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挡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5173发布日期:2020-06-12 14:15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自动挡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领域,尤其涉及自动挡变速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已经逐渐走进了家家户户,自动变速器(自动挡)具有使用方便、操作难度低的优点,自动挡车型也备受百姓青睐,常见的机动车自动挡变速器有自动变速器(at)、双离合变速器(dsg)以及无级变速器(cvt)等,其常见的挡位设计面板有蛇形和直行,如图8所示(旋钮式等电子式自动变速器等不在本实用新型的对比范畴),使用图8中的自动挡变速器,当车辆从驻车状态(p)切换到倒车状态(r)时,该设计对机动车先倒车出库然后前进的过程是合理的,但是当车辆从驻车状态(p)切换到前进状态(d)时,必须经过倒车挡(r)模式,从p经过r和n(空挡)切换到d的过程会对变速箱形成较大冲击,特别是换挡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另外,在冷车启动时,特别是冬天室外气温较低时,发动机转速本身较高,当我们将挡位从p经r和n切换到d的过程中,通常会感觉车子发生了明显的震动,甚至是多次震动;

采用图9所示的挡位设计,当汽车在启动后直接前进时,该设计可以降低对变速箱的冲击;同上,如果汽车在启动后倒车的话,需要经d和n切换到r,同样会对变速箱产生冲击,现有技术中对于以上出现的情况有一种解决方案,采用的是在机动车起步的时候驾驶员先踩住脚刹,将p挡挂到n挡再点火,然后前进挡d挡驾车驶离,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是使得驾车过程变得复杂;自动挡变速箱挡位位置的合理性对变速箱的使用寿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会起到节约燃油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自动挡变速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自动挡变速箱,通过将空挡槽设置在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的中间,可以使得在切换挡位时均能经过空挡槽,避免了每次从驻车挡槽到前进挡槽切换必须经过倒车挡槽所带来的正负扭矩的变化对变速器的冲击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变速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并且还可以达到节约燃油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自动挡变速箱,包括变速箱、离合器、手动阀和挡位面板,所述变速箱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变速箱与发动机接合和分离的离合器,所述离合器上连接有手动阀,所述变速箱连接挡位面板,所述挡位面板上设有挡位槽,所述手动阀穿过挡位槽向上延伸至挡位面板上方,所述挡位槽包括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倒车挡槽和空挡槽,所述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呈三角阵列设置,且所述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均直接与空挡槽连通。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空挡槽位于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三角阵列的交界处,且位于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的连线上。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呈三角阵列的内角大小依次为45°、45°和90°。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呈三角阵列连线的内角大小依次为45°、90°和45°。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呈三角阵列连线的内角大小依次为60°、60°和60°。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呈三角阵列连线的内角大小依次为90°45°和4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通过将空挡槽设置在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的中间,可以使得在切换挡位时均能经过空挡槽,避免了每次从驻车挡槽到前进挡槽切换必须经过倒车挡槽所带来的正负扭矩的变化对变速器的冲击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变速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并且还可以达到节约燃油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挡位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挡位槽结构第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挡位槽结构第二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挡位槽结构第一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挡位槽结构第二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挡位槽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常见的机动车自动挡挡位设计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传统的r挡和d挡位调换的挡位设计示意图。

其中:1、变速箱;2、离合器;3、手动阀;4、挡位面板;5、驻车挡槽;6、前进挡槽;7、倒车挡槽;8、空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根据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自动挡变速箱,包括变速箱1、离合器2、手动阀3和挡位面板4,所述变速箱1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变速箱1与发动机接合和分离的离合器2,所述离合器2上连接有手动阀3,所述变速箱1连接挡位面板4,所述挡位面板4上设有挡位槽,所述手动阀3穿过挡位槽向上延伸至挡位面板4上方,所述挡位槽包括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倒车挡槽7和空挡槽8,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呈三角阵列设置,且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均直接与空挡槽8连通。

所述空挡槽8位于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三角阵列的交界处,且位于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的连线上。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呈三角阵列的内角大小依次为45°、45°和90°。

实施例二

根据图1、3、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自动挡变速箱,包括变速箱1、离合器2、手动阀3和挡位面板4,所述变速箱1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变速箱1与发动机接合和分离的离合器2,所述离合器2上连接有手动阀3,所述变速箱1连接挡位面板4,所述挡位面板4上设有挡位槽,所述手动阀3穿过挡位槽向上延伸至挡位面板4上方,所述挡位槽包括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倒车挡槽7和空挡槽8,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呈三角阵列设置,且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均直接与空挡槽8连通。

所述空挡槽8位于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三角阵列的交界处,且位于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的连线上。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呈三角阵列连线的内角大小依次为45°、90°和45°。

实施例三

根据图1、5、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自动挡变速箱,包括变速箱1、离合器2、手动阀3和挡位面板4,所述变速箱1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变速箱1与发动机接合和分离的离合器2,所述离合器2上连接有手动阀3,所述变速箱1连接挡位面板4,所述挡位面板4上设有挡位槽,所述手动阀3穿过挡位槽向上延伸至挡位面板4上方,所述挡位槽包括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倒车挡槽7和空挡槽8,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呈三角阵列设置,且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均直接与空挡槽8连通。

所述空挡槽8位于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三角阵列的交界处,且位于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的连线上。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呈三角阵列连线的内角大小依次为60°、60°和60°。

实施例四

根据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自动挡变速箱,包括变速箱1、离合器2、手动阀3和挡位面板4,所述变速箱1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变速箱1与发动机接合和分离的离合器2,所述离合器2上连接有手动阀3,所述变速箱1连接挡位面板4,所述挡位面板4上设有挡位槽,所述手动阀3穿过挡位槽向上延伸至挡位面板4上方,所述挡位槽包括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倒车挡槽7和空挡槽8,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呈三角阵列设置,且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均直接与空挡槽8连通。

所述空挡槽8位于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三角阵列的交界处,且位于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的连线上。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呈三角阵列连线的内角大小依次为90°45°和45°。

本实用新型结构通过将空挡槽8设置在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的中间,可以使得在切换挡位时均能经过空挡槽8,避免了每次从驻车挡槽5到前进挡槽6切换必须经过倒车挡槽7所带来的正负扭矩的变化对变速器的冲击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变速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并且还可以达到节约燃油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