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管路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7703发布日期:2019-09-17 20:0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管路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管路隔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管路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管路隔振:在汽车中油管、空调管等与油泵或压缩机等相连,所以油泵或压缩机等激励源会把振动直接传递到相应的管路上。为了支撑这些管路,会在车身上设计若干安装点。为了降低管路对车身的激励,通常会使用隔振装置。

现有技术管路隔振装置装配关系:首先将橡胶衬套4装配到管路支架3开孔处,并且橡胶垫4的凹槽与管路支架3配合;然后把衬套内管5插入到橡胶垫4内孔内;最后通过螺栓6把管路支架及管路固定到车身零件1上。其中衬套内管5上部与螺栓6接触,下部与车身零件1接触,这样就避免了螺栓直接挤压橡胶垫4。但是其零件较多,(由橡胶垫4、衬套内管5、螺栓6三部分组成),造成成本较高,而且装配用时较长。其次,橡胶垫4为实心设计刚度较高,隔振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管路隔震装置,目的是减少隔震零件数量,降低装配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管路隔震装置,包括管路支架、橡胶垫和螺栓,橡胶垫的外侧面设有可与管路支架卡接的定位卡槽,所述螺栓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设于第一连段与第二连接段连接端且可与车身零件限位接触的轴肩结构,橡胶垫外套于第一连接段外,且通过螺母与第二连接段设置的外螺纹配合限位固定于车身零件上。

所述橡胶垫的上端面均布有多个第一凹槽,橡胶垫的下端面均布有多个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数量相同,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为相同的凹槽结构。

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为扇形凹槽。

所述定位卡槽为设于橡胶垫外侧中部的环形卡槽。

所述定位卡槽的高度小于管路支架的厚度。

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橡胶垫过盈配合套接。

所述橡胶垫的高度比第一连接段的长度长0-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装置通过螺栓的特殊设计,同时实现了橡胶垫和车身的固定,删减了衬套内管零件。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而且减少了装配步骤,节省了装配时间。

2)通过橡胶垫上下端面的凹槽设计,降低了橡胶垫的刚度,提升了隔振性能。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现有汽车管路隔震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汽车管路隔震装置的装配爆炸图;

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管路隔震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管路隔震装置的爆炸图;

图6是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橡胶垫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车身零件,2、管路,3、管路支架,4、橡胶垫,5、衬套内管,6、螺栓,7、螺母,8、定位卡槽,9、第一连接段,10、第二连接段,11、轴肩结构,12、外螺纹,13、第一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4至图9所示,一种汽车管路隔震装置,包括管路支架3、橡胶垫4和螺栓6,橡胶垫的外侧面设有可与管路支架卡接的定位卡槽8,螺栓6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段9、第二连接段10和设于第一连段与第二连接段连接端且可与车身零件限位接触的轴肩结构11,橡胶垫4外套于第一连接段9外,且通过螺母7与第二连接段设置的外螺纹12配合限位固定于车身零件上。定位卡槽8优选为设于橡胶垫外侧中部的环形卡槽。橡胶垫主体优选为柱状结构,环形卡槽设置在柱状橡胶垫主体结构的外侧面中部。该螺栓结构中,设置的轴肩结构与车身零件1的安装处安装配合,第二连接段外部的螺纹与螺母配合,实现了螺栓6在车身零件1上的固定。螺栓穿过橡胶垫安装于车身零件上时,在螺栓顶部的螺栓头的限位作用下,对橡胶垫实现夹紧固定。此种结构设置,实现了橡胶垫和车身的固定,删减了衬套内管零件。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而且减少了装配步骤,节省了装配时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橡胶垫4的上端面均布有多个第一凹槽13,橡胶垫的下端面均布有多个第二凹槽。通过橡胶垫上下端面的凹槽设计,降低了橡胶垫的刚度,提升了隔振性能。作为优化的结构设置,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数量相同,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为相同的凹槽结构(形状及大小尺寸相同)。为了保证橡胶垫上下端面受力均衡性,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称设置于环形凹槽的两侧。具体开设凹槽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优选为扇形凹槽。定位卡槽8的高度略小于管路支架3的厚度,达到相互约束与定位。第一连接段为光轴结构,其与橡胶垫4过盈配合套接,具体而言,第一连接段(光轴段)的直径略大于橡胶垫的内径,实现了螺栓6与橡胶垫4的过盈配合,保证了橡胶垫4的径向固定。第一连接段的长度略小于橡胶垫4的高度,实现了螺栓端面和车身零件1对橡胶垫4的加紧,保证了橡胶垫4的轴向固定。优选的,橡胶垫的高度比第一连接段的长度长0-2mm。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