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蒸汽管道跨越的简易斜拉索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1222发布日期:2019-06-21 23:24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蒸汽管道跨越的简易斜拉索管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汽管道跨越敷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蒸汽管道跨越的简易斜拉索管架。



背景技术:

随着热电联产的发展,新建热网管道越来越多,管道常常需要横跨小型河流、沟渠、支路,常见的跨越方式包括:梁式直跨、桁架式、拱式、吊架式等。

梁式直跨管桥由支座和以管路作为梁体的两部分组成,在河流两岸加支墩,作为管路的支撑,在管道外侧加钢套管或设置加强板,或者直接利用管道自身的支撑能力以简单的梁式结构跨越河流。该方式施工技术成熟,简单方便。

桁架结构主要是利用两片桁架组成正三角形或矩形的空间钢结构,桁架两端采用滑动支座,该结构整体稳定性好,结构刚度大。单跨桁架和多跨连续桁架跨越是管道工程中常用的方式之一。但是桁架消耗钢量较大,桁架跨越适用于中小型河流的跨越。

拱式管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管道本身做成曲线形拱,将两端放于受推力的支座上,利用管道本身拱形受压的特点,增大管路跨越能力。对于跨越小型河流、沟渠准确计算出土点管道的位移后,可省去复杂支座的设置。另一类是新建钢管拱桥,将管道敷设于钢管拱桥上跨越小型河流。拱形结构具有结构稳定、受力均匀、施工方便的优势。拱形结构适用于中小型河流跨越。

吊架式结构实际是一种简单的斜拉索结构,它是利用高强度的钢丝绳通过塔柱支承斜向拉着主梁,以增大主梁跨度的一种悬吊结构型式。吊架式管桥是指用一组(2根)钢丝绳通过塔柱锚在锚固墩上,是管道的一种悬吊结构型式,其主跨可达到管道自跨能力的3倍以上。

本实用新型基于吊架式结构,解决梁式直跨管道设置加强板仅能增加40%以内的跨距,适用于跨距在1.4-2.4倍基本跨距。

当跨距在1.4-2.4倍基本跨距时,若采用桁架式消耗钢量较大,施工周期长;若采用吊架式结构,相比桁架投资大,施工周期也较长。

当跨距在1.4-2.4倍基本跨距时,采用本实用新型代替目前通用的桁架跨越,可节省钢材用量,主要构件均为通用部件,可直接采购,施工快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蒸汽管道跨越的简易斜拉索管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蒸汽管道跨越的简易斜拉索管架,包括设置于蒸汽管道7上两根面面相对的支撑柱3,蒸汽管道7通过支撑柱3底部开设的鞍形口焊接于支撑柱3的下端,位于支撑柱3下方的蒸汽管道7底部设置有限位滑动支撑8,所述限位滑动支撑8包括上方设置有卡口的限位防倾覆挡块82和安装有滑座83的管托支墩84,限位防倾覆挡块82的卡口内自下而上设置有滑座83和滑动管托81,所述滑动管托81在滑座83上沿着蒸汽管道7的轴向滑动;支撑柱3上部设置有滑轮2,滑轮2上安装有斜拉钢绳4,所述斜拉钢绳4的外侧一端通过弹簧吊架5连接设置于蒸汽管道7上两个支撑柱3以外的外吊耳6,所述斜拉钢绳4的内侧一端连接设置于蒸汽管道7上两个支撑柱3之间的内吊耳9。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管托81呈倒“T”型,滑动管托81下部的两端卡于限位防倾覆挡块82的卡口内,滑动管托81的上部自限位防倾覆挡块82的卡口向上伸出从底部拖住蒸汽管道7。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防倾覆挡块82固定在管托支墩84上,且限位防倾覆挡块82位于滑座83和滑动管托81的两端,对滑动管托81进行限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柱3下端与蒸汽管道7的焊接焊缝四周焊接有至少4块加强板1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吊耳9焊接于蒸汽管道7上,其焊接焊缝上焊接鞍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内吊耳9之间的距离是两根支撑柱3之间距离的1/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吊耳6焊接于蒸汽管道7上,其焊接焊缝上焊接鞍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根支撑柱3顶部均设置有避雷针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蒸汽管道7的跨距为基本跨距的1.4-2.4倍;所述支撑柱3的高度为基本跨距的0.3-0.5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斜拉钢绳4的内侧一端与蒸汽管道7的夹角为20-3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柱3的材质与蒸汽管道7的材质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蒸汽管道跨距可达基本跨距1.4-2.4倍,突破现有技术中1.4倍跨距的限制,代替目前通用的桁架跨越,可节省钢材用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滑动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避雷针,2-滑轮,3-支撑柱,4-斜拉钢绳,5-弹簧吊架,6-外吊耳,7-蒸汽管道,8-限位滑动支撑,81-滑动管托,82-限位防倾覆挡块,83-滑座,84-管托支墩,9-内吊耳,10-鞍板,11-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名词解释

基本跨距:管道未采取加强等措施时,满足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计算出的水平架空管道相邻支吊架的最大间距。该名词解释来源于GB 50316-2000(2008年版)《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如图1-6所示,一种用于蒸汽管道跨越的简易斜拉索管架,包括设置于蒸汽管道7上两根面面相对的支撑柱3,蒸汽管道7通过支撑柱3底部开设的鞍形口焊接于支撑柱3的下端,位于支撑柱3下方的蒸汽管道7底部设置有限位滑动支撑8,所述限位滑动支撑8包括上方设置有卡口的限位防倾覆挡块82和安装有滑座83的管托支墩84,限位防倾覆挡块82的卡口内自下而上设置有滑座83和滑动管托81,所述滑动管托81在滑座83上沿着蒸汽管道7的轴向滑动;支撑柱3上部设置有滑轮2,滑轮2上安装有斜拉钢绳4,所述斜拉钢绳4的外侧一端通过弹簧吊架5连接设置于蒸汽管道7上两个支撑柱3以外的外吊耳6,所述斜拉钢绳4的内侧一端连接设置于蒸汽管道7上两个支撑柱3之间的内吊耳9。两根支撑柱3顶部均设置有避雷针1。所述斜拉钢绳4的内侧一端与蒸汽管道7的夹角为20-30°。斜拉索主要由滑轮2、斜拉钢绳4、弹簧吊架5和吊耳6组成,其中滑轮2可以平衡支撑柱的受力,减少支撑柱侧向受力,并将钢绳拉力变为支撑柱的垂直荷载;斜拉钢绳4可以承担跨越段管道荷重、风荷载以及管道膨胀力;弹簧吊架5位于外吊耳附近,补偿蒸汽管道热膨胀,减小钢绳的变形并能有效抑制斜拉钢绳的振动,增加斜拉钢绳的使用寿命,具体地讲,弹簧吊架5根据蒸汽管道膨胀而拉升,可消除部分应力,减小斜拉钢绳荷载。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滑动管托81呈倒“T”型,滑动管托81下部的两端卡于限位防倾覆挡块82的卡口内,滑动管托81的上部自限位防倾覆挡块82的卡口向上伸出从底部拖住蒸汽管道7;所述限位防倾覆挡块82固定在管托支墩84上,且限位防倾覆挡块82位于滑座83和滑动管托81的两端,对滑动管托81进行限位。限位滑动支撑承受蒸汽管道、支撑柱、蒸汽、保温材料等的荷载,并防止蒸汽管道倾覆。管托支墩84固定于需要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地方,如山谷两侧或河道两边等。

所述支撑柱3下端与蒸汽管道7的焊接焊缝四周焊接有至少4块加强板11。所述加强板11的长度根据设计计算结果最大可延长至支撑柱顶部;所述支撑柱3的材质与蒸汽管道7的材质相同,不需要专门配置支撑柱的材料,支撑柱3构件可作为通用部件,可以直接采购,施工快捷;并对支撑柱3做加强处理。

所述内吊耳9焊接于蒸汽管道7上,其焊接焊缝上焊接鞍板;两个内吊耳9之间的距离是两根支撑柱3之间距离的1/5;所述外吊耳6焊接于蒸汽管道7上,其焊接焊缝上焊接鞍板。

所述蒸汽管道7的跨距为基本跨距的1.4-2.4倍,突破现有技术中1.4倍跨距的限制,也可代替目前通用的桁架跨越,节省钢材用量;所述支撑柱3的高度为基本跨距的0.3-0.5倍。

所述滑轮2选用CB/T 153-1995《钢索滑轮》中的AH型号;所述斜拉钢绳4选用GB8918-2006《重要用途钢丝绳》;所述弹簧吊架5选用NBT 47039-2013《可变弹簧吊架》C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两根支撑柱之间的距离为2.0L(2倍基本跨距),两个内吊耳之间的距离为0.4L,内吊耳与之相对应一侧的支撑柱之间的距离为0.8L,支撑柱与之相对应一侧的外吊耳之间的距离为0.24L,支撑柱自其底部至滑轮之间的高度为0.4L,斜拉钢绳4外侧一端与蒸汽管道之间的夹角为60°,斜拉钢绳4外侧一端与斜拉钢绳4内侧一端的夹角为90°,斜拉钢绳4内侧一端与蒸汽管道之间的夹角为3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