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2493发布日期:2019-04-20 04:2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吸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盘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吸盘结构。



背景技术:

吸盘,是一种带密封唇边的,在与被吸物体接触后形成一个临时性的密封空间,通过抽走或者稀薄密封空间里面的空气,产生内外压力差,而对物体进行吸附或吸附在物体上。

目前,在驾驶车辆时,经常需要使用手机通话以及导航,一般通过固定架对手机进行固定,但是,固定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不便于对手机进行操作;另外,随固定架的使用时间增长,其固定效果逐渐降低,无法保证对手机进行固定。

现有技术中,一般吸盘来吸住物体,或者通过磁铁来吸住物体,但是,不论哪种方式,均是使物体相对固定的更加稳定,然而在对物体固定稳固的同时,提取物体则又变得困难了起来,稳定固定物体与方便提取物体不可兼得;另外,吸盘结构操作繁琐,导致吸盘结构不便于吸附物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吸盘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吸盘结构不便于吸附物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吸盘结构,包括固定壳、外吸盘、连接件以及呈挤压状态的内吸盘,所述外吸盘以及所述内吸盘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连接件的两端部,所述外吸盘用于吸住固定待吸附物体,所述固定壳固定布置,其内部具有腔室,所述固定壳具有朝向所述外吸盘布置的外端部,所述固定壳的外端部中设置有连通腔室的条形孔,所述连接件活动穿设在所述条形孔中,所述内吸盘处于所述腔室且抵触所述固定壳,所述外吸盘与所述内吸盘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孔包括大于所述连接件直径的大径段以及小于所述连接件直径的小径段,所述大径段与所述小径段连通;当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小径段时,所述内吸盘呈挤压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孔内形成有两个卡板,两个所述卡板之间形成所述小径段;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朝内凹陷的卡槽,所述卡槽两端呈贯通状布置,当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小径段时,两个所述卡板一一对应嵌入两个所述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壳包括底板,所述内吸盘抵触所述底板;所述连接件沿所述条形孔移动时,所述内吸盘抵触所述底板且相对所述底板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内吸盘具有第一吸附腔,所述外吸盘具有与所述第一吸附腔连通的第二吸附腔,所述底板形成有缺口,当所述内吸盘移动至所述缺口,所述第一吸附腔与所述第二吸附腔分别连通所述内腔,使所述外吸盘失去吸附力。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设有限制壁,限制壁呈环状围合布置形成限制区域,所述缺口以及所述内吸盘均处于所述限制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小径段具有靠近所述大径段的吸附端,所述缺口处于所述限制区域的上端部,当所述连接件移动至所述吸附端时,所述内吸盘处于所述限制区域的上端部,且所述第一吸附腔连通所述内腔,所述限制壁的上端部限制所述内吸盘继续朝向所述大径段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端具有朝向所述大径段的外端,所述吸附端的外端设有两个相向延伸布置的限制块,两个所述限制块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小径段。

进一步的,所述小径段具有背离所述大径段的吸附端,当所述连接件移动至所述吸附端时,所述内吸盘处于所述限制区域的下端部,所述限制壁的下端部限制所述内吸盘继续沿背离所述大径段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壳的外端部朝下凹陷形成固定槽,所述连接件的顶部活动置于所述固定槽;所述条形孔处于所述固定槽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盘结构,在需要贴附物体时,将物体抵触外吸盘,并朝向固定壳的方向施加挤压力,排除外吸盘的内部以及内吸盘的内部的大部分空气,使外部气压大于外吸盘的内部的气压,使外吸盘产生吸力,将物体紧密的吸附在外吸盘上;当拿取物体时,外吸盘随物体移动,带动连接件移动,从而带动内吸盘移动,降低内吸盘以及外吸盘的封闭效果,从而降低外吸盘的吸附力,便于物体的拿取;通过这种吸盘结构,操作简单、便捷,快速实现物体固定以及拿取,实现吸盘结构便于吸附物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盘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盘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盘结构的固定壳的外端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盘结构,用于解决吸盘结构不便于吸附物体的问题。

吸盘结构包括固定壳10、外吸盘20、连接件30以及内吸盘40,内吸盘40呈挤压状态;外吸盘20以及内吸盘40分别对应连接在连接件30的两端部,外吸盘20用于吸住固定待吸附物体,固定壳10呈固定布置,且固定壳10的内部具有腔室,固定壳10具有外端部11,外端部11朝向外吸盘20布置,固定壳10的外端部11中设置有条形孔50,条形孔50连通腔室,连接件30活动穿设在条形孔50中,内吸盘40处于腔室且抵触固定壳10,外吸盘20与内吸盘40连通。

上述的吸盘结构,在需要贴附物体时,将物体抵触外吸盘20,并朝向固定壳10的方向施加挤压力,排除外吸盘20的内部以及内吸盘40的内部的大部分空气,使外部气压大于外吸盘20的内部的气压,使外吸盘20产生吸力,将物体紧密的吸附在外吸盘20上;当拿取物体时,直接移动物体,通过连接件30在条形孔50内移动,带动内吸盘40以及外吸盘20移动,降低内吸盘40以及外吸盘20的封闭效果,从而降低外吸盘20的吸附力,便于物体的拿取;通过这种吸盘结构,操作简单、便捷,快速实现物体固定以及拿取,实现吸盘结构便于吸附物体。

本实施例中,条形孔50包括大径段51以及小径段52,大径段51大于连接件30的直径,小径段52小于连接件30的直径,大径段51与小径段52连通;当连接件30处于小径段52时,内吸盘40呈挤压状态;通过大径段51,便于连接件30以及内吸盘40的安设,便于整体吸盘结构的组装;另外,小径段52对连接件30起到限制作用,保证内吸盘40呈挤压状态,当外吸盘20收挤压力时,便于将外吸盘20的内部空气以及内吸盘40的内部空气排出,从而便于吸盘结构吸附物体。

再者,条形孔50内形成有两个卡板16,两个卡板16之间形成小径段52;连接件3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朝内凹陷的卡槽,卡槽两端呈贯通状布置,当连接件30处于小径段52时,两个卡板16一一对应嵌入两个卡槽;在两个卡槽的作用下,对连接件30起到限制作用,保证内吸盘40呈挤压状态。

沿纵向方向,卡槽具有宽度值,沿纵向方向,卡板16具有厚度值,宽度值略大于厚度值;这样,避免影响卡板16嵌入卡槽,同时,提高卡槽对连接件30在纵向方向的限制力,保证内吸盘40呈挤压状态,避免影响外吸盘20的吸附力。

固定壳10包括底板12,内吸盘40抵触底板12;连接件30沿条形孔50移动时,内吸盘40抵触底板12且相对底板12移动;这样,有助于增强连接件30移动的稳定性,连接件30不易造成纵向偏移。

内吸盘40具有第一吸附腔,外吸盘20具有与第一吸附腔连通的第二吸附腔,底板12形成有缺口14,当内吸盘40移动至缺口14,第一吸附腔与第二吸附腔分别连通内腔,使外吸盘20失去吸附力;这样,当需要拿取物体时,直接对物体施加推动力,由于外吸盘20吸附物体,从而物体移动带动连接件30移动,连接件30带动内吸盘40移动,一旦内吸盘40移动至缺口14时,内腔的空气填充进第一吸附腔和第二吸附腔,第一吸附腔和第二吸附腔失去负压状态,因此,外吸盘20失去吸附力,即可轻易将物体取出。

具体的,底板12设有限制壁13,限制壁13呈环状围合布置形成限制区域15,缺口14以及内吸盘40均处于限制区域15;在限制区域15的作用下,从而对内吸盘40的移动区域进行限制,从而限制连接件30以及外吸盘20的移动区域,从而便于外吸盘20吸附物体以及不吸附物体进行切换。

小径段52具有靠近大径段51的吸附端,缺口14处于限制区域15的上端部,当连接件30移动至吸附端时,内吸盘40处于限制区域15的上端部,且第一吸附腔连通内腔,限制壁13的上端部限制内吸盘40继续朝向大径段51方向移动;这样,当进行物体提取,内吸盘40移动至缺口14处时,限制壁13的上端部限制内吸盘40继续移动,保证外吸盘20失去吸力,同时避免内吸盘40移动距离过大,不便于外吸盘20进行吸附与不吸附的切换;同时,在限制壁13的上端部的作用下,避免连接件30脱离小径段52。

吸附端具有朝向大径段51的外端,吸附端的外端设有两个相向延伸布置的限制块,两个限制块之间的间隙小于小径段52;在两个限制块的作用下,有效限制连接件30脱离小径段52,从而避免影响吸盘结构的正常工作。

吸附端的外端才扩口状,进行连接件30组装时,便于连接件30嵌入小径段52,便于连接件30与固定壳10的组装。

小径段52具有背离大径段51的吸附端,当连接件30移动至吸附端时,内吸盘40处于限制区域15的下端部,限制壁13的下端部限制内吸盘40继续沿背离大径段51方向移动;在限制壁13的下端部的作用下,避免内吸盘40移动距离过大,不便于外吸盘20进行吸附与不吸附的切换;另外,避免吸盘结构整体重心偏差过大,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另外,在限制壁13的下端部的作用下,避免连接件30移动时与壳体造成碰撞磨损,提高吸盘结构的使用寿命。

固定壳10的外端部11朝下凹陷形成固定槽17,连接件30的顶部活动置于固定槽17;条形孔50处于固定槽17的下方;增大连接件30的安设稳固性。

沿自上而下,固定槽17、条形孔50以及卡板16依次布置且呈阶梯状布置;多重对连接件30起到支撑作用,增强连接件30的安设稳固性以及增强连接件30移动稳定性。

内吸盘40呈弧面状布置,形成第一吸附面,且内吸盘40的中部朝上凸起,第一吸附面抵触底板12,第一吸附面具有第一吸附腔;外吸盘20呈弧形状布置,形成第二吸附面,且外吸盘20的中部朝下凹陷,第二吸附面用于吸附物体,第二吸附面形成第二吸附腔;增强内吸盘40与外吸盘20的配合效果,以及内吸盘40和壳体的配合效果,保证对物体的吸附。

外吸盘20的中部朝下延伸,形成下嵌部,连接件30的顶部形成上部开口,下嵌部嵌入上部开口,且下嵌部呈中空状,从而保证第一吸附腔与第二吸附腔连通,同时,增强外吸盘20与连接件30的安装稳固性。

内吸盘40的中部朝上凸起,形成上嵌部,连接件30的底部形成下部开口,下嵌部嵌入下部开口,且下嵌部呈中空状,从而保证第一吸附腔与第二吸附腔连通,同时,增强内吸盘40与连接件30的安装稳固性。

条形孔50呈椭圆状布置,连接件30呈圆柱状布置,便于连接件30沿条形孔50往复移动。

限制区域15呈椭圆状布置,这样,限制区域15与条形孔50的配合效果更佳,便于连接件30、内吸盘40以及外吸盘20的移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