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传输用尿素管快速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7519发布日期:2018-10-09 19:54阅读:44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尿素传输用尿素管快速接头。



背景技术:

尿素管是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中用于传输尿素的管路。为使得尿素管道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工况下,故对于尿素管与尼龙管路的连接位置需要采用尿素管接头以进行稳定的连接处理。为了保证尿素管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可提供稳定的工作状态,现有的尿素管接头往往采用护套注胶的封装方法以实现尿素管接头与尼龙管路的连接,即在尿素管接头与尼龙管路外侧设置护套,并在护套内注入AB胶,待AB胶凝固后实现尿素管接头与尼龙管路之间的稳定连接。但上述连接方式不仅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连接效率较低,并且连接的可靠性差,易于出现松脱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尿素传输用尿素管快速接头,其可实现尿素管接头相对于尼龙管路的高效而稳定的连接处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尿素传输用尿素管快速接头,其包括接头本体,接头本体用于连接至尼龙管路之上;所述接头本体的外部设置有电热丝,所述尼龙管路的外部设置有波纹管;所述接头本体与所述尼龙管路的连接位置设置有注塑壳体,所述接头本体与所述尼龙管路的连接端部位于注塑壳体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电热丝呈螺旋形进行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接头本体外部的电热丝以及所述尼龙管路外部的波纹管均位于所述注塑壳体之中,所述注塑壳体的内壁中,所述电热丝以及所述波纹管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所述电热丝嵌入至所述第一槽体之中,所述波纹管嵌入至所述第二槽体之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槽体以及第二槽体的设置使得电热丝以及波纹管与注塑壳体之间的连接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改善,进而使得接头本体与尼龙管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得以进一步提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接头本体包括有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其中,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部分与所述尼龙管路彼此相对,当所述接头本体与所述尼龙管路彼此连接时,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部分位于尼龙管路的外部,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部分位于尼龙管路的内部;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部分的端部设置有沿其径向延伸的限位端体,所述限位端体的直径与尼龙管路的内径相同;所述尼龙管路与所述接头本体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导流孔,导流孔在所述尼龙管路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进行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接头本体的结构设置以使得接头本体在尼龙管路内部区域形成由限位端体、尼龙管路内壁以及接头本体形成的密闭空间,通过尼龙管路之上的导流孔则可使得注塑壳体成型过程中,注塑介质亦可进入至上述密闭空间,以使得接头本体与尼龙管路在内部形成辅助连接,进而使得接头本体与尼龙管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尿素传输用尿素管快速接头,其可在接头本体与尼龙管路完成初步连接后,通过在接头本体外部设置电热丝以使得形成局部高温,此时,通过对于接头本体与尼龙管路的连接部位进行低温注塑以形成注塑壳体则可使得接头本体与尼龙管路形成包覆连接的方式,上述电热丝所具有的高温可使得接头本体与尼龙管路在注塑壳体内部进行稳固连接,进而使得本申请中的接头本体与尼龙管路可有效提高连接稳定性。同时,实现上述接头本与尼龙管路的连接的时间约为30s,连接效率较于现有技术存在显著改进,生产成本亦可得到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3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接头本体、2-尼龙管路、3-电热丝、4-波纹管、5-注塑壳体、6-第一槽体、7-第二槽体、8-限位端体、9-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尿素传输用尿素管快速接头,其包括接头本体1,接头本体1用于连接至尼龙管路2之上;所述接头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电热丝3,所述尼龙管路2的外部设置有波纹管4;所述接头本体1与所述尼龙管路2的连接位置设置有注塑壳体5,所述接头本体1与所述尼龙管路2的连接端部位于注塑壳体5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电热丝3呈螺旋形进行延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尿素传输用尿素管快速接头,其可在接头本体与尼龙管路完成初步连接后,通过在接头本体外部设置电热丝以使得形成局部高温,此时,通过对于接头本体与尼龙管路的连接部位进行低温注塑以形成注塑壳体则可使得接头本体与尼龙管路形成包覆连接的方式,上述电热丝所具有的高温可使得接头本体与尼龙管路在注塑壳体内部进行稳固连接,进而使得本申请中的接头本体与尼龙管路可有效提高连接稳定性。同时,实现上述接头本与尼龙管路的连接的时间约为30s,连接效率较于现有技术存在显著改进,生产成本亦可得到控制。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接头本体1外部的电热丝3以及所述尼龙管路2外部的波纹管4均位于所述注塑壳体5之中,所述注塑壳体5的内壁中,所述电热丝3以及所述波纹管4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槽体6与第二槽体7,所述电热丝3嵌入至所述第一槽体6之中,所述波纹管5嵌入至所述第二槽体7之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槽体以及第二槽体的设置使得电热丝以及波纹管与注塑壳体之间的连接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改善,进而使得接头本体与尼龙管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得以进一步提高。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接头本体1包括有第一部分101与第二部分102,其中,所述接头本体1的第二部分102与所述尼龙管路2彼此相对,当所述接头本体1与所述尼龙管路2彼此连接时,所述接头本体1的第一部分101位于尼龙管路2的外部,所述接头本体1的第二部分102位于尼龙管路2的内部;所述接头本体1的第二部分102的端部设置有沿其径向延伸的限位端体8,所述限位端体8的直径与尼龙管路2的内径相同;所述尼龙管路2与所述接头本体1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导流孔9,导流孔9在所述尼龙管路2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进行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接头本体的结构设置以使得接头本体在尼龙管路内部区域形成由限位端体、尼龙管路内壁以及接头本体形成的密闭空间,通过尼龙管路之上的导流孔则可使得注塑壳体成型过程中,注塑介质亦可进入至上述密闭空间,以使得接头本体与尼龙管路在内部形成辅助连接,进而使得接头本体与尼龙管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2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