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9869发布日期:2019-06-29 01:2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



背景技术:

拉丝机也被叫做拔丝机、拉线机英文名称为drawing machine,是在工业应用中使 用很广泛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五金加工,石油化工,塑料,竹木制品,电线电 缆等行业。拉丝机按其用途可分为金属拉丝机(用于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预加工),塑料 拉丝机(用于塑料制品行业中以涤纶、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切片等为原料生产各种空 心、实心园丝或扁丝进行深加工的专用成套设备),竹木拉丝机(用于竹木制品行业中制作 筷子,牙签,烧烤棒等拉出竹丝,木丝进行再加工的专用设备)等。

传统的拉丝机生产裸丝所使用的润滑油为统一供油。由一个独立大油箱储存适量 润滑油,由大功率齿轮油泵统一输出,管道阀门控制,由于铝拉丝油为油性溶液,铝粉颗粒 悬浮于溶液内部不易清理,且不宜散热,增加了润滑油的用油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示出的拉丝机供油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所述供油装置包括:油箱,齿轮油泵,输油管,拉丝机润滑油箱, S型回油管道;

所述油箱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的底面高度;

所述油箱通过所述输油管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相连通;

所述油箱的顶端设置有齿轮油泵;

所述输油管贯穿所述齿轮油泵;

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设置有刻度线;

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的一侧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的一端相连通;

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刻度线的上方;

所述S型回油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箱的底端相连通。

可选择的,所述拉丝机供油装置还包括净化装置;

所述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S型回油管道上。

可选择的,所述拉丝机供油装置还包括连接阀;

所述连接阀的一端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相连通;

所述连接阀的另一端与所述净化装置相连通;

所述连接阀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阀的另一端的截面积。

可选择的,所述连接阀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一体成型。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所述供油装置包括:油箱,齿轮油泵,输油管,拉丝机润滑油箱, S型回油管道;所述油箱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的底面高度;所述油箱通过所述输油管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相连通;所述油箱的顶端设置有齿轮油泵;所述输油管贯穿所述齿轮油泵;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的一侧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刻度线的上方;所述S型回油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箱的底端相连通。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采用邮箱和拉丝机润滑油箱,通过齿轮油泵将润滑油导入拉丝机润滑油箱,当拉丝机润滑油箱中润滑油量较多时,即所述润滑油的液面高于刻度线,所述润滑油通过S型回油管道流回油箱中,由于所述油箱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的底面高度,所以润滑油自动流回油箱,在所述S型回油管道流流通的过程中所述润滑油自动冷却,如此反复循环流动,便于单机操作,油温可控制,节约单机用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优选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箱,2-齿轮油泵,3-输油管, 4-拉丝机润滑油箱,41-刻度线,5-S型回油管道,51-连接阀,6-净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所述供油装置包括:油箱1,齿轮油泵2,输油管3,拉丝机润滑油箱4, S型回油管道5;

所述油箱1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的底面高度;这样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所以润滑油自动流回油箱1。

所述油箱1通过所述输油管3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相连通;

所述油箱1的顶端设置有齿轮油泵2;

所述输油管3贯穿所述齿轮油泵2;

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设置有刻度线41;

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的一侧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一端相连通;在所述S型回油管道5流流通的过程中所述润滑油自动冷却;

S型回油管道5为润滑油提供较长的流程,在流通的过程中,方便润滑油的冷却。

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刻度线41的上方;这样可以保证拉丝机润滑油箱4中有充足的润滑油,当润滑油的量达到额定数量的时候,才会采用 S型回油管道5对反复循环流动,降低油温。

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箱1的底端相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采用油箱1和拉丝机润滑油箱4,通过齿轮油泵2将润滑油导入拉丝机润滑油箱4,当拉丝机润滑油箱4中润滑油量较多时,即所述润滑油的液面高于刻度线41,所述润滑油通过S型回油管道5流回油箱1中,由于所述油箱1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的底面高度,所以润滑油自动流回油箱1,在所述S型回油管道5流流通的过程中所述润滑油自动冷却,如此反复循环流动,便于单机操作,油温可控制,节约单机用油量。

可选择的,所述拉丝机供油装置还包括净化装置6;

所述净化装置6设置于所述S型回油管道5上。

通常,拉丝机润滑油箱4中的润滑油会存在一些杂质,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在S型回油管道5上设置有净化装置6,所述净化装置6可有效的避免杂质进入油箱1。保证下一次进入拉丝机润滑油箱4中的润滑油,为不含杂质的润滑油。

可选择的,所述拉丝机供油装置还包括连接阀51;

所述连接阀51的一端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相连通;

所述连接阀51的另一端与所述净化装置6相连通;

所述连接阀51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阀51的另一端的截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技术方案将拉丝机润滑油箱4排出的润滑油“小口进大口出”的方式循环进入油箱1中,一方面保证润滑油顺利的流向拉丝机润滑油箱4,另一方面,接阀的另一端的截面积较大,增加润滑油与净化装置6的接触面积,提高净化的效率。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由于净化过程中影响润滑油的流通,造成S型回油管道5中压力过大的危险。

可选择的,所述连接阀51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一体成型。

为了加强整个装置的稳定性,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接阀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一体成型。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一种拉丝机供油装置,所述供油装置包括:油箱1,齿轮油泵2,输油管3,拉丝机润滑油箱4, S型回油管道5;所述油箱1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的底面高度;所述油箱1通过所述输油管3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相连通;所述油箱1的顶端设置有齿轮油泵2;所述输油管3贯穿所述齿轮油泵2;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设置有刻度线41;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的一侧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与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连接处设置于所述刻度线41的上方;所述S型回油管道5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箱1的底端相连通。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技术方案,采用油箱1和拉丝机润滑油箱4,通过齿轮油泵2将润滑油导入拉丝机润滑油箱4,当拉丝机润滑油箱4中润滑油量较多时,即所述润滑油的液面高于刻度线41,所述润滑油通过S型回油管道5流回油箱1中,由于所述油箱1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拉丝机润滑油箱4的底面高度,所以润滑油自动流回油箱1,在所述S型回油管道5流流通的过程中所述润滑油自动冷却,如此反复循环流动,便于单机操作,油温可控制,节约单机用油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