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强腐蚀双端面釜用机械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7441发布日期:2019-03-08 17:37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强腐蚀双端面釜用机械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密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强腐蚀双端面釜用机械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密封是指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下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

机械密封是一种旋转机械的轴封装置。由于传动轴贯穿在设备内外,这样,轴与设备之间存在一个圆周间隙,设备中的介质通过该间隙向外泄漏,如果设备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则空气向设备内泄漏,因此必须有一个阻止泄漏的轴封装置。轴封的种类很多,由于机械密封具有泄漏量少和寿命长等优点,所以世界上机械密封是在这些设备最主要的轴密封方式。一些机械密封结构接触的介质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抽取腐蚀性气体或液体的真空泵,现有机械密封结构大多不具备抗腐蚀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其结构会逐渐腐蚀破坏进而影响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强腐蚀双端面釜用机械密封装置,具有强耐腐蚀性能、密封性能稳定,适用范围广。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强腐蚀双端面釜用机械密封装置,包括水套组件的内圈、上静环座端部与轴套外圈组成一密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腔内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动环、第一静环、第二动环和第二静环,所述第一静环与所述第二静环之间设有弹簧座,所述第一动环以及所述第二动环与所述弹簧座之间通过拨叉结构连接,所述轴套内侧设有下轴套,所述弹簧座、所述轴套和所述下轴套之间通过螺钉紧固。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弹簧座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设置有推环,所述推环与所述第一动环和所述第二动环相抵,所述第一动环、所述第二动环分别与所述第一静环和所述第二静环相抵。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第一动环与第二动环采用碳化硅材质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下轴套采用碳化硅材质,所述下轴套与轴套用螺钉紧固。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水套组件与连接法兰之间设置有下静环座,所述连接法兰内圈包覆四氟材质的法兰衬垫并与下静环座紧配。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下静环座接合的部位设置第一O形圈,所述下静环座与所述第一静环接合部位设置第二O形圈,所述第一静环与水套组件部位设置第三O形圈。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弹簧座、轴套和下轴套之间通过螺钉紧固,弹簧座通过拨叉驱动第一动环和第二动环,结构稳定、传动可靠;连接法兰内圈包覆四氟材质的法兰衬垫并与下静环座紧配,保证了机械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如下:

1.水套组件,2.上静环座,3.轴套,4.密封组件,41.第一动环,42.第二动环,43.第一静环,44.第二静环,5.弹簧座,51.弹簧,6.下轴套,7.推环,8.下静环座,9.连接法兰,10.第一O形圈,11.第二O形圈,12.第三O形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耐强腐蚀双端面釜用机械密封装置,包括水套组件1的内圈、上静环座2端部与轴套3外圈组成一密封腔。密封腔内设有密封组件4,密封组件4包括第一动环41、第一静环43、第二动环42和第二静环44,第一静环43与第二静环44之间设有弹簧座5,第一动环41以及第二动环42与弹簧座5之间通过拨叉结构连接,轴套3内侧设有下轴套6,弹簧座5、轴套3和下轴套6之间通过螺钉紧固。弹簧座5、轴套3和下轴套6之间通过螺钉紧固,弹簧座5通过拨叉驱动第一动环41和第二动环42,整体结构稳定、传动可靠。

弹簧座5内设有弹簧51,弹簧51两端设置有推环7,推环7与第一动环41和第二动环42相抵,第一动环41、第二动环42分别与第一静环43和第二静环44相抵。第一动环41与第二动环42结构相同并沿弹簧51座对称设置,作用在弹簧51座上的两个拨叉上的载荷分配均匀,结构整体稳定可靠。

第一动环41与第二动环42采用碳化硅材质制成,化学性能稳定、耐磨性能好。下轴套6采用碳化硅材质,下轴套6与轴套3用螺钉紧固,与轴套3连接成一传动组件。

水套组件1与连接法兰9之间设置有采用碳化硅材质的下静环座8,连接法兰9内圈包覆四氟材质的法兰衬垫并与下静环座8紧配。保证了机械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适用范围广。

连接法兰9与下静环座8接合的部位设置第一O形圈10,下静环座8与第一静环43接合部位设置第二O形圈11,第一静环43与水套组件1部位设置第三O形圈12。

以上说明仅仅是对实用新型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