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暖保温管弯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0536发布日期:2019-12-17 16:32阅读:1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暖保温管弯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供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暖保温管弯头。



背景技术:

保温管弯头是保温管件中的一种,保温弯头广泛用于液体、气体的输送管网、集中供热热网、中央空调通风管道、市政工程管道的转弯处。保温管弯头由外套管、聚氨酯泡沫保温层及内工作钢管紧密结合而成。保温管弯头主要用于保温直管的转向,一般与保温直管配套使用,在保温工程管线中提供补偿作用,使弯头部位也能有足够的保温性能。例如,申请号为cn201821214781.4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塑套钢保温管弯头,包括钢管,钢管的外侧壁焊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外端固定安装有高密度聚乙烯保护层,支撑块的侧壁固定安装有聚苯乙烯泡沫板,聚苯乙烯泡沫板与钢管之间固定安装有聚氨酯保温层,聚苯乙烯泡沫板与高密度聚乙烯保护层之间固定安装有玻璃棉。

现有的保温管弯头中外套管采用一体式结构,在冬天气温较低时,外套管弯折处容易收缩产生褶皱,褶皱处会产生内应力,长时间的内应力会导致外套管开裂。现有的保温管弯头中保温层与工作钢管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进而产生间隙,影响保温性能。此外,现有的保温管弯头与保温直管的连接处采用粘结剂对接,粘结剂受热后性能下降,导致保温管弯头与保温直管的连接处的密封性下降,造成热量流失,降低了保温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暖保温管弯头,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下问题:(1)一体式的保温管弯头在气温较低时,外套管弯折处容易收缩产生褶皱,褶皱处会产生内应力,长时间的内应力会导致外套管开裂;(2)保温管弯头中保温层与工作钢管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进而产生间隙,影响保温性能;(3)保温管弯头与保温直管的连接处采用粘结剂对接,粘结剂受热后性能下降,导致保温管弯头与保温直管的连接处的密封性下降,造成热量流失,降低了保温性能。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暖保温管弯头,由内而外包括外套管、保温层以及钢管,供暖保温管弯头的端部设置有与保温直管连接的密封机构。外套管包括上外套管和下外套管,上外套管和下外套管之间通过插头和插口连接。上外套管由两个以上的上外套环组成,下外套管由下外套环组成,下外套环数量与上外套环数量相同。相邻上外套环和相邻下外套环的外表面相连处形成一圈深度相同的凹槽。凹槽内配合有箍条,箍条的外表面与上外套环和下外套环的外表面平齐,箍条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沿箍条长度方向的第一蘑菇扣。凹槽内开设有与第一蘑菇扣配合的第一扣槽。通过第一蘑菇扣与第一扣槽的配合,将相邻的上外套环以及相邻的下外套环连接在一起,提高了外套管对保温层的密封性能。

保温层由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组成,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的结合面形成相互配合的限位条和第一限位槽。限位条和第一限位槽和配合限制了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之间的径向滑动,提高了保温层对钢管的密封性能。上外套环和下外套环的内表面与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的外表面形成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槽的配合限制了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与外套管之间的轴向滑动,提高了外套管对保温层的密封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管外表面焊接有三组上翅片和三组下翅片,上翅片嵌入上保温层内,下翅片嵌入下保温层内。上翅片和下翅片的限位作用,限制了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与钢管外表面之间的相对滑动,避免了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与钢管外表面之间产生间隙,进而提高了保温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管的端部与保温直管的直钢管之间通过法兰凸缘盘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机构包括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端部凸起的第二限位环,第二限位环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三限位环,第二限位环和第三限位环的外径相同,第二限位环的内径大于第三限位环的内径。保温层和下保温层的端部以及第二限位环和第三限位环围成侧面开口的第一空腔。密封机构还包括直管保温层端部凸起形成的第四限位环,第四限位环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五限位环,第四限位环和第五限位环的外径相同,第四限位环的内径大于第五限位环的内径。直管保温层的端部以及第四限位环和第五限位环围成侧面开口的第二空腔。第四限位环和第五限位环与第一空腔相互配合。第二限位环和第三限位环与第二空腔相互配合。通过第三限位环和第五限位环相互之间的限位作用,限制了保温层与直管保温层之间的轴向滑动,避免了钢管表面无保温材料覆盖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保温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限位环和第四限位环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铁片,第三限位环和第五限位环的内侧对应铁片的位置固定设置有磁性片。铁片和磁性片吸附在一起,确保了第四限位环和第五限位环与第一空腔之间,以及第二限位环和第三限位环与第二空腔之间不会产生相对滑动,进一步确保了保温层和直管保温层之间不会产生间隙,从而提高了供暖保温管弯头与保温直管连接处的保温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箍条的边缘处固定粘贴有抵触在凹槽上的弹性密封条。箍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蘑菇扣,箍条的另一端开设有与第二蘑菇扣配合的第二扣槽,第二蘑菇扣与第二扣槽的配合实现了箍条对相邻上外套环和相邻下外套环的紧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外套环和下外套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六限位环,第六限位环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第三蘑菇扣,直管外套环外表面开设有与第三蘑菇扣配合的第三扣槽。第三蘑菇扣与第三扣槽配合确保了上外套环和下外套环与直管外套环之间不会产生轴向和径向滑动,确保保温层不会裸露在空气中,进一步提高保温性能。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供暖保温管弯头的外套管采用分体式结构,减少了外套管受冷温度降低时产生的褶皱,降低了外套管的内应力,避免了外套管开裂的情况发生;本发明供暖保温管弯头中保温层与工作钢管之间由于翅片的限位作用,不会产生相对滑动,避免了间隙的产生,提高了保温性能;供暖保温管弯头的端部设置有与保温直管连接的密封机构,避免了热量流失,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性能。

(2)本发明供暖保温管弯头的密封机构通过第四限位环和第五限位环与第一空腔的配合,以及第二限位环和第三限位环与第二空腔的配合,确保了保温管弯头的保温层和直管的保温层之间不会产生轴向滑动,提高了供暖保温管弯头与保温直管连接处的密封性,提高了保温性能。

(3)本发明供暖保温管弯头的外套管由多个外套环组成,相邻外套环之间通过箍条固定连接。一方面,多个外套环的结构减少了外套管受冷温度降低时产生的褶皱,降低了外套管的内应力,避免了外套管开裂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相比一体式外套环,多个外套环的结构不容易发生形变,确保外套环和保温层之间不会产生间隙,进而提高了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a-a截面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箍条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套管、101-上外套管、102-下外套管、103-插头、104-插口、105-上外套环、106-下外套环、107-凹槽、108-箍条、109-第一蘑菇扣、110-第一扣槽、111-第一限位环、112-第二蘑菇扣、113-第二扣槽、114-第六限位环、115-第三蘑菇扣、2-保温层、201-上保温层、202-下保温层、203-限位条、204-第一限位槽、205-第二限位槽、3-钢管、301-上翅片、302-下翅片、4-密封机构、401-第二限位环、402-第三限位环、403-第一空腔、5-直钢管、6-法兰凸缘盘、7-直管保温层、701-第四限位环、702-第五限位环、703-第二空腔、8-铁片、9-磁性片、10-弹性密封条、11-直管外套环、1101-第三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暖保温管弯头,由内而外包括外套管1、保温层2以及钢管3,供暖保温管弯头的端部设置有与保温直管连接的密封机构4。外套管1包括上外套管101和下外套管102,上外套管101和下外套管102之间通过插头103和插口104连接。上外套管101由两个以上的上外套环105组成,下外套管102由下外套环106组成,下外套环106数量与上外套环105数量相同。相邻上外套环105和相邻下外套环106的外表面相连处形成一圈深度相同的凹槽107。凹槽107内配合有箍条108,箍条108的外表面与上外套环105和下外套环106的外表面平齐,箍条108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沿箍条108长度方向的第一蘑菇扣109。凹槽107内开设有与第一蘑菇扣109配合的第一扣槽110。通过第一蘑菇扣109与第一扣槽110的配合,将相邻的上外套环105以及相邻的下外套环106连接在一起,提高了外套管1对保温层2的密封性能。

保温层2由上保温层201和下保温层202组成,上保温层201和下保温层202的结合面形成相互配合的限位条203和第一限位槽204。限位条203和第一限位槽204和配合限制了上保温层201和下保温层202之间的径向滑动,提高了保温层2对钢管3的密封性能。上外套环105和下外套环106的内表面与上保温层201和下保温层202的外表面形成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环111和第二限位槽205。第一限位环111和第二限位槽205的配合限制了上保温层201和下保温层202与外套管1之间的轴向滑动,提高了外套管1对保温层2的密封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钢管3外表面焊接有三组上翅片301和三组下翅片302,上翅片301嵌入上保温层201内,下翅片302嵌入下保温层202内。上翅片301和下翅片302的限位作用,限制了上保温层201和下保温层202与钢管3外表面之间的相对滑动,避免了上保温层201和下保温层202与钢管3外表面之间产生间隙,进而提高了保温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钢管3的端部与保温直管的直钢管5之间通过法兰凸缘盘6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机构4包括上保温层201和下保温层202端部凸起的第二限位环401,第二限位环401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三限位环402,第二限位环401和第三限位环402的外径相同,第二限位环401的内径大于第三限位环402的内径。保温层201和下保温层202的端部以及第二限位环401和第三限位环402围成侧面开口的第一空腔403。密封机构4还包括直管保温层7端部凸起形成的第四限位环701,第四限位环701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五限位环702,第四限位环701和第五限位环702的外径相同,第四限位环701的内径大于第五限位环702的内径。直管保温层7的端部以及第四限位环701和第五限位环702围成侧面开口的第二空腔703。第四限位环701和第五限位环702与第一空腔403相互配合。第二限位环401和第三限位环402与第二空腔703相互配合。通过第三限位环402和第五限位环702相互之间的限位作用,限制了保温层2与直管保温层7之间的轴向滑动,避免了钢管3表面无保温材料覆盖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保温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环401和第四限位环70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铁片8,第三限位环402和第五限位环702的内侧对应铁片8的位置固定设置有磁性片9。

在本实施例中,箍条108的边缘处固定粘贴有抵触在凹槽107上的弹性密封条10。箍条1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蘑菇扣112,箍条108的另一端开设有与第二蘑菇扣112配合的第二扣槽113,第二蘑菇扣112与第二扣槽113的配合实现了箍条108对相邻上外套环105和相邻下外套环106的紧固。

在本实施例中,上外套环105和下外套环10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六限位环114,第六限位环11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排列的第三蘑菇扣115,直管外套环11的外表面开设有与第三蘑菇扣115配合的第三扣槽1101。

本实施例实现有益效果的原理如下:

(1)本实施例供暖保温管弯头的外套管1由多个外套环组成,相邻外套环之间通过箍条108固定连接。一方面,多个外套环的结构减少了外套管1受冷温度降低时产生的褶皱,降低了外套管1的内应力,避免了外套管1开裂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多个外套环1的结构不容易发生形变,确保外套环1和保温层2之间不会产生间隙,进而提高了保温性能。

(2)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蘑菇扣109与第一扣槽110的配合,将相邻的上外套环105以及相邻的下外套环106连接在一起,提高了外套管1对保温层2的密封性能。限位条203和第一限位槽204和配合限制了上保温层201和下保温层202之间的径向滑动,本实施例提高了保温层2对钢管3的密封性能。本实施例通过第一限位环111和第二限位槽205的配合限制了上保温层201和下保温层202与外套管1之间的轴向滑动,提高了外套管1对保温层2的密封性能。本实施例通过第三限位环402和第五限位环702相互之间的限位作用,限制了保温层2与直管保温层7之间的轴向滑动,避免了钢管3表面无保温材料覆盖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保温性能。本实施例通过将铁片8和磁性片9吸附在一起,确保了第四限位环701和第五限位环702与第一空腔403之间,以及第二限位环401和第三限位环402与第二空腔703之间不会产生相对滑动,进一步确保了保温层2和直管保温层7之间不会产生间隙,从而提高了供暖保温管弯头与保温直管连接处的保温性能。本实施例通过第三蘑菇扣115与第三扣槽1101的配合确保了上外套环105和下外套环106与直管外套环11之间不会产生轴向和径向的滑动,确保保温层2不会直接裸露在空气中,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