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媒充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媒充注枪快速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冷凝,其工况直接影响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经济性和安全性。因此,制冷设备下线前须对其充注适量冷媒,并于日常维护时,进行冷媒补充。
目前,均采用冷媒充注枪进行冷媒充注。通过公头与枪体母头的连接,实现制冷设备与冷媒储罐的连通。现有冷媒充注枪公、母头连接多采用手工操作,由于缺乏有效的措施,操作人员难以确定两者是否插接到位,加之充注压力较大,在冷媒充注过程中,常出现公头脱落而使冷媒泄露、冻伤操作人员的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媒充注枪快速锁定机构,解决了现有冷媒充注枪须手工锁定,而因锁定不牢固导致公头脱离,从而使冷媒泄露、冻伤操作人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媒充注枪快速锁定机构,包括:
快插公头,管状结构、外壁处设有凹槽;
快插母头,带有底座的管状结构、其内壁直径与快插公头外壁直径相匹配;
若干通孔,规则开设于快插母头管壁处;
若干钢珠,活动设置于通孔中;
外护套,套设固定于快插母头外侧;
内腔,处于外护套与快插母头间的环状空腔,与通孔连通;
锁紧环套,活动嵌设于内腔中、并沿内腔壁水平移动,其内壁与钢珠活动相接;
复位弹簧,设置于内腔中,两端分别固定于快插母头底座和锁紧环套末端,水平收缩以与锁紧环套的水平移动相匹配;
压缩空气腔,处于外护套与锁紧环套间的、体积可变的环形空腔;
气嘴,设置于外护套外壁处;
其中,钢珠直径大于通孔高度,且钢珠不能通过通孔脱离快插母头;钢珠自通孔出露时,钢珠的前端与凹槽相匹配、后端与锁紧环套内壁紧密相接;气嘴通过外护套中的通道与压缩空气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通孔朝向快插母头中轴线一端具有缩口结构。
进一步地,钢珠采用3颗~5颗。
进一步地,内腔横截面呈倒“凸”字型结构,小环径一端与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内腔小环径一端的内、外径差小于钢珠直径。
进一步地,锁紧环套横截面也呈倒“凸”字型结构,其小环径端不能脱离内腔小环径端。
进一步地,锁紧环套小环径端的前端以及大环径端均套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密封圈紧密贴合外护套内壁。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压缩空气腔内压缩气体以及复位弹簧共同作用于锁紧环套,使其在内腔中水平移动以实现锁紧环套对钢珠的压持和解压,从而使钢珠自快插母头侧壁中出露而固定于快插公头凹槽中,实现公、母头的插接到位及稳定锁定;或使钢珠自由移动而解除锁定,以便快插公头的接入或脱出。
2.本实用新型操作过程中,无须人员手工接触公、母头,因此能够避免冷媒伤人、充分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2中弹性垫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2中弹性垫圈与钢珠组合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2中弹性垫圈与钢珠组合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快插公头,11.凹槽,2.快插母头,3.通孔,4.钢珠,5.外护套,6.内腔,7.锁紧环套,8.复位弹簧,9.压缩空气腔,10.气嘴,20.弹性垫圈,30.凹坑,40.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前”、“后”、“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材料的使用。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媒充注枪快速锁定机构,包括:
快插公头1,管状结构、外壁处设有凹槽11。
快插母头2,带有底座的管状结构、其内壁直径与快插公头1外壁直径相匹配。充注工作时,要求快插公头1充分插入快插母头2中,两者中轴线重合、快插公头1的前端抵设于快插母头2底部处。
若干通孔3,规则开设于快插母头2管壁处。若干钢珠4,活动设置于通孔3中。钢珠4可在通孔3中自由地上、下移动。
通孔3朝向快插母头2中轴线一端具有缩口结构,防止钢珠4脱离快插母头2。
外护套5,套设固定于快插母头2外侧。外护套5一方面用于隔离快插母头2,避免与冷媒换热而具有低温的快插母头2暴露于环境中;另一方面,外护套5与快插母头2间形成呈环状的内腔6。内腔6与通孔3相连通。
锁紧环套7,活动嵌设于内腔6中、并沿内腔6壁水平移动,其内壁与钢珠4活动相接。由于钢珠4直径大于通孔3高度,因此,当锁紧环套7与钢珠4相接时,锁紧环套7能够将钢珠4自通孔3中压出,并压向快插母头2中轴线方向,从而使钢珠4前端自快插母头2侧壁处出露,能够与快插公头1的凹槽11匹配进行固定。当锁紧环套7与钢珠4不相接时,钢珠4可在通孔3中及通孔3与内腔6相通处附近自由地上、下移动。
复位弹簧8,设置于内腔6中,两端分别固定于快插母头2底座和锁紧环套7末端,水平收缩以与锁紧环套7的水平移动相匹配。
压缩空气腔9,处于外护套5与锁紧环套7间的、体积可变的环形空腔。压缩空气腔9通过注入的压缩空气体积变化,并配合复位弹簧8的作用力,控制锁紧环套7水平移动位置。
气嘴10,设置于外护套5外壁处。气嘴10通过外护套5中的通道与压缩空气腔9相连通,以便控制外部压缩空气在压缩空气腔9的进出。
钢珠4采用3颗~5颗。保证锁定的稳定性。
内腔5横截面呈倒“凸”字型结构,小环径一端与通孔3相连通,且其内、外径差小于钢珠4直径,以避免钢珠4滚落入内腔5中。
锁紧环套7横截面也呈倒“凸”字型结构,其小环径端不能脱离内腔5小环径端。通过锁紧环套7的大环径端卡设于内腔5的小环径端处,以及锁紧环套7大环径端在内腔5的大环径端内的移动距离,限定了锁紧环套7小环径端水平移动距离,避免锁紧环套7小环径端在内腔5小环径端脱出,以保证锁紧环套7能够稳定对钢珠4进行压持或解压。
锁紧环套7小环径端的前端以及大环径端均套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紧密贴合外护套5内壁。保证压缩空气腔9的密封性。
使用方法:
s1.在气嘴处接入压缩气瓶,开启气瓶向压缩空气腔中注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腔内气体膨胀,推动锁紧环套向右侧移动,从而解除了锁紧环套对钢珠的压持,使钢珠能够自由地上、下移动。此时,将快插公头充分插入快插母头中。
s2.自气嘴处排出压缩空气腔中的压缩空气,锁紧环套在复位弹簧的推动下,向左侧移动,直至锁紧环套大环径端贴合固定于内腔大环径端前侧壁处。此时,锁紧环套前端内壁压持钢珠,使钢珠前端出露于快插母头侧壁外。钢珠出露过程中,其弧面逐渐探入快插公头的凹槽中,带动快插公头前端朝向快插母头底座处移动,并在其完成出露后,使其前端充分卡入凹槽内。此时,快插公头与快插母头插接到位。即可进行充注。
s3.充注完成后,重复步骤s1,解除锁紧环套对钢珠的压持,才可解锁,将快插公头自快插母头中拔出。
实施例2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快插母头通孔中嵌设固定有弹性垫圈20。
如图2~图4所示,弹性垫圈20采用橡胶、硅胶材质,具有优良的延展性和弹性。
弹性垫圈20中设有凹坑30,钢珠4部分嵌设固定与凹坑30中。凹坑30高度不小于钢珠直径的2/3。
凹坑30底部设有开孔40。由于弹性垫圈20具有延展弹性,因此开孔40的孔径可发生改变,其孔径最大值不超过钢珠4直径的1/3,以便保证钢珠4不会自弹性垫圈20中脱落快插母头内部,同时也可保证钢珠4在解锁过程中,能够自动复位至凹坑30内,从而防止钢珠4滞留于快插母头侧壁外,避免解锁后,快插公头在快插母头中的卡顿,使公、母头流畅分离。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采用弹性材料覆盖出露于凹坑30外侧的钢珠4,并使此弹性材料与弹性垫圈20融为一体,使钢珠4包埋于弹性垫圈20内,以防止钢珠4脱离弹性垫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