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梯中,一般通过曳引机来牵引电梯轿厢的升降运动。
现有技术中的电梯曳引机通常直接固定在搁机梁上,在电梯曳引机工作的过程中,特别是牵引轿厢进行快速升降的过程中,电梯曳引机往往会产生振动,尤其是在无机房电梯,造成井道内噪声较大,对乘坐电梯的乘客造成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震机构,降低曳引机在工作时的震动,减少曳引机发出的噪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震机构,包括设置于曳引机下方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上层钢板、下层钢板、穿设于上层钢板和下层钢板的双头螺柱、位于上层钢板和下层钢板之间且套设于双头螺柱上的减震弹簧,所述双头螺柱设有可限制减震弹簧径向移动的弹簧支座,所述双头螺柱的两端分别凸出于上层钢板和下层钢板,且两端均配合连接有与上层钢板或者下层钢板相抵接的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曳引机安装于上层钢板背离下层钢板的一侧面,当曳引机因工作而产生震动时,上层钢板向下层运动,位于两钢板之间的减震弹簧被压缩,起到缓冲作用,降低曳引机在工作时的震动,减少曳引机发出的噪声。弹簧支座可限制减震弹簧向减震弹簧的径向移动,防止减震弹簧在使用时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支座包括限位部,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限位部的外侧壁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部位于双头螺柱与减震弹簧之间,使减震弹簧通过弹簧支座间隔与双头螺柱连接,在防止减震弹簧向径向移动的同时,也可使减震弹簧与双头螺柱连接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支座还包括与限位部一体设置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减震弹簧的端部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支座的抵接部一直与减震弹簧相接触,当上层钢板挤压减震弹簧时,抵接部可为减震弹簧传递压力,使上层钢板给减震弹簧传递的力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支座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弹簧支座的限位部背离减震弹簧的侧面分别与上层钢板和下层钢板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支座的抵接部位于减震弹簧与钢板之间,当减震弹簧被压缩时,钢板通过抵接部间隔与减震弹簧抵接,可防止钢板对减震弹簧的磨损,减少减震弹簧的破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与下层钢板相抵接的所述弹簧支座设有与所述减震弹簧相抵接的阻尼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尼垫可为橡胶材质制成,阻尼垫可有效减小减震弹簧的震动,从而减小噪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设置于下层钢板下方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与下层钢板相抵接的压盖、与压盖配合的底座以及位于压盖与底座之间的缓冲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件具有缓冲作用,当曳引机工作产生的震动传递给下层钢板时,通过下层钢板下方缓冲件的缓冲作用,防止下钢板震动,进而使曳引机保持稳定,减少曳引机产生的噪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件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压盖和所述底座相抵接的支撑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层钢板产生震动时,位于压盖和底座之间的支撑弹簧被压缩,起到缓冲的作用,进而减少下层钢板的震动,进而减少噪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件还包括位于支撑弹簧内部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直径小于支撑弹簧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弹簧被压缩的同时,缓冲弹簧也被压缩,缓冲组件的缓冲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盖靠近底座底部的表面设有缓冲垫块,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垫块和所述底座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弹簧的长度小于支撑弹簧的长度,缓冲弹簧与缓冲垫块和底座相抵接,在支撑弹簧回弹时,缓冲弹簧也可帮支撑弹簧将压盖快速回弹,使支撑弹簧与缓冲弹簧恢复原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减震组件包括上下两层钢板、双头螺柱、减震弹簧,双头螺柱的两端分别凸出于上下两层钢板,且两端均配合连接有与钢板相抵接的螺母,当曳引机工作并产生震动时,上层钢板压缩减震弹簧,在减震弹簧的作用下,上层钢板的震动减少,进而使曳引机产生的噪声减小;
2.本实用新型,在减震弹簧与双头螺柱之间设有弹簧支座,弹簧支座包括一体设置的限位部与抵接部,减震弹簧与限位部的外侧壁相抵接,通过限位部的作用,防止减震弹簧向径向移动;抵接部位于减震弹簧端部与钢板之间,可减少钢板对减震弹簧的磨损;
3.本实用新型,缓冲组件包括压盖、底座以及位于压盖与底座之间的支撑弹簧和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直径小于支撑弹簧的直径,当上层压板的震动力传递至下层压板时,经过支撑弹簧与缓冲弹簧的作用,减少下层压板的震动,进而减少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曳引机与减震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减震组件与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减震组件与缓冲组件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的放大图;
图6为缓冲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中,1、曳引机;2、减震组件;21、上层钢板;22、下层钢板;23、双头螺柱;24、减震弹簧;3、机梁;4、弹簧支座;41、限位部;42、抵接部;5、缓冲组件;51、压盖;52、底座;53、限位柱;54、支撑弹簧;55、缓冲弹簧;56、缓冲垫块;561、缓冲柱;562、缓冲板;57、缓冲件;6、阻尼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震机构,包括设置于曳引机1下方的减震组件2和缓冲组件5。曳引机1位于机梁3上,在曳引机1与机梁3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2与缓冲组件5。
参见图2,减震组件2包括上层钢板21、下层钢板22、双头螺柱23、减震弹簧24。上层钢板21为矩形,上层钢板21与曳引机1通过四个螺栓连接,四个螺栓分别位于上层钢板21的四角。下层钢板22与上层钢板21相对设置,下层钢板22的截面为匚形,下层钢板22带有敞口的侧面与机梁3通过螺栓连接,使下层钢板22与机梁3之间形成两端开口的空腔。
参见图3与图4,双头螺柱23穿设于上层钢板21的中间,本实施例中双头螺柱23设有四个,双头螺柱23的两端分别凸出于上层钢板21与下层钢板22,并且双头螺柱23的两端均配合连接有螺母,螺母的端部分别与上层钢板21和下层钢板22的表面相抵接。
双头螺柱23于上层钢板21和下层钢板22之间套设有弹簧支座4,弹簧支座4设置有两个。
参见图5,每个弹簧支座4均包括一体设置限位部41和抵接部42,限位部41和抵接部42均为圆环,抵接部42的外径大于限位部41的外径,两个弹簧支座4均通过抵接部42分别与上层钢板21表面和下层钢板22表面相抵接。
减震弹簧24套设于两个弹簧支座4的限位部41的外侧壁上,减震弹簧2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支座4的抵接部42相抵接。减震弹簧24的内径与限位部41的外径相同,使得减震弹簧24内壁与限位部41的外侧壁相抵接。
与下层钢板22相抵接的弹簧支座4设有阻尼垫6,阻尼垫6为橡胶材质制成。阻尼垫6为圆环状,阻尼垫6位于减震弹簧24与阻尼垫6所在弹簧支座4之间,阻尼垫6的内壁与弹簧支座4的限位部41的外侧壁相接触,阻尼垫6的一端面与弹簧支座4的抵接部42的端面相抵接。阻尼垫6的外径与弹簧支座4的抵接部42的外径相同。
参见图6,缓冲组件5位于下层钢板22的空腔内,缓冲组件5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别在空腔内。缓冲组件5包括压盖51、底座52以及缓冲件57,底座52与压盖51均为圆柱形,底座52靠近压盖51的一端面开设有盲孔,压盖51的外侧壁与盲孔的内侧壁相接触,压盖51背离底座52的一端面与空腔背离机梁3的内侧壁相抵接,底座52背离压盖51的端面与机梁3相抵接。
缓冲件57包括支撑弹簧54与缓冲弹簧55,缓冲弹簧55的直径小于支撑弹簧54的直径。支撑弹簧54的两端分别压盖51和底座52相抵接,支撑弹簧54的外径与底座52的盲孔的内径相等。盲孔底部中间一体设有限位柱53,缓冲弹簧55套设于限位柱53上。压盖51靠近盲孔的一端面设有缓冲垫块56,缓冲垫块56与压盖51一体设置,缓冲垫块56包括一体设置的缓冲柱561以及缓冲板562,缓冲柱561与缓冲板562均为圆柱形,缓冲板562的直径大于缓冲柱561的直径,缓冲弹簧55的两端分别与缓冲板562和底座52相抵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