合面为球面,使得封板6相对阀体组件密封的垂直度要求小,从而降低了本实施例的卸油阀装配难度;同时在同样的弹簧力下,由于O型密封圈13的密封比压大,密封效果更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