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作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井之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由于其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影响很小,技术先进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之中。
在顶管施工中,首先要开挖工作井,工作井的侧壁上还要开挖预留孔洞供工具管穿入,进行完这些步骤后要对工作井的侧壁和底壁进行硬化处理。工作井的底壁上一般会铺设钢板用于找平和减小工具管和地面之间的摩擦阻力。
在工具管的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预留孔洞的高度要略高于地面,工具管推进时前端搭放在预留孔洞上,然后由主顶油缸从后端推送,工具管在推进过程中会和预留孔洞的内壁发生摩擦,这样工具管上的防腐漆很容易受到磨损,进而造成工具管的防腐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运输装置,它能对工具管前端起到支撑作用,使工具管和预留孔洞高度尽可能保持一致,减小工具管和预留孔洞内壁之间的摩擦,降低工具管防腐漆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道运输装置,包括固设于工作井中事先开挖好的预留孔洞下方底板、对称设置于底板上方的一对表面光滑的杆状结构且呈V型的转轴、套设于转轴上并用于转动支撑工具管的滚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首先在工作井中底部固设有一个或多个管道运输装置,然后将工具管的前端吊放于管道运输装置的滚筒上,使得工具管的前端略高于预留孔洞内壁的下边沿,然后使用主顶油缸推动工具管的后端,工具管在滚筒上滚动并最终被顶至预留孔洞内的预定位置。
通过在工作井中安置管道运输装置,弥补了工具管前端和预留孔洞之间的高度差,使得工具管在推送的过程中不会与预留孔洞的内壁发生摩擦,因此其上的防腐漆不容易受到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滚筒由工程橡胶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工具管重量较大,导致滚筒与工具管之间的接触压力数值也较大,若滚筒与工具管为刚性接触的话,其接触压力过大将可能使工具管表面的防腐漆层受到破坏,导致其脱落。故滚筒考虑由具有一定弹性和抗压强度的高分子材料所制成,该材料可为工程橡胶,工具管搭放在滚筒上后,滚筒与其接触的表面将产生凹陷,使工具管能更为牢固地被夹持在滚筒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滚筒为一端朝向底板方向收拢的圆锥台状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具管在架设于滚筒上后,与圆柱状的滚筒相比,圆锥台形的滚筒表面与工具管之间的法向接触压力更大,工具管受到的夹持力也更大,使工具管更稳定地被夹持在滚筒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转轴从滚筒伸出的轴体上具有外螺纹,转轴包括与外螺纹适配的压紧螺母以及与转轴垂直固接的平板状的挡环,滚筒位于挡环与压紧螺母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防止工具管在顶进的过程中,滚筒从转轴上滑出,在转轴的轴体上固接有挡环,滚筒将抵住挡环,且考虑到滚筒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更换,故在转轴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通过设置有与该外螺纹适配的压紧螺母将滚筒可拆卸地套设于转轴上,方便使用一端时间后对滚筒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管道运输装置还包括具有外螺纹的圆柱状安装杆、套设于安装杆上并用来调节滚筒的高度位置以适应工具管高度的管道定位组件,管道定位组件包括套设于安装杆上且具有内螺纹的套环,转轴对称固接在套环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预留孔洞的高度或者工具管被吊起的高度与预期的并不能保持完全一致,此时再通过调整大型器械来校准工具管的位置高度是十分麻烦的,为解决此问题,故设置有管道定位组件,并进一步在安装杆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管道定位组件包括与安装杆螺纹连接的套环,转轴对称固接在套环侧壁的两侧,通过拧转套环来变滚筒在安装杆上的高度位置,使其对准预留孔洞其内壁下边缘的位置,对工具管的位置进行预定位,更方便工具管位置的校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管道定位组件还包括套设在安装杆上且紧贴于套环下端面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工具管在顶进的过程中将带动滚筒在转轴上不停滚动,使套环具有偏转的倾向,这种倾向将会对工具管的顶进产生干扰,故管道定位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制套环高度位置的限位件,将限位件设为防松螺母,防松螺母螺纹连接在套环的下方并与其下端面互相紧贴,起到良好的限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限位件为防松螺母,且防松螺母与套环二者相对的端面为表面不平整且互相啮合的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进一步增强对套环的限位效果,将防松螺母与套环相对的表面为齿形面,套环对应的面上设有与之啮合的齿面,通过齿面的啮合,将使套环卡合在当前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管道运输装置还包括与安装杆螺纹连接且位于套环上方的紧压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更进一步在增强对套环的限位效果,在安装杆上设置有紧压螺母,紧压螺母将紧贴于套环上端面,牢固地将套环限制在当前的位置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管道运输装置弥补了工具管前端和预留孔洞内壁之间的高度差,使得工具管在推送的过程中不会与预留孔洞的内壁发生摩擦,因此其上的防腐漆不容易受到损伤。
2、橡胶滚筒和工具管的接触更为柔和,因而不容易对工具管外的防腐漆造成损伤。
3、通过设置有管道定位组件,可对滚筒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对工具管进行预定位,方便工具管的校准。
附图说明
图1是工具管配合管道运输装置后与预留孔洞的位置关系图;
图2是管道运输装置的轴侧图,主要表示管道运输装置的结构及部件位置关系。
图中,1、底板;2、安装杆;3、转轴;31、挡环;32、压紧螺母;4、工具管;5、滚筒;6、管道定位组件;61、套环;62、限位件;7、紧压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管道运输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底板1固设于工作井中事先开挖好的预留孔洞下方。底板1上垂直固接有安装杆2,安装杆2为竖直杆状结构。安装杆2的侧面上对称固接有一对转轴3,两根转轴3之间呈V型结构,且转轴3为杆状结构。
转轴3上套设有用于转动支撑工具管4的滚筒5,工具管4在顶进的过程中将架设于滚筒5之间,且为防止工具管4在顶进的过程中,滚筒5从转轴3上滑出,在转轴3的轴体上固接有挡环31,滚筒5将抵住挡环31。且考虑到滚筒5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更换,故在转轴3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通过设置有与该外螺纹适配的压紧螺母32将滚筒5可拆卸地套设于转轴3上,方便使用一端时间后对滚筒5进行更换。
由于工具管4重量较大,导致滚筒5与工具管4之间的接触压力数值也较大,若滚筒5与工具管4为刚性接触的话,二者之间的接触压力过大将可能使工具管4表面的防腐漆层受到破坏,导致其脱落。故滚筒5考虑由具有一定弹性和抗压强度的高分子材料所制成,该材料可为工程橡胶,工具管4搭放在滚筒5上后,滚筒5与其接触的表面将产生凹陷,使工具管4能更为牢固地被夹持在滚筒5之间。
为进一步使工具管4更为稳定地被夹持在滚筒5之间,将滚筒5设为一端朝向安装杆2收拢的圆锥台状结构。
且由于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误差,预留孔洞的高度或者工具管4被吊起的高度与预期的并不能保持完全一致,此时再通过操控大型器械来校准工具管4的位置高度是十分麻烦的。为解决此问题,故在安装杆2上设置有管道定位组件6,并进一步在安装杆2的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管道定位组件6包括与安装杆2螺纹连接的套环61,转轴3对称固接在套环61侧壁的两侧,通过拧转套环61来改变滚筒5在安装杆2上的高度位置,使其对准预留孔洞其内壁下边缘的位置,起到对工具管的位置进行预定位的作用,更方便大型吊顶器械校准工具管的位置。
考虑到工具管4在顶进的过程中将带动滚筒5在转轴3上不停地进行滚动,从而使套环61具有发生偏转的倾向,这种倾向将会对工具管4的顶进产生干扰。故管道定位组件6还包括用于限制套环61转动的限位件62,将限位件62设为防松螺母,防松螺母螺纹连接在套环61下方并与其下端面互相紧贴,起到良好的限位效果。
参照图2,为进一步增强对套环61的限位效果,将防松螺母与套环61相对的表面设为齿形面,套环61对应的面上设有与之啮合的齿面,通过齿面的啮合,将使套环61卡合在当前的位置。
为更进一步增强对套环61的限位效果,在安装杆2上设置有紧压螺母7,紧压螺母7将紧贴于套环61上端面,将套环61牢固地限制在当前的位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