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字胶及其口字胶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8096发布日期:2019-11-25 23:25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字胶及其口字胶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制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口字胶及其口字胶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人们与智能手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初的宽边框小屏幕手机发展到现在的窄边框大屏幕手机,窄边框的手机屏幕已成为手机发展的主要趋势。窄边框的手机屏幕除了要将lcd边框做窄之外,还要将背光模组的边框做窄,两者搭配实现窄边框的液晶显示模组。需要使用到口字胶对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或者保护盖板进行贴合。

现有的口字胶都是直接将保护膜与胶片粘附在一起后再根据口字胶的规格使用一体成型模具进行冲切进行裁剪,从而使口字胶制作后需要将口字胶框体中间部分的废料去除,从而造成胶片的大量浪费,从而使胶纸材料浪费高达50%。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口字胶及其口字胶加工装置,其具有节省材料浪费,节省成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口字胶,包括:第一保护膜,所述第一保护膜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胶材本体,所述第一胶材本体成条形状设置于第一保护膜上,所述第一保护膜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胶材本体的第二胶材本体,所述第二胶材本体与若干所述第一胶材本体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胶材本体与所述第一胶材本体组合成框体,所述第一胶材本体与所述第二胶材本体远离所述第一保护膜一端设置有第二保护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胶材本体等间距设置于第一保护膜后,然后第二胶材本体粘合第一胶材本体,从而竖胶与第一保护膜异步加工,横胶卷料复方案,从而节省了胶材浪费,从而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胶材本体之间的空隙大于所述第一胶材本体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胶材本体之间的空隙大于第一胶材本体的宽度以便于第一胶材本体撕下来简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一种口字胶加工装置,包括:用于支撑第一保护膜与第一胶材本体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限制第一保护膜与第一胶材本体偏离位置的限位组件,所述支撑台远离所述限位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压实第一保护膜与第一胶材本体的压平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胶材本体粘合在第一保护膜后通过限位组件以使第一保护膜直线传送,然后压平组件进一步将第一胶材本体粘贴稳定在第一保护膜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插入所述滑轨上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上设置有第一螺纹;一体设置于所述限位柱上伸入滑轨一端的固定柱以及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上与限位柱螺纹连接的紧固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第一保护膜的宽度以将限位柱沿滑轨移动,从而使限位柱固定在第一保护膜两端,从而使第一胶材本体与第一保护膜直线传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台两侧壁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压平组件包括:设置于两块支撑板之间的支撑柱;套设于支撑柱上抵触于支撑台的压轮,所述压轮设置有两个;设置于所述压轮两端的限位轮,所述限位轮上开设有螺纹孔以及设置于所述限位轮上插入所述螺纹孔抵触支撑柱的紧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件插入螺纹孔以将限位轮固定抵触于压轮,以便于压轮压实第一胶材本体在第一保护膜上,从而使第一胶材本体贴合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轮上套设有橡胶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套的设置能够防止压轮直接与第一胶材本体接触,以防止第一胶材本体被刮花,以使第一胶材本体能够完整地传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台靠近所述支撑柱下方设置有橡胶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材板设置能够隔绝第一保护膜与支撑台直接接触,以保护第一保护膜直接被刮花,从而使第一保护膜完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倒“l”形,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插入所述通孔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通孔的端部开设有连通通孔的紧固孔,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插入所述紧固孔的紧固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固定杆以带动固定板调节好与支撑台的角度,然后将紧固柱插入紧固孔以将固定杆固定于支撑杆上,以便于第一保护膜与第一胶材本体稳定地传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第一胶材本体等间距设置于第一保护膜后,然后第二胶材本体粘合第一胶材本体,从而竖胶与第一保护膜异步加工,横胶卷料复方案,从而节省了胶材浪费,从而节省成本;

2.第一胶材本体粘合在第一保护膜后通过限位组件以使第一保护膜直线传送,然后压平组件进一步将第一胶材本体粘贴稳定在第一保护膜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口字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口字胶加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口字胶加工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保护膜;2、第一胶材本体;3、第二胶材本体;4、第二保护膜;5、支撑台;51、滑轨;52、支撑板;53、橡胶板;54、支撑杆;541、通孔;55、固定杆;551、螺纹孔;56、固定板;57、紧固柱;6、限位组件;61、限位柱;611、第一螺纹;62、固定柱;63、紧固环;7、压平组件;71、支撑柱;72、压轮;721、紧固孔;722、橡胶套;73、紧固件;74、限位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口字胶,包括第一保护膜1,第一保护上设置有第一胶材本体2,且第一胶材本体2为条形状且设置有若干条分别等间距设置于第一保护膜1上,若干第一胶材本体2上垂贴设有第二胶材本体3,第二胶材本体3设置于第一胶材本体2端部上与第一胶材本体2构成矩形框体,且若干相邻第一胶材本体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胶材本体2的宽度,以便于操作人员后期将口字胶分离简易,防止粘贴的过近造成相邻口字胶的撕下。第一胶材本体2等间距设置后再通过第二胶材本体3卷料复方案在第一胶材本体2上,让后在将相邻的第二胶材本体3切断,从而使第一胶材本体2与第二胶材本体3构成矩形状的口字胶,不仅节省了胶材材料且加工简易,节省人力。第一胶材本体2与第二胶材本体3上设置有盖合第一胶材本体2与第二胶材本体3的第二保护膜4,以使整个第一胶材本体2与第二胶材本体3免受磨损。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口字胶加工装置,包括:支撑台5,第一保护膜1与第一胶材本体2在支撑台5上进行传送,支撑台5上开设有滑轨51,且滑轨51为圆弧条状设置于支撑台5端部,支撑台5上设置有插入滑轨51以沿滑轨51移动的限位组件6,限位组件6设置于第一保护膜1两端以限制第一保护膜1直线传输,支撑台5靠近限位组件6的一端设置有压实第一胶材本体2在第一保护膜1上的压平组件7,压平组件7设置能够使第一胶材粘附在第一保护膜1上稳固。支撑台5靠近压平组件7下方设置有橡胶板53,以防止支撑台5与第一保护膜1直接接触以防止压平组件7压实第一胶材本体2在第一保护膜1上时刮花。

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限位组件6包括:限位柱61、固定柱62以及紧固环63,限位柱61插入滑轨51内且能够沿滑轨51移动,固定柱62一体设置于限位柱61插入滑轨51的一端,且固定柱62的直径大于滑轨51的径向尺寸以限制固定柱62滑出滑轨51,限位柱61表面设置第一螺纹611,紧固环63套设于限位柱61上与限位柱61螺纹连接,转动紧固环63以将限位柱61固定设置于第一保护膜1两端,以使第一保护膜1直线传输,以防止第一保护膜1与第一保护膜1上第一胶材本体2偏离位置不利于后续收卷。

压平组件7包括:支撑柱71、压轮72、限位轮74以及紧固件73,支撑台5两侧壁上设置有支撑板52,支撑板52设置有两块分别安装于支撑台5侧端,支撑柱71设置于两块支撑板52之间且位于橡胶板53正上方,且压轮72设置有两个分别套设于支撑柱71上,限位轮74套设于压轮72两端以防止压轮72偏离位置,限位轮74上开设有螺纹孔551,紧固件73设置于限位轮74上以插入螺纹孔551上抵触支撑柱71,从而使限位轮74紧固住压轮72从而使压轮72能够稳定地压实第一胶材本体2粘贴稳定在第一保护膜1上。压轮72上套设有橡胶套722以防止压轮72直接接触第一胶材本体2,放置第一胶材本体2被刮花。

如图1和图3所示,两个支撑板52上分别设置有支撑杆54,支撑杆54相对开设有通孔541,且通孔541的形状为倒“l”形,两块支撑杆54上设置有插入通孔541的固定板56,固定杆55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56,固定板56与支撑台5形成一定角度以便于固定板56支撑着第一保护膜1与第一胶材本体2,固定杆55位于通孔541处设置有连通通孔541的紧固孔721(图中未标出),且固定杆55上上设置有插入紧固孔721(图中未标出)以抵触通孔541侧壁的紧固柱57,且紧固柱57为蝶形螺纹柱以螺纹旋转连接固定杆55在支撑杆54上,从而使固定板56稳固住支撑第一保护膜1与第一胶材本体2固定传送。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第一胶材本体2粘贴在第一保护膜1上后沿支撑台5传送,且在传送之前移动限位柱61沿滑轨51上移动,以使限位柱61位于第一保护膜1两端,然后紧固环63套限位柱61以固定限位柱61在滑轨51上,同时将紧固件73插入螺纹孔551以将紧固件73固定在支撑柱71上,然后将转动固定板56对准支撑台5传送角度,再将紧固柱57插入紧固孔721将固定杆55紧固在支撑杆54上,从而使第一保护膜1与第一胶材本体2固定沿限位柱61直线传送,第一胶材本体2与第一保护膜1通过压轮72压实后直接沿固定板56传送。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