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88619发布日期:2020-10-20 18:0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钮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交通领域的科技发展,人们对于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座椅的舒适性,通过在座垫及靠背中增加气袋,气袋内填充海绵等软性材料,以实现对座垫及靠背软硬度的调节;气袋在正常状态下,座垫及靠背的状态为硬态,但是,若长时间未使用,气袋内的气体可能会出现跑气的问题,使得气袋内压力降低,座垫及靠背会变软,影响座椅的舒适性;因此,如何解决调节气袋在座垫及靠背中的状态或者在其他具有舒适性配置的装置中的状态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能够主动为气袋补气或泄气或者在无气源状态下被动为气袋补气,提高人体舒适性,结构体积小,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的旋钮开关。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旋钮开关,包括:旋钮开关主体和与所述旋钮开关主体连接的气压逆止阀主体;

所述旋钮开关主体包括:开关上壳和与所述开关上壳连接的开关下壳;所述开关上壳的下表面设置有行程块;所述旋钮开关主体内部设置有能够上下移动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设置有水平设置的压杆;所述顶杆的外部套设有压簧;所述开关下壳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气压逆止阀主体包括:逆止阀上壳和与所述逆止阀上壳连接的逆止阀下壳;所述逆止阀上壳与所述开关下壳连接;所述逆止阀上壳上开设有泄气口,且所述泄气口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逆止阀下壳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逆止阀上壳与所述逆止阀下壳之间设置有能够上下移动的单向阀,且所述单向阀的下端能够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单向阀的外部套设有逆止阀压簧;所述逆止阀下壳上设有开口,用于连接气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关上壳的上表面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通过连接螺钉与所述行程块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口固接有气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杆的下端设置有密封垫。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关上壳与所述开关下壳的连接处设有空隙。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关上壳上开设有透气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单向阀的外壁设有限位结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旋钮开关主体可拆卸地与所述气压逆止阀主体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关下壳与所述逆止阀上壳为一体式结构。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设计旋钮开关主体与气压逆止阀主体,气压逆止阀主体上的气嘴与座垫及靠背的气袋连通,为气袋补气或者泄气,实现提高人体舒适性的目的;通过在开关上壳与开关下壳内设置行程块,使得顶杆的上下移动得到控制,旋钮控制行程块的状态,当气袋无需泄气时,旋钮控制行程块抵住压杆,进而将顶杆下压,使得密封垫将泄气口堵住,使得泄气口为封闭状态,当气袋需要泄气时,旋钮转动行程块,使得压杆上移,在压簧作用力下顶杆上移,带动密封垫上移,使得泄气口打开,与外界连通,实现泄气的作用;进一步地,通过在逆止阀上壳与逆止阀下壳内设置单向阀,实现为气袋自动补气的作用,当气袋长时间未使用时,会有泄气的现象,此时气袋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能够将单向阀顶起即可实现为气袋自动补气的作用,在无需补气时,单向阀上设置的逆止阀压簧的作用力,能够将单向阀的下端置于逆止阀下壳的通孔内,能够保证良好的气密性,避免由单向阀处出现漏气的问题;因此,本申请能够主动为气袋补气或泄气或者在无气源状态下被动为气袋补气,提高人体舒适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一种旋钮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旋钮开关主体与气压逆止阀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泄气口闭合状态下气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泄气口开启状态下气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旋钮开关应用于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旋钮开关应用于汽车座椅的第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旋钮开关应用于汽车座椅的第二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旋钮开关应用于汽车座椅的第三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开关上壳;2、开关下壳;3、行程块;4、压杆;5、顶杆;6、密封垫;7、压簧;8、旋钮;9、气嘴;10、逆止阀上壳;11、逆止阀压簧;12、单向阀;13、逆止阀下壳;14、气袋;15、泄气口;16、连接螺钉;17、旋钮开关主体;18、气压逆止阀主体;19、透气口;20、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旋钮开关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旋钮开关主体17和与所述旋钮开关主体17连接的气压逆止阀主体18;

所述旋钮开关主体17包括:开关上壳1和与所述开关上壳1连接的开关下壳2;所述开关上壳1的下表面设置有行程块3;所述旋钮开关主体17内部设置有能够上下移动的顶杆5;所述顶杆5的上端设置有水平设置的压杆4;所述顶杆5的外部套设有压簧7;所述开关下壳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气压逆止阀主体18包括:逆止阀上壳10和与所述逆止阀上壳10连接的逆止阀下壳13;所述逆止阀上壳10与所述开关下壳2连接;所述逆止阀上壳10上开设有泄气口15,且所述泄气口15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逆止阀下壳13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逆止阀上壳10与所述逆止阀下壳13之间设置有能够上下移动的单向阀12,且所述单向阀12的下端能够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单向阀12的外部套设有逆止阀压簧11;所述逆止阀下壳13上设有开口20,用于连接气袋14。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上壳1与开关下壳2连接形成旋钮开关外壳,用于安装旋钮开关部件,此处,开关上壳1与开关下壳2的连接方式,可选地,例如为卡接连接方式,开关上壳1与所述开关下壳2的连接处设有空隙,气袋14泄气时通过此空隙将气体导出;还可以在开关上壳1上开设透气口19,通过透气口19将气体导出,此处,透气口19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行程块3,设置在所述开关上壳1的下表面,用于控制顶杆5的升降;行程块3的下端设有第一限位沿和第二限位沿,第一限位沿的高度大于第二限位沿的高度,行程块3转动,当第一限位沿抵在压杆4上时,顶杆5被下压,顶杆5下端进入泄气口15,此时泄气口15被密封,当转动到第二限位沿时,第二限位沿与压杆4之间存在空隙,使得压杆4与顶杆5在压簧7的作用下上移,使得泄气口15被打开;

顶杆5,设置在所述旋钮开关主体17内部,能够上下移动,其上端设置有水平设置的压杆4,用于控制泄气口15的开启关闭;

压簧7,设置在所述顶杆5的外部,且其位于所述顶杆5的限位块与所述开关下壳2之间,用于为顶杆5上移提供作用力;

在气袋14无需泄气时,行程块3抵住压杆4,顶杆5的下端将泄气口15堵住,泄气口15处于关闭状态,当气袋14需要泄气时,行程块3转动,使得压杆4能够向上移动,由于压簧7的作用力,进而能够将顶杆5向上移动,使得泄气口15打开,实现气袋14泄气;

逆止阀上壳10与逆止阀下壳13连接形成气压逆止阀主体18,用于安装逆止阀部件,此处,逆止阀上壳10与逆止阀下壳13的连接方式,可选地,例如为超声波焊接连接方式,具体连接方式:通过超声波焊接机将逆止阀上壳10与逆止阀下壳13焊接,保证良好的气密性,还可以利用胶粘连接,螺纹连接,或者利用密封圈进行密封;逆止阀上壳10与所述开关下壳2连接,其连接方式,可选地,例如为插接或者旋转连接方式;

泄气口15,设置在所述逆止阀上壳10上,且所述泄气口15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用于容纳密封垫6,当密封垫6置于泄气口15内,泄气口15处于闭合状态时,座垫及靠背的状态为硬态,能够使得座垫和靠背具有舒适性;当气袋14需要泄气时,密封垫6抽离泄气口15处,泄气口15处于开启状态,气体外泄直至座垫及靠背的状态变为软态;

单向阀12,设置在所述逆止阀上壳10与所述逆止阀下壳13之间,能够上下移动,其能够置于逆止阀下壳13的第二通孔内,实现控制为气袋补气的作用;

逆止阀压簧11,设置在所述单向阀12的外壁,且其位于单向阀12的限位沿与所述逆止阀上壳13之间,用于为单向阀12进入通孔提供作用力,同时能够避免泄气的现象;

当气袋14内的气体由于长时间未使用,有漏气现象时,气袋14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因此外界的大气压能够将单向阀12顶起,实现为气袋14自动补气;

开口20,设置在所述逆止阀下壳13上,用于连接座垫和/或靠背的气袋14。

其中,本结构不仅能够用于汽车座椅,还适用于家具及卧具等具有舒适性配置的装置。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上壳1的上表面设置有旋钮8;所述旋钮8通过连接螺钉16与所述行程块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旋钮8,设置在所述开关上壳1的上表面,所述旋钮8通过连接螺钉16与所述行程块3连接,通过旋转旋钮8控制行程块3的状态,进一步对顶杆5的升降进行控制;此外,旋钮8与行程块3还可以通过卡接等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口20设置有气嘴9。

在本实施例中,气嘴9,设置在所述开口20,用于连接座垫和/或靠背的气袋14,进而能够实现对气袋14充气或泄气,以提高人体舒适性;此处,气嘴9与开口20可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顶杆5的下端设置有密封垫6。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垫6,设置在所述顶杆5的下端,用于控制泄气口15的开启和闭合,实现对气袋14状态的控制。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12的外壁设有限位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设置在单向阀12的外壁,对逆止阀压簧11起到限位的作用,此处,限位结构,可选地例如为限位沿。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旋钮开关主体17可拆卸地与所述气压逆止阀主体18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旋钮开关主体17与气压逆止阀主体18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加以限定,可选地,插接连接,卡接连接或者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如插接连接的具体连接方式:将旋钮开关主体17的开关下壳2与气压逆止阀主体18的逆止阀上壳10插接。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下壳2与所述逆止阀上壳10为一体式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下壳2与逆止阀上壳10采用一体式结构,可选地,例如:开关下壳2和逆止阀上壳10分别成型,再利用焊接或者热熔方式等形成一体式结构,或者开关下壳2和逆止阀上壳10一体成型。

其中,上述的旋钮开关主体17部分除了可以采用旋钮式的以外,还可以采用按动式的和跷板式的,根据不同的场合各自的风格进行选择使用。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5所示,以本旋钮开关应用在汽车座椅上为例。

第一种状态:如图6所示,当人体乘坐在椅面上时,气袋处于未充盈状态,气袋及其内部的柔性填充物被压缩,此时行程块转动,使得行程块的第二限位沿位于压杆的上方,这时压杆能够向上移动,由于压簧的作用力,进而能够将顶杆向上移动,使得泄气口打开,气袋内气体流出,座椅表面处于相对软的状态,人体躯干陷入椅面较深。

第二种状态:如图7所示,当人体乘坐在椅面上时,气袋处于未充盈状态,气袋及其内部的柔性填充物被压缩,此时,行程块的第一限位沿抵在压杆上,使得顶杆下压,顶杆的下端和密封垫将泄气口密封,气袋内的气体无法导出,并且单向阀也处于关闭状态,气袋受到压缩而变形,腔体内空间减小,压力增大,使得座椅表面处于硬态,从而人体躯干陷入椅面较浅。

其中,硬态过渡到软态时泄气口打开,使气袋内其他导出,即可变为软态。

第三种状态:如图8所示,当人体离开椅面上时,无人体压力,座椅面套恢复至无人乘坐状态,气袋受到的人体挤压压力消失,气袋内的填充物恢复至未压缩状态,气袋内空间变大,压力减小,泄气口处于关闭状态,单向阀处的外部大气压力大于气压逆止阀内的压力,单向阀被向上顶起打开,外部气体进入气袋内,直至气袋内的气体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相同,当人体再次乘坐座椅时,泄气口与单向阀均为关闭状态,则此时状态为第二种状态,即硬态。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