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避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6087发布日期:2019-07-13 10:10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磁悬浮避震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与一种避震器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磁悬浮避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避震器主要包含有弹簧式避震器以及气动式避震器,其中,弹簧式避震器支撑力比较小,使弹簧式避震器的应用场合有限,且会因为弹簧使用次数达到一定程度后发生金属疲劳而失效;而气动式避震器需要在低温下灌装液氮,在常温下转化为高压气体,且所使用的气缸及活塞的加工精度高、制作复杂以及成本高,此外,气动式避震器还在高温环境下具有危险性,使用时间久会因密封件老化导致高压气体泄漏,进而导致避震器失效;除了上述两种形式的避震器之外,还有一种液压式避震器,其是通过液体驱动,因此使液态式避震器结构更为复杂,而液压式避震器特点是支撑力强,但动作缓慢,应用场合也与上述两种的避震器不尽相同,有鉴于此,本案创作人于观察到上述缺点后,认为已知避震器实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而逐有本发明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悬浮避震器,其结构简单,且支撑力与气动式避震器相同,特别是加工精度要求低以减少制造成本,更可应用于不同环境,以延长该磁悬浮避震器的使用寿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磁悬浮避震器,其包含有:一外套缸,该外套缸具有一容槽,该外套缸的一端设有一开口,且该开口连通该容槽,该外套缸的另一端则设有一穿孔;一轴杆,该轴杆的一端设置于该外套缸的穿孔,而该轴杆的另一端设置于该容槽,并穿设通过该开口,且于该轴杆上设有一活塞;一内套缸,该内套缸设置于该轴杆上,并滑设于该外套缸的容槽,而该内套缸内也具有一容槽,该内套缸朝该外套缸的一端也设有一开口,且该内套缸的开口与该内套缸的容槽相连通,该内套缸的开口上设有一固定件;一弹性件,该弹性件套设于该轴杆上,并位于该内套缸的容槽内,且该弹性件的一端抵止于该固定件上;一第一磁浮单元,该第一磁浮单元包含有一第一磁铁以及一第二磁铁,其中,该第一磁铁设置于该内套缸的容槽内,而该第二磁铁是水平对应该第一磁铁设置,并设置于该活塞的顶面,且该第二磁铁的中心处穿设有一穿孔,使该轴杆的一端穿设通过该活塞,再穿设于该第二磁铁的穿孔,且该第一磁铁与该第二磁铁的相对应面为相同磁性;一第二磁浮单元,该第二磁浮单元包含有一第三磁铁以及一第四磁铁,其中,该第三磁铁设置于该活塞的底面,而该第四磁铁则设置于该弹性件的另一端,且该第三磁铁与该第四磁铁的中心处分别穿设有一穿孔,使该轴杆穿设通过,该第三磁铁与该第四磁铁的相对应面为相同磁性。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第一磁铁与该第二磁铁分别罩设有一第一外罩以及一第二外罩,该第二外罩对应该第二磁铁的穿孔穿设有一贯孔,使该轴杆穿设通过,该第三磁铁与该第四磁铁分别罩设有一第三外罩以及一第四外罩,该第三外罩与该第四外罩对应该第三磁铁与该第四磁铁的穿孔穿设有一贯孔,而使该轴杆穿设通过。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第四外罩的底面设有一环形的凸缘,使该弹性件的一端套设于该凸缘的外周,该固定件的顶面中心处凸设有一卡制凸缘,使该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于该固定件的卡制凸缘。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第一磁铁、该第二磁铁、该第三磁铁以及该第四磁铁的外周分别罩设有一第一保护套、一第二保护套、一第三保护套及一第四保护套,且该第一保护套、该第二保护套、该第三保护套以及该第四保护套为一耐隆纤维或玻璃纤维所构成。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固定件设置于该内套缸的下端,该固定件的顶面设有一卡制凸缘,该固定件的中心穿设有一贯孔,使该轴杆穿设通过,且该弹性件的一端抵止于该卡制凸缘。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第一磁铁与该第二磁铁的相对应面,以及该第三磁铁与该第四磁铁的相对应面分别设有一防冲击的垫片。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弹性件为一弹簧。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第一磁浮单元的磁力大于该第二磁浮单元的磁力。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外套缸呈中空长筒状,而该内套缸对应该外套缸也呈中空长筒状。

本发明所提供的磁悬浮避震器,是通过该第一磁浮磁铁与该第二磁浮磁铁的磁力,以缓冲外力冲击,并通过该弹性件而使该磁悬浮避震器达到平衡的功效,且该外套缸与该内套缸之间的气密度与精密度要求低,借此,以减少制造成本,更具有可应用于不同环境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磁悬浮避震器未受冲击时的状态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磁悬浮避震器受外力冲击时的状态剖视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0外套缸;11容槽;12开口;13穿孔;20轴杆;21活塞;30内套缸;31容槽;32开口;33固定件;331卡制凸缘;332贯孔;40弹性件;50第一磁浮单元;51第一磁铁;52第二磁铁;521穿孔;53第一外罩;54第二外罩;541贯孔;55第一保护套;56第二保护套;57垫片;60第二磁浮单元;61第三磁铁;611穿孔;62第四磁铁;621穿孔;63第三外罩;631贯孔;64第四外罩;641凸缘;642贯孔;65第三保护套;66第四保护套;67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1至图3所示,其揭露有一种磁悬浮避震器,其包含有:

一外套缸10,其是呈中空长筒状,使该外套缸10内具有一容槽11,而该外套缸10的一端设有一开口12,该开口12连通该容槽11,该外套缸10的另一端则设有一穿孔13。

一轴杆20,其一端设置于该外套缸10的穿孔13,而该轴杆20另一端设置于该外套缸10的容槽11,并穿设通过该开口12,而且设有一活塞21。

一内套缸30,其设置于该轴杆20上,并滑设于该外套缸10的容槽11,且该内套缸30对应该外套缸10呈中空长筒状,该内套缸30内具有一容槽31,该内套缸30朝该外套缸10的一端设有一开口32,该内套缸30还包含有一固定件33,该固定件33设置于该内套缸30的下端,并位于该内套缸30的开口32的位置处,且该固定件33的顶面设有一卡制凸缘331,而该固定件33的中心穿设有一贯孔332,使该轴杆20穿设通过。

一弹性件40,其套设于该轴杆20上,并位于该内套缸30的容槽31,且该弹性件40的一端抵止于该固定件33的卡制凸缘331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弹性件40为一弹簧。

一第一磁浮单元50,其包含有一第一磁铁51以及一第二磁铁52,其中,该第一磁铁51设置于该内套缸30的容槽31,而该第二磁铁52水平对应该第一磁铁51设置,并设置于该活塞21的顶面,且该第二磁铁52的中心处穿设有一穿孔521,使该轴杆20的一端穿设通过该活塞21,再穿设于该第二磁铁52的穿孔521,且该第一磁铁51与该第二磁铁52的相对应面为相同磁性,此外,该第一磁铁51的外周罩设有一第一外罩53,该第二磁铁52罩设有一第二外罩54,且该第二外罩54穿设有一贯孔541,使该轴杆20穿设通过,并固设于该第二磁铁52的穿孔521,该第一磁铁51与该第一外罩53之间设有一第一保护套55,还有该第二磁铁52与该第二外罩54之间设有一第二保护套56,其中,该第一保护套55与该第二保护套56为耐隆纤维或玻璃纤维所制成,且该第一保护套55与该第二保护套56具有保护该第一磁铁51与该第二磁铁52的功效,该第一磁铁51与该第二磁铁52的相对应面还分别设有一防冲击的垫片57,其使该内套缸30受一外力冲击时,该些垫片57具有保护、防冲击的功效,以避免该第一磁铁51与该第二磁铁52损坏。

一第二磁浮单元60,其包含有一第三磁铁61以及一第四磁铁62,其中,该第三磁铁61设置于该活塞21的底面,而该第四磁铁62则设置于该弹性件40的另一端,且该第三磁铁61与该第四磁铁62的中心处分别穿设有一穿孔611、621,使该轴杆20穿设通过,该第三磁铁61与该第四磁铁62的相对应面为相同磁性,此外,该第三磁铁61的外周罩设有一第三外罩63,而该第四磁铁62罩设有一第四外罩64,其中,该第三外罩63对应该第三磁铁61的穿孔设有一贯孔631,而该第四外罩64的底面设有一环形的凸缘641,且该第四外罩64对应该第四磁铁62的穿孔621穿设有一贯孔642,该第三磁铁61与该第三外罩63之间还设有一第三保护套65,该第四磁铁62与该第四外罩64之间设有一第四保护套66,而该第三保护套65与该第四保护套66为耐隆纤维或玻璃纤维所制成,且该第三保护套65与该第四保护套66具有保护该第三磁铁61与该第四磁铁62的功效,该第三磁铁61与该第四磁铁62的相对应面还分别设有一防冲击的垫片67,该些垫片67具有保护、防冲击的功效,以避免该第三磁铁61与该第四磁铁62损坏。

请继续参阅图4所示,当该内套缸30受一外力冲击时,该内套缸30会朝该外套缸10的轴向滑动,使该第一磁铁51靠近该第二磁铁52,且该第一磁铁51与该第二磁铁52的相对应面为相同磁性,而会产生同极相斥的作用,使该内套缸30不会与该活塞21产生碰撞,进而达到缓冲的作用,当外力消失时,该第一磁铁51与该第二磁铁52会相远离,同时使该第三磁铁61与该第四磁铁62相靠近,该第三磁铁61与该第四磁铁62的相对应面为相同磁性,也会产生同极相斥的作用,且通过该弹性件40的弹力,以抵顶该第四磁铁62,而使该第三磁铁61与该第四磁铁62相靠近,以恢复呈未受力的状态,借此,以达到缓冲、避震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磁浮单元50的磁力大于该第二磁浮单元60的磁力,且通过该弹性件40的弹性,使该内套缸30未受到外力冲击时,能使该第一磁浮单元50与该第二磁浮单元60保持一平衡状态。

再值得一提的是,该外套缸10与该内套缸30之间的气密度与精密度要求低,进而降低制造成本,更使该磁悬浮避震器具有可应用于不同环境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于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