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弹簧活塞组件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1398发布日期:2018-09-04 20:5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特指一种气压弹簧活塞组件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悬架能够减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振动和冲击,使汽车能够更加安全、舒适的行驶;汽车悬架在汽车中使用广泛。骑车悬架包括减振元件和弹性元件,现有汽车悬架的弹性元件通常为钢板弹簧和空气弹簧;现有弹性元件中钢板弹簧刚度和重量均较大,增加了车身的整体重量。

现有商用车中,通常采用空气弹簧,空气弹簧由橡胶囊和高压气体充装设备组成。橡胶囊刚度有局限、易损坏、环境因素影响大、易爆囊;高压气体充装设备由专用管路和压缩机构成,维护成本高、占空间大、影响底盘布局。

同时现有空气弹簧中,活塞和气缸间的密封件容易磨损,磨损后导致漏气,降低空气弹簧的工作稳定性。同时跟换密封件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气压弹簧活塞组件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中,密封件磨损后能够自动补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压弹簧活塞组件密封结构,活塞上开设有活塞密封气道,所述活塞密封气道出口端内设置有活塞密封件,所活塞密封件与气缸侧壁接触;所述活塞密封气道进口端与气缸内部连通,使气缸内的气体从活塞密封气道进口端进入活塞密封气道内挤压活塞密封件,使活塞密封件压紧气缸侧壁。

由于上述结构,气缸内的气体始终挤压活塞密封件,当活塞密封件磨损后,活塞密封气道出口端内的活塞密封件被气压从活塞密封气道出口端挤出,补偿活塞密封件的磨损。使活塞与气缸间始终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密封气道包括开设在活塞上,靠近减振工作缸的减振端活塞密封气道,所述减振端活塞密封气道出口端内设置有减振端活塞密封件,所减振端活塞密封件与气缸侧壁接触;所述减振端活塞密封气道进口端与减振工作缸内部连通,使减振工作缸内的气体从减振端活塞密封气道进口端进入减振端活塞密封气道内挤压减振端活塞密封件,使减振端活塞密封件压紧气缸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密封气道包括开设在活塞上,靠近弹簧工作缸的弹簧端活塞密封气道,所述弹簧端活塞密封气道出口端内设置有弹簧端活塞密封件,所弹簧端活塞密封件与气缸侧壁接触;所述弹簧端活塞密封气道进口端与弹簧工作缸内部连通,使弹簧工作缸内的气体从弹簧端活塞密封气道进口端进入弹簧端活塞密封气道内挤压弹簧端活塞密封件,使弹簧端活塞密封件压紧气缸侧壁。

进一步的,活塞上连接有活塞杆,所活塞杆处设置有活塞杆密封结构;所述活塞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活塞杆导向套上的活塞杆密封气道;所述活塞杆密封气道所述导向套上设置有活塞杆密封气道,所述活塞杆密封气道出口端设置有活塞杆密封件,所活塞杆密封件与活塞杆侧壁接触;所述活塞杆密封气道进口端与气缸内部连通,使气缸内的气体从活塞杆密封气道进口端进入活塞杆密封气道内挤压活塞杆密封件,使活塞杆密封件压紧活塞杆侧壁。

进一步的,活塞上还开设置有活塞润滑油道,所述活塞润滑油道进口端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一侧与气缸内的的气体接触,另一侧与活塞润滑油道内的润滑油接触;所述活塞润滑油道出口端与气缸侧壁接触;气缸内的气体挤压滑块,使滑块向活塞润滑油道内移动,将活塞润滑油道内的润滑油从活塞润滑油道出口挤出。

由于上述结构,润滑油从活塞润滑油道出口端出来后与气缸侧壁接触,形成润滑油膜,油膜可以润滑可以着润滑作用,同时该油膜还可以起着密封气体的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活塞组件上的密封件,在气压的挤压作用下,磨损后能够自动补偿,使活塞组件与气缸间始终密封,保证了密封的稳定性,减少密封件的频繁更换,使用方便,节省密封件的使用成本。同时润滑油道中的润滑油还起着润滑和油密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气压弹簧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活塞密封结构图;

图3是活塞杆密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方式中描述的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一种气压弹簧它包括气筒10、气缸24、活塞组件、所述气筒10包括气筒10上端盖6和气筒10下端盖14;所述气缸24置于气筒10内;气缸24内设置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5和活塞9,所述活塞杆5上端贯穿气筒10上端盖6,伸出气筒10外;所述活塞杆5下端连接有活塞9;所活塞9将气缸24分隔成减振工作缸25和弹簧工作缸11,所述减振工作缸25和弹簧工作缸11内充装有高压气体;

所述活塞杆5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为减振储气腔2,所述减振储气腔2与减振工作缸25连通,所述减振工作缸25和减振储气腔2间设置有减振阀体31,所减振阀体31用于控制减振工作缸25和减振储气腔2的通断;所述减振阀体31上还设置有减振节流孔29,所述减振节流孔29将减振工作缸25和减振储气腔2连通;

所述减振阀体31为单向球阀,只允许减振储气腔2内的气体流向减振工作缸25,而减振工作缸25内的气体只能通过减振节流孔29流向减振储气腔2;

所述活塞9上设置有减振阀体安装腔,所述减振阀体安装腔与减振工作缸25和减振储气腔连通,所述减振阀体31安装在减振阀体安装腔内;所述减振阀体安装腔插入活塞9内与活塞9螺纹连接。

所活塞杆5上上端设置有活塞9杆封头4,封头4上设置有减振工作缸充气气咀3,减振工作缸充气气咀3与减振储气腔2连通。

所述活塞9杆封头4上连接有车桥连接头1,所述车桥连接头1用于连接车轮。

所述弹簧工作缸11与弹簧储气腔22连通,所述弹簧工作缸11与弹簧储气腔22间设置有气弹簧阀体12,所述气弹簧阀体12用于控制弹簧工作缸11与弹簧储气腔22的通断,所述气弹簧阀体12上还设置有气弹簧节流孔30,所述气弹簧节流孔30将弹簧工作缸11与弹簧储气腔22连通。所述弹簧储气腔22设置在气筒10内,位于气缸24外侧;

所述气弹簧阀体12为单向球阀,只允许弹簧工作缸11内的气体流向弹簧储气腔22内,而弹簧储气腔22内的气体只能通过气弹簧节流孔30流向弹簧工作缸11。

所述气筒10底部设置有车架连接头,所述车架连接头用于连接车架;

所述气筒10侧壁上设置有弹簧工作缸充气气咀17,所弹簧工作缸充气气咀17与弹簧储气腔22连通。

所述减振工作缸25内设置有活塞杆5导向套7;如图1所示,活塞杆5导向套7小端与气缸24接触,大端与气筒10接触。

所述活塞9上设置有活塞密封气道,所述活塞密封气道出口端内设置有活塞密封件,所活塞密封件与气缸24侧壁接触;所述活塞密封气道进口端与气缸24内部连通,使气缸24内的气体从活塞密封气道进口端进入活塞密封气道内挤压活塞密封件,使活塞密封件压紧气缸24侧壁。

所述活塞密封气道包括减振端活塞密封气道23和弹簧端密封气道;减振端活塞密封气道23出口端内设置有减振端活塞密封件,所减振端活塞密封件与气缸24侧壁接触;所述减振端活塞密封气道23进口端与减振工作缸25内部连通,使减振工作缸25内的气体从减振端活塞密封气道23进口端进入减振端活塞密封气道23内挤压减振端活塞密封件,使减振端活塞密封件压紧气缸24侧壁。

所述弹簧端活塞密封气道19出口端内设置有弹簧端活塞密封件20,所弹簧端活塞密封件20与气缸24侧壁接触;所述弹簧端活塞密封气道19进口端与弹簧工作缸11内部连通,使弹簧工作缸11内的气体从弹簧端活塞密封气道19进口端进入弹簧端活塞密封气道19内挤压弹簧端活塞密封件20,使弹簧端活塞密封件20压紧气缸24侧壁。

所述导向套7上设置有活塞杆密封气道28,所述活塞杆密封气道28出口端设置有活塞杆密封件33,所活塞杆密封件33与活塞杆5侧壁接触;所述活塞杆密封气道28进口端与减振工作缸25内部连通,使减振工作缸25内的气体从活塞杆密封气道28进口端进入活塞杆密封气道28内挤压活塞杆密封件33,使活塞杆密封件33压紧活塞杆5侧壁。

所述活塞杆5上还设置有防尘密封件8,所述防尘密封件8设置在活塞杆5上靠近气筒10上端盖6处。

所述活塞9上设置有活塞润滑油道21,所述活塞润滑油道21进口端内设置有滑块18,所述滑块18一侧与气缸24内的的气体接触,另一侧与活塞润滑油道21内的润滑油接触;所述活塞润滑油道21出口端与气缸24侧壁接触;气缸24内的气体挤压滑块18,使滑块18向活塞润滑油道21内移动,将活塞润滑油道21内的润滑油从活塞润滑油道21出口挤出。

所述活塞润滑油道21出口位于弹簧端活塞密封件20与减振端活塞密封件之间,润滑油从活塞润滑油道21出口端出来后与气缸24侧壁接触,形成润滑油膜,油膜可以起着润滑作用,同时该油膜还可以起着密封气体的作用;而弹簧端活塞密封件20与减振端活塞密封件用隔绝润滑油膜与弹簧工作腔和减振工作腔内的气体接触。

本实用新型气压弹簧的工作工程如下: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受到凸路面的冲击时,活塞杆5带动活塞9在气缸24内移动,活塞9压缩弹簧工作缸11体积,使弹簧工作缸11内的压力大于弹簧储气腔22内的压力,使弹簧工作缸11内的气体从气弹簧阀体回气孔13冲开气弹簧阀体密封球16,从气弹簧过气孔34进入弹簧储气腔22内;此时弹簧工作缸11用于吸收冲击时产生的能量;

活塞9压缩弹簧工作缸11体积时,减振工作缸25体积变大,减振工作缸25内的压力小于减振储气腔2内的压力,使减振储气腔2内的气体从减振阀体回气孔32冲开减振阀体31密封球27,从减振过气孔26进入进入减振工作缸25内;这样利于弹簧工作缸11更好的吸收冲击产生的能量。

过完凸路面后,冲击解除,活塞9复位,此时弹簧工作缸11内的气体释放冲击时吸收的能量,弹簧工作缸11体积变大,弹簧储气腔22内的压力大于弹簧工作缸11内的压力,气弹簧阀体12关闭,使弹簧储气腔22内的气体从气弹簧节流孔30进入弹簧工作缸11。弹簧工作缸11释放冲击时吸收的能量时,活塞9压缩减振工作缸25的体积,使减振工作缸25内的压力大于减振储气腔2内的压力,减振阀体31关闭,使减振工作缸25内的气体从减振节流孔29进入减振储气腔2内,吸收弹簧工作缸11气体释放的衰减过后的冲击能量,然后气体温度上升,冲击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受到凹路面的冲击时,活塞杆5带动活塞9在气缸24内移动,活塞9压缩减振工作缸25体积,使减振工作缸25内的压力大于减振储气腔2内的压力,此时,减振阀体31关闭,使减振工作缸25内的气体通过减振节流孔29进入减振储气腔2内;此时减振工作缸25用于吸收冲击时产生的能量;

活塞9压减振工作缸25体积时,弹簧工作缸11体积变大,弹簧工作缸11内的压力小于弹簧储气腔22内的压力,气弹簧阀体12关闭,使减振储气腔2内的气体通过气弹簧节流孔30进入弹簧工作缸11内;利于车轮与地面充分接触。

过完凸路面后,冲击解除,活塞9复位,此时减振工作缸25内的气体释放冲击时吸收的能量,减振工作缸25体积变大,减振储气腔2内的压力大于减振工作缸25内的压力,使减振储气腔2内的气体从减振阀体回气孔32冲开减振阀体31密封球27,从减振过气孔26进入进入减振工作缸25内。减振工作缸25释放冲击时吸收的能量时,活塞9压缩弹簧工作缸11的体积,使弹簧工作缸11内的压力大于弹簧储气腔22内的压力,使弹簧工作缸11内的气体从气弹簧阀体回气孔13冲开气弹簧阀体密封球16,从气弹簧过气孔34进入弹簧储气腔22内,吸收减振工作缸25气体释放的衰减过后的冲击能量,然后气体温度上升,冲击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