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0度三片内折同步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2147发布日期:2019-08-27 21:1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0-190度三片内折同步转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轴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折连接轴,特指0-190度三片内折同步转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是平板、手机或者其他带显示屏的电子产品,都在向柔性屏的方向发展,此技术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类似柔性屏功能的过渡产品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的过渡产品就是实现双屏折叠,通过双屏折叠达到整屏折叠的效果,在弯折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破绽,整体给人以整屏折叠的使用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来测试或者反馈出消费者对屏幕折叠使用的态度。

要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最大的技术难题直接从屏的设计转移到了转轴的设计技术上,如何实现内折需要专门的转动机构来实现,不仅考虑转动折叠的可能性,更要考虑双边连接的有效性,尤其需要满足弯折同步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0-190度三片内折同步转动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190度三片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由组合连接的转动机构、连接机构及两边的壳体组成;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两边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块及第二固定块,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及第二固定快中间设有包圆结构及两组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与所述包圆结构产生阻尼、扭力,并在0度及180度自锁;所述第二固定块外侧设有第一齿轮连接板及第二齿轮连接板;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机构两边的第一连杆机构及第二连杆机构。

特别的,所述转动机构外部设有组合封装的底壳、左盖板、右盖板及中盖板,所述左盖板及右盖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及第二连杆机构连接。

特别的,所述第二固定块定位转动连接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板及第二齿轮连接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及第二连杆机构上的滑槽导向滑动连接。

特别的,所述结构主体包括多组固定螺丝实现转动机构、连接机构及两边的壳体内部固定连接。

特别的,所述壳体由一侧的AB壳体及另一侧的CD壳体组成,既:所述AB壳体由顶板及屏面组成,所述CD壳体由键盘及底板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0-190度三片内折同步转动机构,采用三片内折并实现同步转动,满足0-190的折弯角度,尤其实现0度、180的自锁功能,不仅满足转动折叠的有效性,更实现了屏幕双边连接的有效性,解决同步内折的技术难题,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纯机械传动保障其折弯精度控制,双边对称的组件设计结构,三片式组合连接关系有效实现同步转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0-190度三片内折同步转动机构整体结构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0-190度三片内折同步转动机构中转轴整体结构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0-190度三片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0-190度三片内折同步转动机构中转轴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0-190度三片内折同步转动机构,包括结构主体1,所述结构主体1由组合连接的转动机构2、连接机构3及两边的壳体4组成;所述转动机构2包括两边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块5及第二固定块6,于所述第一固定块5及第二固定快6中间设有包圆结构7及两组齿轮轴8,所述齿轮轴8与所述包圆7结构产生阻尼、扭力,并在0度及180度自锁;所述第二固定块6外侧设有第一齿轮连接板9及第二齿轮连接板10;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机构2两边的第一连杆机构11及第二连杆机构12。

所述转动机构2外部设有组合封装的底壳13、左盖板14、右盖板15及中盖板16,所述左盖板14及右盖板15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11及第二连杆机构12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6定位转动连接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7及第二连接板18,且所述第一连接板17及第二连接板18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板9及第二齿轮连接板10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11及第二连杆机构12上的滑槽导向滑动连接。所述结构主体1包括多组固定螺丝19实现转动机构2、连接机构3及两边的壳体4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4由一侧的AB壳体41及另一侧的CD壳体42组成,既:所述AB壳体41由顶板及屏面组成,所述CD壳体42由键盘及底板组成。

本实施例技术原理:

采用三片内折并实现同步转动,满足0-190的折弯角度,尤其实现0度、180的自锁功能,不仅满足转动折叠的有效性,更实现了屏幕双边连接的有效性,解决同步内折的技术难题,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纯机械传动保障其折弯精度控制,双边对称的组件设计结构,三片式组合连接关系有效实现同步转动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