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管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4008发布日期:2018-07-20 20:47阅读:10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支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管枕。



背景技术:

在管道戈壁、山区施工过程中,为防止砂砾、碎石等对管道防腐层造成损伤,在施工中管底需要预铺细土垫层,且该细土垫层需设备压实,细土压实需要大型机械且压实过程费时费力、施工成本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进度,管枕作为一款管道施工用品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在管道下沟前,按照一定的间距将管枕铺设在管沟中心,下沟时将管道铺设在管枕上,管枕对管道起到有效支撑作用,管道与管枕未接触的管段处于悬空状态,砂砾、碎石不会与管道直接接触,之后再铺填的细土会将下方空隙填满,管道得到了充分保护。

在陆地管道焊接过程中,需搭设管墩将管道架起,搭设土墩时需开挖大量原土,这样会破坏土壤层构造,影响土地耕种;在戈壁、山区搭设管墩时,由于用碎石搭设的管墩受自然因素影响沉降程度大,影响后期管道防腐施工,且对管道防腐层有一定损伤,在施工时需人工填装沙袋搭设管墩,该种方式费时费力,施工成本较高,且用于填装的沙袋回收难度大,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使用管枕可有效改善以上问题,将多个管枕错位叠加可获得不同的高度,可充分满足现场使用。管道下沟后,用于支撑的管枕可全部回收用于管道沟下支撑或下一标段的焊接支撑。

本发明较之于现有管枕产品轻质高强,耐磨耐腐蚀,便于安装和运输,并可重复利用,可用于戈壁、山地等区域减少细土压实工序,陆地焊接用于管道支撑等工序。相比传统施工方法高效、便捷、环保。

于是,本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管枕,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管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轻质高强略差,耐磨耐腐蚀性差,不易安装和运输,不可重复利用且环保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管枕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管枕,其中,该高分子复合材料管枕包括有:顶部圆弧支撑面,内支撑面,外支撑面,内平面加强板,外平面加强底,外侧加强凹槽,环向加强沟,垫脚,法兰孔,防滑磨砂粒和管枕本体;所述管枕本体的顶侧环形均匀布置有八个顶部圆弧支撑面;所述顶部圆弧支撑面的底侧外侧环形均匀开设有八个外侧加强凹槽,且外侧加强凹槽内侧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外支撑面;所述顶部圆弧支撑面两两之间均设置有环向加强沟;所述顶部圆弧支撑面的外侧底部呈环形设置有外平面加强底;所述环向加强沟的对应外侧的外平面加强底上环形均匀布置有八个垫脚;所述垫脚的相邻外侧对应开设有八处法兰孔。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圆弧支撑面呈横向柱形弧面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内平面加强板与外平面加强底处于同一平面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管枕本体内部呈空心结构,且管枕本体可通过空心结构罗列起来。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圆弧支撑面的上侧均密集设置有防滑磨砂粒。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该实用新型设有的顶部圆弧支撑面1可与所支撑管道接触,用于支撑所支撑管道;并且该管枕本体可以两个或多个管枕相错一定角度叠放用于支撑管道时,所述内支撑面和外支撑面用于支撑其上面的一个管枕;该使用新型设有的内平面底板和外平面底板处于同一平面,用于与所支撑地面接触,对管枕起支撑作用。设有的外侧加强凹槽和环向加强沟对管枕有一定的加强作用,使其负载能力更强;并且在运输过程中,为减少运输体积,可将管枕本体正对罗列起来,为防止上下管枕之间互相卡死,影响安装拆卸,设计了垫脚;设有的法兰孔可用于管枕与其他物体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轴侧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轴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轴侧罗列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部圆弧支撑面,2-内支撑面,3-外支撑面,4-内平面加强板,5-外平面加强底,6-外侧加强凹槽,7-环向加强沟,8-垫脚,9-法兰孔,10-防滑磨砂粒,11-管枕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实用新型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参见图1至附图5,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管枕,包括有:顶部圆弧支撑面1,内支撑面2,外支撑面3,内平面加强板4,外平面加强底5,外侧加强凹槽6,环向加强沟7,垫脚8,法兰孔9,防滑磨砂粒10和管枕本体11;所述管枕本体11的顶侧环形均匀布置有八个顶部圆弧支撑面1;所述顶部圆弧支撑面1的底侧外侧环形均匀开设有八个外侧加强凹槽6,且外侧加强凹槽6内侧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外支撑面3;所述顶部圆弧支撑面1两两之间均设置有环向加强沟7;所述顶部圆弧支撑面1的外侧底部呈环形设置有外平面加强底5;所述环向加强沟7的对应外侧的外平面加强底5上环形均匀布置有八个垫脚8;所述垫脚8的相邻外侧对应开设有八处法兰孔9。

其中,所述顶部圆弧支撑面1呈横向柱形弧面设计,便于符合管道外部结构,在支撑过程中使管道能够更加的稳定。

其中,所述内平面加强板4与外平面加强底5处于同一平面设计,便于管枕本体11通过该内平面加强板4与外平面加强底5与支撑地面接触,增加接触面的,提高对管枕本体11起支撑作用。

其中,所述管枕本体11内部呈空心结构,且管枕本体11可通过空心结构罗列起来,便于在运输过程中减小运输体积,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并且在罗列扣合时,设置的垫脚8可起到间隔支撑的作用,有效防止上下管枕本体11之间互相卡死,影响安装拆卸。

其中,所述顶部圆弧支撑面1的上侧均密集设置有防滑磨砂粒10,便于增加与管道的接触摩擦力,从而有效防止管道滑脱,增加管道安装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原理:

在使用该高分子复合材料管枕时,使用时,只需将管枕本体11放置在地面上,使内平面加强板4、外平面加强底5尽可能多的与地面接触,管枕本体11无较大角度倾斜即可,防止管子放置在管枕本体11上出现侧翻,造成事故。放置多个管枕本体11时,放置位置应根据顶部圆弧支撑面1和要放置的管子的形状确定,管子要与顶部圆弧支撑面1充分接触,避免单个管枕本体11局部受力,对产品造成损伤,并且管枕本体11可采用模具热熔冲压,也可采用模具进行压力浇铸获得,制作时应一次成型,冷却成型后壁厚均匀,无裂纹。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