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止推主轴承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3144发布日期:2020-09-15 19:1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精度止推主轴承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精度止推主轴承盖。



背景技术:

止推主轴承盖总成盖是安装在气缸体上的,并通过主轴承盖和气缸体一起共同固定曲轴主轴颈的零件,从而防止曲轴运转过程中的径向窜动。

现有技术中,在安装止推主轴承时,需要在其两侧加装止推片,且止推片上与凸轮接触的表面上需要开设油槽,从而防止因其与凸轮直接接触而加剧它们的磨损。但在实际安装或维修等操作中,操作人员很容易将止推片反装,从而加剧了止推片和凸轮的磨损,严重时甚至会损坏发动机。另外,现有的主轴承盖仅仅是起到固定止推主轴承和曲轴的作用,其功能作用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推主轴承盖总成,其通过将止推片与主轴承设置成一体结构,得以有效的避免了止推片反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止推主轴承盖,其通过在轴承盖本体内增设第二油道,得以提高对曲轴的润滑程度和散热效率,从而解决了现有的主轴承盖的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止推主轴承盖总成,包括轴承座、主轴承以及安装于轴承座上的轴承盖本体,所述轴承座的上端和轴承盖本体的下端均设有半圆柱状的通孔,两个所述通孔之间配合形成轴孔,所述轴承座上的通孔的内壁上设有通油孔;所述主轴承包括安装于轴孔内的且呈上下对称布置的上轴瓦以及下轴瓦,所述下轴瓦的内环面上贯穿设有用于与通油孔相契合的进油孔,所述下轴瓦和上轴瓦的两侧均一体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半圆环状的止推片,所述下轴瓦和上轴瓦的内环面上均同轴设有环形槽,两个所述环形槽之间配合形成圆环状的且连通于通油孔的第一油道,四个所述止推片的外侧面上均设有连通于第一油道的储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其通过在所述下轴瓦和上轴瓦的两侧一体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止推片,得以有效的避免了所述止推片发生反装的情况发生;在所述的第一油道的作用下,得以在所述的主轴承和曲轴轴颈之间形成油膜,从而起到润滑作用;在所述储油槽的作用下,得以在所述的止推片与凸轮之间形成油膜,从而起到润滑作用。

优选的,所述上轴瓦和下轴瓦的外环面上均一体凸出有限位块,两个所述的通孔的内壁上设有用于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孔。其优点是:得以防止所述的上轴瓦和下轴瓦在轴孔内发生转动,提高了所述的上轴瓦和下轴瓦装配后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储油槽为与环形槽同轴布置的圆环状结构。其优点是:大大提高了所述储油槽的储油能力,从而提高了其润滑效果以及散热效果。

优选的,位于所述止推片同侧的两个储油槽之间配合形成圆环状结构。其优点是:由于位于所述止推片同侧的两个所述储油槽均需要连通于所述第一油道,则当位于所述止推片同侧的两个储油槽之间配合形成圆环状结构时,只需要确保两个之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储油槽与第一油道连通后,另一个即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减少了所述储油槽和第一油道之间的开槽数量。

优选的,位于所述上轴瓦上的环形槽的内底部贯穿设有出油孔,所述轴承盖本体上的通孔的内环面上设有与出油孔相契合的竖直孔,所述轴承盖本体上沿通孔的轴向贯穿设有水平通孔,所述的竖直孔和水平通孔之间连通形成第二油道。其优点是:位于所述第一油道内的润滑油,在油压作用下会进入所述竖直孔,再从所述水平通孔向所述轴承盖本体的轴向两侧喷出,从而喷向曲轴,润滑油与曲轴接触后,得以有效的提高了对曲轴的润滑程度和散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水平通孔呈扁平状结构。其优点是:得以提高所述水平通孔的喷油宽度,从而确保从所述水平通孔喷出的润滑油可以更加充分的与曲轴接触,进而提高对曲轴的润滑程度和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止推主轴承盖总成,包括轴承座6、主轴承以及通过螺栓100安装于轴承座6上的轴承盖本体7,所述轴承座6的上端和轴承盖本体7的下端均设有半圆柱状的通孔8,两个所述通孔8之间配合形成轴孔,所述轴承座6上的通孔8的内壁上设有通油孔61(现有技术中,当发动机工作时,在油泵的作用下,润滑油会从所述通油孔61内喷出);所述主轴承包括安装于轴孔内的且呈上下对称布置的上轴瓦1以及下轴瓦2,所述下轴瓦2的内环面上贯穿设有用于与通油孔61相契合的进油孔21,所述下轴瓦2和上轴瓦1的两侧均一体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半圆环状的止推片3,所述下轴瓦2和上轴瓦1的内环面上均同轴设有环形槽4,两个所述环形槽4之间配合形成圆环状的且连通于通油孔61的第一油道,四个所述止推片3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储油槽31,所述储油槽31通过连通槽10连通于第一油道。

实施例中,所述上轴瓦1和下轴瓦2的外环面上均一体凸出有限位块5,两个所述的通孔8的内壁上设有用于与限位块5相匹配的限位孔81,在所述的限位块5和限位孔81的限位配合下,得以防止所述的上轴瓦1和下轴瓦2在轴孔内发生转动,提高了所述的上轴瓦1和下轴瓦2装配后的稳定性。

实施例中,所述储油槽31为与环形槽4同轴布置的圆环状结构,与所述环形槽4同轴布置的环形结构的储油槽31可以更加均匀的布满整个所述止推片3的外侧面,大大提高了所述储油槽31的储油能力,从而提高了其润滑效果以及散热效果。

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止推片3同侧的两个储油槽31之间配合形成圆环状结构。由于位于所述止推片3同侧的两个所述储油槽31均需要连通于所述第一油道,则当位于所述止推片3同侧的两个储油槽31之间配合形成圆环状结构时,只需要确保两个之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储油槽31与第一油道连通后,另一个即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从而减少了所述储油槽31和第一油道之间的开槽数量。

工作原理:首先,将所述下轴瓦2安装在轴承座6上的通孔8内,并确保所述下轴瓦2上的限位块5卡入轴承座6上的限位孔81内,再将曲轴放置在所述下轴瓦2上,此时,所述下轴瓦2上的进油孔21与轴承座6上的通油孔61相契合,且所述下轴瓦2两侧上一体形成的两个所述止推片3位于轴承座6上的两个安装槽9内。然后,将所述上轴瓦1安装在轴承盖本体7上的通孔8内,并确保所述上轴瓦1上的限位块5卡入轴承盖本体7上的限位孔81内,此时,所述上轴瓦1的两侧上的两个止推片3位于轴承盖本体7上的两个安装槽9内。最后,通过两个螺栓100将所述轴承盖本体7安装在轴承座6上,此时,位于所述下轴瓦2上的环形槽4和位于上轴瓦1上的环形槽4之间配合形成第一油道,且位于所述止推片3同侧的两个储油槽31相连通。整个安装过程操作简单,又由于所述的止推片3是一体成型于所述的上轴瓦1和下轴瓦2上的,得以避免了在安装过程中将所述止推片3反装。

当发动机工作时,在油泵的作用下,润滑油会从所述通油孔61内喷出,再经所述进油孔21进入由两个所述环形槽4之间配合形成的所述第一油道内,润滑油得以在所述的上轴瓦1、下轴瓦2、以及曲轴轴颈之间形成一层油膜,从而有效的起到润滑、散热作用。另外,位于所述第一油道内的润滑油一部分会通过连通槽10流入储油槽31内,从而确保了四个所述止推片3上与凸轮接触的表面上均能有效的形成一层油膜,起到润滑作用。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位于所述上轴瓦1上的环形槽4的内底部贯穿设有出油孔11,所述轴承盖本体7上的通孔8的内环面上设有与出油孔11相契合的竖直孔(所述竖直孔在附图中未画出),所述轴承盖本体7上沿通孔8的轴向贯穿设有与连通于竖直孔的水平通孔71,所述的竖直孔和水平通孔71之间连通形成第二油道。

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通孔71呈扁平状结构,得以提高所述水平通孔71的喷油宽度,从而确保从所述水平通孔71喷出的润滑油可以更加充分的与曲轴接触,进而提高对曲轴的润滑程度和散热效率。

工作原理:位于所述第一油道内的润滑油在油压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出油孔11流入竖直孔内,再从所述水平通孔71向所述轴承盖本体7的轴向两侧喷出,从而喷在曲轴上,润滑油与曲轴接触后,得以有效的提高了对曲轴的润滑程度和散热效率。另外,在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止推片3与所述的上轴瓦1、下轴瓦2之间也可以不是一体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