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储存压力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8424发布日期:2020-06-23 21:49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储存压力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容器设计、施工以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储存压力容器。



背景技术:

立式储罐主要是用于盛放常温下汽油、柴油的容器,一般按《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50341-2014)进行设计,在石油化工、轻工、制药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使用。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生产工艺的需要,常要求储存多种物料,如柴油分为沪v和国v标准,且油品还区分0#、-10#、b5生物柴油等。一般往往须建造多个储罐来满足要求。但是对于易燃易爆的危险介质,新增储罐与原有相邻储罐间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并须设置防火堤和隔堤等相关防火装置,防止储罐发生泄漏时可燃液态物料外流导致火灾蔓延。《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中对于各类储罐之间的安全间距均有明确的要求,新建储罐不但成本高,而且很有可能受到安全间距限制,不具备建设的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效储存压力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效储存压力容器,包括焊接成型的圆形的罐底板、罐顶和圆筒形的罐壁,在罐底板的一条直径位置上焊接固定有一垂直于罐底板并且将罐内空间分为两个子隔仓的隔板,所述的隔板高度低于罐壁,并且分别通过由下至上依次交替设置在隔板左右两侧的左框架和右框架与罐壁内壁进行焊接固定。

所述的左框架包括第一左框架和第二左框架,所述的右框架包含第一右框架和第二右框架,所述的第一左框架、第一右框架、第二左框架和第二右框架分别由下至上依次交替设置。

所述的隔板包括隔仓板以及分别由下至上依次交替设置在隔仓板右左两侧的隔仓组件,每个隔仓组件均设置在对应的左框架或右框架的异侧,用以增加隔仓板的刚度和强度。

所述的隔仓组件由相互正交设置且均垂直焊接在隔仓板上的多条水平加强筋和竖直加强筋,多条水平加强筋和竖直加强筋将隔仓板分隔成多个垂直于隔仓板且形状相同的方格。

所述的第一左框架、第一右框架、第二左框架和第二右框架均为正交网格框架且结构相同,所述的第一右框架由多条水平并排设置的右横梁以及多条水平并排设置右纵梁构成,所述的右横梁与隔仓板垂直设置,右纵梁与隔仓板平行设置,并且右横梁与右纵梁在相交位置处相互焊接。

所述的右横梁和右纵梁均为角钢,所述的右纵梁两端均通过右过渡板与罐壁内壁焊接,所述的右横梁一端通过右过渡板与罐壁内壁焊接,另一端与隔仓板焊接。

所述的右过渡板为弧形钢板,其弧度与罐壁内壁相同。

所述的罐底板沿隔板与罐底板的焊接方向设有不小于3‰的坡度。

所述的隔仓板的厚度与材料均与罐壁相同。

所述的隔仓板的高度高于两个子隔仓的最高液位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对于储存多种物料,采用新建储罐不但成本高,而且很有可能受到安全间距限制,不具备建设的条件。本实用新型考虑到厂区布置、场地限制以及经济成本等诸多因素,通过储罐内改造来存贮不同物料,既可节省钢量又减少占地面积,提高了储罐的利用率,降低了投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左过渡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右过渡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右框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左框架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罐底板,2、隔板,21、水平加强筋,22、竖直加强筋,23、隔仓板,3、罐壁,41、第一右框架,401、右横梁,402、右纵梁,403、右过渡板,42、第二右框架,51、第一左框架,501、左横梁,502、左纵梁,503、左过渡板,52、第二左框架,6、罐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储存压力容器,解决传统方式下通过增加多个储罐来满足储存多种物料带来的弊端,并且考虑了一侧装满液体另一侧全空的极端工况下,隔板容易发生严重的失稳变形等情况,保证了隔板2的强度。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解决提供一种高效储存压力容器,包含罐底板1、隔板2、罐壁3、右框架、左框架、罐顶6。罐底板1上焊接有隔板2和罐壁3。左框架连接左侧罐壁3与隔板2左侧。右框架连接右侧罐壁3与隔板2右侧,罐顶6设置在罐壁3上部。

罐底板1为圆形,并且罐底板1沿隔板2与罐底板1的焊接方向设有不小于3‰的坡度。罐底板1上焊接有隔板2和罐壁3。

左框架包含第一左框架51和第二左框架52,第一左框架51和第二左框架52均含有左横梁501、左纵梁502和左过渡板503,其材料均与罐壁3相同。左横梁501、左纵梁502、左过渡板503均在同一平面内,左纵梁502与隔板2相互平行设置,左横梁501与隔板2及左纵梁502相互垂直设置。左横梁501两端分别焊接连接左过渡板503和隔仓板23,左纵梁502两端通过左过渡板503与罐壁3内壁焊接,且左横梁501与左纵梁502均为角钢,且在连接处相互焊接,形成正交的网格框架。左过渡板503为弧形钢板,弧度与罐壁3一致。

右框架包含第一右框架41和第二右框架42,第一右框架41以及第二右框架42均含有右横梁401、右纵梁402和右过渡板403,其材料均与罐壁3相同。右横梁401、右纵梁402、右过渡板403均在同一平面内,右纵梁402与隔板2相互平行设置,右横梁401与隔板2及右纵梁402相互垂直设置。右横梁401两端分别焊接连接右过渡板403和隔仓板23,右纵梁402两端通过右过渡板403与罐壁3内壁焊接,且右横梁401与右纵梁402均为角钢,且在连接处相互焊接,形成正交的网格框架。右过渡板403为弧形钢板,弧度与罐壁3一致。

隔板2包含多条水平加强筋21和多条竖直加强筋22以及隔仓板23。隔仓板23为钢板,其厚度及材料均与罐壁3相同,隔仓板23的水平投影与罐底板1的直径重合,隔仓板23分别与罐底板1和罐壁3焊接,其高度高于子隔仓的最高液位高度。隔仓板23上焊接有多条水平加强筋21和竖直加强筋22,水平加强筋21和竖直加强筋22均等间距布置。水平加强筋21与竖直加强筋22相互垂直,且均垂直焊接于隔仓板23,水平加强筋21与竖直加强筋22在交叉处相互焊接,水平加强筋21及竖直加强筋22均为钢板,厚度及材料均与罐壁3相同。

在罐底板1与第一左框架51之间,水平加强筋21及竖直加强筋22位于隔仓板23右侧;

在第一左框架51与第一右框架41之间,水平加强筋21及竖直加强筋22位于隔仓板23左侧;

在第一右框架41与第二左框架52之间,水平加强筋21及竖直加强筋22位于隔仓板23右侧;

在第二左框架52与第二右框架42之间,水平加强筋21及竖直加强筋22位于隔仓板23左侧;

在第二右框架42上部,水平加强筋21及竖直加强筋22位于隔仓板23右侧。

实施例1

隔板2两侧子隔仓内的储存介质分别为0#和-10#柴油,罐底板1沿隔板2与罐底板1的焊接方向设有不小于3‰的坡度,保证了隔板2两侧子隔仓内均有最低点,能够实现储罐的排液除渣功能。在隔板2一侧装满液体而另一侧全空的极端工况下,隔板2容易发生严重的失稳变形产生较大的位移,造成隔板2与罐壁3的焊缝产生破坏。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条水平加强筋21与多条竖直加强筋22相互焊接,且均与隔仓板23焊接固定,增大了隔板2的刚度和强度,同时作为一种改进,水平加强筋21与竖直加强筋22采用分段式的两侧交替布置,避免单面布置产生的焊接应力集中问题。隔仓板23高度高于子隔仓的最高液位高度,避免物料混合带来的危害。

当隔板2右侧受到的力大于左侧时,通过左框架将所受的力均匀分配到罐壁3,为了避免罐壁受3到破坏,采用左横梁501、左纵梁502通过左过渡板503连接到罐壁3的方式,改善了罐壁3的受力,保证了罐壁3的安全,反之当隔板2左侧受到的力大于右侧时,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厂区布置、场地限制以及经济成本等诸多因素,通过储罐内改造来存贮不同物料,既可节省钢量又减少占地面积,提高了储罐的利用率,降低了投资费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