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5672发布日期:2019-03-19 20:4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限速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



背景技术:

隔离带又称伸缩隔离带、一米线、栏杆座或警戒线等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由于隔离带可以将人群做区域性的隔离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以提供大型群众控制、排队秩序控制以及定向人流输导所必需的队列设施和科学的摆放规划,因此,无论是在机场、银行、邮局、车站,还是在机关、医院、企业,都是隔离带广泛应用的区域。

传统的隔离带通常是将一绳带直接卷在一转轴上,在使用时,拉动该绳带的一端将该绳带展开至一使用长度,在使用完毕时,手动旋转该转轴以将该绳带再次卷在该转轴上,以便携带和储存。然而,每次使用完该传统隔离带之后,都需要人为地转动该转轴以回收该绳带,这不仅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人力,而且还给人们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和麻烦。

因此,为了解决绳带回收困难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自动回收式隔离带,以在使用完毕之后,该自动回收式隔离带能够自动回收该绳带。具体地,该自动回收式隔离带通常包括一绳带、一转轴和一卷簧。该绳带被卷在该转轴上,并且当该绳带在外力作用下被拉出以展开时,该绳带将带动该转轴发生转动。该卷簧被设置于该转轴,并随着该转轴的转动而被收紧以积聚回旋力。当作用于该绳带上的外力消失或消除时,该卷簧在自身回旋力的作用下,将驱动该转轴进行反向回转,进而带动该绳带随之回卷,以实现自动回收该绳带的目的,从而达到便于回收和节省人力的效果。

然而,随着该自动回收式隔离带的该绳带被拉出的长度越长,该卷簧所积聚的回旋力也就越大。相应地,该转轴的反向回转速度也就越快,该绳带被回卷的速度也随之变快。因此,一旦作用于该绳带上的外力消失或消除时,该绳带将被急速回卷而发生大幅摆动,容易造成伤人事故,并且随着该绳带被拉出的长度越长,该绳带因回卷过快而伤人的安全隐患也就越大。特别地,由于该自动回收式隔离带通常被布置于人流量较大的复杂环境中,因此,该绳带极易因被小孩子或其他人无意地或意外地触碰而发生自动回卷,一旦该绳带回卷过快,那么该绳带将给周围人群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其中所述旋转限速装置能够有效地限制一转轴的旋转速度,以防所述转轴的旋转速度过快。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其中所述旋转限速装置仅能够限制一转轴在一反向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速度,而不限制所述转轴在一正向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其中,在一转轴的旋转速度在一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所述旋转限速装置能够被自动地触发以及时停止所述转轴的旋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其中所述旋转限速装置能够允许一转轴在一预定转速限值内进行无约束地旋转运动。也就是说,所述旋转限速装置对所述转轴在所述预定转速限值内的自由旋转运动没有任何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其中所述旋转限速装置能够根据具体需要来调节一转轴的一预定转速限值的大小,以便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其中,在所述旋转限速装置限制一转轴的旋转运动之后,所述旋转限速装置能够释放所述转轴,以使所述转轴能在所述预定转速限值内继续自由地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其中所述旋转限速装置能够无声地停止一转轴的旋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其中,在所述旋转限速装置限制一转轴的旋转运动之后,所述旋转限速装置能够自动地释放所述转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其能够拓展所述旋转限速装置的应用范围,以便所述旋转限速装置的普及和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其中所述旋转限速装置能够被安装到任一具有一转轴的设备上,以限制所述设备的所述转轴的旋转速度。换句话说,只要某一设备具有转轴,所述旋转限速装置就能够与所述设备结合,以通过所述旋转限速装置来限制所述设备的所述转轴的旋转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其中所述旋转限速装置适于被应用于一隔离带装置,以提高所述隔离带装置的安全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其中,在一具有所述旋转限速装置的隔离带装置中,所述旋转限速装置能够降低所述隔离带装置在使用时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其中,在一具有所述旋转限速装置的隔离带装置中,所述旋转限速装置能够限制一隔离带装置的一绳带的回卷速度,以防所述绳带因回卷速度过快而造成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其中所述旋转限速装置能被可拆卸地安装于一隔离带装置,以便组装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其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需要采用昂贵的材料或复杂的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成功和有效地提供一解决方案,不只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同时还增加了所述旋转限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隔离带装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实用新型目的或其他目的和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旋转限速装置,供限制一转轴的旋转,包括:

一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件适于被固接于该转轴,以与该转轴同步旋转;

至少一限速凸块;以及

一活动件,其中所述活动件包括:

一枢轴;和

一摆动件,其中所述摆动件的一枢接端通过所述枢轴与所述连接件连接,以使所述摆动件的一耦合端能绕着所述枢轴进行枢转,其中所述枢轴与该转轴相互垂直;

其中当该转轴的一旋转速度达到一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在一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所述活动件的所述摆动件被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的所述耦合端与所述限速凸块耦合,使得该转轴停止旋转;当该转轴的该旋转速度低于该预定转速限值时,所述活动件的所述摆动件被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的所述耦合端远离所述限速凸块,使得所述摆动件的所述耦合端与所述限速凸块脱耦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速凸块具有一限速面,其中所述限速面朝向该转轴的一正向旋转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速凸块还具有一斜坡面,其中所述斜坡面偏向该转轴的一反向旋转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动件还具有一耦合面,其中所述耦合面位于所述摆动件的所述耦合端,并且所述耦合面朝向该转轴的该反向旋转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动件还具有一曲面,其中所述曲面位于所述摆动件的所述耦合端,并且所述曲面朝向该转轴的该正向旋转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还包括一弹性元件,其中所述弹性元件被设置于所述摆动件和所述连接件之间,以通过所述弹性元件对所述摆动件施加一弹性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旋转限速装置,还包括一缓冲元件,其中所述缓冲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限速凸块的所述限速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具有一枢接孔,其中所述枢接孔沿着与该转轴平行的方向延伸以被贯穿地形成于所述连接件,其中所述活动件的所述枢轴适于插入所述枢接孔,以使所述摆动件与所述连接件可枢转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枢接孔的一横截面为一圆角矩形,并且所述枢接孔的一横向长度的方向偏向该转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隔离带装置,供回收一绳带,包括:

一壳体;

一转轴,其中所述转轴被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其中当所述转轴反向旋转时,所述转轴缠绕以回收该绳带;

一回卷机构,其中所述回卷机构被设置于所述转轴,以驱动所述转轴反向旋转;以及

上述旋转限速装置。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旋转限速装置的状态示意图,示出了处于一初始状态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的状态示意图,示出了处于一限速状态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5是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相结合的所述隔离带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的剖视示意图,示出了所述旋转限速装置的替代模式。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替代模式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的状态示意图,示出了处于所述限速状态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旋转限速装置的状态示意图,示出了处于一初始状态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的状态示意图,示出了处于一正向旋转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的状态示意图,示出了处于一限速状态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的局部示意图,示出了一枢轴与一转轴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旋转限速装置的状态示意图,示出了处于一初始状态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的状态示意图,示出了处于一正向旋转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的状态示意图,示出了处于一限速状态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术语“一”应理解为“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除非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明确示意该元件的数量只有一个,否则术语“一”并不能理解为唯一或单一,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众所周知,物理世界中,刚体的运动一般包括平移和旋转。而在现实生活中,转轴的旋转被广泛地应用,诸如利用滑轮的旋转以抬升重物,利用卷轴的旋转以卷起细长的绳子或带子,或者利用滚轴的旋转以运输重物等等。然而,转轴的旋转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是需要适度的限制或者设置相应的安全措施,否则极易出现因转轴的转速过快而引起巨大的安全隐患。

举例地,对于隔离带装置,通常是通过一细长的绳带来提供大型群众控制、排队秩序控制以及定向人流疏导所必需的队列设施和科学的摆放规划,然后在使用完毕后,通过一回卷机构将所述绳带自动地回卷到一转轴上,以便储存和携带。然而,由于所述回卷机构很难被控制以缓慢地释放自身的回旋力,并且所述绳带的拉出长度越长,所述回卷机构的所述回旋力也就越大,相应地,所述转轴的旋转速度也就越快,因此,所述绳带的回卷速度也相应地加快,但是,一旦所述绳带的回卷速度过快,那么就极易造成所述绳带的大幅摆动,从而给周边人群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也极易损坏所述隔离带装置,大幅减小所述隔离带装置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旋转限速装置,用于限制一转轴的旋转速度,一旦所述转轴的旋转速度达到一预定转速限制以上时,所述旋转限速装置将立即停止所述转轴的旋转,也就是说,所述旋转限速装置能够限制所述转轴的旋转速度,以防所述转轴的旋转速度过快。

参考附图之图1至图5所示,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其应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包括一连接件11、一活动件12和一限速件13。所述连接件11适于与一转轴20固定地连接,以与所述转轴20 同步转动。所述活动件12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其中当所述转轴20旋转时,所述连接件11被所述转轴20驱动以绕着所述转轴20的一轴心线21转动,与此同时,所述活动件12被所述连接件11带动以绕着所述轴心线21进行转动,以使所述活动件12受到一惯性离心力。所述限速件13被设置以相对静止于所述转轴20,其中当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达到一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所述活动件12被驱动以与所述限速件13 耦合,以使所述转轴20停止转动。

应当理解,所述限速件13相对静止于所述转轴20是指:所述限速件13可以与所述轴心线21始终保持相互静止,或者所述限速件13也可以相对于所述轴心线21运动,但是不会与所述转轴20同步移动,以相对于所述转轴20保持静止。换句话说,当所述转轴20不旋转即相对于所述轴心线21静止时,所述限速件13可以相对于所述轴心线21静止或运动;当所述转轴20绕着所述轴心线21旋转时,所述限速件13仍可以相对于所述轴心线21静止或运动,但是需要确保所述限速件13和所述转轴20不会绕着所述轴心线21同步地旋转,以确保所述限速件13相对静止于所述转轴20。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活动件12包括一摆动件121和一枢轴122,其中所述摆动件121的一枢接端1211通过所述枢轴122与所述连接件11枢接,以使所述摆动件121 被所述转轴20带动以绕着所述枢轴122进行枢转,其中在所述转轴20开始旋转之前,所述摆动件12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被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121的一耦合端1212远离所述限速件 13,使得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13脱耦合,以允许所述转轴20自由转动,也就是说,在所述转轴20开始旋转之前,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13处于脱耦合状态,以允许所述转轴20自由旋转,使得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处于一初始状态;而在所述转轴20开始旋转之后,所述摆动件121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 靠近所述限速件13,直至当所述转轴20的所述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制以上时,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耦接于所述限速件13,以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也就是说,当所述转轴20的所述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制以上时,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 13相耦合,以及时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使得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处于一限速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力学原理可知,当所述转轴20旋转时,所述摆动件121被带动以绕着所述转轴20的所述轴心线21进行同步转动,此时,所述摆动件121将受到一惯性离心力,并且所述摆动件121所受到的所述惯性离心力的大小与所述转轴20的所述旋转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说,所述转轴20的所述旋转速度越大,则所述摆动件121所受到的所述惯性离心力的值也就越大。由于在所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所述摆动件121将被驱动以绕着所述枢轴122枢转,使得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远离所述转轴20的所述轴心线21,并且随着所述惯性离心力的变大,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与所述轴心线21的距离就越远,直至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与所述限速件13接触以相互耦合,此时,所述转轴20的所述旋转速度为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换句话说,当所述转轴20的所述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即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或者超过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时,所述摆动件121在所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绕着所述枢轴122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 1212与所述限速件13相互耦合,从而及时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活动件12的所述枢轴122与所述转轴20之间的夹角为90度,也就是说,所述活动件12的所述枢轴122与所述转轴20相互垂直,使得当所述转轴20旋转时,所述摆动件121除了绕着所述转轴20的所述轴心线21同步地旋转之外,还能绕着所述枢轴122进行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靠近或远离所述转轴20。应当理解,由于所述摆动件121绕着所述转轴20旋转的旋转平面与所述摆动件121绕着所述枢轴122枢转的枢转平面相互垂直,因此,根据力学原理可知,当沿着所述转轴20的旋转方向对所述摆动件121施加外力时,不能使所述摆动件121 绕着所述枢轴122枢转,从而当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13能够在所述转轴20的旋转方向上稳定地耦合,以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当所述转轴20停止旋转时,所述摆动件121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被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与所述限速件13脱耦合,并且远离所述限速件13,因此所述转轴20适于被竖直放置,此时所述枢轴122呈水平布置,也就是说,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摆动件12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保持在竖直向下的位置。而当所述转轴 20旋转时,所述摆动件121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向上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远离所述转轴20,并同时靠近所述限速件13,直至当所述转轴20的所述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时,所述摆动件121趋近于水平位置,此时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与所述限速件13接触以相互耦合,使得所述转轴20停止旋转。相应地,当所述转轴 20的所述旋转速度低于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时,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与所述限速件13脱耦合,以允许所述转轴20在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之内自由旋转。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转轴都适合竖直放置,而一旦所述转轴20根据使用条件的需要而不适于被竖直放置时,所述摆动件12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就很难远离所述限速件13,甚至还会靠近所述限速件13,从而不仅影响该旋转限速装置10的使用性能,还会影响该转轴20的正常旋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和3所示,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所述活动件12还包括一弹性元件123,其中所述弹性元件123被设置于所述摆动件121和所述连接件11之间,用于向所述摆动件121施加一弹性力,以在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摆动件121在所述弹性元件123所提供的所述弹性力的作用下,使得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保持在远离所述限速件13的位置,也就是说,在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摆动件 121不依靠自身重力,而在所述弹性元件123所提供的所述弹性力的作用下就能够被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靠近所述转轴20,同时远离所述限速件13,以允许所述转轴20自由旋转。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摆动件121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枢转以远离所述转轴20时,所述摆动件121还需要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23对所述摆动件121施加的所述弹性力,其中,在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濒临处于所述限速状态时,所述弹性元件123对所述摆动件121施加的所述弹性力越大,则所述摆动件121所需要的所述惯性离心力也就越大,相应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也就越大,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所述弹性元件123所提供的所述弹性力的大小,来调节所述预定转速限值的大小,以使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满足不同应用的实际需要。换句话说,当需要提高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时,只需增大所述弹性元件123对所述摆动件121施加的所述弹性力;而当需要降低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时,则需减小所述弹性元件123对所述摆动件121施加的所述弹性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所述活动件12的所述枢轴122的中心线与所述转轴20的所述轴心线21之间的径向距离为所述摆动件121的转动半径。而根据力学原理可知,在相同转速(为所述转轴的角速度)的情况下,所述摆动件121的转动半径越大,相应地,所述摆动件121所受到的惯性离心力就越大,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所述枢轴 122与所述转轴20之间的距离来调节所述摆动件121所受到的所述惯性离心力的大小。

然而,由于所述活动件12的所述枢轴122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使得所述连接件11 的尺寸大小可直接影响所述摆动件121的转动半径的大小,因此可通过调整所述连接件11的尺寸来调节所述摆动件121所受到的所述惯性离心力的大小,从而达到调节所述预定转速限值的效果。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件11具有一环形结构,其中所述连接件11以套接的方式与所述转轴20固定地连接,以使所述连接件11的重量均匀地分布于所述转轴20的外周,以避免所述转轴20发生偏心地旋转,而影响所述转轴20旋转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所述枢轴122被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的外周,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连接件11的径向尺寸来调节所述摆动件121的转动半径,进而调节所述转轴20的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连接件11还可以具有其他任一形状的结构,诸如杆状结构、三角形结构等等,只需要通过所述连接件11将所述活动件12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20即可。

更优选地,所述连接件11以诸如螺接、卡接等等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固接于所述转轴20,以便将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方便地安装于所述转轴20,同时,也有利于更换和维修所述旋转转限速装置10,以降低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组装成本和使用成本。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连接件11也可以通过焊接等等不可拆卸的方式固接于所述转轴20,以确保所述连接件11与所述转轴20连接牢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所述限速件13被设置以相对于所述转轴20的所述轴心线21处于一静止状态,也就是说,当所述转轴20绕着所述轴心线21旋转时,所述限速件13不随着所述转轴20的旋转而同步转动,即所述限速件13不会绕着所述轴心线21转动,因此,当所述活动件12的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与所述限速件13相互接触以耦合在一起时,所述摆动件121立刻停止转动,从而使得所述转轴20也随之立刻停止旋转。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限速件13具有一限速面131,其中所述摆动件121还具有一位于所述耦合端1212的耦合面1213,其中在所述限速状态时,所述摆动件121被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面1213与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相挤碰(即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与所述限速件13相互耦合),以立刻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

然而,对于大多数转轴20,通常不需要限制所述转轴20在每个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速度,而仅需要限制所述转轴20在单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速度。为了描述方便,以下将不需要限制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的某一旋转方向定义为正向旋转,将需要限制所述转轴20的旋转素的的另一旋转方向定义为反向旋转。举例地,对于一隔离带装置,当拉动所述隔离带装置的绳带以将所述绳带拉出时,由于在拉出所述绳带的过程中不需要控制所述转轴的旋转速度,因此,在拉出所述绳带时,所述隔离带装置的所述转轴的旋转方向就为正向旋转;相应地,当所述隔离带装置回收所述绳带时,由于需要控制所述绳带的回收速度,以防所述绳带因回收速度过快而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在回收所述绳带时,所述隔离带装置的所述转轴的旋转方向就为反向旋转。

因此,为了避免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同时限制所述转轴20在所述正向旋转和所述反向旋转时的旋转速度,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旋转限速装置 10的所述限速件13还具有一斜坡面132,其中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和所述斜坡面 132分别位于所述限速件13的两侧,其中所述限速面131朝向所述转轴20的正向旋转的方向,所述斜坡面132朝向所述摆动件121的枢转方向且偏向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的方向,其中由所述斜坡面132指向所述限速面131的方向与所述转轴20的正向旋转方向一致。也就是说,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斜坡面132自所述限速面131朝向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方向倾斜地且平滑地延伸。

换句话说,如图2所示,所述限速件13被实施为一限速凸块,当所述转轴20反向旋转时,所述摆动件121由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朝向所述斜坡面132转动,使得所述摆动件121首先经过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然后再经过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斜坡面132,以便在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面 1213与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直接挤碰,以使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13相互耦合,从而立刻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应当理解,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与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面1213相互匹配,以使所述限速面131能与所述耦合面1213充分接触。优选地,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和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面1213均为一平面,以便所述限速面131能与所述耦合面1213充分接触。

然而,当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时,所述摆动件121由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斜坡面132 朝向所述限速面131转动,使得所述摆动件121首先经过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斜坡面132,然后再经过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以便在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面1213无法与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 接触,而仅使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斜坡面132接触,但是由于所述摆动件 121在所述斜坡面132的引导下滑过所述限速件13,使得所述摆动件121无法与所述限速件 13耦合在一起,从而在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时,就算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超过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也无法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因此,所述旋转限速装置 10能够单向地限制所述转轴20的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速件13也可以被实施为一限速凹槽,当所述转轴20反向旋转时,所述摆动件121由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斜坡面132朝向所述限速面131 转动,使得所述摆动件121首先经过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斜坡面132,然后再经过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以便在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面1213与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直接挤碰,以使所述摆动件 121与所述限速件13相互耦合,从而立刻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然而,当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时,所述摆动件121由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朝向所述斜坡面132转动,使得所述摆动件121首先经过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然后再经过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斜坡面132,以便在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所述摆动件121 的所述耦合面1213无法与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接触,而仅使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斜坡面132接触,但是由于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突出部1215在所述斜坡面132的引导下滑出所述限速件13,使得所述摆动件121无法与所述限速件13耦合在一起,从而在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时,就算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超过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也无法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因此,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能够单向地限制所述转轴20的旋转。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摆动件121还具有一曲面1214,其中所述曲面1214和所述耦合面1213分别位于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的两侧,并且所述耦合面1213 朝向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的方向,所述曲面1214朝向所述转轴20的正向旋转的方向,使得当所述转轴20反向旋转时,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面1213能与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直接接触,以便将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13稳定地耦合;而当所述转轴20 正向旋转时,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曲面1214能与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斜坡面132直接接触,以减小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13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所述摆动件121和所述限速件13之间的相互磨损,与此同时,也能够降低所述摆动件121对所述转轴20在正向旋转时的不利影响(比如降低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等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还包括一缓冲件14,其中所述缓冲件14被设置于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面1213,以在所述限速状态时,所述缓冲件14位于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面1213和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 之间,以缓冲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面1213与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之间的激烈碰撞,不仅能够起到减震和减噪的作用,以实现无声地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而且还可以防止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13被损坏,以提高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使用寿命。应当理解,所述缓冲件14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上,或者在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和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面1213上均设置所述缓冲件14,以达到同样的缓冲效果。

优选地,所述缓冲件14被实施为由诸如硅胶、橡胶或软塑料等等软性材料制成,以起到较好的缓冲效果,从而大幅延长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旋转限速方法。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限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藉由一旋转的转轴20,驱动以移动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一活动件12;和

S2:当所述转轴20的一反向旋转速度达到一预定转速限值时,耦合所述活动件12于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一限速件13,以使所述转轴20停止旋转。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步骤S1还包括步骤:

S11:旋转所述转轴20,以使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一连接件11与所述转轴20同步旋转;

S12:藉由所述连接件11,带动所述活动件12的一摆动件121转动,以使所述摆动件121 受到一惯性离心力;以及

S13:在所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枢转所述摆动件121,以使所述摆动件121的一耦合端1212靠近所述限速件13。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限速方法还包括一步骤:

S3:当所述转轴20的正向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时,藉由所述限速件13的一斜坡面132,推动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以使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 滑过所述限速件13。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组装,从而也有利于拓展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应用领域,使得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适于被应用于任何具有转轴的设备上,以通过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来控制所述转轴的旋转。

参考附图之图4和图5所示,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被应用于一隔离带装置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隔离带装置1,供回收一绳带40,包括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所述转轴20、一壳体30以及一回卷机构50。所述转轴20被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壳体30,以使所述转轴20能够在所述壳体30内旋转。所述绳带40被缠绕成卷于所述转轴20,使得当拉动所述绳带40的一端时,所述绳带40将带动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所述回卷机构50被设置于所述转轴20,以驱动所述转轴20反向旋转,使得所述转轴20在反向旋转时回卷所述绳带30,从而达到自动收回所述绳带30的效果。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被设置,以在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时,及时地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绳带40的回收速度与所述转轴 20的反向旋转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速度越大,所述绳带40的回收速度就越快;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速度越小,所述绳带40的回收速度就越慢。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所述连接件11固接于所述转轴20,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所述限速件13被固设于所述壳体30,以确保所述限速件13相对静止于所述转轴20的所述轴心线21。当所述绳带40在一外力的作用下向外延伸(即所述绳带40被拉出)的过程中,所述绳带40带动所述转轴20,以使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此时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不影响所述转轴20的正向旋转,从而不影响所述绳带40被拉出;当所述绳带40 所受的所述外力被撤去或消失之后,所述回卷机构50驱动所述转轴20反向旋转,以使所述绳带40被回卷至所述转轴20上,以回收所述省点40。

值得注意的是,当所述转轴20在反向旋转时,一旦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则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所述活动件12与所述限速件13耦合,以立刻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以防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过大,从而起到限制所述绳带40的回卷速度的作用,以防所述绳带40因回卷速度过快而造成安全隐患。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绳带40可以被实施为一细长的绳子,也可以被实施为一扁长的带子,所述绳带40的具体结构和材质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做任何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所述限速件13可以以铆接或螺接等等连接方式与所述壳体30可拆卸地连接,以便根据需要安装和拆卸所述限速件13,进而方便安装和拆卸所述选装限速装置10。当然,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所述限速件13也可以以焊接、胶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被固设于所述壳体30上,以使所述限速件13牢靠地固设于所述壳体3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限速件13被一体成型于所述壳体30,使得所述限速件13自所述壳体30一体地向外延伸,用于最大限度地增大所述限速件13与所述壳体30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当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所述活动件12的所述摆动件121被枢转以耦合于所述限速件13,以及时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当所述转轴20的旋转运动被停止之后,由于所述活动件12的所述摆动件121停止转动,此时所述摆动件121所受到的所述惯性离心力为零(即所述摆动件121不受到任何惯性离心力),因此,在所述摆动件121的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或者在所述弹性元件123对所述摆动件121施加的所述弹性力的作用下,所述摆动件 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将自动地远离所述限速件13,以使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13 脱耦合,使得所述转轴20能在所述回卷机构50的作用下继续反向旋转,从而确保所述转轴 20在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下持续地回卷所述绳带40,进而有效避免所述绳带40因收回速度过大而造成安全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处于所述限速状态时,所述回卷机构50仍对所述转轴20施加较大的回旋力,以在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面1213与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限速面131之间形成较大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挤压力),以使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13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并且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13之间的摩擦力通常远大于所述摆动件121的自身重力和所述弹性元件123对所述摆动件121施加的所述弹性力,因此,在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处于所述限速状态时,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合端1212无法在所述摆动件121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或者在所述弹性元件123对所述摆动件121施加的所述弹性力的作用下远离所述限速件13,进而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13不能自动地脱耦合。

换句话说,在回收所述绳带40的过程中,当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将被触发以及时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以防所述绳带40 的回收速度过快。接着,再次稍微拉出所述绳带40,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将释放所述转轴20,以允许所述转轴20继续回卷,从而继续回收所述绳带40。之后,如果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 再次被触发以停止所述转轴20时,只需要再次拉动所述绳带40就能够继续回收所述绳带40,如此反复,直至所述绳带40被完全回收。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就会被激活,以使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 处于所述限速状态,以立刻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从而确保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始终小于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防所述绳带40的回收速度过快而造成安全事故。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隔离带装置1的所述壳体30具有一旋转室31,其中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所述活动件12和所述连接件11在所述壳体30的所述旋转室31内移动(所述移动是指所述连接件11和所述摆动件121均绕着所述转轴20的所述轴心线21转动,以及所述摆动件121绕着所述枢轴122枢转),以防其他物体或用户妨碍所述连接件11和所述活动件12的自由活动,从而确保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能够正常工作。应当理解,由于所述连接件11和所述活动件12能在所述壳体30的保护之下快速移动,因此,这样还能够防止所述连接件11和所述活动件12因快速移动而伤害用户的身体,以进一步提高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安全性能。

更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壳体30还包括一上壳体32、一下壳体33以及四支架34,其中所述四支架3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壳体32和所述下壳体33可拆卸地连接,以在所述上壳体32和所述下壳体33之间形成一容纳腔35,其中所述转轴20被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上壳体32和所述下壳体33之间,以使所述转轴20能在所述容纳腔35内旋转以回卷所述绳带40,以便将所述绳带40收容于所述容纳腔35内。所述回卷机构50被设置于所述上壳体32,所述旋转室31位于所述下壳体33内,以将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安装于所述下壳体33,以防所述回卷机构50和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相互影响,使得所述回卷机构50和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 各自正常地工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上壳体32和所述下壳体33仅仅是指在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中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32和所述下壳体33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局限于上下关系,还可以是诸如左右关系、前后关系等等之类的相对位置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室31的开口朝下,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所述限速件13自所述下壳体32一体地向下延伸,以使所述限速件13 位于所述旋转室31内;所述连接件11在所述旋转室31内与所述转轴20固定地连接,并且所述活动件12在所述旋转室31内与所述连接件11可活动地连接,以使所述活动件12的所述摆动件121能够在所述旋转室31内移动,从而使得所述摆动件121能够在所述旋转室31内与所述限速件13耦合和脱耦合,进而当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能不受干扰地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室31可以被实施为一密闭的腔室,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外界物体或用户对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干扰,从而确保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能够在无干扰的情况下正常工作,以提高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正常工作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隔离带装置1的所述回卷机构 50包括一卷簧51和一卷轴52。所述卷轴52与所述转轴20可拆卸地同轴连接,以使所述转轴 20与所述卷轴52能够绕着所述轴心线21同步旋转。所述卷簧51分别与所述卷轴52和所述上壳体32连接,其中当拉出所述绳带40以使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时,所述卷轴52被带动以绕着所述轴心线21同步地正向旋转,使得所述卷簧51被收紧以积聚一回旋力;当所述绳带40上的外力被撤去或者消失之后,所述卷簧51释放所述回旋力,并在所述回旋力的作用下,所述卷轴52被驱动以绕着所述轴心线21反向旋转,使得所述转轴20被所述卷轴52带动以与所述卷轴52同步地反向旋转,从而将所述绳带40回卷于所述转轴2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回卷机构50中积聚所述回旋力的元件不局限于被实施为所述卷簧51,还可以被实施为诸如橡皮筋等等其他的弹性元件,以同样起到积聚和释放所述回旋力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回卷机构50的所述卷轴52以嵌合的方式与所述转轴20可拆卸地连接,以便所述隔离带装置1的生产装配和组装。应当理解,所述卷轴52也可以被实施为所述转轴20 的一端部,也就是说,所述卷轴52可以自所述转轴20的一端一体地且同轴地向外延伸。

更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壳体30还包括一卷簧盖36,并且具有一卷簧室37。所述卷簧盖36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上壳体32,以在所述卷簧盖36和所述上壳体32之间形成密闭的所述卷簧室37,以将所述卷簧51密封于所述卷簧室37内,从而防止所述卷簧51因暴露在外而受到外部事物的影响。与此同时,也能够确保所述卷簧51在所述卷簧室36内进行有规律地收紧和伸展,从而避免所述卷簧51因无规律地收紧和伸展而无法正常工作。

最优选地,所述卷簧盖36以卡扣的方式与所述上壳体32可拆卸地连接,以便打开和封闭所述卷簧室37,进而便于装配和维修所述回卷机构5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卷簧盖36还能够以诸如螺接、胶接或嵌接等等连接方式与所述上壳体32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还可以被应用于其他具有转轴的设备或装置上。比如,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可以被应用于一卷尺,用于限制所述卷尺的一标尺的回收速度,以防止所述卷尺的所述标尺因回收速度过快而造成所述卷尺被损坏,或者损伤其他物体或用户,从而避免所述卷尺的所述标尺因回收速度过快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当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时,所述活动件 12的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13之间将产生较大的相互作用力,并且随着所述转轴20 旋转速度增大,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将变大,以加速损坏所述摆动件121和所述限速件 13,从而缩短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使用寿命。

因此,参考附图之图6和图7所示,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一替代模式,以便进一步减小所述活动件12的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13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所述活动件12和所述限速件13不受损伤。

相比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替代模式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所述连接件11 还具有一枢接孔111,其中所述枢接孔111沿着与所述转轴20平行的方向延伸以被贯穿地形成于所述连接件11,其中所述活动件12的所述枢轴122适于插入所述枢接孔111,以便将所述活动件12的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连接件11可枢转地连接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连接件11的所述枢接孔11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活动件12的所述枢轴122的横截面积,使得所述枢轴122可在所述枢接孔111内枢转的同时也能够横向移动。因此,当所述转轴20的正向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时,所述摆动件121在所述限速件 13所施加的作用力下,将推动所述枢轴122在所述枢接孔111内进行横向移动,以使所述摆动件121远离所述限速件13,以进一步减小所述摆动件121与所述限速件13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件11的所述枢接孔111的横截面被实施为一圆角矩形,其中所述枢接孔111的横向宽度稍大于所述枢轴122的外直径,并且所述枢接孔111的横向长度远大于所述枢轴122的所述外直径,使得所述枢轴122能够沿着所述枢接孔111的所述横向长度的方向滑动。

更优选地,所述连接件11的所述枢接孔111的所述横向长度的方向偏向所述转轴20,使得当所述枢轴122沿着所述枢接孔111的所述横向长度的方向滑动时,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枢接端1211随着所述枢轴122靠近或远离所述转轴20。换句话说,当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时,所述限速件13推动所述摆动件121,以使所述枢轴122沿着所述枢接孔111的横向长度方向滑动且远离所述限速件13,从而减小所述限速件13与所述摆动件12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替代模式中,当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的所述弹性元件123对所述摆动件121施加所述弹性力,使得所述摆动件121的所述耦接端1213向内枢转以靠近所述下壳体33,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摆动件121因向外枢转而被外界物体阻挡,进而确保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更加稳定地工作。此外,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包括四个所述限速件13,其中所述限速件13绕着所述转轴20被间隔地设置,使得当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时,所述摆动件121 能够尽快与某一所述限速件13耦合,以便增强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控制所述转轴20的转速的强度。

参考附图之图8至图11所示,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旋转限速装置。相比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1所示,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的所述活动件12A的所述枢轴122A与所述转轴20之间的夹角为0度,也就是说,所述活动件12A的所述枢轴122A与所述转轴20相互平行,使得当所述转轴20旋转时,所述摆动件121A除了绕着所述转轴20的所述轴心线21同步地旋转之外,还能绕着所述枢轴122A进行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121A的所述耦合端1212A靠近或远离所述转轴20。

应当理解,如图9所示,由于所述摆动件121A绕着所述转轴20旋转的旋转平面与所述摆动件121A绕着所述枢轴122A枢转的枢转平面重合,因此,当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时,一旦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所述摆动件121A的所述耦合端 1212A将与所述限速件13A直接接触,但是所述限速件13A将推动所述摆动件121A绕着所述枢轴122A以朝向所述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方向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121A的所述耦合端 1212A自动地脱离所述限速件13A,使得所述摆动件121A无法与所述限速件13A耦合,也就是说,当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时,就算所述限速件13A没有所述斜坡面132,所述摆动件121A 也能够滑过所述限速件13A,而无法与所述限速件13A耦合在一起,从而确保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不会限制所述转轴20的正向旋转速度。

优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限速件13A具有一限速面131A和一弧面132A,其中所述限速件13A的所述限速面131A和所述弧面132A分别位于所述限速件13A的两侧,并且所述限速面131A朝向所述转轴20的正向旋转的方向,所述弧面132A朝向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的方向。应当理解,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 的所述限速件13A不具备所述斜坡面132,因此降低了所述限速件13A的制造难度。

换句话说,如图9所示,当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时,所述摆动件121A由所述限速件13A 的所述弧面132A朝向所述限速面131A转动,使得所述摆动件121A首先经过所述限速件13A 的所述弧面132A,然后再经过所述限速件13A的所述限速面131A,以便在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所述摆动件121A的所述耦合面1213A无法与所述限速件13A的所述限速面131A接触,而仅使所述摆动件121A与所述限速件13A的所述弧面132A 接触,但是由于所述摆动件121A在所述限速件13A的所述弧面132A的引导下平顺地滑过所述限速件13A,以减轻所述摆动件121A和所述限速件13A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不仅能够大幅降低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在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时所产生的噪音和震动,而且还能够减缓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的所述摆动件121A和所述限速件13A之间的磨损,以延长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8和图10所示,所述限位件15A 自所述摆动件121A的所述枢接端1211A一体地向外延伸,其中当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所述摆动件121A绕着所述枢轴122A正向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121A的所述耦合端1212A与所述限速件13A相互接触,此时,所述限位件15A随着所述摆动件121A枢转以抵靠于所述连接件11,以防止所述摆动件121A继续绕着所述枢轴122A 正向枢转,从而确保所述摆动件121A与所述限速件13A稳定地耦合,以及时停止所述转轴20 的旋转。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限位件15A还能够以焊接、胶接或铆接等等固接方式被固设于所述摆动件121A的所述枢接端1211A。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15A自所述连接件11一体地向外延伸,其中所述限位件15A位于所述枢轴122A的朝向所述转轴20的正向旋转方向的一侧,以在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所述摆动件121A绕着所述枢轴122A 正向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121A的所述耦合端1212A与所述限速件13A相互接触,此时,所述限位件15A抵靠于所述摆动件121A,以防止所述摆动件121A继续绕着所述枢轴122A正向枢转,从而确保所述摆动件121A与所述限速件13A稳定地耦合,以及时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限位件15A还能够以焊接、胶接或铆接等等固接方式被固设于所述连接件11。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1所示,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的所述活动件12A还包括所述弹性元件123,其中所述弹性元件123被设置于所述摆动件121A和所述连接件11之间,用于朝向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方向对所述摆动件121A施加一弹性力,以在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摆动件121A在所述弹性元件123所提供的所述弹性力的作用下,使得所述摆动件121A的所述耦合端1212A保持在靠近所述转轴20的位置,也就是说,在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摆动件 121A不依靠自身重力,而在所述弹性元件123所提供的所述弹性力的作用下就能够被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121A的所述耦合端1212A靠近所述转轴20,同时远离所述限速件13A,以允许所述转轴20自由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9所示,所述摆动件121A还具有一曲面1214A,其中所述曲面1214A和所述耦合面1213A分别位于所述摆动件121A的所述耦合端1212A的两侧,并且所述耦合面1213A朝向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的方向,所述曲面 1214A朝向所述转轴20的正向旋转的方向,使得当所述转轴20反向旋转时,所述摆动件121A 的所述耦合面1213A能与所述限速件13A的所述限速面131A直接接触,以便将所述摆动件 121A与所述限速件13A稳定地耦合;而当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时,所述摆动件121A的所述曲面1214A能与所述限速件13A的所述弧面132A直接接触,以减小所述摆动件121A与所述限速件13A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所述摆动件121A和所述限速件13A之间的相互磨损,与此同时,也能够降低所述摆动件121A对所述转轴20在正向旋转时的不利影响(比如降低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的所述活动件 12A的所述枢轴122A与所述转轴20之间的夹角还可以被实施为锐角,也就是说,所述活动件 12A的所述枢轴122A与所述转轴20相互交叉且不相互垂直,使得当所述转轴20旋转时,所述摆动件121A除了绕着所述转轴20的所述轴心线21同步地旋转之外,还能绕着所述枢轴122A 进行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121A的所述耦合端1212A靠近或远离所述转轴20。

而为了防止当所述转轴20反向旋转且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所述限速件13A的所述限速件13A推动所述摆动件121A绕着所述枢转轴122A以朝向所述转轴20的正向旋转方向枢转(即所述摆动件121A绕着所述枢轴122A正向枢转),以使所述摆动件121A的所述耦合端1212A自动地脱离所述限速件13A,使得所述摆动件121A无法与所述限速件13A的所述限速件13A耦合。因此,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的所述限位件15A 被实施为诸如所述壳体30或所述下壳体33等等之类的环境工件,也就是说,当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被应用于诸如所述隔离带装置1等等设备或装置上时,所述限速件13A自所述下壳体33一体地向外延伸,此时所述下壳体33就被实施为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的所述限位件 15A,以阻挡所述摆动件121A绕着所述枢轴122A继续偏向所述转轴20的正向旋转方向枢转,从而确保所述摆动件121A与所述限速件13A稳定地耦合,进而使得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稳定地处于所述限速状态。因此,相比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在根据该实施例中,在应用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时,不需要另外为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设置所述限位件15A,就能够使得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单向限制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从而简化了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的结构,以降低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的制造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也可以被应用于所述隔离带装置1,以限制所述隔离带装置1回收所述绳带40的速度。同样地,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A还可以被应用于其他具有转轴的设备中。

参考附图之图12至图14所示,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旋转限速装置10B及其方法。相比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B的区别在于: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旋转限速装置 10B的所述活动件12B与所述连接件11B可伸缩地连接,以所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所述活动件12B被驱动以朝向远离或靠近所述限速件13B的方向伸缩,其中随着所述惯性离心力的变大,所述活动件12B被驱动以朝向靠近所述限速件13B的方向伸缩,直至当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达到一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所述活动件12B被驱动以与所述限速件13B直接接触并耦合,以使所述转轴20停止转动。

具体地,如图12至图14所示,所述活动件12B包括一伸缩杆121B和一弹性元件122B,所述连接件11B具有一与所述伸缩杆121B相匹配的一安装孔111B。所述伸缩杆121B被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件11B的所述安装孔111B,以使所述伸缩杆121B能沿着所述安装孔111B 滑动。所述弹性元件122B被设置于所述伸缩杆121B和所述连接件11B之间,用于对所述伸缩杆121B施加朝向所述转轴20的弹性力,以迫使所述伸缩杆121B朝向所述转轴20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优选地,所述安装孔111B沿着所述转轴20的径向方向延伸,以使所述安装孔111B被实施为一径向安装孔,所述伸缩杆121B 的一耦合端1212B适于穿出所述安装孔111B,所述伸缩杆121B的一连接端1211B通过所述弹性元件122B与所述连接件11B连接,以使所述伸缩杆121B能够沿着所述安装孔111B径向地滑动,以允许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端1212B自所述安装孔111B 内伸出而与所述限速件13B耦合;另外,也允许所述伸缩杆121B在所述弹性元件122B的作用下,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端1212B被缩回至所述安装孔111B内而与所述限速件13B 脱耦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弹性元件122B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一弹簧,用于对所述伸缩杆121B施加朝向所述转轴20的弹性力。

应当理解,如图12所示,在所述转轴20开始旋转之前,所述伸缩杆121B在所述弹性元件122B所施加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沿着所述安装孔111B径向滑动,以使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端1212B远离所述限速件13B,使得所述伸缩杆121B与所述限速件13B脱耦合,以允许所述转轴20自由转动,也就是说,在所述转轴20开始旋转之前,所述伸缩杆121B与所述限速件13B处于脱耦合状态,以允许所述转轴20自由旋转,使得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B处于一初始状态。

而在所述转轴20开始旋转之后,所述伸缩杆121B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枢转,以使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端1212B被径向滑动以靠近所述限速件13B,直至当所述转轴20的所述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制以上时,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端1212B耦接于所述限速件13B,以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也就是说,当所述转轴20的所述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制以上时,所述伸缩杆121B与所述限速件13B相耦合,以及时停止所述转轴20 的旋转,使得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B处于一限速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力学原理可知,当所述转轴20旋转时,所述伸缩杆121B被带动以绕着所述转轴20的所述轴心线21进行同步转动,此时,所述伸缩杆121B将受到一惯性离心力,并且所述伸缩杆121B所受到的所述惯性离心力的大小与所述转轴20的所述旋转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说,所述转轴20的所述旋转速度越大,则所述伸缩杆121B所受到的所述惯性离心力的值也就越大。由于在所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所述伸缩杆121B将被驱动以沿着所述安装孔111B向外滑动,使得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端1212A远离所述转轴20的所述轴心线21,并且随着所述惯性离心力的变大,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端1212B与所述轴心线21的距离就越远,直至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端1212B与所述限速件13B接触以相互耦合,此时,所述转轴20的所述旋转速度为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换句话说,当所述转轴20 的所述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即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或者超过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时,所述伸缩杆121B在所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着所述安装孔111B向外滑动,以使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端1212B与所述限速件13B相互耦合,从而及时停止所述转轴 20的旋转。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伸缩杆121B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向外滑动以远离所述转轴20时,所述伸缩杆121B还需要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22B对所述伸缩杆121B施加的所述弹性力,其中,在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B濒临处于所述限速状态时,所述弹性元件122B对所述伸缩杆 121B施加的所述弹性力越大,则所述伸缩杆121B所需要的所述惯性离心力也就越大,相应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也就越大,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弹性元件122B所提供的所述弹性力的大小,来调节所述预定转速限值的大小,以使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满足不同应用的实际需要。换句话说,当需要提高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时,只需增大弹性元件122B对所述伸缩杆121B施加的所述弹性力;而当需要降低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时,则需减小弹性元件122B对所述伸缩杆121B施加的所述弹性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三较佳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连接件11B具有一环形结构,其中所述连接件11B以套接的方式与所述转轴20固定地连接,以使所述连接件11B的重量均匀地分布于所述转轴20的外周,以避免所述转轴20发生偏心地旋转,而影响所述转轴20旋转的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安装孔111B的长度直接影响所述伸缩杆121B径向滑动的稳定性,即所述安装孔111B的长度越长,所述伸缩杆121B沿着所述安装孔111B径向滑动的稳定性越强,以在所述限速状态时,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端1212B能与所述限速件13B相互碰撞以稳定地耦合,并且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端1212B不会因发生横向偏移而与所述限速件13B脱耦合。然而,所述安装孔111B的长度受到所述连接件11B的径向厚度的限制,即所述连接件11B的径向厚度越大,则所述安装孔111B的长度也就越大,因此需要所述连接件 11B具有足够大的径向厚度,用于保持所述伸缩杆121B始终处于所述转轴20的径向方向,与此同时,也能够增强所述连接件11B的抗碰撞能力,以提高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B的使用寿命。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连接件11B还可以具有其他任一形状的结构,诸如杆状结构、三角形结构等等,只需要通过所述连接件11B将所述伸缩杆121B可径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20即可。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11B以诸如螺接、卡接等等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固接于所述转轴20,以便将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B方便地安装于所述转轴20,同时,也有利于更换和维修所述旋转转限速装置10B,以降低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B的组装成本和使用成本。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连接件11B也可以通过焊接等等不可拆卸的方式固接于所述转轴20,以确保所述连接件11B与所述转轴20连接牢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三较佳实施例,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B 的所述限速件13B被设置以相对于所述转轴20的所述轴心线21处于一静止状态,也就是说,当所述转轴20绕着所述轴心线21旋转时,所述限速件13B不随着所述转轴20的旋转而同步转动,即所述限速件13B不会绕着所述轴心线21转动,因此,当所述活动件12B的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端1212B与所述限速件13B相互接触以耦合在一起时,所述伸缩杆121B 立刻停止转动,从而使得所述转轴20也随之立刻停止旋转。

更具体地,如图14所示,所述限速件13B具有一限速面131B,其中所述伸缩杆121B还具有一位于所述耦合端1212B的耦合面1213B,其中在所述限速状态时,所述伸缩杆121B在所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径向滑动,以使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面1213B与所述限速件13B的所述限速面131B相挤碰(即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端1212B与所述限速件13B相互耦合),以立刻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

为了避免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B同时限制所述转轴20在所述正向旋转和所述反向旋转时的旋转速度,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B 的所述限速件13B的所述限速件13B还具有一斜坡面132B,其中所述限速件13B的所述限速面131B和所述斜坡面132B分别位于所述限速件13B的两侧,其中所述限速面131B朝向所述转轴20B的正向旋转的方向,所述斜坡面132B朝向所述伸缩杆121B的收缩方向且偏向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的方向,其中由所述斜坡面132B指向所述限速面131B的方向与所述转轴 20的正向旋转方向一致。也就是说,所述限速件13的所述斜坡面132自所述限速面131朝向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方向倾斜地且平滑地延伸。

换句话说,如图13所示,当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时,所述伸缩杆121B由所述限速件13B 的所述斜坡面132B朝向所述限速面131B转动,使得所述伸缩杆121B首先经过所述限速件13B 的所述斜坡面132B,然后再经过所述限速件13B的所述限速面131B,以便在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达到所述预定转速限值以上时,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面1213B无法与所述限速件13B的所述限速面131B直接接触,而仅使所述伸缩杆121B与所述限速件13B的所述斜坡面132B接触,但是由于所述伸缩杆121B在所述斜坡面132B的引导下朝向所述转轴20径向收缩,以使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端1212B顺利地滑过所述限速件13B,使得所述伸缩杆121B无法与所述限速件13B耦合在一起,从而在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时,就算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超过所述预定转速限值,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B也无法停止所述转轴20的旋转,因此,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B能够单向地限制所述转轴20的旋转。

优选地,如图13所示,所述伸缩杆121B还具有一曲面1214B,其中所述曲面1214B和所述耦合面1213B分别位于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端1212B的两侧,并且所述耦合面1213B 朝向所述转轴20的反向旋转的方向,所述曲面1214B朝向所述转轴20的正向旋转的方向,使得当所述转轴20反向旋转时,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耦合面1213B能与所述限速件13B的所述限速面131B直接接触,以便将所述伸缩杆121B与所述限速件13B稳定地耦合;而当所述转轴20正向旋转时,所述伸缩杆121B的所述曲面1214B能与所述限速件13B的所述斜坡面132B直接接触,以减小所述伸缩杆121B与所述限速件13B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所述伸缩杆121B和所述限速件13B之间的相互磨损,与此同时,也能够降低所述伸缩杆121B对所述转轴20在正向旋转时的不利影响(比如降低所述转轴20的旋转速度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正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B也可以被应用于所述隔离带装置1,以限制所述隔离带装置1回收所述绳带40的速度。同样地,所述旋转限速装置10B还可以被应用于其他具有转轴的设备中。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需要采用昂贵的材料或复杂的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成功和有效地提供一解决方案,不只提供一旋转限速装置及其应用,同时还增加了所述旋转限速装置及其应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