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压分流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5508发布日期:2019-06-13 12:42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泄压分流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领域,涉及泄压分流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是指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瓣,用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又称逆止阀、单向阀、逆流阀、和背压阀。止回阀属于一种自动阀门,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介质倒流。在现有的止回阀中有一个问题,即目前止回阀没有泄压功能,对单向瓣和回弹组件容易造成损坏。因此,目前的止回阀有必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泄压分流止回阀,本泄压分流止回阀有利于减少对单向组件的损坏,具有较强的泄压保护作用,解决了目前止回阀单向组件容易损坏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泄压分流止回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具有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能够相通或相闭,所述阀体内具有单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结构包括:

泄压环,所述泄压环包括呈圆环状的本体和若干条泄压分流筋,所述本体的外壁螺纹连接在所述进水口的内壁上,所述泄压分流筋间隔连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泄压分流筋使所述本体内形成若干个分流区;

单向瓣,所述单向瓣与所述泄压环伸缩相连,所述单向瓣能够发生运动,且运动后控制所述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的相通或相闭;

复位轴,所述复位轴位于所述泄压环和单向瓣之间,所述复位轴的一端与所述泄压环相连,所述复位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单向瓣相连,所述复位轴包括弹簧,当单向瓣运动使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相通时,所述单向瓣具有复位的趋势。

本分流止回阀具体如下:本止回阀的单向结构位于阀体的进水口内,大致作用过程是流体通过进水口克服弹簧作用使单向瓣打开,此时使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连通,当流体停止,在弹簧的作用下,单向瓣重新复位使进水口和出水口相闭合。本单向结构结构独特,通过具有泄压分流功能的泄压环结构设计,使流体通过进水口时首先作用在泄压环上的泄压分流筋上,流体击打在泄压分流筋上,使流体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且通过间隔设置的泄压分流筋作用,使流体不会集中击打在单向瓣的一处,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阀瓣开启时的噪音,通过复位轴实现单向瓣的复位工作。

上述的泄压分流止回阀中,所述进水口内端内壁处一体成型有呈环状的抵靠沿,所述抵靠沿的内端朝向所述进水口,所述单向瓣呈圆盘状且位于所述抵靠沿外端方向,所述抵靠沿上具有第一密封结构。

单向瓣抵靠在抵靠沿上通过第一密封结构实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密封。

上述的泄压分流止回阀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抵靠沿外端上的环状密封槽和O型密封圈,所述O型密封圈卡设在所述环状密封槽内。

通过O型密封圈增强密封性能。

上述的泄压分流止回阀中,所述单向瓣的直径大于所述抵靠沿的内径。

使单向瓣能够完全将盖住抵靠沿。

上述的泄压分流止回阀中,所述泄压分流筋为长方体且一端与所述本体的内壁为一体,所述泄压分流筋的另一端汇集形成连接部,所述复位轴的一端连于所述连接部。

上述的泄压分流止回阀中,所述泄压分流筋为四条且形成的分流区均为四分之一扇形。

该种形状能够均匀的对流体产生作用,使流体能够实现均匀的分流。

上述的泄压分流止回阀中,所述复位轴还包括均呈圆柱状的连接柱一和连接柱二,所述连接柱一的一端连于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柱一的另一端开设有贯穿该端的内置腔一,所述连接柱二的一端开设有贯穿该端的内置腔二,所述连接柱二的另一端一体成型在所述单向瓣的一面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连在所述内置腔一内底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连在所述内置腔二内底壁上,所述连接柱二上具有内置腔二的一端滑动插设在所述内置腔一内。

连接柱二能够在连接柱一内滑动,在滑动过程中,弹簧实现伸缩运动,通过连接柱一和连接柱二能够稳定弹簧的运动,使单向瓣不会发生偏动。

上述的泄压分流止回阀中,所述连接部呈圆筒状且内壁具有螺纹,所述连接柱一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内壁上。

在泄压环进行安装时,泄压环旋入进水口内时其连接部也旋入连接柱一。

上述的泄压分流止回阀中,所述阀体上还具有第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呈180度设置,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呈90度设置。

上述的泄压分流止回阀中,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外壁均均由外螺纹,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外壁能够螺纹连接密封帽。

当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只用到其中一个时,利用密封帽将另一个出水口进行密封即可。

现有技术相比,本泄压分流止回阀具有以下优点:

1、本泄压分流止回阀中的单向结构通过泄压分流结构设计,使流体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阀瓣开启时的噪音。

2、本泄压分流止回阀中单向结构通过可拆卸分体结构,使单向结构便于装配,将单向瓣和复位轴伸入第一出水口掉入指定位置后即可实现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泄压分流止回阀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泄压分流止回阀中泄压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清单

图中,1、阀体;

1a、进水口;

1a1、抵靠沿;

1a1a、环状密封槽;

1b、第一出水口;

1c、第二出水口;

2、泄压环;

2a、本体;

2b、泄压分流筋;

2b1、连接部;

2c、分流区;

3、单向瓣;

4、复位轴;

4a、弹簧;

4b、连接柱一;

4b1、内置腔一;

4c、连接柱二;

4c1、内置腔二;

5、O型密封圈;

6、密封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泄压分流止回阀包括阀体1,阀体1上具有进水口1a和第一出水口1b,进水口1a和第一出水口1b能够相通或相闭,阀体1内具有单向结构,单向结构包括泄压环2,泄压环2包括呈圆环状的本体2a和若干条泄压分流筋2b,本体2a的外壁螺纹连接在进水口1a的内壁上,泄压分流筋2b间隔连于本体2a内,泄压分流筋2b使本体2a内形成若干个分流区2c;单向瓣3,单向瓣3与泄压环2伸缩相连,单向瓣3能够发生运动,且运动后控制进水口1a和第一出水口1b的相通或相闭;复位轴4,复位轴4位于泄压环2和单向瓣3之间,复位轴4的一端与泄压环2相连,复位轴4的另一端与单向瓣3相连,复位轴4包括弹簧4a,当单向瓣3运动使进水口1a和第一出水口1b相通时,单向瓣3具有复位的趋势。

进水口1a内端内壁处一体成型有呈环状的抵靠沿1a1,抵靠沿1a1的内端朝向进水口1a,单向瓣3呈圆盘状且位于抵靠沿1a1外端方向,抵靠沿1a1上具有第一密封结构。单向瓣3抵靠在抵靠沿1a1上通过第一密封结构实现进水口1a和出水口之间的密封。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开设在抵靠沿1a1外端上的环状密封槽1a1a和O型密封圈5,O型密封圈5卡设在环状密封槽1a1a内。通过O型密封圈5增强密封性能。单向瓣3的直径大于抵靠沿1a1的内径。使单向瓣3能够完全将盖住抵靠沿1a1。泄压分流筋2b为长方体且一端与本体2a的内壁为一体,泄压分流筋2b的另一端汇集形成连接部2b1,复位轴4的一端连于连接部2b1。泄压分流筋2b为四条且形成的分流区2c均为四分之一扇形。该种形状能够均匀的对流体产生作用,使流体能够实现均匀的分流。复位轴4还包括均呈圆柱状的连接柱一4b和连接柱二4c,连接柱一4b的一端连于连接部2b1,连接柱一4b的另一端开设有贯穿该端的内置腔一4b1,连接柱二4c的一端开设有贯穿该端的内置腔二4c1,连接柱二4c的另一端一体成型在单向瓣3的一面上,弹簧4a的一端固连在内置腔一4b1内底壁上,弹簧4a的另一端固连在内置腔二4c1内底壁上,连接柱二4c上具有内置腔二4c1的一端滑动插设在内置腔一4b1内。连接柱二4c能够在连接柱一4b内滑动,在滑动过程中,弹簧4a实现伸缩运动,通过连接柱一4b和连接柱二4c能够稳定弹簧4a的运动,使单向瓣3不会发生偏动。连接部2b1呈圆筒状且内壁具有螺纹,连接柱一4b的一端螺纹连接在连接部2b1内壁上。在泄压环2进行安装时,泄压环2旋入进水口1a内时其连接部2b1也旋入连接柱一4b。阀体1上还具有第二出水口1c,进水口1a和第一出水口1b呈180度设置,第一出水口1b和第二出水口1c呈90度设置。第一出水口1b和第二出水口1c的外壁均均由外螺纹,第一出水口1b和第二出水口1c的外壁能够螺纹连接密封帽6。当第一出水口1b和第二出水口1c只用到其中一个时,利用密封帽6将另一个出水口进行密封即可。

本分流止回阀具体如下:本止回阀的单向结构位于阀体1的进水口1a内,大致作用过程是流体通过进水口1a克服弹簧4a作用使单向瓣3打开,此时使进水口1a和第一出水口1b连通,当流体停止,在弹簧4a的作用下,单向瓣3重新复位使进水口1a和出水口相闭合。本单向结构结构独特,通过具有泄压分流功能的泄压环2结构设计,使流体通过进水口1a时首先作用在泄压环2上的泄压分流筋2b上,流体击打在泄压分流筋2b上,使流体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且通过间隔设置的泄压分流筋2b作用,使流体不会集中击打在单向瓣3的一处,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阀瓣开启时的噪音,通过复位轴4实现单向瓣3的复位工作。

本申请文件中未提及的细节结构,具体部件尺寸以及原理均为现有公知的常识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简单选择能够得出的,不做赘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