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口径管管内勘测领域。
背景技术:
小口径管内部检查用内窥镜探头深入管子产品内,小口径管口径范围为22mm到120mm,小口径管只能沿管子内壁最低点向前推进,造成了对管子内部上侧检查不到位的问题,另一方面内窥镜的把持部较长、探头较重,送检时,易造成内窥镜前端的探头不在管子的中心,且探头与把持部不在同一延长线上,导致探头向一侧歪斜,不在管子中心,进一步导致检测不到位的问题,致使检测的准确度低,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探头固定装置,从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内窥镜在勘测过程中,检测不到位,从而导致检测准确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口径管内部检查探头移动定位装置。
一种小口径管内部检查探头移动定位装置,包括滚动轴承、固定轴销和支架本体;
支架本体为带有通孔的柱体,且该柱体的两端分别沿周向均匀设有3个夹持部;
每个夹持部内设有一个滚动轴承,且该滚动轴承通过固定轴销与与其对应的夹持部固定;
6个夹持部内的滚动轴承,用于与待测管壁滑动连接;
支架本体上的通孔,用于固定内窥镜的探头。
优选的是,每个滚动轴承与其所在的夹持部之间设有轴承垫片。
优选的是,所述支架本体上的通孔壁内上设有防滑凸起。
优选的是,所述支架本体上的通孔与待测管同轴。
优选的是,所述探头通过螺钉夹紧方式与支架本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小口径管内部检查探头移动定位装置能够稳定的固定探头,探头及本实用新型所述探头移动定位装置深入管子产品内部,支架本体撑住管子内壁,并且能够顺利地前后滑动,保证探头在管子内前进或者后退,实现对整个管路长度方向上的检测,且保证探头的摇摆动作到位,做到全位置可探,使内窥镜检测的准确度提高了30%以上。
探头能够长期稳定保持在管子中心线附近;支架本体上有滚轮配合,前后滑动轻松;零部件可换性强,工装破损修理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小口径管内部检查探头移动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小口径管内部检查探头移动定位装置与管内壁的相对位置关系图;其中,附图标记5表示待测管路;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小口径管内部检查探头移动定位装置,包括滚动轴承1、固定轴销3和支架本体4;
支架本体4为带有通孔的柱体,且该柱体的两端分别沿周向均匀设有3个夹持部4-1;
每个夹持部4-1内设有一个滚动轴承1,且该滚动轴承1通过固定轴销3与与其对应的夹持部4-1固定;
6个夹持部4-1内的滚动轴承1,用于与待测管壁滑动连接;
支架本体4上的通孔,用于固定内窥镜的探头。
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小口径管内部检查探头移动定位装置能够稳定的固定探头,探头及本实用新型所述探头移动定位装置深入管子产品内部,支架本体4撑住管子内壁,并且能够顺利地前后滑动,保证探头在管子内前进或者后退,实现对整个管路长度方向上的检测,且保证探头的摇摆动作到位,做到全位置可探,使内窥镜检测的准确度提高了3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小口径管内部检查探头移动定位装置的区别在于,每个滚动轴承1与其所在的夹持部4-1之间设有轴承垫片2。
本实施方式,轴承垫片2的设置方式,保证了滚动轴承1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三:参见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所述的一种小口径管内部检查探头移动定位装置的区别在于,所述支架本体4上的通孔壁内上设有防滑凸起。
本实施方式中,支架本体4上的通孔壁内上设有防滑凸起的设置方式,保证了探头固定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四:参见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小口径管内部检查探头移动定位装置的区别在于,所述支架本体4上的通孔与待测管同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本体4上的通孔与待测管同轴,能够稳定可靠的保持探头前端处于管子中心,实现对管路内壁全方位检测。
具体实施方式五:参见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小口径管内部检查探头移动定位装置的区别在于,所述探头通过螺钉夹紧方式与支架本体4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小口径管内部检查探头移动定位装置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结构,还可以是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特征的合理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